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延庆海坨山多高,延庆古县发展史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延庆海坨山多高,延庆古县发展史

历史趣闻2023-8-4阅读:433

400

嘉靖《隆庆志》所附《永宁城之图》

400

光绪《延庆州志》所附永宁城及其周边图

400

光绪《延庆州志》所附《河道图》

400

《水经注图》所绘清夷水流域图(居庸县附近)

古县城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拉开帷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会有部分赛事在延庆举行。延庆,这座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塞外小城,它的历史也伴随着世人瞩目的当下而逐渐为人所知。

延庆古称龙庆、隆庆,它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据考古发掘,境内有菜木沟、路家河、古家窑、姜家台等多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以及古城村、姚家营、香村营等多处夏、商、周等多个时代的遗存。位于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的古崖居遗址,更是以其神秘的面貌吸引着广大考古工作者和普通游客的到来。

延庆地处塞外,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边塞游牧文化的交融之地。当中原政权强盛时,延庆地区是农耕文明向外辐射其影响力的桥头堡;反之,如果中原政权势力衰落,这一带又成为草原游牧民族通往内地的跳板。这种消长变化在行政区划上有着直接的体现,今延庆、怀来一带与今北京地区的隶属关系变动频繁——有时,今延庆、怀来地区与今北京一带同属一个行政区,且其治所多在今北京;有时,它们又以山为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区。

历史上,在今延庆一带设置过县治的主要有居庸县、夷舆县、妫川县、缙山县和永宁县等。这些县份存续的时间不一,命运各异,它们的治所大多仍有遗迹残存至今。

居庸县

设立于秦汉时期,治所在今延庆城区一带,北齐时被废弃,此后再也没有恢复居庸县的建制。由于延庆城区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古居庸县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

现在残存在这一带的城址主要是明代的遗迹,现存的西北角一段城墙,长约110米,马面较为完整,外有护城河的遗迹。延庆城址系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在元代城址的基础上复建,始建年代不详,或许是在古居庸县县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来。此后的宣德、景泰、万历等朝又相继增修,是元明清时期隆庆州(后改称延庆州)的州治所在地。

居庸县的得名,可能来源于居庸关。居庸关也称居庸塞,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号称天下九塞之一。东汉末年,因为对待边疆部族政策的差异等原因,幽州牧刘虞与镇守幽州的公孙瓒兵戎相见,后来刘虞战败,从蓟城(今北京西南)逃到了居庸县,并在这里被公孙瓒的军队所俘虏。成书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也多次提到了居庸县及其附近的山川水系等情况。

夷舆县

设立于西汉,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上谷郡有夷舆县。从其地理位置和名称来看,设立这个县应与当时这一带的山戎部族有关,它可能是西汉政府控制这一带夷族的前哨之地。王莽建立新朝后,把上谷郡改名为朔调郡,夷舆县则改名为朔调亭,东汉建国后恢复了西汉旧称。

由于人口减少,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省并全国的郡县,一次就撤并了400多个,夷舆县被并入了邻近的居庸县,此后再也没有恢复过。其县城便被逐渐废弃,但并没有消失,《水经注》称其为夷舆县故城,明清时期的史料也多称其为夷舆故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继开展了三次文物普查。夷舆县故城遗址在第一次普查时即被发现,第二次普查时做了更为细致的调查,它的名称也是那个时候确定下来的。1985年更是被确立为延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据相关文物普查资料介绍,“城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约237米,南北约430米,周长约1434米。现存西北角夯土城墙长178米,残高2米。”今延庆区旧县镇古城村东北侧残留有一段土墙,这便是夷舆县故城残留至今的遗迹了。

妫川县与缙山县

妫川县设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唐末改为缙山县,并以此县设立儒州。缙山县的得名,与这一带在古代曾是缙云氏活动的地区有关。

