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探源文明揭秘未知奋力谱写新时代洛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探源文明揭秘未知奋力谱写新时代洛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历史趣闻2023-8-4阅读:360

6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悉心关怀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深入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区开展调研,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等重要会议活动上对考古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总书记深切关怀黄河流域和中原文化事业发展,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物工作和考古事业发展擘画了明确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根本指南,赋予了新时代考古事业全新使命。

洛阳地处中原文明核心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洛阳作为文物大市、考古强市,几代学者为实证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不断贡献着洛阳考古力量。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洛阳考古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以优异成绩书写文物考古事业更加绚丽的崭新篇章。

理论探索 实践创新

洛阳考古为新时代中国考古发展贡献力量

百年风华,十年精粹。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热潮。在此期间,洛阳考古事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机构和人才队伍力量不断壮大,国际、国内地区间合作更加密切,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

十年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第二文物工作队合并成立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并加挂洛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牌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及各工作队、龙门石窟研究院等机构的田野考古、石窟寺考古发掘力量不断发展,在洛各高校文物考古力量大大加强,郑州大学在洛阳设立校区并专门设置文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设立考古学专业、洛阳师范学院设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文物保护考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阳市共建“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洛阳专门设立工作站,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与洛阳各考古文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交流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洛阳考古始终秉持初心使命,为国家重大考古项目的扎实开展砥砺前行,为洛阳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基本建设实施作出重要贡献,重大发现、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从近百年前灰嘴遗址的考古调查到烧沟汉墓、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洛阳考古当前把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龙泉洞遗址、苏羊遗址、古城村遗址、徐阳墓地、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正平坊遗址等调查和发掘项目与国家重大课题相结合,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早期国家诞生以及夏商文明发展和变迁、民族融合等重大学术研究课题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绩。

640

偃师商城二号府库建筑基址

640

瞿家屯东周建筑基址第二组建筑

在2021年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中,洛阳五大都城遗址考古成果全部入选。在“河南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中,洛阳有二十一个重要考古发现入选。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评以来,洛阳累计有十三项考古成果入选,特别是近十年来就有六项考古成果获评。前不久在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组织开展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中,洛阳有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伊川徐阳墓地、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考古项目成功入选,在百个获评项目中占据六个席位,数量位居全国、全省各地级市第一名。

640

徐阳墓地大型墓葬照片

640

汉函谷关遗址

640

汉魏洛阳城宫城

近十年,洛阳考古工作编撰出版了《栾川旧石器遗址群考古报告(2010—2016年度)》《二里头(1999—2006)》《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第一阶段考古报告》《洛阳朱仓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发掘报告》《洛阳大遗址航空摄影考古》等数十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发表,有效延续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彰显了洛阳考古事业的辉煌成绩,展现了洛阳考古力量的担当作为。

640

邙山陵墓群(北魏宣武帝景陵图)

640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借助考古走出去,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考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洛阳考古工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贯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参与赴外考古发掘项目,与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签订合作协议并合作开展考古项目,与韩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增进国际考古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互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团队在2017年至2019年在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温都尔乌兰苏木境内对匈奴时期贵族墓地——高勒毛都2号墓地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为中国考古学者参与的国外考古项目首次入选。

640

高勒毛都2号墓地

活化利用 创新展示

再现中原文明核心区历史文化遗产辉煌

新时代以来,洛阳市文物行政部门和各考古文博机构顺应时代劲风,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围绕“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目标,把文化资源储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在保护研究中强化活化利用和创新展示,在思想解放中不断赋予考古事业强劲生命活力,展现作为中原文明核心区关键一环的古都洛阳历史文化遗产新的辉煌。

洛阳文物工作站位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世界大河文明的大格局,始终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的科学理念,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重点加强大遗址和石窟寺保护利用,提高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化、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网络智能化建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新馆高标准建成开放,加快推进各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继续全面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洛阳大遗址保护利用片区并持续推进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等大遗址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利用;推进龙门石窟数字虚拟复原工程和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并依托龙门石窟打造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建强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窗口阵地,全方位彰显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洛阳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持续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五大都城遗址、重点考古发掘项目等特色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好“盛世隋唐”“黄河文化”等文旅品牌,形成重点囊括考古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矩阵。持续打造世界古都论坛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洛阳擘画的“东方博物馆之都”已初具规模,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现已达102家,今后还将进一步擦亮名片,着力打造20家精品博物馆,将全市博物馆建设“建馆增量”与“提质增效”更加有机结合,成为展示传播全市考古和文物资源的高水平窗口阵地;打造精品“我是小小考古家”公众考古活动、考古学术沙龙、古都研学品牌、特色文创产品、知名文化IP、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让洛阳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旅游“打卡地”,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打造,让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社会共享。

