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韩国全称是“大韩民国”Daehan Minguk,其中的这个“韩”(han)的来历,韩国人不愿意说,一般的中国人也搞不清楚。不过,回顾一下中国上古历史,就会觉得“韩”字不会突如其来地施加于半岛之上,它肯定与中国上古历史有关,《诗经·大雅·韩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韩
周武王伐纣立国,也搅得天翻地覆,许多与商朝关系密切的东夷族群也慌忙行动起来。在今华东华北地区出现了多次人口迁移活动。较为著名的迁移有这样几次,一是是箕子率商朝遗民部东迁朝鲜,二是貊人沿黄渤海沿岸北上辽东,三是濊人从嫩江松花江流域南下。这三个人群可能有多次碰撞交集甚至是融合,相关地域无外乎在今河北境内,或在今辽宁境内,或两地都有。而在那时,两地都属于姬姓燕国的势力范围。
各支力量互动的结果怎么样?哦,产生了一个新的国家,或让一个老旧国家焕发了青春。不管怎么样,一个韩侯国或韩貊国出现在华北北部甚至东北地区了——“韩貊国”中无非多了一个“貊”字,看看下文,你会明白,它与“韩侯国”其实是一回事。
接着,读者要问,韩侯国国君是谁?该国民众的主体又是哪一个族群?《诗经·大雅·韩奕》也许可以回答。
周朝大鼎
诗经·大雅·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脩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研读一下《韩奕》,疏通文意后,我们应该着重理清诗中的两组关键词语及其内在关系。
第一组关键词语是关于有关人物的名词:韩侯,王,汾王,蹶父、韩姞。五个名词构成了一张完整的人物关系图,其切入点就是“汾王”。“汾王”就是周厉王姬胡,不过专指他因暴虐而被国人驱逐到汾水边那一时期的身份。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本诗所反映的时代应该在公元前841年以后,也就是西周建立200多年以后。再者,周厉王被驱逐后,朝中由周公召公共和,汾王已失去了掌控朝政的能力 。据此,我们可以推定,有资格和能力对韩侯发令赏赐的“王”,只能是周厉王的儿子宣王姬静。我们进而推论,《韩奕》讲述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828年以后。
周厉王
韩侯,就是西周以来韩国的国君。不过,它与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基本没有关系。第一任韩侯是周武王之子,是被寄予厚望的。周武王或周成王分封他的时候,肯定有所考量:重任在肩,就给他一个“韩”字吧。
“韩”字有什么特殊寓意?《说文解字》上说“井垣也”,说到底,就是环绕井水的墙。井水是生命之源,井垣保护井水,进而让人理想到臣子护佑天子,因而“韩”字也就有了非常神圣的意义。
由《韩奕》诗中看,在姬姓诸国中,韩国的职责非常明确,就是“榦不庭方”和“奄受北国”:匡正那些不服从周天子的国家,以藩屏王室,统治北方的土地。
这一次韩侯来,有两个使命:一是觐见宣王,接受赏赐——看起来宣王对韩侯的政绩是相当满意的;二是迎娶厉王的外甥女、姞姓蹶父的女儿。按惯例,他的妻子蹶父之女就叫“韩姞”了——细品一下,这忙忙碌碌的过程不正是一次政治联姻吗?
汾水
第二组关键词语是有关地名与族名的名词:梁山,韩城,燕,北国,追,貊。梁山,位于今陕西韩城市境内,它不仅见证了大禹治水的伟业,而且也是首任韩侯的受封之地。在觐见周王途中,韩侯望见梁山,肯定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的。
韩城
由于韩侯国的使命就是替天子保卫北部疆域,应对各路蛮夷的进犯,所以其都城“韩城”也就随着韩侯攻守之势的变化而不断迁移的。
二百年前,韩城是在镐京附近,梁山脚下,彼时,韩侯国防御的对象是来自北方与西北方的戎狄;二百年后,韩城则是在北燕国境内,大约在今河北固始县,此时,韩国征服并管辖着追人和貊人。陈硕甫认为,“追”鱼“濊”读音相近,追人大概就是濊人。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这四句诗说明,宣王在接见韩侯时,把濊貊人群赏赐给了韩侯,意在使之壮大实力,成为“北国”霸主。同时,宣王要求韩侯,建好都城,加强城防,发展农业,管好户籍,向朝廷进献狐皮赤豹和黄罴。
建设新都城,离不开召公后裔的北燕的帮助,因为燕韩都是姬姓之邦,尊王攘夷、守卫北疆是彼此共同的职责。此外,他们还要防着东边,因为箕子朝鲜总想着卷土重来。
开原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