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靖安县发现了一座春秋早期的诡异大墓,其墓葬形制之诡异,使见多识广的专家们都束手无策。只因墓中足足埋葬着47具棺木!而这47具棺木中埋葬的无一例外都是15~25岁的容貌艳丽身材窈窕的佳人,这让专家们不禁一头雾水,这么多的年轻女性为何突然集体死亡?她们为何而死?这一切解不开的谜团正等待着专家们进一步的发掘考证。
随着考证的逐步深入,专家们竟然的发现这些女子都是非正常死亡,她们命丧他人之手,惨死非命之时。她们集体死亡于同一个时间段,莫非她们是给主人殉葬的是人殉不成?
香瓜子
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这是因为专家们在大多数棺木中发现了相同的香瓜子,上百颗香瓜子在女孩子们的胃中经历千年仍保存完好,未见腐化的迹象。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些妙龄女子是死于歹人之手。专家推测她们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失败部落的战利品,她们也或许是作为主人的殉葬祭品而惨遭毒手。可是专家的猜测并无实证,证明这群妙龄女子真正的死亡原因,还有在专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判定。
专家们在细致研究了尸骨之后,并未发现尸骨上存在着剧烈的暴力伤痕,看来女孩子们并非是作战被俘虏而被处死的奴隶女性。
专家们从棺中一具保存最为完整的少女遗骸上发现了一个诡异现象,这位少女的姿势十分独特怪异,她整个身体向右侧卧,右脚在于左脚之上,要知道人在死亡之后身体会发硬,同时会自然呈现出仰面直卧的姿势。而这位少女的姿势明显是人为摆放而成,那这么说来,人为殉葬这个可能非常之大了。
要知道在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早期,殉葬是极为常见的丧葬制度之一,作为家庭的掌控者,作为家长的男性一旦死去,他们的附属品即妻妾奴仆都会为他殉葬。为了延续其视死如生的生活习惯,残酷的人殉制度就此在中国历史上应运而生。虽然,这个制度屡遭废止,可又重新被有心人利用,直到明英宗执政时期,才最终予以彻底废除。顺着人殉的线索,专家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证明少女们就是人殉的证据,专家们费力地在庞大的目的寻找着墓主人的主棺,要知道墓主人身份高贵,棺木必定十分特别。
果不其然,在墓室东南角果真有一具十分特别的棺木,虽然这具棺木外表平平无奇,可它的规模等级明显高于其他棺木,它不仅带有外椁对棺木予以保护,并且在棺木的头部位还嵌着一件大型的圆形金器,这件圆形金器直径大概30厘米左右,且上面刻满了龙形纹饰。
圆形金器
在金器两边还镶嵌着陶片作为环状物予以保护,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龙可是王权的象征,仅仅只有王族使用。看来这主棺木中的墓主人身份极其高贵,是为高等级的贵族无疑!
大伙有所不知,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此类圆形金器出土数不胜数,早在2005年河南省上蔡县出土发掘的战国蔡国国君墓葬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龙形金器。2006年,安徽蚌埠双墩1号钟离国国君墓中也同样出土了多组龙纹圆形金器,由此,专家推测,此类圆形龙纹金器应是战国时期代表国家族属的图腾及国家。 静安大墓的主人莫非是为战国诸侯王?那他是何国诸侯呢?可惜的是主棺中空空如也,不仅未见任何尸骨遗迹,甚至仅出土了一片小小的玉器,而这一片留存的玉器也极为珍贵,它是由上好玉石制作而成,整体温润通透,触手升温。可惜墓中除此之外再未出土任何有关墓主人身份线索的器物了。看来主棺木中的墓主人身份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此时专家从墓葬旁边最早出土的那件徐国青铜器中有了灵感,提出了一个较为大胆却又合理的解释,主棺中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徐国末代国王章禹!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而劫后余生的末代徐王劫后余生带领小部分心腹逃去楚国,史书记载其逃往楚国境内后便不知所踪,而2000余年前靖安正是楚国属地,并且靖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极为便利。由此可见靖安极大程度上是章禹亡国后的偏安之所,莫非那47个妙龄少女便是为徐王殉葬而死的吗?