640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心怀国之大者 勇担历史使命

继续贡献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的洛阳考古力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世纪初正式启动以来,以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为目标,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方法,以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强化多学科交叉研究,通过二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多年文明,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其中,二里头等重要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洛阳考古工作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并在5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就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了新的重要论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迅速掀起各地区和文物系统的学习热潮,激发起同志们奋楫争先的内生动力。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洛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对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河南力量、展现洛阳担当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领导的工作部署对广大文物战线同志特别是考古工作者开展工作提出了全新课题、寄予了更高厚望。

作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中流砥柱和关键环节之一,洛阳考古工作者不仅承担着运用好丰硕的成果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揭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和重大贡献的崇高使命,更要勇担新时代使命,为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中华文明探源的洛阳考古力量。

一是常态化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强化使命担当,更加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持续提升大遗址保护利用水平,切实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而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持续加强文物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的有效衔接,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构建有中原特色、洛阳特色的田野考古技术科学体系;强化洛阳各考古文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国际视野的考古人才;发挥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阳市共建的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洛阳工作站、各科研机构和各高校的多方联动效能,积极推动考古力量整合协同,在河洛大地上进一步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历史文化研究中取得更丰硕成果。

三是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在加强学术研究的同时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洛阳篇章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洛阳研究成果的宣传教育、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洛阳地区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等国家遗址公园新阶段建设,鼓励考古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惠民发展,努力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四是更加重视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工作氛围、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鼓励文物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奋斗热情积极投身一线实践、学术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中,更加广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助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现洛阳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更大担当作为。

640

城市考古与保护论坛

640

“我是小小考古家”夏令营公众考古活动

望远才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回望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并开启新征程起点之上,新时代洛阳考古工作者更将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使命,准确把握新时代考古学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历史和现实意义,用实际行动响应“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积极出产洛阳成果、作出洛阳贡献,探源文明、揭秘未知,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出新时代洛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执笔:赵晓军 程召辉 郝君涛

作者单位:洛阳考古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探源文明揭秘未知奋力谱写新时代洛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探寻陕西考古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新建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前,有一座特殊的桥梁,被称为“考古桥”。在桥面上,每走几步,便会看到几行文字,记录着陕西考古界的重大事件。公元前58年,美阳得鼎,张敞释文。陕西考古的历史从这里开始——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不仅展示了考古学的相关知识,还追溯了陕西考古事业的历史。

在《汉书·郊祀志》中记载: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在美阳(宝鸡市扶风县)出土了一件铜鼎。此鼎被献入宫中,无人能够辨识鼎内的铭文。最后,太中大夫张敞将这些铭文释读出来,可见他有扎实的青铜器鉴定和金文识读能力,成为古代正史中记录不多的金石学人才。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他的学生曾巩在《金石录》中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

古代,陕西省内的吕大临是金石学的集大成者,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编著《考古图》成书,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和玉器,对每件器物都精细地摹绘图形和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信息,并尽可能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考古工作者对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发掘,总共清理墓葬29座,出土遗物700余件。基本可以确定,吕大临的墓也在其中。




二十世纪初期,欧美、东亚和我国学者在陕西省境内开展一系列早期考古游历和探险活动。1898年,意大利人吉利欧里在延安采集长方形有孔石刀,日本人关野贞、冢本靖、桑原骘藏、宇野哲人、足立喜六和法国人沙畹、色伽兰、德日进、桑志华等人曾经在陕西省开展考古调查,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进行地质调查期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文化层、彩陶片和石器等历史遗存,拉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随后,国内学术团体纷纷成立,陆续来到陕西省开展考古工作,为这里的考古学发展积累经验。民国期间,西京筹备委员会、国立北平研究院、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陕西考古学会、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育部艺术文化考察团、西北史地考察团等机构和团体先后在陕西开展文物调查工作。

1940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组建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艺术文物考察团,运用摄影、临摹、拓印、复制、测绘、记录、模铸等较为完备的方式收集陕西省在内的西北地区文物古迹资料。




从1934年至1937年,在陕西考古会徐旭生等人的带领之下,对宝鸡斗鸡台遗址进行三次考古发掘,清理周、秦、西汉等时期的墓葬45座、车马坑1座和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等,不仅是中国考古学初步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发掘项目之一,也是陕西现代考古的开端,培养一批优秀的考古学者。