其治所位于今延庆区旧县镇旧县村城址内。此城原有内外二城,内城为砖砌、外城为土筑。据文物资料介绍,城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80米。现仅残存一段长约50米、宽6.5米、高5.5米的城墙,城内有少量古建筑、石雕和碑刻等遗物。缙山县自唐末设立后,历五代、辽、金等朝代,其名称和规格虽偶有改动,但其治所均在今旧县村的城址内。

到了元代,由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今延庆城区东部的香水园,因此在他即位后,就将这里升为龙庆州。大约在这时,缙山县治所也迁入今延庆城址内,位于今旧县镇的原缙山县城就逐渐废弃了。此后,缙山县也并入龙庆州,今延庆城区一带便长期称为龙庆(隆庆、延庆)了。

永宁县

设立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与隆庆州同时设立。永宁县的得名来源于《尚书·吕刑》中的“其宁惟永”一语,其治所位于隆庆州以东的团山之下,即今延庆区永宁镇一带,最初没有筑城。

到宣德五年(1430年),开始在灰岭一带筑城,即今永宁镇永宁城遗址。永宁县、永宁卫和隆庆左卫的治所均设在此城以内。城为砖砌,方形,周长六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设四门。明穆宗隆庆年间,为避讳而改隆庆州为延庆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革永宁县,并入延庆州。此后永宁城逐渐废弃,至1950年开始拆除城墙,现仅残存一段700多米的城墙,以及西北角马面。

海坨山

海坨山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与河北省赤城县两地交界处,地跨延庆区张山营镇、河北赤城县大海陀乡和雕鹗镇,因为地跨两省市,它的名称也有些许差别,延庆称为海坨山,赤城称为海陀山。本文沿用延庆这边的说法,称其为海坨山。

海坨山在延庆城区西北约18公里,分为大海坨山、小海坨山和三海坨山,其中主峰大海坨山海拔2241米,是延庆区境内最高的山峰,也是北京市境内仅次于东灵山的第二高峰。小海坨山与大海坨山位置相邻、山体相连,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举办地,其南麓将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奥运场馆。可以预见,这一片热土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

海坨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就在《水经注》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称它们“峰举四十里”“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当时这一带还不叫海坨山,而是叫大翮山、小翮山。翮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它是指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常用来代指鸟翼,也就是带有空心硬管的羽毛。关于大翮、小翮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非常神奇的传说,与王次仲有关。

王次仲名叫王仲,次仲是他的字,相传他是战国末年燕国上谷郡人。上谷郡的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以北,今延庆地区在当时也是上谷郡的辖地。王次仲年轻的时候,把汉字字体从篆文改成了隶书,这是一个重要的改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务繁多,用传统的小篆字体在竹简上进行书写非常麻烦,而王次仲改进的隶书字体简洁易书,立时就显出了优势。

秦始皇听说了王次仲改进字体的事后派人找到他,希望他能为朝廷效力。但王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不愿出山为官。秦始皇非常生气,派人把他装进囚车,准备押送到咸阳。途中,王次仲突然变为大鸟,飞出车外,向远方飞去。在飞行途中,大鸟一度在空中盘桓,两片羽毛掉落在附近的山峰上,也就是今海坨山一带,于是后人就把羽毛掉落的地方称为大翮山、小翮山。

王次仲变为大鸟一事固然是传说,但大翮山、小翮山的地名却流传了下来。当地百姓也把王次仲当作神仙来看待,每逢水旱灾害都要对他进行祭祀。据《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大翮山、小翮山山顶上曾有一座次仲庙,就是人们为纪念王次仲而修建的。

金元时期,都城在今北京,由于距离较近,且风景优美,大翮山成为京畿名胜,来这里从事宗教活动或进行游览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作品。大翮山南麓有一座秋阳观,1224年二月,长春真人丘处机曾来这里打醮,也就是设坛念经做法事。他见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风景优美,于是兴致勃勃,欣然题诗两首:

其一曰:

秋阳观后碧岩深,

万顷烟霞插翠岑。

一径桃花出水急,

弯环流水洞天心。

其二曰:

