[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开宗立派的大学者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成志追忆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开宗立派的大学者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成志追忆

历史趣闻2023-7-17阅读:420

612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近日,在社区干部带同下,记者来到位于城区凤山街道文亭社区糖街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成志先生故居,向这位本土的先贤致敬。

专门研究“人”的汕尾名人

杨成志(1902.5.1~1991.5.30) ,字有竟,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1923~1927年就学于岭南大学,并主编《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和《南风》等刊物。1927年任中山大学助教。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赴云南调查少数民族情况。以后杨成志深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研究奴隶社会结构及彝族生活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写出《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等专著。这是中国较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著作。同年返校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20世纪30~40年代,杨成志任中山大学教授及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等职。这期间,他还主编《民俗季刊》和《民族学刊》,发表了《广东人民与文化》、《人类科学论集》、《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海南岛苗黎调查》、《广西苗瑶侗壮访问记》等专著及调查报告。1944~1946年,选派赴美国,考察印第安人保留区,发表论文数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成志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文物室主任,培养了许多民族学研究人才。他曾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旧有政制概况》及《瑶族简史简志》的编写工作。曾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团长费孝通,副团长黄现璠)工作,任广西分团联络组组长;1956年参加“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组长莫矜,副组长黄现璠)工作,任瑶族分组组长。早年曾主编《民俗季刊》和“民族学刊”(《广东日报》副刊)。

凉山考察行程500余公里

1928年,时为中山大学史语系的年轻助教杨成志,人间蒸发一年零八个月,独闯鲜有人涉足的川滇之间的神秘地带——大凉山“独立罗罗”领地,成为使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完成西南少数民族调查的国内第一人,杨成志由此登上《良友》画报封面。须知,当时《良友》封面不是为政要名流即是为当红艳星所占有,一个籍籍无名的岭南学者被框上封面实属罕见。

1928年,我国掀起第一次民族调查之风,由傅斯年等人执掌的中山大学史语所,于7月12日派杨成志、容肇祖会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俄籍史学家史禄国教授夫妇,共四人,从广州出发,经香港、越南河内,再由滇越铁路到昆明。容、史氏夫妇到昆后先期回粤,杨独自留下,负起完成民族调查一职责。

杨成志先生先在昆明滞留了月余,曾对一些学生、士兵和犯人做了体质测量,访问了当地学者和外籍传教士;查阅云南史志文献,初步了解了云南的民族情况,并选定当年异常艰险的川滇交界处凉山地区的彝族作为调查对象。

时年26岁的杨成志满怀一腔求知的热望,携带当时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介绍信,于9月1日向滇东北进发了。他行走近半月,沿着川滇古驿道经东川到达金沙江畔的巧家县城。由于这一带交通险阻,旧时匪盗众多,特别是凉山彝族奴隶主常有掠汉人为奴之陋俗等,当地人多次劝他放弃此行,但他的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他认为,外国人探险南北极尚能做得到,而凉山只在我国境内,眼下只隔一江之遥,山顶上彝民的茅屋已隐约可望,为什么不能渡江入山探险一番呢,他在熟悉彝情人士的帮助下,乘木拖船越过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抵达凉山脚下六城坝县佐驻地,因旅途劳累而病倒。在民族关系极为隔阂和紧张的时代,附近彝民听说省府派来专员调查,误认为是要征服凉山,第二天黄昏结集了约40多名彝民武装,围攻县佐驻地,后见汉人团兵来援,方退去。这期间,他结识了当地几位会操汉话的彝族朋友,诚恳地向他们求教学习彝语和彝文,通过观察当地汉彝贸易集市黄草坪的赶场活动,使得他和彝民之间获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后经多番联络交际,才得到当地彝族中颇有声望的首领禄呷呷的准许进入调查。