不久后专家便在少女们满目淤泥和尸骨的棺木中提取到了不少丝织物品,而这些丝织衣物无一例外来自于2500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批以朱砂染制的华贵衣物,在历经千年风霜后仍条理清晰,艳丽夺目。
丝织物
这些纺织物也为后人证明了当时纺织与印染刷的高超水平,要知道这方面的纺织技术已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徐国的纺织技术与密度已达到了每厘米240根丝线,而比起晚了约500年左右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汉代织锦的支线的密度仅为每厘米100余根丝线而已。二者品质相差巨大。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织锦的密度极高,它的色泽度与精美程度也十分高超。这批织物的出土令在场的专家们惊叹不已。这些少女身穿华美的贵族衣物死去,莫非是他们徐国的公侯之女吗?
不过专家们也从每具棺木中发现了一个由竹子制成的小竹笥,它们看上去形似容器,是用于收纳主人自身使用的小物件的。而出土的小竹笥中都呈放着完整的纺织工具。看来这殉葬而死的少女们并非王族贵女,而是专司王族纺织的织女!虽然专家心中早已认定少女们死于殉葬,可仍无现实证据予以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线索浮出了水面。专家们无意间在一具少女的头骨间发现了件十分罕见的东西——完整脑髓!
脑髓
这些脑髓经历2000余年仍保存十分完好!要知道,人的脑部组织柔软且极易腐烂,想要完整的保存下来可谓难于登天!
在不断的发掘研究中,专家们陆续发现了8个浸泡于积水中的完好的脑组织,这不得不让人感慨是个奇迹,而这些神器的脑部组织则极有可能让专家们更好的了解墓中少女的具体死亡原因。遗憾的是由于脑组织浸泡于积水之中已有上千年。早已经失去了研究的价值与活检的条件。无奈之下,专家只好再度从少女们的遗骨入手,很快他们便发现,所有少女的遗骨均呈现着不正常的乌青色。
绿色结晶
且部分尸骨上还长着奇特的绿色结晶体,这些结晶体呈现狭长的菱形,颜色深浅不一,质地极为坚硬。经过检测,这些结晶体的成分均为硫酸铁类矿物质,而这些矿物质有可能来源于死者服用的某种剧毒物质!
由此专家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测,也许在2500余年前,靖安山间有着一群美丽漂亮又心灵手巧艳丽大方的女孩子们。她们的巧手可以织就世间最精美繁复的织锦。可是好景不长,亡国逃亡的末代徐王章禹带领着他的残部流落至靖安,他将此处变成了他的偏安之所,要知道章禹可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荒淫之人。即使亡国也不改其心性。这群命运坎坷的少女,就这样成为了专供徐王享受的织女!不久之后章禹游油尽灯枯,一病不起。他为了死后可以在阴间继续享用名贵奢华的服饰,他狠毒的毒死了这群可怜的少女们!可怜这群少女如花似玉在花季之时便痛苦的香消玉殒。成为了封建贵族个人享乐的可怜牺牲品!
好在2000余年后,少女们悲惨的一生随着靖安大墓的出土,得以重现天日!而靖安大墓的出土也重新向世人证明了,古代江西并非大多数史书上记载的那般荒凉蛮夷,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也曾涌现出过辉煌而又独特的古老文明,古老的江西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添上了独特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古墓出土46名赤身陪葬少女,打开棺椁后,专家发现了什么事情呢?
打开棺椁后发现这些陪葬少女的骨骼中都有一些绿色的结晶体,根据专家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些少女应该是中毒而死,后来在棺椁中发现了很多纺织类型的工具而且尸骨上还有一些类似于瓜子的物质,所以专家推测这些少女应该就是生前吃了毒瓜子才送的命。
一、少女陪葬惨绝人寰!
