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盗墓一直是热门话题,吸引着许多民间考古爱好者。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神秘莫测的古墓和文物,另一方面也因为盗墓者神奇技艺和工具。今天要说的这件“考古神器”可谓家喻户晓,它就是我国特有的发明创造,曾经作为盗墓工具的“洛阳铲”。可以说,没有洛阳铲就没有持续百年的盗墓风潮,也没有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发展。
关于洛阳铲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按照民间传说,“洛阳铲”出现在民国时期,发明人是洛阳农民李鸭子。洛阳地区是我国古墓最集中的区域,保守估计有20万座以上。特别是北邙山上的古墓星罗棋布,李鸭子早年就在此地以盗墓为生。在一次赶集的过程中,李鸭子看到别人用圆铲挖洞埋竹竿,带出许多地下的泥土。他由此获得启发,发明了盗墓用的“马蹄铲”。
靠着这件神器,李鸭子在5年之间盗墓3百余座,从贫苦农民成为了“盗墓大师”。民国时期不重视古墓保护,当地许多村庄人人都懂使用“洛阳铲”,洛阳附近被挖得千疮百孔,古墓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国宝文物流失海外。好笑的是,李鸭子去世以后,民间传说他墓中有盗墓所得的珍宝。于是,一波又一波的盗墓者纷至沓来,用“洛阳铲”墓地周围打了好多洞,是否被盗不得而知。
在盗墓活动最为猖獗的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诞生了。一批考古人带着现代考古理念,从西方学成归来。他们最初对“洛阳铲”这种盗墓工具非常排斥,认为这是旁门左道,坚持使用挖掘探沟和探方的办法。1939年,南京考古所的几位专家在河南殷墟发掘古墓时,第一次被洛阳铲深深震撼。
几位考古学家在安阳小屯村东部,用数天时间挖掘了几条探沟,确认了一座商代古墓。因天色已晚,他们收工回去休息,准备隔日开展全面发掘。可第二天到达考古现场时,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的说不出话来。一夜之间,他们即将发掘的商代古墓被盗掘一空,还包括不远处没被发现的2座古墓,地上只留下密密麻麻的圆洞,以及一些散落的青铜器碎片。
从此以后,“洛阳铲”成为一种考古辅助工具,被许多考古学家使用。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平整土地的热潮,为了大规模探测古墓和文物,“洛阳铲”的使用方法被传授给许多农民。正是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殷墟妇好墓重见天日。因为它就是当地村民学习“洛阳铲”后,在土地上胡乱钻探时意外发现的。
1970年,中国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到非洲交流,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就是一件“洛阳铲”模型。能够作为国礼,说明了它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今,使用“洛阳铲”已经成为考古专业的必备技能。一位考古学家这样说:虽然洛阳铲是盗墓者发明的,但确实很好用。工具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看你怎么使用它。盗墓者用“洛阳铲”偷文物,考古学家用“洛阳铲”保护文物,这才是本质上的不同。
洛阳铲是非常厉害的盗墓工具,关于洛阳铲你知道的有多少?
洛阳铲,是中国河南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洛阳铲”已被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在教科书上画出图形,介绍其使用方法,向全国推广使用,并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技术,也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洛阳铲”也是最好的考古工具之一。洛阳铲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科研和工业上。
洛阳是“洛阳铲”在中国的唯一产地。然而,长期以来,“洛阳铲”的生产经营一直处在民间手工作坊的原始状态,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一些考古专家呼吁对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洛阳铲”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整理和规模开发,甚至建议将“洛阳铲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见的洛阳铲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洛阳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
洛阳铲的资料!
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