群山一带碧嵯峨,

上有群仙日夜过。

洞府深沈人不到,

时闻岩壁洞仙歌。

耶律铸是蒙古帝国时期名臣耶律楚材的次子,他曾到大翮山一带游览,一直爬到顶峰,眺望远处的城郭和郊野,写下了《游大翮山》以资纪念:

路盘空翠上青天,下望皇州一点烟。

云叶去堆人脚底,日华垂在马头前。

露花烟草芬兰麝,百籁群鸣播管弦。

可诮旧游王次仲,不来寻谒酒中仙。

明清时期,大翮山、小翮山一带逐渐被称为海陀山、海坨山,又因与今延庆城区正北的冠帽山(东岩山)东西相对,故又称为西岩山。山上有龙潭,山下有西岩寺。时人记载海坨山“高耸万仞,层峦叠巘,云生其巅,雨即随之”。由于海拔较高,海坨山形成了特殊的山地气候,尤其是夏季骤雨如飞,被称为“海坨飞雨”,是妫川八景之一。海坨山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六月期间,山顶常有积雪,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海坨戴雪”。

海坨山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期间,北平、天津等城市相继沦陷,北平北部山区成为连接平西到冀东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显著上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热察军区派遣部队梯次进入平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式由隐蔽到公开,根据地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形成了以海坨山区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在强敌环伺的敌后地区艰苦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也取得了可喜战果。

海坨山地区峰峦起伏、山高林密,建有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大片次生油松林,植被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北京和周边地区较为完备的生态系统,十分有利于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尤其是能有效地抵御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是北京西北方向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为协调环境保护与场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关部门对保护区的范围进行了局部调整,以实现自然环境与体育设施的和谐共存。

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美的风光、丰富的植被、灿烂的未来,海坨山的故事,还会不断书写下去。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田海

流程编辑:吴越

延庆海坨山多高,延庆古县发展史

“塞外珠峰”海坨山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赛区,地处海坨山麓,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比赛项目在这里举行。

海坨山位于延庆区西部,最高峰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延庆第一高峰。因山势险峻,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多出现“海坨戴雪”之景象,故有“塞外珠峰”之称。而每到雨季,骤雨如飞,故称“海坨飞雨”,为“延庆八景”之一。

海坨塔 潘之望 摄

五峰横亘拱卫京师

据《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海坨山“坐落于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位于县城西北16.9公里,南邻延庆盆地,东、西、北均为连绵群山。”

海坨山属燕山山系,于燕山运动时期开始形成。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断裂、抬升,形成陡峭险峻的山峰。山体呈东西走向,横16.9公里,纵28.4公里。较高的山峰有5座。山岩多为花岗岩,形成年代距今一亿三千多万年。山中多“V”形峡谷,为河流下切和断裂抬升构成,山上泉流众多,汇流成溪。

在海坨山五座较高的山峰中,以大海坨、小海坨(也称二海坨)和三海坨最为知名。大海坨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延庆第一峰。小海坨在大海坨南侧,海拔2198米。三海坨在小海坨南侧,海拔1854米。三峰如屏风横亘于北京之西北,成为拱卫京师的天然屏障。

传说,远古时期,海坨山四周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坨山像被大海驮着一样,所以称“海驮山”。经过亿万年石长水落,形成连绵起伏的高山,故名“海坨山”。如今山崖之上仍有海浪冲击的痕迹,众多的泉流被人们传说为“海眼”。山上植被丰茂,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差异极大。

海坨山被河北赤城县人称为“海陀山”,据传是因为从赤城县一侧眺望海坨山,形似巨大的陀螺,故得名。

海坨山的 历史 十分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其“峰举四十里”。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隆庆志·山川》称:大海坨山“高耸万仞,层峦叠巘(yǎn),云生其巅,雨即随之,上有龙潭,名‘大海陀’。崖畔有巨石,刻‘大海陀峰古迹盛迹’八字见存。”由此看来,海坨山或因龙潭得名,或以石刻著称。

