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闪光的她#翻开南京的“画卷”,一群开阔大气、意志坚韧的女性向我们走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京的光辉成就离不开她们作出的贡献。她们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漫漫岁月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曾昭燏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为我国考古、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曾流传着这样一段关于曾昭燏的佳话,一位苏联专家在来访时,善意地问道:“曾小姐准备何时出嫁?” 曾昭燏早已对这种问题轻车熟路,笑着回答:“我早就嫁给博物院了。”女性与生俱来的柔弱与情感依赖,似乎早已被她抛在了事业之外。
留洋:首位出国学习考古的女性
曾昭燏生于1909年,为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曾孙女。在母亲陈季瑛的影响下,她自幼便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4岁时,她进入堂姐曾宝荪创办的长沙艺芳女校,后考入中央大学。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胡小石,一位对她影响极为深远的老师。曾昭燏曾这样回忆老师胡小石:“其时,师在金陵南雍讲甲骨文及金文课,余往听课,惊其引证之渊博,说理之致密,自是有课必往听,亦尝登门请益。”自此,但凡胡小石开课,曾昭燏必前去听讲,课余时间也会登门请教。这位古文字学、诗词、书法无不精通的国学大师,为曾昭燏奠定了深厚的学识修养。毕业后,曾昭燏在哥哥曾昭抡的支持下留学英国,成为当时首位赴海外学习考古的女性。就在她结束伦敦大学学业到德国柏林进行考古实习之时,“卢沟桥事件”爆发了。眼看战争频频,国内需要大量的枪炮弹药,她开始有点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学历史考古,和哥哥一样学化学多好。但在悲痛之余,她知道,自己只有将分内的学业完成后再归国,才是对国家的最大帮助。1938年实习结束后,她放弃唾手可得的聘书,毅然回国。陪伴着她的,是从上海《新闻日报》头版上剪下的照片:一个幼童坐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里大哭,旁边是其母亲的遗体。这张照片,曾昭燏保存了多年,直到抗战获得胜利。
年轻时的曾昭燏
归国:从国民党手中夺回文物
回国后,曾昭燏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担任专门设计委员会委员之职。由于南京沦陷,筹备处辗转于川、滇一带。期间,曾昭燏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学习成果,投身于考古研究和发掘工作,参与了云南大理苍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四川彭山江口汉代崖墓等发掘工作,学术地位日渐上升,成为本不被人看好的女性考古学者中的佼佼者。抗日战争胜利,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回南京。曾昭燏参与战时文物清理工作,整理未被日军破坏的文物,先后举办了汉代文物展和院藏青铜器展。就在中央博物院的建设逐步迈上正轨时,一场危机悄然而至。随着在战场上的溃败,国民党欲逃往台湾,并拟将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一同运走。曾昭燏闻讯立刻站出来反对,致函当时的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兹对此事虽无责任,然为本院保管文物已七八年,对于诸物有浓厚之感情,知有各种危险,岂可缄然。”时至1949年4月,她又联同徐森玉、陶孟和等人联名上书国民党当局。在他们的坚持下,三批运到台湾的852箱文物全部运回大陆。历史转折关头,她以一位考古学者的初心,坚定地选择留在南京,站在保护民族文化的一边。
1941年发掘四川彭山崖墓人员合影 最前排者为曾昭燏
奉献:她将自己“嫁给了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曾昭燏对文博事业的热情愈加高昂。在日记里,她兴奋地写道:“这里有无限前途的博物院的新生,也是我自己事业的起始。”1950年,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南京博物院,曾昭熵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不久升任院长。从陈展设计大纲、选择藏品,到文字说明和现场布置,每一道工作程序,曾昭燏都亲自审查,与同事们斟酌再三,力求展览能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接受。至今,南博还存有她用蝇头小楷写下的藏品目录,娟秀而富金石气。
1950年,南京博物院与南京市有关专家联合调查南京近郊六朝遗迹。右六为曾昭。
