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三畤原上,即: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此处埋葬的是隋代开国皇帝文帝--杨坚,杨陵区因此而得名。杨坚在位23年,公元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此地。
帝陵简介
隋文帝陵原名为太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满清时发现并修缮,改为现名"泰陵"。帝陵又名泰陵、杨陵,营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的五泉镇王上村。其东为杨陵火车站,南和张上村毗邻,隔渭河与终南山相望。
泰陵封土
陵因属皇家陵园,占地宽敞,规模宏大。从残存的陵园基址看,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达49万余平方米,四周还保存有阙楼的基址。
陵园外有隋文帝庙遗址,是后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庙宇建筑宏伟瑰丽,其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
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的帝陵益显古老沧桑,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镌刻"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系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手笔,扶风知县熊家振勒石立碑。
泰陵
隋文帝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对泰陵的保护是必要的。
折叠
陵冢封土
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陵冢封土附近有残存的陵园遗址,残基发现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砖瓦纹饰。
折叠
泰陵石碑
陵冢南边有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折叠
帝庙遗迹
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曾建有文帝祠庙(祭坛),废墟上曾有倒卧螭首圭额一通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难以辨认。
文帝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许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材料为主,有铺地砖和砌墙砖两类。
铺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厚5.5cm,砖中央图案为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边低,饰阴刻联珠纹;菱形网格方砖长宽均31cm,厚5.5cm,一侧为网格饰纹,另一侧为素面。另外还出土有条砖,(分粗绳纹和素面两种),素面条砖火候很高,质地坚硬,出土的板瓦和筒瓦均为轮制,厚薄不一,其中保存完好的筒瓦较多,而板瓦则少,文饰外为素面,内为粗布纹居多;其次还出土了大量的瓦当,主要分单瓣莲花瓦当、双瓣莲花瓦当、兽面当、云纹和菩萨瓦当,图案风格生动逼真,工艺考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菩萨瓦当,仅发现一件,已残直径13cm。瓦当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桃心"形,中心一尊双手合十结跏而座的菩萨,其衣着纹饰现已不清(现存扶风县博物馆)。这种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瓦当,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出土文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还有大量的陶脊饰物和其他建筑材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隋代的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泰陵
折叠
周围环境
陵园南边是一片猕猴桃园,北边是大棚蔬菜基地,东边是农田,西边是大棚蔬菜基地。
天气晴朗时,登临陵墓顶端,南边的秦岭、陇海铁路线、渭惠渠尽收眼底、农田、村落尽收眼底……
陵冢上原本有专为保护陵体栽植的树木,但因近年来疏于管理,已逐渐减少……
陵墓附近有今人为文帝修建的小庙,但是现在已经破旧不堪,只能用一缕感伤来告慰文帝曾经的辉煌……
折叠
帝陵传说
传说泰帝原本可不是这般低矮。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晚年仍不忘操劳国事,出巡疆域。在出巡回归大兴都的路上,病逝了,拉棺木的车队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咯咯吱吱,车辕折坏在了现在这个地方。时值炎暑骄阳如炽,只好就地埋葬。如蚁的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素白。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每人三趟,黄土便堆成了巨山似的陵墓方圆几十里。现在低矮的样子是周围农民开辟田地,取土不止而消减所致。
还有奇的是每到子夜时分,夜色深沉,人声阗寂。从陵墓里便跑出来七匹金马驹,他们在陵顶追逐戏耍,清脆悠扬的铃铛声在静寂旷远的月夜里被夜风传送得很远,很远。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睡在梦中尚能听到悦耳的脆响。涉世不深的小马驹们哪里想得到自己遭到了黑心人的谋算呢。终于在一个无月的漆黑夜,盗贼捉走了六匹。还有一匹仍天天晚上出来寻找同伴,发出孤单凄厉的嘶鸣。最后连唯一的这一匹神驹也被盗走了,不信,帝陵顶现在还留着一处凹坑,那就是盗墓贼盗马时留下来的。神驹没有了,帝陵便失去了神奇,成了一座平凡普通的大土疙瘩。
陵墓主人
折叠
隋文帝简介
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西元541年-西元604年),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是西魏大将军杨忠之子,
隋文帝像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公元581年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建都长安,年号开皇。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为中国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隋朝疆域东、南皆至海,西至青海,北至五原。
文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帝勤于政务,体恤民间疾苦,在专制帝王中颇不多见。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文帝因重新统一中国,并营建大运河,列居第82位。