海坨山为京北名山,远在明清时期便有人慕名到访。明代怀来卫指挥佥(qiān)事范鉷(hóng)登临海坨山时,即兴赋《登大海坨峰》诗:“叠嶂层峦耸翠微,清风吹我上仙梯。鹏程九万扶摇近,世界三千指顾低。瀑落碧溪惊霹雳,气蒸丹石出云霓。太平形胜应歌咏,欲洗苍崖写颂题。”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在巡视城防时,也登上海坨山远观山色,遂赋诗《大海坨山》:“鞭霆驱海神功妙,千秋威灵雄绝徼(jiào)。何当一喷白龙泉,洗却天狼永不耀。”二人之吟咏,将海坨山的雄伟与壮观,赞美得淋漓尽致。

小海坨地处大海坨南侧,山势依然陡峭、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降水丰富,四季景色宜人。有诗赞曰:“千峰壁立林荫翳,鸟道羊肠近日边。履下如冰攀附上,汕头芳草碧连天。”三海坨上有石似棋盘,传说为赵匡胤与太白金星下棋的遗迹。

“海坨戴雪”成就美誉

海坨山海拔高,山势险峻,截云断雾。每年7至9月,只要黑云压顶,随之即忽雷闪电,大雨倾盆,从远处望去,只见黑云乱卷,骤雨如飞,故称“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为“延庆八景”之一。延庆县志称:其“若轻风屑雨,则湿霭轻岚,霏微迎目,恍在蓬莱烟雾中。”

如此奇观,引来众多文人墨客一览胜景,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明代礼部尚书赵羾被贬隆庆(今延庆)时,游历四时之景,并赋诗数十首,而赞美“海陀飞雨”的诗作有多首,其中有:“群山相囿独争高,怒拥玄云上碧霄。奋击毒雷驱海苦,大施甘雨泻天瓢。岩前飞瀑飘银练,天外长虹卧锦桥。一勺乌龙潭上水,年年滂沛润枯焦。”言景喻情之中,表现了作者将济世安民的宏大夙愿寓情于海陀甘霖,赋予雄奇壮伟的海陀山“雨”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清代文人胡焘的《海坨飞雨》诗歌,于景于声,颇为生动:“海坨晴景正徘徊,骤雨如飞忽送雷。北度峰头山色变,西南树声水声催。霎时云泼诗谁就,片刻风飘鸟不猜。但看狂澜起满地,斜阳又照暮天开。”清康熙年怀来知县许隆远任职之时,多次在夏季登临海坨山,诗曰:“纷纷帽絮失嵚崟(qīn yín),大海坨峰何处寻。溅沫流珠如瀑布,还来世上作甘霖。”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海坨山因山前盆地潮湿空气被抬升,山顶气压气温均低,往往一夜北风吹过,大海坨已戴上银白色的“雪帽”,在延庆盆地范围内均可看到“海坨戴雪”的奇观,由此被誉为“塞外珠峰”。

“海坨戴雪”美景

明代在翰林院任职的金幼孜曾寻游于海坨山麓,在观赏了“海坨戴雪”之景观后称赞道:“诸山雪霁,千岩万壑耸列霄汉,琼瑶璀璨,光辉夺目,真奇观也!”

人们常把“海陀戴雪”誉为太平形胜,尤其在秋末冬初时节,海坨山多是北京地区最早见到“头场雪”的地方。一夜秋雨过后,海坨山顶尽显银装素裹之冬日景象,而山下则是五彩斑斓之秋色,不少人慕名前往,一览“海陀戴雪”之奇观,遂有诗曰:“已是惠风绿妫川,海坨青女仍翩翩,上浮白玉下浮翠,胜过东瀛富士山。”

大小翮山文脉流传

在大海坨东麓有两座山峰,名为大翮(hé)山、小翮山。《魏土地记》称:“沮阳城(今河北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山、小翮山。”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阳沟水“出(居庸)县东北,西南流径居庸县故城北,西径大翮、小翮山南,高峦截去,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

