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明清奇闻怪事传说,明清奇闻——鼠食仙草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明清奇闻怪事传说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明清奇闻怪事传说
2、收集中国清明节的奇闻怪事或奇怪习俗?
明清奇闻怪事传说
杭州金家,世代名门望族,历朝历代都名人辈出,经久不衰。可是古训“富不过三代”也自有道理,不知从什么时候,金家家道开始中落,到了金老头金荣这一代,再也不复昔日的富庶荣华,金荣年过四十,落魄在家中毫无作为。
金荣虽然落魄潦倒,但是却从来一副救死怜人的好心肠,关爱他人,善待他物,为人善良坦诚。这一年夏天,金荣在院中纳凉,看到一只瘦猫,饥肠辘辘,瘦骨嶙峋,眼看着就快要饿死了。金荣心中不忍,走过去给它喂了一些吃的,小猫吃了东西,立刻恢复了几分活气。自此之后,这只猫便在金家留了下来,再也不离开,每天都跟在金荣身边,在他脚前身后恋恋不舍。
金荣也很喜欢这只猫,每天给他喂食。尽管家境艰难,每餐都要想办法给它喂点荤腥的食物,将这只猫喂得毛色油亮,更加惹人怜爱。有时候金荣外出,他一定会叮嘱家里人将猫好好喂养,唯恐爱猫受了委屈。这只猫越长越健壮,还能帮着捉老鼠,让金家原本就少得可怜的粮食终于不受损耗了。
这一年,洪水肆虐,杭州一带受灾严重,颗粒无收。金家的粮食都吃完了,向亲友借贷无门,家里值钱的东西也都典当一空,再也没有余钱,全家人的活路都成了问题。金家全家人都只能饿着肚子,相对泪眼,觉得走投无路,离死不远了。
那只猫也好几顿没有吃了,围在金荣脚下嗷嗷直叫,似乎是向主人讨要吃食。金荣的小女儿听了心烦,指着猫哭着说道:“我们人都已经没有吃的了,你还想要吃的?主人家里穷困到了这种程度,一筹莫展,你怎么就不念平日主人对你悉心照顾,想办法帮帮主人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还在这里嗷嗷叫着惹人厌烦?”
那只猫犹如听懂了似的,“喵”地叫了一声,像是回应金家女儿的话,然后一纵身跳上屋顶就离开了。家里人看着猫的举动,都觉得十分惊奇,金荣原本伤感,见状也不由得破涕为笑。
没过多久,那只猫去而复返,嘴里衔着一个东西,跳到金荣怀中,把那东西放下来。金荣低头一看,吓了一跳,这只猫衔来的是一个过去女从戴在头上的抹额,上面缀着二十多颗东珠,每一颗东珠都又大又圆,光亮照人,大如芡实。金荣出身世家,懂得这些珠宝的价值,精略估计这些东珠至少价值千两银子。
金荣满脸惊讶,心中又喜又怕,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么贵重的东西。他问家人道“这只猫真是神了,可是它偷来的这东西,不但让我的品行受损,而且丢了东西的人家,也一定会问责家中的奴仆,冤及无辜。这可是涉及人命攸关的事,你们怎么看?”
金荣的妻子和女儿却另有看法:“您说的当然有道理。可是井上之李,也有主人,古代的廉洁志士也摘取食用,正所谓饥不择食。何况这东西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一定是上天神灵可怜我们一家,假借这只猫送来让我们度过难关的,要不然,一只猫怎么能弄到这样贵重的东西?眼下我们正愁没有活路,不如先将这东西当了,换些钱粮度过灾年,我们再暗中寻访这器物失主,如果找到了,就向他说明原委,写一份借条给他,也没有犯下太大的过错。”金荣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照着妻子和女儿的话去做。
靠着这件器物换来的钱,金家总算安然度过了灾荒。到了第二年,金家人到处打听,却没有听说哪一家人丢失了这样的东西。有人对金荣说:“这一定是巨富之家的陪葬物品,放在墓中,年久失修,坟墓崩塌,里面的棺木破了,棺木中的财物被这只猫取了出来。”也有人认为:“这一定是富户人家,家里有不成器的儿子,主母有心计,把这宝物藏在墙壁的夹层里,为子孙后代着想。后来可能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去世了,也来不及对后人交代这件事。这只猫后来把这东西取了出来,你用它来救灾也没有什么妨碍。”
金荣听别人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些东珠从当铺里赎了回来,全部卖了出去,得到了一大笔银子。有了这些钱,金家又重新振兴起来,子孙后代读书中举,又恢复了往日的荣盛。
只是金家兴旺发达之后,金家多了一条祖训:金家上下都要爱猫如子,专门有人负责养猫,每一餐给猫的吃食必须有荤腥。金家有一个后代后来官至御使,他的官衙中养着几十只猫,每次进出都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一大群,成为御使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收集中国清明节的奇闻怪事或奇怪习俗?
山西:
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以上就是关于明清奇闻怪事传说,明清奇闻——鼠食仙草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明清奇闻怪事传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