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历史趣闻2023-8-8阅读:556

640

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多次被盗扰,湖北省考古专家为了了断盗墓贼的念想,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进行抢救性发掘。然而,打开墓室金刚墙,让人们大吃了一惊:墓室里面灌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呢?两扇墓门为何只剩下了一扇?一口万年灯大陶缸又因何摆在了门外?门口竟然发现了一条现代毛巾,难道梁庄墓真的被盗掘一空了?里面还会有宝贝吗?一种失望的心情清清楚楚地写在了每一位考古队员的脸上。他们甚至都没有继续发掘下去的勇气了。然而,当他们进入墓葬后室之后,面前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梁庄王墓发掘记即将为您揭晓。

盗墓

2000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三,这一天的子夜时分,正当神州大地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一户农家却在睡梦中被陡然惊醒。惊醒他们的是一声闷响和随之而来的房屋晃动。只见屋上的沙土哗哗地往下掉落。不知是何原因的农户们紧张地呆在屋里不敢出门。但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在盗墓。

640

有人在盗墓

据清代《钟祥县志》记载:“梁庄王墓在兴都城南45里,城南村榆灵山,妃魏氏合墓,夫人张氏附墓。”这段文字就像是一张藏宝图,引起了盗墓贼的注意,导致梁庄王墓多次被盗。

但幸运的是,这些盗墓贼并没有得逞,也许是天意使然吧。

可这一次,这伙狡猾的盗墓贼利用春节的鞭炮声作为掩护,对梁庄王墓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爆破,誓要打开梁庄王墓,盗取里面的宝贝。

那么,盗墓贼是用什么手段进行爆破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他们事先通过洛阳铲进行勘探,确定墓室的准确位置后,在墓室上方打一个10公分左右的洞,再用特制的定向爆破炸药,精确计算好用药量,不致于把墓室震塌。然后把炸药倒入探洞里,把洞口封好,点燃导火索在洞内进行引爆。就这样,原先很小的洞穴在巨大的冲击波作用下,泥土瞬间向四周进行垂直挤压,产生一个直径约70公分左右的洞穴,可容一人进出,而地面不会有任何泥土冲出来,这就是定向爆破的妙处。而且,它产生的声音很小,因为是内部爆破嘛,所以声音比较沉闷。盗墓贼之所以要用这种方法,就是为了节省挖洞的时间,速战速决。所以,大部分古代墓葬被盗,都是用的这种方法。然而,梁庄王墓比较特殊,因为它的旁边紧挨着正好有一户住家,所以盗墓行动才被发现。

640

直径约70公分左右的洞穴

这又让我想起了山西临县的皇姑墓之所以没有被盗,就是因为它的西侧是村庄,距离只有几丈远,连村里有人都想盗,就是不敢。

发掘前:梁庄王其人

天亮之后,这个农户赶紧把消息上报。文物部门获悉之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进行查看。他们发现墓室可能已经被炸穿,情况非常危急,里面的文物到底有没有受到损毁,一时无法确定。

梁庄王墓多次被盗,人们不禁要问:梁庄王到底是谁?里面究竟有什么宝贝,能让盗墓煞费苦心,三番五次地要对它进行盗掘呢?

钟祥,古称郢中,又叫长寿。在明朝嘉靖年间,它还有一个显赫的名字,叫承天府。作为嘉靖皇帝的出生地,当时的这里与北京、南京两大都市处在同一个级别。嘉靖皇帝的父母即安葬在这里,就是明显陵。如今,明显陵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多数人都知道明显陵,但在嘉靖皇帝的父亲朱佑王来到这里的60多年前,钟祥还有一位梁庄王。

640

明仁宗

梁庄王名叫朱瞻垍,生于大明永乐九年,也就是公元1411年。他是仁宗皇帝朱高炽十子中的第九子,宣宗皇帝则是他的大哥。据史书记载,梁庄王为人慈善、仁爱,而且处事非常低调。他除了兴建佛寺,赈灾施粥,在史书上便再难找到他在封国还做过哪些事。

公元1441年,这位默默无闻的梁王因为感染疾病去世,谥号庄,年仅30岁。

勘探:“工”字形大墓

2000年春节的这次爆破式盗掘,终于让湖北省文物局下定决心,要对梁庄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他们一边对墓葬进行勘探,了解墓葬的形制,一边上报国家文物局,以期获得批准。

通过勘探得知,梁庄王墓墓室呈“工”字形结构,分前后二室,前室大,后室小。前室长方,东西宽7.88米,南北进深5.34米,面积42平方米;后室4.7米,进深6.6米,面积只有31平方米。其规模在明代亲王墓中,略显寒酸。消息传开,很多人都不看好这座古墓。这又是为什么呢?