这里记述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统一后,欲将原来各国的文字统一成篆书。他听说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镇)人王次仲改变了篆书那弯曲难写的笔画,发明了横平竖直的隶书。这种写法简便而美观,秦始皇知道后,要召其入宫为官。但王次仲是个修道之人,不愿去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做官,三召而不至。秦始皇很是气愤,命令上谷郡太守用槛车送之。槛车上路后,走了两天两夜,行至今天延庆西部时,王次仲化作大鸟,飞出车外,向北翻飞而去。飞到此处时掉下两片羽毛,变作两座大山,即大翮山和小翮山。

人们敬仰王次仲的人品,更钦佩他所进行的书法改革,便在海坨山上修建了一座次仲庙,以示纪念,每到节令便去祭祀。据传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途经大翮山,见山形似横立着的羽毛,无突出的尖峰,且从东向西延伸,便问随行的军师:“此山何称?”军师告知为大翮山,且建有次仲庙,成祖遂登山入庙凭吊。当看到次仲庙因多年失修而破败时,便令驻守于此的明军予以修葺。

海坨山以大翮山、小翮山景致最为壮观,金元以来便成为京畿名胜,文人墨客慕名寻访者络绎不绝,并吟诗作赋,给予赞美。

大翮山南麓有一座秋阳观,金正大元年(1224年)二月,长春真人丘处机曾来这里打醮(设坛念经做法)。他见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风景优美,便欣然题诗:“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过。洞府深沈人不到,时闻岩壁洞仙歌。”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曾到大翮山游览,当登临顶峰远眺时,顿觉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遂即兴赋诗:“路盘空翠上青天,下望皇州一点烟。云叶去堆人脚底,日华垂在马头前。露花烟草芬兰麝,百籁群鸣播管弦。可诮旧游王次仲,不来寻谒酒中仙。”文辞华丽优美,极富意境与浪漫色彩。

海坨山秋景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于秋日寻游大翮山,为山中秋色所倾倒,也赋诗曰:“鸟翮山头王次仲,鸿都门下蔡中郎。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本版图片均由北晚新视觉提供)

延庆海坨山多高,延庆古县发展史

海坨山与王次仲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选址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海坨山上,这里曾是我国古代楷书创始人王次仲的家乡,至今流传着次仲化作飞鸟落羽的神话故事。

楷书,在我国流行已有两千年历史,楷书的创立堪称一次伟大的书法创造。楷书到底为何人所创?东汉蔡瑁《劝学篇》记载:“上谷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记载:“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北宋《宣和书谱》记载:“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由此可见,王次仲创造中华楷书。
据唐末五代时期杜光庭著《仙传拾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王次仲便生活于大夏山、小夏山之中,研究和创造新字体。按照《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所引晋代书法家卫恒说法:次仲自幼聪明,他觉得大篆书笔画繁多,曲折难写,便隐居于夏山之中,潜心研究文字。把篆书笔画改圆为方、变曲为直,简去复杂的笔画。年及弱冠(18至20岁)就创造出了一种新字体。使字形结构的方广程度以“八分”为标准,即字的高、宽比例大约取十分之八为宜,后人称为八分字。经过流传,王次仲首创书法“八分体”,使中国文字书写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作出了贡献。
据清《宣化府志》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听说次仲所创新字体,可以更加便利书写奏章,大喜,立刻命使臣到上谷召次仲来咸阳。次仲闻知始皇焚书坑儒,出去做官,没有好下场,回绝了始皇的征召,隐居到大夏山、小夏山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灅(lei)水·清夷水》记载:始皇大怒,再命使者用槛车囚次仲到咸阳。但槛车刚一上道,次仲就变成一只大鸟,冲出槛车,翻飞而去,落下二翮(he),落至大夏山、小夏山上。据《日下旧闻考》引《真仙通鉴》记载:次仲化成大鸟,冲出槛车,使者惊拜说:“您仙飞而去,小人无法回去复命,必被斩首,请神人怜悯!”大鸟徘徊空中,另抖落三根羽毛,使者得之以归复命。

