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被挖,农民拿着千年族谱,要求专家停止发掘工作,而专家却说:这是依法保护!
浙江省台州市前礁石村,农民杨念智要在自家老宅子的基地上,给父亲盖一座养老的房子,大清早挖掘机就在现场展开了工作。
在作业的过程中,突然挖到了一块儿红色的石头,部分地方还有塌陷。
杨念智上前查看情况,发现了有些不对劲,于是就立马联系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
专家听闻后,立马赶到现场进行勘察。原来埋在杨家老宅子底下的是一座古墓。
考古专家迅速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地发掘工作。
杨念智当初挖出来的红色石头,就是墓室内的东西,红漆依旧光亮如新,也是让人惊奇不已。
专家初步判断这座古墓已有上百年之久了,顺利发掘对我国考古史上又是一大贡献。
然而就在开挖工作正在开展的时候,却遭到了农民的阻止。
来人声称考古专家正在发掘的古墓是自家祖坟,为了证明,农民还拿出来了一本族谱。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墓主人又是谁?
农民手中的千年族谱是真是假?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考古学家也慢慢揭开了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
当古墓全貌呈现在众人面前,两口鲜艳的红色棺材映入眼帘,上面的红色油漆,经过岁月的打磨依旧光亮如新,丝毫没有被腐化的现象。
从棺木保存的完好程度,就能判断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不是达官显贵,就是皇室宗亲。
而且这还是一个夫妻合葬墓,杨念智挖出来了的红色石头,就是压在棺木上的条石,它的作用就是防盗。
清理了棺木上的泥土,专家打开棺盖,女主人的红棺已经腐败了,棺内也因为在地下埋葬得太久,积存了很多泥沙。
工作人员,从棺木中清理出来了一些遗骨外,没有发现其有价值的文物。
墓主人的身份成谜,也没有相应的资料和物品佐证,专家对这座墓没有抱着太大希望。
然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专家从一块儿墓志铭上,找到了墓主人身份的踪迹。
那块儿墓志铭是墓主人,写给女主人李氏的,在落款处出现了赵伯澐的名字。
可是专家刚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有农民拿着族谱来认祖归宗了。
赵匡胤子孙墓出土,后代拿族谱阻止挖祖坟
老宅子地下埋着百年红棺,睡了一辈子才知道墓主人身份不简单。
专家在墓主人的墓志铭上发现了落款,这才证明墓主人正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子赵伯澐。
根据墓主人的身份,专家敲定这是一个南宋古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而且墓主人赵伯澐,也不仅仅是空有王公贵族的头衔,他对南宋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黄岩县城西门外的五洞桥,就是赵伯澐修建的,从南宋时期保存至今,五洞桥距今也有8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是浙江省的重点文物遗迹。
当专家确定了这就是赵伯澐墓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有些把视频传到了网络上。
这引起了赵家人的注意,确定了这就是自家祖坟,他的后代千里迢迢地拿着宗室族谱,来到现场认祖归宗,同时阻止专家继续进行开挖工作。
农民拿来的是《黄岩西桥赵氏宗谱》,考古专家从这本族谱里,清晰地看到了赵氏家族的发迹史。
从上面也找到了赵伯澐妻子李氏的踪迹,也再次佐证了,这座墓就是赵伯澐和妻子的合葬墓。
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赵伯澐的父亲赵子英担任黄岩县丞。
赵子英走马上任,把一大家子都迁到了黄岩西桥,也就是现在的黄岩区西城街道桥上街。
赵家在南宋时期发展得很快,人口众多的赵家慢慢地从西桥发展到了西街、赵宅池等各个地方。
赵宅池过去又叫肇泽池巷,因为赵氏在这里凿池子而得了这个名字。
而这些信息在《浙江省黄岩县地名志》里都有相关记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赵家人丁兴旺,在黄岩地区,形成了庞大的赵氏家族。
根据历史上现有的记载不难发现,赵氏家族之所以开枝散叶分布较广,跟祖上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赵氏族人都是聪明伶俐且勤奋好学的人,考中进士的人非常多,尤其是西桥赵氏宗族,光是在南宋时期,就有28个人考上了进士,其中还有子孙三代都是进士的家庭。
这在当时是颇有声望的大家族,也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
只不过到了明朝时期,西桥赵氏就开始走向了没落,到了中后期,赵家人还把肇泽池巷的部分宅基地,卖给了姓蔡的人家。
虽然赵氏宗族没落了,但是赵氏后代手里还有族谱,他们还时常到祖坟祭奠。
当时拿着族谱找到专家的赵氏后人,来自于温岭市大溪镇,他们是赵伯澐的后代,原本住在黄岩地区,后来因为种种因素,迁移到了温岭市。
据赵氏后人回忆,他们在1947年的时候还来过这里祭奠祖先,当时这座坟墓是当地最大的坟墓了,在坟墓前不远处还立有牌坊。
但是随着地貌的变迁,这座突出明显的大坟包也被淹没成为了平地,再加上牌坊也被拆掉了,就很难在看出来,这原本是座古墓。
他们赵氏后人,也曾经凭着记忆到这里祭祖,然而多年过去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凭着记忆,也没有找到祖坟的所在地。
要不是当地村民盖房子因为巧合,考古专家也发现不了这座,有着极大研究价值的古墓,赵家后代寻找祖坟的踪迹,更是无从谈起。
确定了墓主人赵伯澐的身份,开棺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专家抢救性发掘古墓,也是对文物的依法保护。
专家:依法保护
浙江老农民建房子,挖出800年红棺,墓主人后代带着族谱千里迢迢认祖归宗。
考古专家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就开始着手进行下一步的开棺工作。
虽然这个保存了800多年的红棺,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是常年埋在潮湿的地下,也难免受到了地下水的浸染。
为了保证后续文物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放水是第一步重要的工作。
半夜,工作人员拿过来一个电钻,小心翼翼地在棺底合适的地方,钻了一个孔洞,经过一晚上,棺木内的积水,都会被放干净。
相关考古专家赶到现场,更容易地展开下一步的工作。
因为古墓现场的临时搭建的设施比较简陋,开棺处理文物需要到有水且设备齐全的地方。
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考古专家也准备了全套的防护措施,开棺过程进行得很顺利。
打开棺盖,棺椁内的一幕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棺内除了已经腐坏的遗体,其他文物保存完好,就连盖在墓主人赵伯澐身上的那层锦被都完好无损。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这条保存了800年之久的被子,仔细地进行了清洗工作。
随后在墓主人身上,专家还发现了更珍贵的东西。
他身上穿的衣服足足有八件,而且都是上好的丝织品,这对我国考古界来说是一次重大发现。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衣物,并且利用先进手段进行了修复,完整的向所有人呈现了南宋时期服饰的样貌和穿搭。
这还是浙江省的首例,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出土完整丝织品的例子,也是屈指可数。
这些衣服的形式涵盖范伟极广,包括衣、裤、袜、鞋、靴、饰品等衣物,他们被称之为“宋服之冠”。
除了珍贵的丝织品,出土的文物中最吸引人的还有一块儿上好的玉璧。
长期在墓中浸染,玉璧的绳子已经被浸泡得变了颜色,玉石上也有斑驳的痕迹。
但是上面刻着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辨,考古专家根据文字得出结论,确定这块儿玉璧就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的投龙玉璧。
由此推断赵伯澐生前也是文玩爱好者,收藏的这块儿投龙玉璧极为喜爱,所以才会在去世的时候,作为陪葬品带进墓里。
赵伯澐墓是浙江省,唯一没有被盗的南宋古墓,它的出土,对我国考古界和文化界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