640

“工”字形大墓

其实,规模小并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它有现代盗洞。另外,在梁庄王墓附近还有一座娘娘坟,是梁庄王夫人的墓,已经被盗掘一空了。这似乎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征兆。人们揣测,梁庄王墓会不会也像娘娘坟一样,空无一物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明代亲王不允许厚葬。这一点,在早先发掘的楚昭王墓中表现得十分充分。

明代初期,自朱元障开始,就提倡清廉节俭。朱元障在临死之前,有遗诏留给他的儿子们,大意是说在他死后,“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并要求他的后人效仿。所以,楚昭王墓的随葬品非常少,而且价值不大,连腰带都是用木头做的。

但即便如此,考古专家并没有放弃,发掘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00年7月,考古队对梁庄王墓的前期勘探基本完成了,并把勘探数据行成文字上报,很快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淮。

发掘: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2001年4月12日,梁庄王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了。一开始进行得非常顺利。由于位置被确认,经过几天的清理之后,墓道的上层很快便呈现在考古队的眼前。清理掉上层黄土,下层是夯土层,再往下就是期待已久的墓葬建筑了,出现了两堵砖墙。怎么会是两堵墙呢?这有什么玄机吗?原来,外面一堵是嵌碑墙,也就是墙上镶嵌着墓志石,这与郢靖王墓是一样的结构。一般墓志都是放置在墓主人棺椁附近的,而明代初期的一些墓葬就很特别,不必进入墓室就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那么,这个墓志为何要放置在墓室之外呢?考古专家也说不清楚究竟为何。或许,它并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完全是任性而为罢了。

640

嵌碑墙

640

墓志盒

梁庄王墓有一大一小两方墓志,每个墓志盒由两块志石合在一起,外面用两圈方形扁铁条紧密地箍在一起,严丝合缝。考古队员在现场打开了它们。较大的一块上书“梁庄王墓墓志”,字上用鲜红的朱砂填充,仿佛是昨天刚刚下葬的一样。较小的一块是“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梁庄王的墓志主要是叙述了他本人的生平,这与考古队员掌握的资料完全相符,而王妃的圹志文中则记载了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王已疾薨,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逐降。敕旨存留抚养王二幼女,仍主王宫之事。景泰二年3月17日,已疾薨。”

640

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志》:

梁庄王讳瞻垍,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生于永乐九年六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八月之国湖广之安陆州。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讣闻,上哀悼之,辍视朝三日,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妃纪氏,安庆卫指挥詹之女。继妃魏氏,南城兵马指挥亨之女。女二人。王以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呜呼!王赋性明远,资度英伟,好学乐善,孝友谦恭,宜臻高寿,以享荣贵。甫壮而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既,纳之幽圹,用垂永久云。

639

王妃墓志—梁庄王妃魏氏

640

梁庄王墓志

639

梁庄王墓志—继妃魏氏

梁庄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封国在当时的湖广安陆州(即今湖北钟祥市)。宣德初年,明宣宗下诏郑、越、襄、荆、淮五王岁给钞五万贯,惟梁王倍之。宣德四年(1429年)就籓安陆(原来的郢王藩邸)。

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长沙徙襄阳(今湖北襄阳)路过安陆,与朱瞻垍留连不忍去。濒别,朱瞻垍恸曰:"兄弟不复更相见,奈何!"左右皆泣下。正统元年(1436年)上奏称王府潮湿,希望搬到高爽干燥的地方。帝诏郢中岁歉,俟有秋理之。竟不果。

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病逝,谥号"庄",无子国除。同年八月葬封内瑜坪山之原。梁王府故得郢田宅园湖,后皆赐襄王府。及睿宗朱佑杬(当时封为兴王)封安陆,尽得郢、梁邸田,供二王祠祀。

640

梁庄王与梁王妃

梁庄王朱瞻垍撒手人寰,可这对刚刚在一起生活才7年的年轻夫妻便阴阳两 隔了。这对年仅28岁的王妃来说,实在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痛苦。梁庄王与王妃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感情非常好,可惜的是他们却没有孩子。梁庄王的孩子是梁庄王与夫人张氏(侍女)所生,即墓志中提到的“二幼女”。

640

梁庄王朱瞻垍撒手人寰

梁庄王去世以后,生无可恋,又没有为夫君生下一儿半女的王妃决心随梁庄王而去,殉葬。可这件事情很快被当政的宣宗皇帝即梁庄王的哥哥知道了,他对梁王妃说,你现在还不能死,你得把梁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抚养长大。尽管没能殉葬,但与夫君阴阳相隔的梁王妃终日郁郁寡欢。10年以后,梁王的小女儿也出嫁了,王妃突然一病不起,这位痴情的女人不久便随亡夫而去了。

