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人类考证历史的一把金钥匙,作为一种探寻古迹的科学门类,考古也分为陆地考古与水下考古两种。可是相对来说,二者还是有本质性区别的,水下考古较陆地考古更加危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随着科技的迅猛提高,考古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了不少闻名的古墓,并在其中挖掘出大量的珍贵文物,不仅能让后人大饱眼福,更能为历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对充足的佐证。
可是话说回来,考古事业虽然看起来简单,其实在整个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的危险。古墓是古人的墓葬,一般大型墓葬中埋葬的都是王侯将相。为了防止有心怀不轨的盗墓贼对墓葬进行破坏,墓主人通常会于墓室内设置各种机关埋伏,诸如流沙、水银、毒气、毒虫等。各种陷阱和埋伏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可其中一部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杀伤性,对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不仅如此,考古工作中还有一个因素最危险,这便是墓室塌方。由于墓室年代久远,考古人员进入墓室之前,都要用木架对墓道进行支撑,可即便如此,上方脆弱的土质也有随时塌方活埋墓中人员的可能。故此来说,陆地考古是一项极为危险的事业,未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员,是严禁私自操作的。可是相对于水下考古来说,陆地考古看起来似乎安全了许多,因为人类毕竟生活在陆地之上,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可以迅速进行自我逃生,即使被困住,施救人员也能迅速做出合理反应,最大限度的保证考古人员们的生命安全。
水下考古却不同,无论是河流还是海洋,凡是有文物的水域,基本上都处于深水地区,否则的话,文物也不可能保持的相对完整。深水区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即水流速度大、水压高、水下能见度低。探寻水下文物的踪迹,需要专业的潜水员在专业设备保护下完成。一般来说,深水之下暗流涌动,潜水员需要一直“逆流而行”才能保持原地不动,在此期间,还要在模糊的水下观察记录文物的状态,因此这对于潜水员来说,无异于是一场体力与脑力活动的重大挑战。
更加可怕的是,随着水深的逐渐增加,水下压强也开始越来越大,如此大的压力,对于潜水员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巨大的水压,可以将潜水员的胸腔挤压变形,继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在迅速出水时,还有可能令其患上可怕的负压病。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水下专业考古队有明文规定,潜水员在下水时,必须严格遵照流程进行水下探索。一旦发现情况不妙,需要向岸上发送紧急信号,方便保护人员进行正确的保护与施救。不仅如此,在水下探索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如果潜水员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太长,就会出现许多潜在的危险,这是考古队中极不提倡的做法。
曾经有水下考古队员,在水下探索的较为入迷,忘记了规定时间上浮,上岸之后便立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批评都是善意的提醒,目的就是将水下考古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无论是陆地考古还是水下考古,都是人类探索文明的重要过程,更是考古学家们为我们展示先人遗迹的重要手段。在水下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考古专家与队员们甘冒风险,为我们找寻打开历史之门的金钥匙,他们的精神绝对值得我们倍加尊重。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