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病床上粘满遗精:解读光绪皇帝的遗精病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死时年仅38岁,实际上只有37周岁,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被称为清宫八大疑案之一。2008年10月,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等单位公布了对光绪头发、衣物的化验结果,认为光绪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至此,光绪之死因基本拨云见日了。鲜为人知的是,光绪曾有长期遗精史,生前健康状况很不好。
古代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有记录,健康状况更是重中之重。光绪皇帝的病史病情记载在一本名为《病原》的档案上,由于他平常体弱多病,对疾病的记载颇为重视,这本《病原》的内容有的是他本人口述,有的是他亲笔记录,可信度很高。36周岁那年,也就是死前一年,他这样写道:“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翻译成白话就是:(我)遗精将近20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有时候夜里没做性梦、也没有夜间勃起就自行遗精,冬天较为严重。近几年遗精次数少了,原因并不是病情好转,而是肾经过于亏虚,导致精液无力泄出。这就是说,他从青春期起就患了遗精之病,每月多达十几次。30岁出头,便到了几乎无精可泄的地步。
遗精是指非性生活而遗泄精液的一种生理现象。其中在梦中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或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应该指出的是,成年男性在没有自慰和性生活的前提下,每个月出现1~5次遗精,属于正常的“精满自溢”生理现象,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不能算病态。精液的主要成分是精囊腺、前列腺分泌的液体,精子只占0.1%,通俗地说,男人的精液中绝大多部分是水分,损失一些也无关紧要。一次射精、遗精后,精液补充上来需要48小时,当然若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精子质量和数量,最好要等3~5天,因此,现在男性化验精液之前都要求禁欲3~5天。但是,像光绪这样每个月遗精十几次,就不正常了,现代医学认为,男性每个月遗精6次以上,就属病理性遗精。
造成遗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长期沉湎于性刺激中;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穿紧身内裤、酗酒、剧烈运动、被窝过暖或棉被过于厚重、睡前过久的热水浴和足浴等;神经衰弱;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和性疾病。光绪的遗精病病程很长,肾气亏虚,已经发展到滑精,在叙述遗精病初起的原因时,光绪写道:“初起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遗泄,夜间梦寐亦然。”早晨一听到锣声就感觉心中惊动,发生遗精,夜里睡觉时也是如此。中医古籍《灵枢·本神篇》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光绪帝因情志失调,惊恐不安,从而使遗精病迁延加重。的确,这位“儿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长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除此之外,光绪还记载了以遗精为主的其他并发症:怕风寒、耳鸣、腰酸背沉、肢体寒冷、尿频、尿后滴沥、下体潮湿等。中医认为,这都是肾虚精亏导致的症状。为治疗光绪的遗精病,御医开出了不少药方,光绪曾亲手抄写一份“治遗精方”,由熟地、泽泻、丹皮、茯苓、山药、枣皮、芡实、菟丝子、杜仲、巴戟天、猪油等组成。此方有光绪亲笔书写的“极效”二字,应该是他服药后的体验。从药物配伍来看,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温肾固精之品而成,巴戟天配菟丝子,补肾固精的作用相得益彰。杜仲加上芡实,健脾益肾的功效更强。但是,光绪被慈禧太后囚禁瀛台达十年之久,“心病”不除,即使药物再灵验,也无法根治他的遗精病。
光绪帝本人38岁死去,身后竟然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光绪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两名,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虽然被囚禁瀛台十年,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但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据说又瘦又驼背,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帝对她几乎没有兴趣,但也绝不是没有碰过半个指头,皇上的性生活也有记录,称为“承幸簿”,上面很少留下光绪与皇后的性生活记录,“很少”不等于没有。光绪最宠爱的是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古代皇上的妃嫔宫女只要有怀孕、流产、龙子凤女夭折的,史书上都会记录一笔。可是,光绪在这方面是空白。按照现在的说法,光绪患了不育症,《病原》上也说他精液“稀冷”,说明精液质量很差,应是少弱精子症甚至无精子症。由此可见,光绪的不育症和遗精病关系密切。
不要说个人有命运,家庭有命运,地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无不有命运,
这个命运掌握在个人手里、掌握在家庭手里,掌握在所有参与其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手中。
比如清朝的命运,他们的兴盛与蒙古联姻有关,他们的衰亡也与婚俗的乱伦有直接的关系。
姑姑与侄女可以同时嫁给一个人,表兄妹近亲结婚比比皆是,导致了生命遗传素质的逐渐下降。
据史料记载,清朝的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绝后。
1907年(光绪33年),光绪帝写下的自我病情令人触目惊心: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重,无力发泄之故。”
光绪帝 1871年8月出生,写这个病情的时候37岁,这样的壮年,这样的地位,面对美女如云,只能是望洋兴叹!
《领导文萃》2004年第03期,高冕在所著《大清国皇帝为何绝后》一文中说:
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习俗,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
清太祖努尔哈赤嘱咐: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福晋是指努哈赤嫡妻,大阿哥是指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所说的“收养”,是指自己死后将嫡妻归儿子代善所有。
皇太极时代,莽古尔泰贝勒死后,他的众多妻子分别分给侄子豪格和岳托;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贝勒死后,其众多妻子中的一个被第十二子阿济格纳为妻。
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豪格的亲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尔济锦氏,是叔叔多尔衮其中一个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后,其嫡妻博尔济锦氏在叔叔多尔衮逼迫之下,被多尔衮纳为妻子。
大清国开国皇帝皇太极及其儿子顺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
建州女真的领头人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与蒙古部落联姻之先河。后来,他的四个儿子都娶蒙古女子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了对付强大的明朝,积极推进满蒙联姻。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后妃论辈分乃是姑侄。
先是姑姑博尔济锦氏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嫁给时为贝勒的皇太极,后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又嫁给当时仍为贝勒的皇太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监临,还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之后,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侄女,也就是庄妃的新姐姐,也嫁给了继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极,被封为宸妃,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
有人统计,皇太极在位期间,满洲贵族仅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达十八次之多。皇太极之子顺治帝与其父亲一样,也是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女,又嫁给顺治帝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
这就是说,顺治帝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而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角度来讲血缘伦理,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孙女(静妃、淑惠妃)、一个曾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
开国皇帝皇太极(崇德帝),享年五十一周岁,可查的有名分的后妃十五位,仅以此十五位后妃为计算依据,她们和皇太极生了十一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子女早夭的比例为20%。
第二位皇帝福临(顺治帝),患天花而死,终年二十四周岁还差一个月,可谓短命,但娶了有名分或生有子女的后妃共十八位,生育子女数量不少,共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子女早夭比例为43%。
第三位皇帝玄烨(康熙帝),享年六十八周岁,据不完全统计,生前拥有后、妃、嫔五十五位,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子女早夭的比例为51%。
接下来几位皇帝生育能力有所下降,但不算太弱。咸丰帝的生育能力还不是最糟糕的,其后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接连三位皇帝均未生育子女。
历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给后世人们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
身处某一时代某一社会,往往看不清自己时代社会的弊端与危险,
等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候,任何人都无力挽回覆灭的命运,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无情无义的客观规律性。
从历史研究的许多经验教训来说,凡是能够比较稳定繁荣的时代,往往是帝王大臣居安思危,生于忧患,
凡是动荡不安,终至覆没的时代,往往是上下醉生梦死,忌医讳药。死于安乐。
清朝皇室不科学的乱伦的婚姻,竟然没有人敢于反思这个问题,危言泯灭,则危险不断。
我们看到光绪帝的不幸的人生,就看到了当时社会中大众的不幸的痛苦的生活。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