梁庄王墓发掘一始就大有收获,这的确是一个好的开端,是否也预示着下面的发掘工作同样会一帆风顺,大有斩获呢?可在拆除掉这座碑墙后,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出现了。在距离墓底大概一米多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积水,这给发掘工作带来了困难,无法继续发掘了。于是,便调来了抽水机,原以为抽抽就没了,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水似乎越抽越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640

墓道封 门墙

640

积水-1

墓道深入地表不过区区几米,不可能是地下水,那这水又是从何而来呢?考古队员们继续发掘,一边发掘一边抽水,很快,真相便大白了,原来是墓内积水所致。可这墓内又是哪来的积水呢?原来,梁庄王墓没有排水系统,而楚庄王墓是有排水系统的。这与郢靖王墓一样,都有大量积水。而且,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人们发现,梁庄王墓的墓墙砖做工和质地都非常粗糙而简陋,这与楚昭王墓大不相同。楚昭王墓的墓砖都是定制的,而且是磨砖,缝隙非常小。

那么,梁庄王墓墓内的积水会不会对墓室的文物造成损害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梁庄王墓距地表非常浅,墓内有大量氧气存在,这势必会对墓内文物造成致命损伤。我们大家都知道,马王堆汉墓,墓主人的尸体都还保存完好,原因就是深埋、密封、缺氧,处于缺氧的地下环境才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而梁庄王墓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在不该有积水的地方出现大量积水,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墓内文物现状堪忧啊。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叫《郢靖王墓发掘记》,也是墓室有积水,造成了大量木质、丝质等有机质文物荡然无存,连郢靖王与王妃的遗骸都化为了泥土,私剩下几颗牙齿,非常遗憾。还有前室几百只木俑全部腐烂了,实在令人痛心。原因,也是因为埋得浅,造成干湿变化,摧毁了有机质文物。所以,深埋、密封、缺氧,文物才能得以保存。

墓室内的积水终于被抽干了。厚达一米的封门墙完全裸露了出来。那么,这扇神秘的封门墙后面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640

封门墙

诡异的墓道入口

在拆除了封门墙上面的五层墓砖之后,考古队员向墓内探望,瞬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里面竟然只有一扇朱砂红石门,另一扇门哪去了?而且,门外还有一只大陶缸,和郢靖王墓里面的大陶缸几乎一模一样,应该是作为万年灯用的。可这口大陶缸怎么会到门外的呢?

考古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眼前的情景还是让考古队员们始料未及。难道墓室关闭之后有人进去过了吗?是盗墓贼?还是其他什么人呢?此时此刻,整个发掘现场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

640

640

墓门外的大陶缸

640

独立的墓门

这种反常的现象到底该作何解释呢?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两扇大石门,门后有一块自来石顶住,防止盗墓者从门外开启。而目前的情况是大门半敞着,那只大陶缸又是如何到了门口的?考古队员们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和担忧。难道真的被盗了吗?尽管人们不愿意相信这点,但眼前的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封门墙的拆除,墓道入口,一条诡异的现代红色毛巾赫然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这让所有人的内心拔凉拔凉的,看来墓室被盗,实锤了。这让所有人再也难掩沮丧,甚至都不愿意再继续向前发掘了。

640

现代红色毛巾

空荡荡的前室

在接下来的情景似乎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墓葬前室的地面上除了黄色的淤泥,空无一物。考古工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始有终,不到最后,谁也不能轻言放弃。

于是,考古专家决定进去探探路,一看究竟。可这一看,就发现问題了。在前室东侧的淤泥地面上,发现了一块拱起的淤泥,轻轻地拨开一看,不得了啦,全是金器和玉器。考古队员兴奋的同时,内心不免产生疑惑,这金器玉器怎么会在这个地方的呢?难道是盗墓贼遗落的吗?此时此刻,所有人还是倾向于这座墓被盗了。

640

黄色的淤泥

640

金器

惊心动魄的后室

可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前室及通道,进入后室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积满淤泥的棺床上,大型金器(金盆、金壶)裸露了出来,这让所有人惊喜不已。难道先前的判断出错了?真是应了那句考古界的老话了:考古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看来的确如此啊。短短的数分钟时间,大家的心情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还真有点不适应了。这剧情反转来得也太快了吧。

640

棺床上裸露的大型金器

640

金盆

640

金壶

这间并不宽敞的后室,共有三座壁龛和两座棺床。壁龛分别位于东、西、北三面墙壁的正中。东龛、西龛是空的,北龛有几只瓷瓶和一把铁刀。三件瓷器的前方还放了几个漆盒,漆盒已经化作了泥土,仅剩下一个红印迹。除了铁刀之外,还发现了一顶铁盔。那么,为什么东、西两个壁龛是空的呢?个中原因,今天已无从知晓了。相较于壁龛,后室的棺床就更显特殊了。一个棺床非常明显地居于中间,是石质的,周边都是用石材砌边的,而另一个则居于一侧,是砖砌的。而且前者大一些,后者小一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640