繁忙的博物院工作之余,她还亲自组织了对南唐二陵和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墓的发掘,编写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著作,与北方考古界领军人物夏鼐并称为“南曾北夏”。虽身为院长,曾昭燏却习惯过着节衣缩食的简朴生活。一件多年的大衣日日穿着,掉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洗了再吃,用过的旧信封翻过来折叠继续寄信……而省下来的工资,她多用来招待博物院来宾或帮助生活困难的员工。她还曾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不准私人收藏古董。她身体力行,将自己收藏使用的清同治年间御制茶具捐献出来。有她带头,当时院里的不少人都将自己的藏品捐给了博物院。
1957年,曾昭燏在库房向工作人员介绍文物
堂姐曾宝荪说过:要爱人如己,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结婚,只能教育服务一家几个人;如果不结婚,便可教育服务无数人。许是受堂姐影响,曾昭燏也终身未婚,真正把自己“嫁给了博物院”。1964年12月,眼见政治气氛越来越压抑,曾昭燏在南京灵谷寺跳塔自尽。2009年,曾昭燏诞辰100周年,南京博物院举行了隆重的
中国首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到底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曾昭燏这个名字一看就跟曾国藩有点关系, 她是曾国藩二弟的重孙女,她的母亲就更厉害了,是湖南巡抚的女儿,曾昭燏是中国杰出的博物馆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辈子就为自己的事业忙碌了,终身未嫁,还曾做过南京博物馆的馆长,曾经在英国留学,学成之后立马就回国了,在她眼里祖国才是她的家。
刚到英国的时候住在自己的亲戚家,后来亲戚回国了就住在自己的老师家,一个小女孩跟自己的老师同住,在曾经那个比较保守的年代根本无法让人接受,别说曾经了,就是现在你会让你的女儿跟一个未婚大龄男性在一起同吃同住吗?就算寄宿你也不放心吧,可是曾昭燏就跟自己的老师在一起合住了三年,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么一看曾昭燏能成为传奇也是有原因的,人家有自己的底线,她的老师也只能用优秀来形容。
一般考古学家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曾昭燏就是一个特例,她这个女人可不简单,男人吃不了的苦她能,家庭如此显赫,还如此有才气,我们会认为她是一个大小姐,可是恰恰相反, 她细心,她认真,她能看懂人的心思,并且帮助身边的人。
曾昭燏因为跟曾国藩有关系,曾国藩后来被誉为汉奸,曾家也受到了牵连,因为当时的政治运动,曾昭燏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跳塔自杀了,自杀之前还在兜里留了纸条,因为是司机送她到的灵谷寺,在纸条上写了自己自杀的,跟司机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司机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可想而知曾昭燏心有多细,就在临死之前还要想着司机,曾昭燏这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保护中国文物,她的温柔善良更是值得赞扬。
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为何选择终身未嫁?
这位女考古学家应该是曾昭燏,这个考古界的老前辈应该是没有遇到对的人所以才终身不嫁,不过这只是对她个人情感生活的猜测罢了。按照比较官方的话再解释一下,那就是那个时候女权思想刚刚解放,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刚刚平等要所以很多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而他是也是女权思想的支持者,所以她认为女性不是男人的附属要有自己的事业,更认为结婚就是事业的坟墓,所以她才选择了终身不嫁。
曾昭燏说起来比较有名的是她的大爷爷曾国藩,而她的亲爷爷曾国熿并不像曾国藩一样在历史当中有很大的名气,但可能就是因为曾国潢看重家庭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教育曾昭燏,所以曾昭燏是出生在书香门第并且从小就接受先进思想的一个新时代女性。
长大后的曾昭燏一心投入到了考古行业当中,在当时她负责的考古项目有很多例如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等,相比起这些曾昭燏有一颗爱国之心是最可贵的,在炮火连天的岁月当中她一个女子举起了保护国家文物的大旗,她在战时文物清理委员会当中极力挽救那些遭人破坏的文物。
和平年代到来之后曾昭燏依旧是热爱着考古,尤其是她主持挖掘的的南唐二陵为后来的考古学者增加了多少的南唐资料,后来即便是她已经成为南京博物馆副馆长工作繁忙依旧还是写出了《湖熟文化》等论文,所以看得出来曾昭燏都是为了文物着想,为了国家着想。但是时代的洪流并没有对她手下留情,1964年曾昭燏受到了多方面的批判,尤其是曾国藩的身份在当时让她有很大的压力,所以迫于各方面的原因她选择了自杀。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