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扬州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现场。 崔佳明 摄
中新网扬州1月21日电 (记者 崔佳明)1月16日,江苏扬州市桑树脚考古工地,发生两名考古队员被城管打伤、考古设施被强拆之事。21日,记者走进位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看到,被拆除的考古设施已恢复。
图为被拆除的考古帐篷已恢复。 崔佳明 摄
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敦请督办扬州市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发生冲突致使考古工作人员受伤事件的函。1月20日,作为全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最高行业协会,中国考古学会也公开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扬州考古工地暴力伤人和强拆事件,并希望扬州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惩处、追究相关涉案人员的责任。
图为扬州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现场。 崔佳明 摄
1月21日上午,扬州市人民政府就该事件发布处理通报,通报称,该市对事件的发生深感痛心,诚恳接受上级部门、学界等社会各界的批评与监督。事件发生后,扬州市委市政府组成专门调查组,迅速开展全面调查处理。根据调查核实,处理结果具体如下:扬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决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瘦西湖街道综合管理大队队员胡某、陆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李某予以治安罚款。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纪工委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瘦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明勇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综合管理大队大队长吴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责成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迅速恢复考古设施,确保考古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全力做好考古配合和保障工作。
图为考古发掘现场重新立起“考古现场,闲人莫入”的标牌。 崔佳明 摄
1月21日中午,记者走进位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当地民众告诉记者,这里是他们原来四个生产队的用地,有近170亩,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已经有2年多时间了。现场被拆除的考古帐篷等设施昨天(20日)已恢复搭建,“考古现场,闲人莫入”“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标牌也重新树立在考古发掘现场。
图为考古发掘现场重新立起“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标牌。 崔佳明 摄
据悉,桑树脚地块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范围内。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至2018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实施扬州市桑树脚地块考古项目。目前,考古发现晚唐至南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群,确认边长66米的大型夯土台基、唐代铺砖道路、廊道、灶等重要遗迹,出土“官”“官春”等戳印瓦、莲花瓦当、大型鸱尾等高等级建筑构件和大量青瓷、白瓷遗物。有专家认为,该遗址可能为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行密宅邸。(完)
考古人员准备铲走一坨黑“疙瘩”,专家制止,如今是镇馆之宝,是什么?
在我国长达上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留给了后人数不胜数的各类宝藏,而这些宝藏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现代考古探索队的挖掘探索,才能够重见天日。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有些考古工作进行得都比较曲折,但是有时候在不经意之间会发现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像这样无意之间被发掘的珍贵文物,其本身就具有相当意味的传奇性质。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譬如唐三彩的发现,现在大家对唐三彩也比较熟悉,是国家级的历史文物,它的考古发掘过程也比较传奇,是当时的考古队员用力在土坑中用锤子一锤就自己出现在世人面前。再比如说鎏金铜牛这件文物,也是和唐三彩一样,不经意之间被发掘出来的,据说是考古人员用脚稍微踢动了一下就随之出现的。而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却都不是以上这些宝物,而是萧后冠,同样具有传奇性。
隋炀帝之墓的发现