当地先民为纪念刚直不阿的次仲,将大夏山、小夏山,称之为大翮山、小翮山。以上内容在《水经注》【卷十三】也有记载:“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矣。”

或是人们不愿看到正直善良的人无辜被害,而编出化成大鸟落翮成山的故事,以寄托哀思。或是使者害怕回朝没法向暴虐的始皇交代,于是就编纂了化鸟落翮的故事,既替次仲开脱,也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寻找的一种开脱。

后人怀念这位不畏权势之贤良之士,在其家乡为他建立祠庙、灵厅,已视怀念。《魏土地记》记载:“沮阳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山上神名大翮神,神庙建之,屋东有温汤水口。”始皇初建,设立三十六郡,其中北燕地区设上谷郡。上谷郡的郡治城沮阳,即今怀来县大古城村北约一公里处,还残存古城遗址,距今海坨山恰是好六十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夷水》记载:“山于城西北,峰举四十里”“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上庙则次仲庙也。右出温汤,疗治万病。此水炎热,倍甚诸汤,下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耳,不得言大翮山东。其水东南流,左会阳沟水,乱流南注沧河。”

今海坨山位于延庆县城西北,分为大海坨山、小海坨山。小海坨山与大海坨山位置相邻、山体相连。这里有一处温泉,当地人称为(澡)“堂子”,其庙宇也俗称“堂子”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夷水》记载:清夷水(今妫水)又西,灵亭水注之。水出马兰西泽中,众泉泻溜,归于泽,泽水所钟,以成沟渎。渎水又左,与马兰溪水会,水导源马兰城,城北负山势,因阿仍溪,居民所给,惟仗此水。水南流出城,东南入泽水。泽水又南,迳灵亭北,又屈迳灵亭东,次仲落鸟翮于此,故是亭有灵亭之称矣。其水又南流,注于清夷水。

这里的“灵厅”,就是人们当年次仲死后所设立纪念的灵堂,按“泽水又南,迳灵亭北,又屈迳灵亭东”方位考量,这些痕迹在今天仍可以找到。据2018年杨年生先生研究《水经注》对北京地区的考证所述:“灵厅”约在今延庆县张山营镇下营村的位置,在秦汉时期下营村所在位置还是一片空地,按民间习俗:在外逝去的人要在城外设立灵堂,据此说明王次仲的家乡就在下营附近。
(东门营古城堡与出土的石臼)

经专家考证延庆区下营村旁,确实有一个古老的城池遗址,到1970年还有城门、城墙,城中出土了两个直径1.5米且重达上千斤的石臼。据专家考证,这样的石臼只有众多人的军队和聚落,用于摏捣谷物外壳时才会使用。东西城门之间200多米长的街道内竟有两个戏台、九座庙,还有一个阎王庙,到1972年阎王庙院中央还生长着一颗直径一米多树龄数千年的柏树。2002年村中出土了一块“迎恩门”匾额,上款楷体阴刻:“钦差怀隆兵备道按察使胡□□建修”,下款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孟秋”,说明这个城堡曾在万历年间进行过修缮或包砌。在城西门外到1972年还保留一个高台,上面存有龙王庙和一个直径两米粗的老榆树,这个所留高台是明朝重修这个城堡时挖去了周围的土而留的高台。
(作者孙广学在陪同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参观东门营古村)

很多文献和专家断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刘邦派樊哙灭卢绾于上兰,这个城堡就是秦汉时期的上兰县城,上兰古城堡即今东门营古城堡。秦时上谷郡上兰县城与《水经注》提到的灵厅方位相互验证,说明王次仲应该是秦朝时期上谷郡上兰县人。