10月,他由彝民朋友带路,拜访了禄呷呷,向他赠送了礼物,禄首领宰牛置酒款待。他尊重彝族的风俗习惯,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娱乐,彼此结下了真挚的友谊,这使他的田野考察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在凉山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调查了诸路磨开、斯古、沙木箐和跑马坪等地,行程约500余公里,经过了200多个村庄,搜集了不少20年代末彝族社会组织和文化民俗等资料及彝文经卷。他深感彝民豪爽朴质、热情好客,重感情亦重友谊,并非外间所传的那般野蛮。经他建议,在诸路磨开和斯古两地,开办了两间小学,请了两位首领的“师爷”(汉人)任教师。结束调查离开凉山时,他同禄呷呷等人合影留念,依依话别,禄首领赠他一当地狮子狗,解他旅途寂寞,他还邀请了几位彝民朋友渡江同来巧家县城观光,以开眼界。在巧家停留的五个月中,努力研习彝语彝文,于1929年5月转回昆明。

搭建南派人类学支脉

因西南考察一举成名的杨成志,被派往法国巴黎留学。1935年冬,学成归国的杨成志即被委以重任,任中山大学人类学部主任,创办人类学系,复办《民俗》刊物,恢复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此时,杨成志开宗立派,致力于搭建人类学在中国的南派分支,独擎大旗、声名鹊起。

在1937年到1949年间,战事频仍,杨成志从大学课堂走向山野,几乎是隐遁深山,如饥似渴地探秘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随中大迁徏,他每到一地、深入一地、研究一地,仿佛遍地是宝,他都能点石成金、化废为宝。1937年,杨成志带中大与岭南大学师生联合到海南岛黎苗考察,收集文物,带回黎男、黎女到中大表演,弟子王兴现撰成20万字《海南岛黎人研究》,成为“研究黎族问题的重要著作”;1942年,杨成志带队回海丰家乡(时未建市,今汕尾城区属海丰管辖。)搜集古物,对粤东沿海史前遗迹进行发掘考古,力破古籍所载赵佗来粤以前,“广东无文化、土人皆蛮族”的旧观念;1944年,杨成志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考察印第安人部落,以中国学者的立场怒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被新墨西哥一家英文报纸大幅报道。此时,杨成志在学界的地位如日中天。

杨成志说:“民族学的研究是由‘脚’爬山开踏进来,却不是由‘手’抄录转贩出去。”他偏重田野调查的治学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类学南派的发展。

不逝的流星

解放后,杨成志调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他热忱不减,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初稿、《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等前无古人的工作;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团,访问苗、瑶、壮、侗聚居区,领导广东等地的少数民族识别,写出数百万字的调查报告;1956年,他在广西明江花山崖发现壁画,随即进行收集文物、采集壁画举办展览,被尊为中国岩画发现与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在“文革”中,杨成志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平对待。

1991年,刚过完89岁生日不久的杨成志无疾而终。

杨成志的学术成就受到后人的追捧。

开宗立派的大学者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成志追忆

杨成志的基本简介

 杨成志(1902.5.1~1991.5.30) ,字有竟,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原广东海丰县汕尾镇(现为汕尾市),也有记载其为汕尾市东涌人,汉族。