现在让我们一同重回当时的考古现场。萧后冠的考古开掘发生于2013年,地点是当时的江苏省扬州市下属的一个小镇西湖镇。西湖镇的村民在进行日常的耕作劳动,忽然有一位村民在田地中挖掘出了墓葬。
这位村民意识到事关重大,立刻与扬州市文物保护局联系。文物管理局的考古专家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组织队伍来到西湖镇进行考古活动。经过扬州考古队的仔细勘察,确定这里有古墓。
随着考古工作的紧张进行,考古队员们发现这个古墓的历史时间竟然十分久远,竟可以上溯到隋朝,距离当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因而考古价值非常大。这间墓葬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其中出土的历史文物却非常丰富,各种陪葬品不计其数,内有大量奇珍异宝。
那么,墓主人究竟是何人呢?大家都很疑惑不解。直到这座墓葬的墓志被整理出来,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小小的墓葬竟然是隋炀帝杨广之墓,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考古界,这座墓葬也立刻出了名,大家都为这个消息感到振奋。在墓志铭上,赫然刻着“隋炀帝墓志”几个大字。然而,人们又感到疑惑了,一代帝王的墓葬规模为何如此窄小,虽然其实陪葬品多得出奇,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确实是隋炀帝之墓。
萧后冠的传奇面世
后来,在隋炀帝之墓的附近区域,扬州考古队又取得了另外的收获:他们发现了萧后墓。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隋炀帝与萧后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生前生活在一起,死后也理当合葬。此次对二人合葬之墓的考古工作总体上进行得相当顺利,然而,在考古工作即将进入尾声时,出现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原来,在考古工作将要结束之时,一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在对萧后之墓进行清理之时,偶然发现了在地面上出现一堆颜色发黑的“疙瘩”形状的物体。从外表上看,这块东西让人感觉非常不适,甚至让人联想到诸如排泄物之类的污浊之物。因此,这位考古人员就想用铲子将它铲走省得干扰考古工作的正常进行。然而,此时在一旁的考古专家却竭力制止住了。年轻的考古队员疑惑不解,难不成这黑疙瘩是宝物?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传奇,这块一点不起眼将要被铲去垃圾桶的黑疙瘩竟然就是国宝级的文物——萧后冠。这件珍贵的文物后来成为了扬州博物院最珍贵的宝物,其文物价值毋庸置疑。要不是当时那位考古专家在场的及时阻拦,也许这件异常珍贵的国家宝物就再也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了。那么,这件闻名于世的萧后冠在出土之时的外表为何会变成一块不起眼的黑色疙瘩呢?
杨广与萧后的合葬之墓,其历史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墓葬中的奇珍异宝深埋于地下逾越千年,随着时间而逐渐腐败而失去本来面目也是情理之中。而萧后冠在放置于墓葬之中时,也应该是放置于盒子之内的,而不是单独摆在墓葬中,毕竟这是皇后戴的金冠。而盒子在千年的历史侵蚀下腐烂成泥,最后与其中的萧后冠融合一体,这就使得出土时外表成为一团黑疙瘩。
因此,这件后来闻名于世的萧后冠其发掘过程也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传奇性。在深埋于地下一千多年后,经过专业考古工作人员的用心开掘,本来可以顺其自然地随着墓葬中的其他随葬品一同重见天日。后来差点被人用铲子铲走幸好被考古专家及时制止。后来,陕西著名文物护理专家对这件珍贵的文物进行长达数年的精心修护,这件传世珍宝才能以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展览于扬州博物馆
当我们来到扬州博物馆,在展览大厅中最为显目的地方就会看到这件国家级的珍宝。它金碧辉煌的外表令其中众多展览品黯然失色,令前来观赏的游客为之驻足。萧后冠俨然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一睹萧后冠而前去旅游观赏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扬州博物院中向世人展出的萧后冠只是一件复制品,准确来说与原件相差很大,主要是工艺太复杂,只能复原一部分。而真品被国家保护起来。
萧后冠的珍贵程度世所罕见,它的材质几乎全部都由纯金打造,在华贵的冠身表面又镶嵌着大量珍贵的珍珠宝物,十分奢侈明艳。除了做工精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性和审美性质,萧后冠又象征着一国之后极高的权力地位。同时,作为一件精美的女性佩戴物,从此物奢侈的程度来看,隋炀帝对于萧后的宠爱之情相信即使相隔了上千年人们也能感受得到。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文物乌龙事件
皮尔当人(Piltdown Man)这是古人类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乌龙事件,其实,更确切的说,这是一个著名的大骗局,曾经轰动一时。首先简单介绍下背景,这个事情发生在1912年,那一年其实有很多大事情,比如民国成立,比如泰坦尼克号事件。而对于生物学呢?大概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方面,老一辈进化论如达尔文已经去世了、华莱士也危在旦夕;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尚未诞生,还需要等个几十年。而这个时候,占据生物学主流的还是化石派,包括在舆论界、社会上,大家认为,既然说“人是猴子进化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找到从猴子到人的过渡化石?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类进化缺失的一环”。这个时候,你要是能够找到这缺失的一环,那么你将弥补了进化论在人类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缺失,从而完成无数人几十年都没完成的事情。面对着无数的光环和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而这个时候,一个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道森(Charles Dawson)出现了。