古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死后认为他们生前所享受的一些在地下也应该继续享受,所以为了到地下继续过着前呼后拥的生活便强迫家中的婢女、奴才给自己陪葬,再加上古代人命不值钱所以这种陪葬的制度在富人之间非常流行,虽说陪葬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前段时间出土的一座古墓却刷新了我们对灭绝人性的新认知。
在专家打开棺椁后发现里面有四十七个棺椁,在全部打开后发现其中四十六个棺椁都是少女而且姿势呈跪状,最让人感觉残忍的是这些女尸身上没有穿衣服!所以专家断定这些少女应该是在不知情的情况被殉葬的。
二、丧心病狂的人是谁!
在专家把这些尸体带回去研究后发现,这些少女的骨骼中都含有剧毒而棺椁中又发现类似瓜子的物质,由此专家断定这些少女就是被人引诱吃了有毒的瓜子才离世的,这手段真的是太残忍了!她们还是十多岁的少女就这样被丧心病狂的墓主给拉来陪葬了!
这个古墓因为有大量的少女殉葬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活人陪葬中数量较多的,所以专家们都好奇这个墓主到底是谁!根据专家研究这座古墓是东周时期的,从古墓的形状、装饰、布局来看这应该是一位帝王的陵墓,所以专家进行推断这埋葬的可能就是徐国皇帝。
徐国最后被吴国派兵给灭了,我真的想说,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皇帝就应该被灭国!因为这个皇帝的心太残忍了连花季少女都不放过!
2007年,江西一神秘古墓发现46名陪葬少女,尸骨上长出绿色结晶体
从公元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到如今现代化的中国,这中间经历了近五千年的 历史 ,这五千年有文明的发展,也有国家的兴亡,还有很多已经断了传承的秘闻轶事。
古人认为,人的死亡是前往了另外一个世界。而为了让这些亡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好好生活,在下葬时,会放置一些首饰、钱财等陪葬品,一些统治者甚至会要求他人陪葬。
后人在发掘古墓研究 历史 时,这些陪葬品,成了很好的研究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历史 的空白。 2007年,人们在江西靖安发现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内除了陪葬品外,还发现了46名陪葬的少女!
这究竟是谁的古墓,又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他有何种身份,竟然有如此多的少女来陪葬?随着考古学家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古墓神秘的面纱被缓缓揭开。
2006年12月,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接到一条报警讯息,水口乡的一位村民在自家农田附近,发现了几个深不见底的洞窟,从外观上看很像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
警方对这个消息十分重视,第一时间联系了考古方面的专家,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对水口乡进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水口乡李家村一带 确实有古墓存在 。
从远处观望古墓存在的区域,有一座高高鼓起的小山包,这个山包极有可能是古代墓葬的封土堆,古墓应该就在这个山包下面,从封土堆的大小判断,这应该是个大墓,很有可能是古代达官贵人甚至王侯将相的墓穴。
确定了古墓的具体位置后,相关人员立即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由于该古墓附近出现盗洞,疑似已经被盗,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众多考古专家的商讨决定,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靖安县博物馆联合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于2007年1月6日开始进行古墓的挖掘工作。
挖掘工作进行了半个月之久,依旧没有发现古墓的存在,众人显得有些焦躁。
这天,一位工作人员照常进行挖掘,他所在的位置深度, 距离地表已将近12米, 随着铁锹落下,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他欣喜若狂的对考古队其他人说:“挖到底了,有新发现。”
众考古队人员沿着底部小心清理周围的泥土,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墓葬慢慢呈现在众人眼前, 墓葬南北方向长约14.5米,东西方向宽约11.5米,占地面积大约166平方米。
在整个墓葬的基本清理工作完成后,整个墓穴呈现在众人眼前,墓口至墓穴底部深约4米,四壁陡直,且壁面抹有一层青膏泥作为保护层。
经过对墓中发现的原始青瓷器、越式青铜鼎等文物进行甄别,考古学家们确认,这是一座春秋中晚期时代的墓葬, 进一步比对后发现 这是一座东周时期的墓葬,距今约2500年。
在 探索 墓穴时,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墓穴中, 密集的摆放着47个棺木。
一个墓葬中出土了数量如此多的棺木,这在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分辨出这究竟是谁的墓葬,找到主棺。
但墓中47个小棺木密集的摆放在一起,考古学家们分不清究竟哪个才是主棺,还是说根本就没有主棺的存在?