后室门

640

后室布局图

640

北壁龛藏宝

除了壁龛和棺床,后室前方角落里还各有一座灯台。其中,东侧灯台上有一口破碎的大陶缸。陶缸的样子和墓门外的那口一模一样(万年灯)。

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人们发现在后室的淤泥下掩藏着不少物品。根据经验,更多的文物应该还在棺床上(这从万历的定陵发掘记中可知,棺床上放置了很多大红箱子)。考古专家判断,正中间的棺床应该是王的,而西侧的应该是王妃。在清理王妃棺床的时候,只发现了几枚金冥钱,别无他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考古队员们刚刚兴奋起来的心情又开始回落了。然而,在清理王的棺床时,却又有了意外的发现,真是一步三惊啊。淤泥,就像一层外衣,把所有的真相都给掩盖了,在剥开淤泥之后,一切便藏无可藏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考古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对于梁庄王墓尤其如此。所有的淤泥都要过手,还得用水过筛,不能有任何细小的文物遗漏。剔除了淤泥之后,这些500多年前的文物,依然呈现出夺目的光彩:金盆、金壶、银瓶、金锭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直到此时,考古队员们才确信,他们发现了一座藏满了奇珍异宝的宝库。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640

北侧壁龛

640

梁王棺床

640

后室两 座棺床

根据事后统计,文物工作者从梁庄王墓中总共发掘出了包括金、银、玉、珠、宝石、铜、铅、锡、铁、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在内,各种材质的文物共计5300余件。其中,金器就有140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有50余件。如此众多的文物,完全可媲美万历的定陵了。而且定陵是皇陵,梁庄王只是一个亲王。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之多超过了明代已知的所有亲王的墓葬,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梁庄王墓的发掘,是中国考古界又一次重大的发现。

640

640

王妃金饰

640

金锭

640

金镶玉腰带

轰动了整个考古界的金锭和宝石,传递出了郑和下西洋的信息

这两枚金锭是来自皇上的赏赐。亲王定亲、纳王妃,皇帝会有赏赐,规定50两黄金。可如果单单是皇帝赏赐之物,那并没什么令人惊奇之处了。关键在于它上面的文字传递出的历史信息。这块国宝级的金锭重1937克,正面铸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某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一锭五十两”的铭文。其中,“西洋”两个字的出现立即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经查阅史料,那个时间段正好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返回还没有到国内的时候。这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实物史料,弥足奇贵。在铭文中有一个“买”字,证明是郑和下西洋买的金料做的金锭,同时也说明了在那个年代,依靠坚船利炮七下西洋的郑和,并没有恃强凌弱,而是通过正常的交宜手段换回的金锭等物。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大明王朝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了。

640

郑和下西洋买到的金料

梁庄王墓的棺床上,金光闪闪,林林总总的各类宝石,总有5000多颗,几乎涵盖了世间所有的宝石类别,除钻石外,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猫眼,真是应有尽有。它们也和郑和有关。因为,从这些宝石的类型、颜色来看,它们不是出自中土,而是来自东南亚和南亚。这些颜色各异的宝石,应该可以进一步证明,郑和曾经到过那里,与当地有贸易往来。

640元代的帽顶和金代的春水玉腰带

在梁庄王墓的棺床上,还发现了六个金镶玉的帽顶和海冬青纹的玉腰带。帽顶应该是元代遗存。元被灭亡以后,自然而然的,这些珍贵的东西就被大明收缴了。而且,明成祖朱棣曾五次攻打蒙古,均大获全胜。然后,又通过赏赐或其他的方式,辗转到了梁庄王的手中,并在他死后陪葬于地下。至于海冬青纹腰带,海冬青是狩猎民族金人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这后来成了文物断代非常重要的参考标识了。

640

海冬青纹的玉腰带

《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体形健壮。雌性比雄性还大。最重可达6公斤。身高1米左右,两翅展开有2米多长。头部羽毛呈白色,缀有褐斑,上体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红色,缀有褐斑,尾部纯白色;嘴厚而长,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铁钩一样硬,飞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因此,辽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东青捕天鹅,捕到第一只天鹅,要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