在斗鸡台的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采用分区“探方式”发掘法、用英文字母和数字编号法撰写发掘日志、规范记录等手段,并且确立以探沟西南角为度量标点测量遗址三维坐标的做法。后来,参加第二、三次考古发掘的苏秉琦,整理出版《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

在《斗鸡台沟东区墓葬》附录《瓦鬲的研究》一文,苏秉琦从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出土的陶鬲中,总结出来了一套器物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标志着现代考古的类型学方法在中国正式起步。因此,苏秉琦被称为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战争中断多年的考古学逐渐恢复,国家非常重视治水修路、建厂立校、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国家文物保护法令陆续颁布,各级考古科研机构和高校考古专业相继设立,持续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成为常态,追溯远古氏族部落社会的基本形态,史学视野下的科研性考古全面启动。

1954年至1957年,在石兴邦负责下,对西安市半坡遗址进行五次考古发掘,通过大面积揭露和仔细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发现环壕、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等丰富的遗迹,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万件。同时,确认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构成渭水流域和陕晋豫地区仰韶文化从早到晚的基本序列: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

1974年3月,临潼县村民在打井的时候,在秦始皇陵东侧偶然发现兵马俑坑。随后,考古工作者对这里的三座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秦代的陶俑、陶马、战车和兵器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考古学和中国考古学迎来崭新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考古事业快速发展,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梁带村芮国博物馆等博物馆成为展现陕西历史文化的窗口。

1982年,陕西考古学会在西安成立并举办首届年会,参加大会的有省内从事考古研究、教学和文物工作的会员102名。同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与文物》、半坡博物馆主办的《史前研究》、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文博》等学术期刊先后创办,成为陕西省内外文博考古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事业肩负起“文化强国”的使命,以“大遗址考古引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契机,陕西考古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目前,陕西省推进15处大遗址考古,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动考古学科向着理论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技术现代化发展,先后有40余个考古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田野考古奖”“中国考古新发现”“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荣誉。




近年,陕西考古事业向国际化发展,秉承“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合作原则,在文物保护科技和考古合作发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为中国文明史、东方社会史和世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阵地。

目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知名高校与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从公元前58年,美阳得鼎,张敞释文;到1934年,陕西现代考古事业在宝鸡斗鸡台遗址起步;再到2022年,陕西考古博物馆在秦岭山脚下对外开放。陕西考古事业积淀2000多年的文化底蕴,传承将近100年的科研精神,开启未来考古学的新篇章。


探源文明揭秘未知奋力谱写新时代洛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垦荒精神手抄报内容?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几代垦荒队员在一座小岛上,用热血、汗水、青春和生命铸就的,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总结提炼的“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和“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

垦荒精神之所以在山海水城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其“文化基因”已融入到台州人民的血脉里,已化为台州人民不断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坐标和力量源泉。

垦荒精神的历史:

台州,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发源地和实践地。60多年来,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历久弥新,始终感召着台州人民砥砺前行。

2018年6月26日,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半年多来,研究中心围绕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大任务,深入传承和弘扬垦荒精神,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城市精神,把推动台州高质量发展作为翻篇归零的“垦荒”,向全市吹响了“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奋力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嘹亮号角。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人民网评:让“垦荒精神”在“祖国未来”心底散发光芒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世界黑帮老大排行:没料中国是他

    世界黑帮老大排行:没料中国是他

      《福布斯》杂志通常评选的都是世界上的富人或名人,但是该杂志在最新一期罕见地评选出了全球十大黑帮老大,“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排在首位。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很长的严重犯罪史,被视为
    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

    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志异奇闻录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志异奇闻录2、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两则志异奇闻录在
    你敢读完吗?盘点民国五大灵异恐怖事件

    你敢读完吗?盘点民国五大灵异恐怖事件

        1、绣花鞋  民国三十二年,怀有身孕的娟,穿着红通通的绣花鞋,在河边送别了参军的丈夫。5年后,娟依然一个人带着孩子苦苦等待丈夫归来……  娟貌美,体态娇好,丈夫下落不详,一个单
    印度境内竟存在一个六颗星中国

    印度境内竟存在一个六颗星中国

    六星红旗?山寨的吧,可惜这次你错了!这旗竟然是真的!如您所愿,还真与中国有渊源!  阿三国靠近缅甸,就是在孟加拉东边突出部分的那个帮,叫曼尼普尔,这就是这个邦的独立运动旗帜。  要说起曼尼普尔和中国的
    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

    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2、历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