没有主棺,就无法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墓葬的研究工作陷入了瓶颈,但根据对古人埋葬风俗的了解,众多考古学家认为, 这些棺木中,一定有主棺的存在,可能还有什么关键性的线索未发现。
考古学家们小心翼翼对这些棺木进行清理,在清理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棺材时,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棺材的一端表面发现了 一件金质装饰物 ,这件装饰物的直径在30cm左右,其表面刻有 龙形饰纹 。
考古学家们推断,这个棺材应该就是墓葬的主棺。
在中国古代,只有地位极高的人,才可以使用龙形装饰品,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墓主人在当时一定有很高的地位,他的棺木里,说不定会有和他身份有关的物品,根据这些物品,就可以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了。
带着这种期待,主棺被缓缓打开,由于时间久远,棺木内部已经渗满了淤泥。 在清理完淤泥之后, 众人仅在棺木内找到了一块玉佩,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
鉴于墓葬附近有盗洞的存在,众人推断或许其中的珍贵物品,早已被盗墓贼拿走了。
仅凭一块玉佩,很难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众人只得继续打开其他棺木,一个工作人员从棺木中发现了一个竹制品,它是由竹篾编织而成,造型像是一个扇子。一个考古学专家说这是古代人使用的竹扇。
在清理棺木内尸骨上的淤泥时, 一位工作人员发现在棺木内残留的尸骨中间, 有一个植物状的绿色结晶体,并且在之后的棺木清理工作中,出现了更多的绿色结晶体。
这些绿色结晶体 出现在尸骨的各个部位,膝盖骨、颅骨、牙齿根部,甚至一些尸体的骨腔内部都有这种绿色结晶体。
考古工作者对这些结晶体进行取样分析,发现这是一种 磷酸亚铁盐物质 。
随后所有的棺木陆续被打开,考古工作者们采用专业的仪器,对棺木中的遗憾进行鉴定,他们发现 有46个棺木中的尸骨几乎都是15-25岁之间的年轻女性。
这些女性遗骸周边几乎没有纺织物残留, 她们好像是在“赤裸”的状态下被人埋葬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少女一夜之间全部死亡,而后陪葬,她们又都是何种身份?
古人对死亡充满敬畏,并且如果在当时有一定 社会 地位的人,死亡时都伴有诸多的陪葬品,如果这些少女是王侯的宾妃,那么为什么她们的棺木中,连基本的首饰衣物都没有,又或者说墓主人不是将相诸侯,这些女子的身份另有隐情?
没有陪葬品,说明这些女子在当时的 社会 地位并不高,那么墓主人的地位可能也不高,但为什么他又能令如此多的女子陪葬?
一些细心的考古工作者发现,几乎在每一个棺木中,都有一个竹篾编织的竹筒,摆放在她们旁边,显然这些竹筒是她们生前的,很重要的物品,这个发现让诸多考古工作者十分兴奋,他们在解密墓主人身份的道路上又走了一大步。
竹筒内装有一些纺织工具,有小铜刀、陶制纺纶等,还有一些无法判断名称用途的工具。 对这些女子遗骸进行细致观察后发现,她们并非“赤裸”状态,在一些骨骼表面,有丝织物的残留。
丝织物有红色丝线交织其中,依据当时的 社会 发展情况来分析,能够穿着带有红色丝织物的人,就算不是贵族人士,家境也一定颇为殷实。因为当时染红色所用的颜料是朱砂,让朱砂附着在丝线上需要特殊的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当今 社会 上也不够完善。
“一墓多棺”、“不明身份的陪葬少女”诸多谜团,让考古工作者们又兴奋又困惑,他们觉得如果能够将真相发掘出来,一定是一段新的 历史 ,这些可能是一个文明 社会 在 历史 上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已发现的物品进行分析,考古工作者们作出了一个假设,这些女子或许是一个纺织工坊的女工, 体内的磷酸亚铁盐物质说明她们是被毒死的,毒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磷酸亚铁盐物质。
考古工作者们对事件发生的场景作出这样一个推论: 墓主人是一个纺织工坊的坊主,出于某种原因,他下毒毒害了这些纺织女工,并令人将她们葬在自己的墓中。
这个推论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些看似地位不高的女子,身边没有首饰陪葬,却又穿有珍贵的纺织衣物。
但这也仅仅是推断,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个推断的真实性。
早期中国的纺织物,多是以生蚕丝编织而成的,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经过两千多年时光的侵袭, 这些纺织物已变得脆弱不堪,混在淤泥里,藏在骨骼深处,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出来,这也是这些女子“赤裸”的原因。
这些纺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纺织物品中,存在时间最早的。它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纺织 历史 上的一段空白,所以下一步的工作是将它们从淤泥和骨骼中清理出来!