金、元时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贵族也有用海东青捕猎的习俗。

金元时期的文物造型独特,数量稀少,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640

海冬青

梁王妃的棺床上为何空空如亦呢

梁庄王的棺床上堆满了金玉,而王妃的棺床却空无一物,这是为什么?据考古专家推测,由于墓室积水,王妃的棺椁飘了起来,并移动到了后室前方的甬道上,所以,考古队员才在那个位置清理出了很多女性用品,如玉禁步,它是由32片玉叶和16件串饰及1件玉珩,共49件玉饰串成。“玉禁步”为婚配喜庆之物,或为御赐。组佩上的瓜、石榴、鸳鸯、鱼、桃等各种坠饰则寓意吉祥多福。女子带在身上,必须优雅地缓慢小步行走,才能发出悦耳的叮叮当当声;如果换成女汉子走路风风火火,就比较刺耳难听了。

465

“玉禁步”为婚配喜庆之物,或为御赐

640

漂移

640

漂移-2

还有,包括前室发现的金器,当时应该都是盒装的,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随水流走了。整个墓室应该是北高南低。还有门口的那只大陶缸,也是在水流的作用下漂过去的,这跟郢靖王墓是一样的情况(详见本人所写:郢靖王墓发掘记)。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它从后室灯台上漂走了才得以保存,而另一口大陶缸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它被盗墓者爆破震落的石块砸碎了(可能是盗墓贼打探洞时,洛阳铲击穿墓室,墓砖掉落所致)。

640

后室墓顶探洞

在王妃的陪葬品中,有一件金册非常珍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中陪葬金册并不鲜见,但大多是冥器,而非实物,但梁王妃的这个金册,是梁庄王册封王妃时的原件,所以才弥足珍贵。

细心的考古专家还发现一个异常情况,就是金册上的文字内容与墓志不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墓志上写的是“继妃魏氏”,而金册上写的就是“梁王妃”。难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原来,梁王的原配王妃纪氏早故后,又娶了魏氏。但就算“续弦”位次也不能乱,所以魏氏过门之后也只能称“继妃”。这在梁王自己的墓志上,他们的家庭关系就是这么记载的。宣德八年(1433年)魏氏被册封为王妃。

640

金封册,红框内为“梁王妃”

不过这个魏氏性格比较刚烈,顶着个“继”字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因此在她自己的墓志上,便有意没意就把这个“继”字拿掉了,把自己写作“梁庄王妃”。

不仅如此,为了以防到了阴曹地府说不清,她还把当年皇帝册封她的金册一起带到了墓里去,心想:你看皇上金口玉言封我为“梁王妃”,要说起来也不能算是我耍无赖。不知不远处“娘娘坟”中的正妃纪氏又作何感想呢?也许,只能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了。

现代毛巾是如何进到墓室里的呢?

原来,在梁庄王墓的后室,的确有一个约10公分,由锋利的洛阳铲打穿的探洞。由于当时放置的药量过小,而导致爆破不彻底,没有击穿墓室。据考古专家推测,当时在爆破的时候,盗墓者把毛巾扔进了探洞,主要是为了在下部起到塞子的作用,不致于装填的炸药漏掉,然后再进行定向爆破。而毛巾在爆破力的冲击或震动下,落入了墓室,又随着水流漂到了墓门外。这就是打开封门墙发现现代毛巾的原因。让考古专家们误以为梁庄王墓被盗了,实为虚惊一场。

那么,梁庄王墓多次被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事后,考古专家进驻梁王墓进行研究,发现梁庄王墓的墓室是用平行掘进式方法修建,即“打洞为穴”,而非“挖坑筑穴”。由于该墓特殊的建造方式和牢固的砖砌券顶,使得它有效地抵挡了多次的盗炸,墓内文物才毫发无损地得以保存。

虽然梁庄王墓盗掘未遂,但梁王墓旁边,他的第一任王妃的“娘娘坟”已被盗一空。该墓的墓顶被直接炸穿,形成一个直径1米多的竖井式盗洞,盗墓贼正是从这个盗洞进入墓室盗取文物的。经过公安机关周密侦查,一个多月后,由7人组成的盗墓团伙被悉数抓获。

640

娘娘坟的盗洞

另一扇石门去哪了?

梁庄王英年早逝,王妃意欲殉葬。怎奈当时的皇帝英宗(1427年~1464年)不允,要她把梁王的两个女儿抚养成人。10年以后,梁王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而王妃也已到了油尽灯枯之时,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她在弥留之际曾有遗言,希望死后能与梁庄王合葬一处,王宫也答应了她的要求。可当初梁庄王下葬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要让二人合葬,所以,建造墓室时,只建了一个棺床。此时,梁庄王已经去世10年了,大墓早已封闭,这个时候再打开墓室,谈何容易。可为了满足她临终的心愿,只能挖开墓室入口,砸开石门。又在梁棺床的西侧,又建了一座棺床。待王妃入葬之后,一切安排就绪,又修了一扇木门装上,大墓再次封闭,直到500年后的今天才再次被考古专家打开。而此时此刻,温柔美丽的王妃早已香消玉殒,尸骨无存。她的一缕如烟香魂又在何处呢?