和他巨大的历史影响力相比,他的最后归宿地还是有些冷落。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逝,同年十月与皇后独孤皇后合葬于泰陵,同坟异穴。
折叠
文献皇后简介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西元543-西元602年),隋朝云中(今内蒙古)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皇后。
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于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
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泰陵。
墓葬相关
折叠
考古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0年5月对隋文帝泰陵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中,确认了陵园遗址的布局、范围及陵墓玄宫墓道部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证实了泰陵确为文献所记载的"同坟而异穴"。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陵园遗址周围有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垣,南北长628.9米,东西长592.7米,墙基宽约4.4米,陵园总面积37274.03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南门门址保存较完整,门外分别有一对门阙,门阙平面呈梯形。陵园外环绕有围沟。在陵园中部偏东南部筑有覆斗状封土,封土顶部南北33米、东西42米,底部南北153米、东西155米。基础部分呈倒"凸"字形,覆盖墓道。封土南侧有两条墓道,相距23.8米,均为7个天井、7过洞,西侧墓道(包括天井、过洞)南北长78.7米、宽3.4至5.6米,东侧墓道略短,也稍窄。
折叠
今人评价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
2、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3、修订开皇律。删除苛酷条文。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4、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5、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已灭亡20年后,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6、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7、修广通渠。开皇四年命宇文恺率领水工修建。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古代唯一没有污点的帝王是谁,以至于去世1400年后,仍有人为其守陵?
古代唯一没有污点的帝王是隋文帝杨坚,以至于去世1400年后仍有人为其守陵。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当时的鲜卑贵族,继承着父亲的爵位跟随着周皇帝宇文家族一起统一建立了隋朝,结束了当时战乱的局势,他执政后与少数民族的相处也非常的融洽,被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称作是圣人可汗,其中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在后来唐朝建立之后,也一直沿袭着隋朝的这些制度而依存。
隋文帝杨坚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科举制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报效祖国,在隋朝之前实行的选官制度,晋升的权力掌握在一些贵族人的手中,所以一些有能力的百姓无法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杨坚建立了科技制制度,可以让更多没有权力的人,并且有能力的人来充分化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可以达到人才的充分利用,在朝廷中也可以出现一些新的力量。
并且杨坚是一个非常忠贞的人,在当时那么封建的环境下,他只有一个妻子,从未纳妾,这份对于爱情和妻子的责任的保护和坚持感动了许多人,在那个时代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杨坚的一些证据,在当时的中国也算是一个非常盛世的一个启蒙点,人口迅速的增加,他死后百姓们都非常的伤心,而且还一起送别他。并且杨金恩泰陵最上层的风土,都是百姓们为他所盖的,在他去世后的1400年里,他的坟墓从来没有被人盗过,因为村民们一直都为他守陵,也正是他没有辜负了百姓们对他的期望,所以百姓们一直到今天都为他继续守灵。
古代唯一没有污点的帝王是谁,以至于去世1400年后,仍有人为其守陵?
帝王一般来说都会有功勋也有污点,很多皇帝的评价好坏都有争议,但隋文帝杨坚被称为是唯一一个“没有污点的帝王”,这不仅和他在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有关,而且和他本身的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隋文帝杨坚的出身是鲜卑的贵族,他的父亲也并非平民,是当时的军事贵族。隋文帝创立了隋朝之后,结束了历史上的南北乱世,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而且作为帝王的他也并没有骄奢淫逸或者狂妄自大,在处理各种关系上,都显得十分温和。在军事上,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并不热衷于打仗,主张以防御为主。在政治上设立了“三省”,加强了政治权利,同时废除了许多酷刑,还设置了科举制度,扩大了选贤举能的范围,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在经济上,隋文帝开凿漕河、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大超过了前朝的水平,当时的隋朝在隋文帝的治理下是比较富有的。除此之外,杨坚甚至在生活作风中都堪称模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男子只和妻子坚守本就很值得称颂了,更何况杨坚还是帝王,他的一生没有纳妾,只有一位妻子,这样的爱情真的值得后世羡慕赞扬。
杨坚死后,他的墓建在咸阳,如果用一个人死后别人对他的态度衡量这个人在世的价值,那么杨坚一定值得被称作是一位非常好的帝王。他的陵墓不仅没有人盗,还有村民自愿为他守灵,周围的百姓也对他的陵墓非常敬重和爱惜,这都表示了他在世时的功绩。远处不讲,只看近处,他的统治期间,百姓的日子是实实在在过得更好了,这也是他被后人纪念多年的原因吧。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