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很简单:作者根本就不想让你看懂。
为什么呢?
我们来做一个假想:你想要看书学习数学,结果这本书里的内容让你深深地怀疑自己的智商:「我是不是太笨了,没有自学能力?」。在经过反思之后,你也许会像这个问题的提问者一样,对这本数学书产生深深的不满,感到愤恨与困惑,甚至来知乎提问以发泄情绪。不过,这都无济于事,因为你还是啥都看不懂。
被逼无奈,你只能去听学校里的数学课,听完了之后“豁然开朗”,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仿佛如果没有他们,你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一科目。从此,你每节课堂都紧绷神经,兢兢业业,再也不敢做脱离课堂的尝试。
如果一本中文教材写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秘密:脱离课堂的自学其实是完全可行的,甚至要更加高效。在此之后,他们会发现一个更大的秘密:传统学校课堂模式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自学的常见问题在于:在学完上一部分的内容后,以为自己差不多都学会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尚未发现,这些漏洞往往会阻碍你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指导者来帮助我们学习,回答我们的疑问。这个指导者可以是任何了解本专业知识的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前辈、可以是学长等等。所以,经验丰富的自学者往往懂得主动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是加入相关的社群互相解答疑问。
其实,一本好的教材 指导者的自学模式要强过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传统课堂模式。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电子图书馆免费下载任何一本专业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要学习专业中前辈的联系方式,或是加入网络讨论群。互联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自由学习的成本,让脱离课堂的高效学习成为可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自学更加高效,学校也不会希望学生完全脱离课堂自学。学校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传统的课堂教育越来越没有存在必要。
目前的大多数“狗屁不通”的教材是落后的旧时代的产物,其目的在于维持传统课堂教学的秩序,让学生依赖学校,从而压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实,还是有一些教材对于初学者比较友好的,其教材编写者比较开明,鼓励学生自学(这些教材大多是英文)。即使这些教材的质量和那些垃圾教材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可还会有人为那些不说人话的教材辩护。对此,我只说出我自己的观点:教材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并非服务于那些教授的官帽子和响亮名声。写教材的原则应该是尽最大努力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而非用生硬的专业语言把学生吓跑。
作为学习者,我们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应该做出理性的选择,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垃圾,坚决地避开这些阻碍我们学习的绊脚石。同时,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有权利对教材进行批判。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