640

撞开墓门

640

撞碎墓门

由于500年的沧桑变迁,墓室积水,木门早已腐烂消失了。所以,就出现了考古队员拆开封门墙之后,只能看到一扇独立的石门。但这种情况非常特殊,也极其罕见,连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都为之惊叹不已。

梁庄王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宝贝?

专家推测,有三种原因:一,梁庄王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生活在永乐、宣德、正统年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强盛的时代,经济繁荣,国家比较富有;二是梁庄王没有儿子,就等于没有继承人,留下这么多宝贝给谁呢?全部陪葬了吧;三是这些海量的陪葬品,有的是王妃下葬时带进去的。爱人已逝,王妃生无可恋了,留着这些宝贝在人间干嘛呢?

另外,明仁宗在1425年去世后,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就是宣宗皇帝。这个宣宗非常疼爱梁王这个小弟,分封赏赐,往往都比其他兄弟丰厚。他曾下令规定:“诸弟的年俸每人均是五万贯,而九弟梁王则是十万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由此可见,梁庄王墓中如此众多的金珠宝贝,应该大多来自于他生前皇帝赏赐所得。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梁庄王是一个人品极好的人。

梁庄王墓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金银、玉石、陶瓷等器物共计53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用金量高达16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类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这些都见证了郑和下西洋时代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壮举。

金容器、金法器、银鎏金封册、金花丝镶宝石带与金镶宝石镯等珍品,在明代亲王墓中均为首次发现。这些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宝物,讲述着明代王室金玉满堂、珠光宝气的奢华生活。

在明朝的帝陵中,目前唯一一个被打开的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因此,我们就拿定陵与梁庄王墓做个对比:明神宗朱翊钧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由盛转衰的第一人,在位时也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他丰厚的随葬品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定陵里,光是金的玉的腰带就有十二条。但,梁庄王有十三条!一个偏安一隅的王爷,居然比皇帝还要富有,真是不可思议。

梁庄王墓的发掘过程,可谓步步惊心,独立的石门,墓室内现代的毛巾,直穿墓顶的探洞,墓室外的大陶缸,重重的疑云,都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被一一破解。看似简陋的墓室,竟然出土如此众多的奇珍异宝。而且,随着这些珍宝出土的,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梁王妃,如此痴情的女子,纵使过去了500多年,也能让今天的人们为之动容,黯然神伤。

梁庄王墓出土部分文物:

640

640

640

640

640

640

640

640

640

498

640

640

640

640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粱庄王墓发掘,梁庄王墓出土5000件文物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一、马村砖雕大墓--一边考古一边看古代连环画二、吐鲁番唐代墓葬--不想做作业的古代小学生唐朝时期国力强大,远在新疆吐鲁番的小学生,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三、吐鲁番的东晋古墓--谁家熊孩子的涂鸦?四、马王堆汉墓--超级吃货的一生案例一:开棺即死案例二:商代的炊具案例三:女尸叹气巨人族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历史是真是假?考古文献记载:巨人存不存在?

1973年初春的某天深夜,山西稷山县马村一李姓村民,偷偷在村外百墓坡挖出一个大洞,然后借着手电筒微弱灯光走了下去。就在李某发现地上有个陶俑,想低头查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我的妈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从门后探出身来瞅着他。

百墓坡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座墓葬群,稷山马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又怎么会有墓葬群呢?

1953年初春,马村村民段仁宝和弟弟到田间锄草,突然感觉锄头下面硬梆梆,好像有什么东西,挖开一看赫然摆放着两块青砖。

马村段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何曾见过地里有青砖出现?于是段仁宝兄弟俩赶紧撬开青砖进一步查看,只见砖下出现一个洞,洞内竟是一个砖雕墓葬。

墓室里摆放着一具两人合葬的棺椁,可奇怪的是这两具尸体摆放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我们常说的头对脚的方式反向摆放。

由于墓葬在马村段家祠堂附近,遂段仁宝断定这很可能是段家先祖的墓葬,于是又悄悄将墓葬回填平整,并嘱咐家人不要对外声张此事,毕竟挖坟掘墓不是光彩事,更何况这还是段家老祖宗的墓葬。

但马村村民还是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并传说在段仁宝家耕地附近的百墓坡下,就埋葬着许多人。

要说这百墓坡确实很神秘,每逢冬季大雪飘飞的季节,别的地方都有厚厚的积雪,唯有百墓坡上没有积雪留存。即便赶上暴雪天气,百墓坡上有些许积雪,也会比别的地方更早消融殆尽。