(ps:大家记得不,Titanic里Jack 也是姓Dawson)。(ps:大家记得不,Titanic里Jack 也是姓Dawson)。查尔斯·道森宣称自己在英国东萨塞克斯郡尤克菲城(Uckfield)附近的村庄皮尔当发现了这缺失的一环,一个早期人类的化石。这个化石的特征就是:他拥有一颗现代人的颅骨和猿猴的下颚骨。这个发现震惊了考古学界,因为这个发现十分符合当时人类对进化论缺失的看法,即存在人猿过渡物种。他们这一发现事实上也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地理学部门主管伍德沃(Woodward)的背书,他专门跟谁道森前往皮尔当进行发掘,然后寻找到了更多的颅骨和下颚骨碎片,并进行了碎片重建,结果显示的确如道森发现一样,上半部分类似于现代人,但是枕骨和脑容量有区别(脑容量小),而下半部分,也就是牙齿和黑猩猩差不多。的确符合大家对缺失一环的想象。(1915年约翰库克的描绘画作。(由左至右)后排:F·O·巴洛、G·艾略特·史密斯、查尔斯·道森、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前排: A·S·安德伍德、亚瑟·凯斯、威廉·普兰·派克拉夫特以及瑞·兰卡斯特爵士.)(1915年约翰库克的描绘画作。(由左至右)后排:F·O·巴洛、G·艾略特·史密斯、查尔斯·道森、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前排: A·S·安德伍德、亚瑟·凯斯、威廉·普兰·派克拉夫特以及瑞·兰卡斯特爵士.)这个发现取得了极大的轰动,wiki上列出的论文就有不少。Woodward, A. Smith (1913). "Note on the Piltdown Man (Eoanthropus Dawsoni)". The Geological Magazine. 10 (10): 433. Keith, A. (1914)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kull at Piltdown", Bedrock 2 435:453.Miller, Gerrit S. (November 24, 1915), "The Jaw of the Piltdown Man", Smithsonian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s, 65 (12): 1The Piltdown Man Discovery, Nature, July 30, 1938而且1938年,亚瑟·凯斯爵士还专门在修了一座纪念碑,用以标示查尔斯·道森发现皮尔当人的地点。碑文是:碑文是:Here in the old river gravel Mr Charles Dawson, FSA found the fossil skull of Piltdown Man, 1912–1913, The discovery was described by Mr Charles Dawson and Sir Arthur Smith Woodward,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13–15.(在这古河床砂地上,查尔斯·道森先生,FSA发现皮尔当人的颅骨化石,此于1912年至1913年之间,这发现由查尔斯·道森先生与亚瑟·史密斯·伍德沃爵士于1913年至15年间于皇家地理协会季刊上发表。)然而对于皮尔当人的质疑一直没有停下来事实上,早在1915年,G.S. Miller就质疑过他们的复原过程不合理之处。
而随着古人类化石越来越多的发现,科学家也开始质疑这种发现,当然,在没有绝对的证据之前,很难否定这种发现,所以很多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这个皮尔当人应该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最终,1953年,时代周刊发表了一份报告,他们收集了各方证据,最后证明这个化石其实就是一个伪造的东西。事实上,这个化石是由三个独立物种组成,包括一个中古人类(medieval age)的颅骨、一只五百年前红毛猩猩(orangutan)下颚,以及黑猩猩(chimpanzee)的牙三部分组成的。为了让这个化石显得逼真,他们还专门用铁锈法与铬酸侵蚀来使其显得更加的古老。整个造假过程中,他们还专门的处理了牙齿,比如为了避免下颚和颅骨结合不严的问题,他们直接敲掉了下颚骨的尾部,而为了让牙齿更加真实,他们还用锉刀把牙给修理了一下。目前学术界对这个发现的看法是1,这是一个标准的造假2,这个造假和当时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离不开,尤其是当时欧洲人急需想证明最早的人出现在欧亚大陆,而日不落帝国对于第一位英国人出现的渴求也加剧了这种发现(这话是歪果银说的)。事实上,老欧洲的骄傲一直存在,他们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尼安德特人后裔,直到被分子人类学拍成了渣渣。说明:1,猴子和猿是有区别的,同样智人和能人、直立人这些概念也是有区分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看来,其实差不多,本文作为科普,所以就不细说这些区分了。2,进化论缺失一环的说法:有很多种看法,哺乳类到猿的缺失?猿猴分离的缺失?人猿分离的缺失?还是根本就不缺失?各种说法都有。反正我们现代分子人类学,基本不依赖于化石,而是以DNA为出发点,比如古人类DNA等等来证明人猿分离的时间。
分享科学,分享世界!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