开宗立派的大学者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成志追忆

中国人类学领域是否有大师

我曾于2003年6月-2004年在广东省汕尾盐町头进行了多个月的田野调查工作,并逐渐掌握当地语言,与当地不少村民成为了好友。其后在田野调研中,我逐渐获知盐町头一带曾出过多位名人,当中包括船舶专家杨士心,还有机械制造专家杨汉平等,还有一位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
2004年的清明前夕,我带着一位中国人类学学者及一位日本人类学学者前往追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大师杨成志先生的故居。
杨先生的故居在盐町头附近,这里属于过去的 ”糖街“ 范围,糖街由于地处安美祖庙和三马路交汇处,当时便成了各地乡间塘寮作坊和糖贩进城聚市的地段。其中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商铺,名叫“杨同丰”。民国初期陈炯明拆筑成兴街的时候搬回糖街发展,其家族英才辈出。杨成志先生便是其族人。曾有多篇学术论文将杨成志先生与多位大师级学者相提并论,他们是:吴文藻、傅斯年、凌纯声、杨堃、贾兰坡、林耀华、费孝通、张光直等。
那一天,我们去到杨成志先生的故居,遇到了杨氏后人,杨伯知道我们均与人类学结缘,他非常有兴致地跟我们讲起了他们的杨家曾经的威水史。
[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
[这位杨氏后人与杨成志先生的相貌还有几分相似]
[杨氏家室]
[杨氏家室]
[杨氏家室]
今天,我在网上能找到的资料非常少有:“1942年2月,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古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为抢救汕尾史前文物,前往捷胜沿海进行考古研究。” 甚至连杨先生的照片我也未能找到。幸好的是,他的一些文集已经出版。另外,在十三年前我在此地区做调研的时候了解到相传杨成志先生当年在盐町头附近沙滩寻得大量文物,当中有一些是旧瓷片。后追踪其线索了解到它们现存于中山大学。在这十二年间,我曾多次去到盐町头附近海滩搜寻, 很幸运地, 我竟寻得一些旧的碎瓦瓷片,并将他们带回广州。
早在上世纪初,杨成志先生已深谙 ”田野皆学术“ 之道。他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工作,可以说得上是中国人类学的最早期的田野工作之一。近三十年,人类学在中国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在近十年,人类学甚至成为了热门学科。很多电影,旅游书籍也很喜欢粘一点人类学的气息,很多艺术家也开始借用人类学概念进行各种在地创作。因为它显得 “高大尚” ,因为它实在太神秘。其实从事人类学的实践研究哪有如此容易?当中的田野方法又有多少人会探究与归纳?真正耐得住寂寞,沉下心做学术的人,试问,还剩下多少?
物是人非,不忘师门。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探索水下遗迹,抚仙湖水下考古纪录片

    探索水下遗迹,抚仙湖水下考古纪录片

    今天我们跟随水下考古工作者詹森杨一起深入海底,探寻一百二十多年前威海湾内的甲午战争沉舰谜团。1895年2月10日,定远号战列舰舰长刘步蟾悲痛地下令炸毁定远号,以防炮口对付自己的祖国。伴随着定远号沉灭的
    “洞察号”打开新认知:将火星变成“时间机器”?!

    “洞察号”打开新认知:将火星变成“时间机器”?!

    首次窥探火星内部的探测器。从火星表面角度观测好奇号和机遇号探测器拍摄了大量周围表面图像。同时该探测器也可钻洞,但它仅能在火星表层土壤中进行。此外轨道上空太空飞船对火星表面持续监控,轨道飞行器拍摄火星表
    宇宙奇闻异事,宇宙中的奇闻趣事

    宇宙奇闻异事,宇宙中的奇闻趣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宇宙奇闻异事,宇宙中的奇闻趣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宇宙世间奇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宇宙世间奇闻宇宙世间奇闻想必大家都知
    我国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新时代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我国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新时代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央视网消息: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中国科学院相关专
    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人缘何神秘失踪

    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人缘何神秘失踪

    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是英国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德效骞(Homer H.Dubs)对汉朝和罗马的关系历史提出的假说,认为西元前53年,克拉苏所率7个罗马军团在卡莱战役中惨败给安息军队时克拉苏长子没有战死,
    江西男子将父制成木乃伊7年不腐烂

    江西男子将父制成木乃伊7年不腐烂

    孝子买进当地最大缸 江南都市报12月10日报道 在我省这种南方的常温状态下,尸体竟然不腐烂。而本不具备古埃及那种地理环境,也没有过多、过精的技术手段,却能把尸体变成木乃伊。这对很多人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真实版万磁王 9岁男童能吸附金属

    真实版万磁王 9岁男童能吸附金属

    说起人拥有超能力,很多人都会觉得那些人只会在科幻大片中存在,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神奇的能力,只不过这些人人数非常少而且大多数十分低调,外界很难注意到他们。据外媒报道,继在德国发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