纺织物很脆弱,清理工作相当困难。为了保护这珍贵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们用注射器吸取棺木中残留的水渍,用软毛刷子小心的清理着纺织物表面的淤泥,用镊子将它们小心的放置在托盘上。
清理工作费时费力,进度缓慢,但众人没有丝毫怨言,依旧干劲儿十足,一片片淤泥被清理干净,丝织物清洗工作完成后 ,被放置在托盘上,随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块大的较为完整的方孔纱。
这块方孔纱表面分布这细密的小孔,看着和我们常见的纱布类似。或许现代人会觉得平平无奇,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产物。这足矣说明, 2500年前古人的纺织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极为成熟的阶段。
除了这块方孔纱,被清理出来的还有一块红色的织锦,这块织锦由朱砂染色,质地细腻,密度均匀,研究人员发现 ,它的最大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有240根丝线,也就是说在一厘米长度范围内,可以编制240根丝线,每根丝线的直径仅有0.1毫米。
这块织锦,将东周时期的纺织 历史 ,再次拔高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步,古人们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仅仅凭借着铜片刀具之类的简易工具,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纺织艺术的奇迹之作。显微镜下,红色与黑色线条交织,将色彩艺术的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恪守国家文物局“边发掘边保护”的指示下,江西省文物管理研究所还邀请了诸多国内一流的专家们,来李洲坳进行发掘指导工作。
李洲坳墓葬的诸多发现震惊了考古界,2007年7月,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组来到江西,深入李洲坳地区进行指导工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感叹道:“很多脏兮兮的淤泥,在经过专家们的仔细清理,取出里面的物品,并经过科学考证后,成了国家级的保护文物,为后续的 历史 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正是由于诸多专家学者的参与,使得李洲坳墓葬的诸多文物得以完好的保持下来,这也是李洲坳墓葬考古工作得以成功的关键。
除了纺织物品外,这座墓葬还出土了 竹木器、玉器、青铜器和其他金属器具等百余件, 为中国古代 历史 研究方面提供了大量线索。
虽然出土了很多物品,但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线索却很少,有专家提出,该墓葬可能是一个陪葬墓穴,在李洲坳的某处,可能还有着更高规格的主墓存在。
随后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扩大了 探索 范围, 在周边的高湖、烟竹、双溪镇等地区,陆续发现了数十个文明遗址, 这也间接说明,李洲坳附近可能真的有其他墓葬的存在。
由于我国现在对文物的保护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除了对出现盗窃情况的墓穴进行保护性发掘外,一般很少会主动去 探索 某个墓葬,因为谁也无法断定,这些物品究竟被埋藏了多久。
并且人们对于这些被时光侵袭的文物,还没有十足的保护手段,在技术成熟以前,让他们埋藏在地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李洲坳墓葬奇特的“一墓多棺”现象,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存在时间最早、棺木最多的墓穴,其保存状态较为完好的遗骸,在南方的酸性土壤环境下尤为难得,在考古学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7年,李洲坳东周墓葬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距离李洲坳东周墓葬被发现,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墓葬的诸多疑团仍未被解开。也许有着更加震撼的 历史 ,被埋藏在墓葬附近,未来在文物保护技术成熟的时候,相信这些秘密都会被一一揭开。
1、中国知网:靖安县古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哲学与人文科学;2007-04-30;
2、中国知网: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埋藏环境及棺内人骨结晶物研究;哲学与人文科学;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