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相悦相亲中超越肉体结合愿望的令人称赏的风范情操。英国美学家D.休谟在《人性论》一书中指出,性爱包括三种情感:1、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性爱中的精神美正是由其中的好感和善意形成的人性特质。
文明人类的性爱基础不仅在双方对肉体的依恋吸引,还在充盈两颗心灵间自觉的相互奉献和怜恤照护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这一爱情基本原则的人,都会或多或少体现出性爱中的精神美。其表现形式有以下方面:2、从爱和善意出发克制自己的性需求。对自己钟爱的异性,能自觉地克制来自生物性状的随意冲动。即使在夫妻生活中,遇到双方较长时间分离或对方身心不适时,也能驾驭自己的爱欲,维持性爱关系。有些人在配偶残疾缠身而无法自理的情况下,仍一如既往地体谅照料,这类死心塌地的爱闪烁着精神美的光彩。2、恒久追思怀念钟爱者的音容业绩。黑格尔曾经在《美学》中表述过性爱双方的共存亡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能实现各自的自我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性爱双方若有一方不幸谢世,由于其身心形态仍然活在另一半即爱他(她)的人心中,其音容业绩得到性爱精神美的支撑。留存心灵中的多半是美好的记忆。3、不强求自己所爱的人回报自己的爱。性爱若出于真诚,并不强调回报,慷慨奉献,有去无回也无抱怨。性爱的情感反馈是厌恶勉强从事的,它充分尊重对象的自由意志,坚守自愿、无伤原则。性爱体现的奉献甚或牺牲精神,使世俗生活中近乎公认的“爱情是自私的”这句话不时受到挑战。纯净的性爱大度而不自私,它能克服性妒忌,甚至在对方另有所爱时也能超脱地面对现实:只求他(她)活得比我好,闪现出动人的精神美。H.T.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一书中塑造过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类原形。
性爱中一旦失去精神美,两性关系就成了单纯的肉体关系,或加上物质利益的权衡,爱就成了虚空的抽象,生活中某些男女间的无爱之性便是如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因片面厌弃肉欲而主张性爱中精神美的独立存在,倡导精神恋爱。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有机联系,使精神恋爱的独脚支撑难以持久与普遍,但精神恋爱的理念,在肉欲横流的时代仍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且强烈地反衬出无爱之性的卑下猥琐。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