据《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大翮山、小翮山山顶上曾有一座次仲庙,马兰溪水旁确有灵厅,也明确记载“次仲落鸟翮于此,故是亭有灵亭之称矣。”王次仲变为大鸟一事固然是传说,但大翮山、小翮山的地名却流传了下来。

秦汉隋唐金元时期,大翮山、小翮山的故事被广泛流产,特别是金元时期此地成为京畿名胜,来这里从事宗教活动或进行游览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作品。1224年二月,著名道人长春真人丘处机来到大翮山南麓的秋阳观打醮,也就是设坛念经做法事,见这里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风景优美,于是题诗两首:其一曰:秋阳观后碧岩深,万顷烟霞插翠岑。一径桃花出水急,弯环流水洞天心。其二曰: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过。洞府深沈人不到,时闻岩壁洞仙歌。蒙元帝国名臣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铸,也曾到大翮山顶峰,眺望远处的城郭和郊野,写下《游大翮山》:“路盘空翠上青天,下望皇州一点烟。云叶去堆人脚底,日华垂在马头前。露花烟草芬兰麝,百籁群鸣播管弦。可诮旧游王次仲,不来寻谒酒中仙。”
(五、六月份的“海坨戴雪”)

由于此山夏季骤雨如飞,雾气朦胧,犹如大海之中凸起的一坨。为此,明、清时期,逐渐被大海坨山、小海坨山的名字所代替。曾有文人墨客记载海坨山“高耸万仞,层峦叠巘,云生其巅,雨即随之。”海坨山在每年秋季十月至次年夏初六月期间,山顶常有多达八个月的积雪,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海坨戴雪”。“海坨飞雨”为妫川八景之一。

随着第24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的召开,海坨山南麓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奥运场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这种传统文化、优美景色与时代发展的相互呼应,使这座历史名山更加展现出它的神奇与魅力。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真实奇闻怪事漫画,现实中真的有超能力者存在

    真实奇闻怪事漫画,现实中真的有超能力者存在

    网上有很多关于真实奇闻怪事漫画,现实中真的有超能力者存在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真实奇闻怪事漫画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真实奇闻怪事漫
    中国民间盗墓高手不外传的绝招

    中国民间盗墓高手不外传的绝招

      中国民间盗墓内幕揭秘 绝招决不外传 真正的民间盗墓活动非常隐秘(乱世军阀搞破坏不算),可以说是自成体系的,还有些绝招是决不外传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由国家发起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考
    为什么大姨妈前口腔溃疡,为什么得口腔溃疡的总是我

    为什么大姨妈前口腔溃疡,为什么得口腔溃疡的总是我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大姨妈前口腔溃疡,为什么得口腔溃疡的总是我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大姨妈前口腔溃疡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为
    淄博齐国故城遗址,张店印象齐都最新消息

    淄博齐国故城遗址,张店印象齐都最新消息

    临淄区2022年文化和遗产日主题活动暨齐国故城遗址公园稷下学宫考古项目成果展示在全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发、传承齐文化,6月11日上午,“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临
    幽灵列车:穿越时空的神秘火车

    幽灵列车:穿越时空的神秘火车

    所谓幽灵列车,与幽灵船类似,它们曾经神秘失踪,又在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种奇怪的幽灵列车,出现于俄罗斯,但由于有关部门不愿透漏这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有意隐瞒,所以是人们对幽灵列车的事情知之甚少,但
    香港风水奇闻怪事,不为人知的秘史

    香港风水奇闻怪事,不为人知的秘史

    网上有很多关于香港风水奇闻怪事,不为人知的秘史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香港风水奇闻怪事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香港风水奇闻怪事香港风水
    长白山百年山参王拍出188万元天价(图)

    长白山百年山参王拍出188万元天价(图)

    日前,一棵重366克的罕见野山参,被吉林省通化市一人参经销商以300万元的价格购买。这棵野山参是2007年7月底在长白山被发现的。经专家鉴定,这棵山参参龄300多岁,其形体健美,没有残缺,皮纹细腻,须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