时间到了1973年初春,别的地方还有厚厚积雪,唯有百墓坡上几处积雪早就融化没了。因为百墓坡相传埋葬着段氏先祖,所以马村段姓村民几乎无人动歪心思。但某李姓村民可不管那一套,看到百墓坡积雪消融的地方很好奇,于是趁着夜色找到一处积雪融化的地方,拿着锄头就开挖起来。

果不其然,李某很快就在百墓坡下挖出一个大洞。李某瞅着黑漆漆的洞口,既紧张又兴奋,看来百墓坡下果然有墓葬,于是就大着胆子跳进洞中,沿着墓道慢慢向里摸去。

只可惜李某走到墓道尽头走进墓室,却发现墓室中空空如也,既没看到墓主人的棺椁,也没发现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只是四周墓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

李某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个陶罐,正想低头查看时,却猛地发现身后有个红衣女子正探出半截身子望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拿起陶罐发疯似的冲出墓室。

其实李某发现的陶罐是一个陶俑的头部。随后李某拿着陶俑头部,就到稷山县外贸局去卖。当时外贸局不收购这类东西,当然外贸局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文物。而李某觉得把这东西放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就在回来的路上扔到路边水槽之中。

直到1978~1979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李某才将陶俑头部又找了回来。陶俑雕刻之精美,表情之传神无不令人惊叹,足见李某发现的墓葬应该不是普通百姓所有,那么李某在墓中遇到的红衣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5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墓坡进行考古发掘。谁料考古队竟在百墓坡下,发现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墓葬形式。

考古队在百墓坡发现14座古墓,但只发掘了其中的9座古墓。李某发现的那座墓葬被命名为2号墓。整个墓葬群由北向南分4排呈扇面形分布,基本都采用砖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形式,所以又被考古界称为“砖雕墓”,只是谁也未想到百墓坡的砖石墓内,还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

考古队员一进入墓葬,就像进入一个地下四合院,一进来正对着的就是厅堂,既有墓主人宴饮图,也有小孩子骑竹马嬉戏的画面,总之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源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遂将地上的建筑称为阳宅,地下的墓葬称为阴宅,地上有什么,地下同样也要有什么,甚至有时地下的东西比地上还要好。

百墓坡整个墓葬群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4号墓。虽然4号墓的规模无法与帝陵相比,但在寻常百姓墓中也算独树一帜。

4号墓内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砖石雕刻之精美,尤其是端坐在墓室正上方墓主人夫妇的石像,雕刻的更是细致入微。

只见男主人穿着长袍拖长须,面目稳重,而女主人则头挽发髻秀目端坐,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他们正凝神望向对面的戏台,戏台上生、末、净、旦、丑正在倾情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旁边的乐队操弄着大鼓铜锣,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无法自拔。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不会想到这是在墓中,而更像是晋南地区的文化民俗展播,用歌舞升平来形容墓中的娱乐氛围并不为过。像4号墓这般拥有戏剧砖雕的墓葬,在百墓坡可不止一处。百墓坡已经发掘的9座墓葬中,居然有6座墓中建有戏剧砖雕。

像这样戏剧砖雕墓如此集中的墓葬群,估计在全国范围内,除马村墓葬群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

李某盗挖的2号墓中,两边各有3间厢房,既有门窗隔扇,也有斗拱、椽子,甚至还有屋檐。再往上还有一层,可以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墓室北面是一个门楼,上面有红色彩绘,一位红衣女子半推开门,探出半个身子,正向对面张望。整个场景太精美逼真,几乎就与真人一样。看红衣女子的发髻与神态,应该是墓主人的丫鬟,前来探看对面戏台上的戏是否已经开演,如果开演了就回去叫主人出来看戏。

那晚李某借手电光看到的神秘红衣女子,就是墓室北墙上的彩绘女子。也许源于太逼真,也许源于李某做贼心虚,反正李某被吓得撒腿就跑。估计当年砖雕师傅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居然吓跑盗墓贼。

想想李某被吓跑的样子,确实挺有意思。那么砖雕艺术如此精美,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墓葬群,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墓主人又是谁呢?

稷山马村墓葬群出土之前,在河南白沙、山西侯马也发现过砖雕仿木结构墓葬,这几处墓葬形制极为相似。

后来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仿木结构是宋金时期,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因为当时稷山一带属于金国管辖,所以考古学家断定稷山马村墓葬群应是金代墓葬。

墓葬年代确定了,可考古学家想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却遇到大麻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晋南地区的墓葬,一般都将墓主人放在棺椁中。可考古人员在马村墓葬群却始终没有找到棺椁痕迹,只找到一个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墓主夫妇的尸体就直接放在平台上。

专家认为也许因为墓门太狭窄,棺椁无法通过,所以墓中才没有棺材。当然也有人认为修建墓葬耗费大量金钱,墓主人当然想继续享受生活,所以就干脆不用棺材,直接在外面尽享欢娱。

