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的泥河湾遗址群以旧石器时代遗迹闻名,是我国最早系统开展考古研究的地区之一。生活在泥河湾遗址周边的村民常年跟随科研机构参与考古活动,经过长期实践锻炼,他们能迅速辨别石器和动物化石,在巨厚的地质剖面上寻找人类活动痕迹。因为掌握过硬的考古本领,他们还走出泥河湾参加了长江三峡、湖北丹江、广东等地的考古调查。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在大大小小的考古发掘工地上,有一个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编外群体——考古技工。
考古技工大多由遗址所在地周边村民转化而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学理论学习,但在日复一日跟随考古学家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绘图、文物拼对修复和资料整理等方面展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考古学家的左膀右臂。现在,不少科班出身的年轻考古工作者也要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进一步精进技能,可以说,考古技工在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这样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群体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考古技工这一职业已出现近百年,但直到2015年,“考古探掘工”才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文博行业职业之一。这造成专业人才吸引力降低,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对这样一个在行业里有着巨大基数的重要职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人才评价等方面仍有很多短板要补齐。
长期以来,田野考古一直是一份条件艰苦的工作。考古工地一般远离城镇,生活条件简陋,工作环境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酷暑严寒都要坚守户外。此外,田野考古从业者往往常年远离故土,甚少与家人团聚。但是整个考古行业薪酬偏低,考古技工基本都是按工时或工作量获取酬劳,收入不够稳定。一些经验丰富的技工因为现实问题不得不离开这个行业,年轻人也很少考虑从事这项工作,职业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多地考古技工队伍都面临人数下降、青黄不接的问题。
行业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相辅相成。做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考古技工过往的职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考古事业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惠及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一些省份为改变现状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例如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解决基础保障问题,对考古技工进行简单的技术评级,但由于缺少全国性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称制度支持,许多问题解决起来畏手畏脚。
破解考古技工职业发展困境,需要加快建立全国层面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评价体系,为从业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效参考,畅通上升渠道,提高职业荣誉感、获得感,把现有的“老把式”留下来,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流进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名家课堂、专业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做深做实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像培养考古学家一样培养考古技工,建立起系统性的人才梯队。考古技工这个职业自农民中来,在发展中也不能抛下有志于此的农民,不妨敞开大门,多开展考古科普、趣味比赛等活动,播下兴趣的种子,做好考古知识启蒙,给更多人创造更多加入这个“神秘”职业的契机。(邢增锐)
职业困境如何破
打破职业困境的方法:在职业困境面前,该怎么破解?
困境无法改变。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产生困境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作的,一个是运气。自己“作”出来的困境和运气造成的困境都不能改变,因为日子一直过,困境不会自己消失,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改变困境了,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变得强大了,能够跨越困境。我们能改变的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和能力,所以有人才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面对困境,我们要如何改变自己呢?
第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惧怕、消极、想要逃避的悲观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直让这种情绪困扰你,那么你将永远是悲观情绪的奴隶,是困难面前的逃兵。学会自己一个人去克服这种心理,像个战士一样去挑战他,战胜他。面对工作的困境,你可以想一些好的方面,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辉煌,告诉自己,你面前的困难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增强自己的信心。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第一步。
第二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当你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时候,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这时候就要冷静的分析一下产生困境的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因为自己说错话办错事,这时候就要记住下不为例,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是自己的考虑不周到这个时候就要有提高自己处理细节能力的意识。
第三步,交给时间。当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困境中学到了经验和知识的时候,把一切交给时间就行了。你会慢慢发现曾经困扰自己的困境,变得微不足道了,自己已经走出了困境。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好了。
别以为我们能够改变社会,改变规则,改变困境,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不是风在动,不是帆在动,在动的只是我们的心。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