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多家大型武器供应商宣布将亚洲总部迁往日本,日本也高调宣扬其在美国及其盟友装备后勤保障方面的作用。外媒称,西方军工集团的举措与日本未来5年防务预算的出台几乎同步,意在在准同盟框架下提前布势,最大限度切分预算“蛋糕”。日本则期望“借船出海”,实现所谓“科技创新立国”战略。
变身西方军火大本营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首批将亚洲战略总部从新加坡迁往日本的军工巨头,但它的到来并未在日本国内引起太多反响。日媒报道称,美军火商将大本营落户日本,政治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效益,“毕竟该公司重头业务还是瞄向东南亚国家”。从以往合作看,该公司风评不高,是典型的资本嗅觉型企业。不过,日本防卫装备厅表示,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选择迁址日本,是政治上互信的体现,有助于把双方合作延伸至防务领域各个角落。
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前将亚洲业务总部由马来西亚转移到日本。今年1月,该公司已在日本组建专门办事机构,并派驻1名董事总经理,负责监管亚洲地区业务。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是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下一代战斗机项目的研发单位。参与该项目的日本三菱重工等企业表示,将加快业务合作对接,让下一代战斗机项目成为日欧合作的典型。
此外,美国L3哈里斯科技公司、法国泰雷兹公司、意大利军工集团等多家大型军火商,也已完成在日本核心业务落地,开展无人机、电子战设备、地雷探测仪等技术和武器的研制。
西方军工企业集体涌入,一方面是嗅到日本军售市场的商机,2023至2027财年,日本防务预算总额高达43万亿日元,是上一个5年的1.5倍,其中军工产业投入是同期的2至3倍。在资本利益驱动下,西方武器供应商闻风而至。另一方面,日本不断炒作其在亚洲的军工实力,主动吸引西方军工企业进驻。日本国防大臣滨田靖一宣称,日本已在小牧南工厂和瑞穗工厂建成美国在亚洲地区唯一F-35战斗机“保养点”,拥有美国授权的关键技术,“希望西方国家能加入这一产业群体”。
暗藏防务转型伎俩
西方大型军工集团入驻,无疑将加大日本本土企业竞争压力。三菱重工首席财务官表示,如果从商业角度看,企业数量增加会带来产品质量提升,但外部企业大量涌入,将会冲击本国企业的利润。对此,日本防卫省表示,这是日本加强国家防卫能力的有力举措,有助于提高国内防务承包商水平。不久前,日本防卫装备厅出台《防卫技术指针2023》,重申“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提出发展领先于他国的装备,并汇总强化防卫能力所需的装备技术领域。
此次日本引入西方军工产业核心业务,除拉紧美盟阵营外,也期望“偷师学艺”。根据规划,5至10年内,日本将生产与未来战斗方式直接相关的武器,10年后实现重要技术装备化。当前,日本自主装备研建主要依靠“藏军于民”式的综合防卫产业,包括三菱重工在内的大型企业军工业务占比不高于10%。西方军火承包商的到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日本军工产业发展。有日媒称,丰田等企业已开始关停部分汽车生产线,外界猜测受一定防务因素影响。
报道称,日本已将无人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即时通信和数据处理等12项重点技术,列为未来防务产业的支柱性技术。西方军工集团落户日本,将有助于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为未来装备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目前,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落地企业计划增加员工数量,将主要招募日本当地人员。L3哈里斯科技公司也已就无人机等领域合作与日本防卫省展开谈判。外媒分析,日方此举意在将西方技术引入本国军备生产链条中。
投入的扩大和合作空间的拓展,将使日本军工产业迎来一段发展高峰期,日本军政高层势必再度推动“武器装备出口转移原则”修订,实现所谓“防务正常化”,进一步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日本部分政客鼓吹,希望日本参与研发的下一代战斗机成为国际品牌,解除对日本军备建设的诸多限制。
充当“马前卒”随美起舞
报道称,日本乐此不疲发展军工产业并引入西方军工集团,主要还是迎合美国地区战略布局。
在“印太战略”牵引下,美逐渐将军力东移,并同步推动军工、后勤产业调整,图谋在一体化策略框架下,扩大地区影响力。军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将成为继机场、军港、营地外,美设在日本的又一搅局亚太的前沿支点。
除与美国合作外,日本还推动民间企业与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军工合作,并提出“标准共享”建议;以技术合作为幌子,试图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组建技术同盟,实现军工产业一体化对接。
另外,受东欧战场延宕影响,美国等国军工企业处于超负荷状态。核心业务落户日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拉日本入局,将其绑上美国战车。日本甘当美国“马前卒”,只会加剧地区军备竞赛,进一步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吴刚)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