可墓主人费尽心力修建墓葬,那墓中又为何除了一些简单的民窑器皿外,没有任何奢华的陪葬品呢?于是专家认为马村金墓主人,可能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有钱的土财主而已。

专家找遍整个墓葬群,却没发现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之类,有文字资料记载的东西。墓主人身份探查一时陷入僵局,就在专家为此一筹莫展时,7号墓有了新发现。

原来在7号墓刻在墓壁上的一块小墓碣上面,清晰地刻着“段楫预修墓碑记,段楫字继之,改颢字,大耶讳先”等字样。

显而易见7号墓主人名叫段楫。因为古代常有通用字,“耶”字应该通“爷”,那么“大耶讳先”的意思应该是说段楫的大伯父名叫段先。

而段楫与段先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又哪里来得这么多财富,能修筑如何豪奢的砖雕墓呢?专家来到马村一调查才发现,马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段,但他们却对百墓坡墓葬群的来历一问三不知。

如果马村段姓村民是百墓坡墓主人的后裔,他们又为何对先祖的事迹一无所知呢?当然从宋金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年代太过久远,各种历史信息很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就在这时,一位外迁出马村,名叫段登科的人,听说家乡发现的墓葬中,出现“大耶讳先”字样的墓碣,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段登科家中珍藏的两块方砖上,同样也有“大耶讳先”字样。

段登科家已经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方砖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第一句就是“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从字面理解段先好像是段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应该与7号墓中所说的段先是同一人,于是段登科决定回家乡一探究竟,然后寻祖归宗。

那么段先的巨额财富又来自何方呢?段登科珍藏的方砖上,又有这样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段先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在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是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的名医。因为时局动荡,段先怕食补秘方失传,就将秘方刻在四块方砖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保管。

而段登科手中的方砖,就是四块方砖中的两块。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段氏家族,在当年应该是著名的药膳世家。

另据几幅古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到山西平叛时,曾经品尝过段家的汤酒、宴锅等药膳珍品,并为此赞不绝口。

由此段氏家族凭借密不外传的药膳秘方,逐渐积累万千家业,成为当年繁盛300余年的望族大户。但可惜蒙古大军南下,使段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据段登科介绍,当年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兵来到稷山,许多蒙古将士因水土不服生病,而失去作战能力。木华黎遍寻当地名医为将士们治病,但段家祖先却认为木华黎等人是侵略者,遂拒绝为蒙古人看病,由此惹恼木华黎。木华黎一怒之下,命令将士只要看到姓段的人就杀,以致段氏家族几近灭门,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段氏家族却为何能足足兴旺300年之久呢?据段登科介绍,段氏家族兴旺的秘密尽在方砖上的段祖医铭中。

段登科手中第二块方砖侧面,刻着段家祖训“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也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可染病,世间万物可疗疾。孝养家,膳养身,戏养神。”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悌就为段家兴盛打下基础。而段家是药膳世家,讲究膳食健康,就是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事业得到发展后,就需要增加娱乐享受,以便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打造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娱乐培养一个饱满的精神氛围。马村砖雕墓葬群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段氏家族膳休、膳食、膳戏的理念。

段氏家族因民族大义险遭灭门,但他们却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专家根据马村金墓中丰富的墓葬形式,再结合段登科手中方砖上的段祖医铭,将段氏家训凝炼为“三善文化”:善孝养家、善食养身、善戏养神。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健康长寿,“三善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

    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异事教科书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奇闻异事教科书奇闻异事教科
    滁阳历史博物馆,贾湖考古遗址公园

    滁阳历史博物馆,贾湖考古遗址公园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LOGO最新动画来了下面就让凤凤和阳阳为您解说吧!设计说明更多中都城美图 安徽省滁州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滁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如下:一、狼巷迷
    台湾原住民是什么人种,台湾最早的人类

    台湾原住民是什么人种,台湾最早的人类

    编辑:每日速谈考古学家证实了台湾的一个传说:岛上曾经居住着身材矮小的黑皮肤人。科学家证实了这种“未知种族”的传说,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发现了矮人头骨 。科学家们指出,从西伯利亚到不列颠群岛,到处
    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

    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轶事的英文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奇闻轶事的英文2、急求英语的5个
    印度男子身怀孪生兄弟36年

    印度男子身怀孪生兄弟36年

    据美国各大媒体昨天报道,印度那格浦尔市男子桑朱·哈吉特的肚子曾经肿得像怀了9个月身孕。7年前,当医生准备通过手术去掉他的“将军肚”时,却从中意外的取出了一个“胎儿”。这个“胎儿”和他同岁,在他腹内住了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