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挖掘一处汉朝古墓的时候,不意间挖掘出一具千年活体女尸,全身皮肤干枯成褐色,令当时看到的专家大吃一惊。这具女尸刚出古墓是还能咿咿呀呀的呻吟几句。
令人遗憾的是这具女尸最后的命运并不是很好。
千年活女尸在出了古墓十几小时后,便感染疾病死去。至于这具女尸之后的情况,目前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不了解。
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的“千古之谜
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的“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展正式对外开放。记者从该馆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汉代古尸“凌惠平”6年前在连出土后,连云港博物馆曾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会港城,试图破解这具古尸身上的种种谜团。
挖掘工作人员打开棺木
但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个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凌惠平如何能驻守容颜?……如今6年过去了,这具名为“凌惠平”的女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仍未解开。
修路掘出千年古墓女尸
下午4时多,连云港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的花园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机司机在作业中挖出一连串整齐厚实的竖条木板和一具完整棺木,便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挖掘出的女尸体身上的白发
该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从墓葬形制判断确定为一处汉代墓葬。除施工损坏了一小部分外,其余部分保存得相当完整。整个墓的结构为一穴两椁四棺墓,南椁室内棺编为4号棺,北椁室内由南往北依次编为1号棺、2号棺(男主人“东公”棺)、3号棺,四具棺木均保存完好。
棺木里的千年食物
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当工作人员项剑云用一根钢钎撬开3号棺棺盖时,一具古尸从棕褐色棺液里仰面漂浮上来,博物馆内顿时沸腾了。尸体皮肤新鲜,经医生和考古人员鉴定,尸体为女性,身长1.58米,年龄在50岁左右。其棺内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钮,印章上清晰地刻着“凌惠平”,女尸的姓名确定无疑。在那次发掘中共出土文物81件。但这具千年古尸却留下了种种谜团。
出土的手镯
千年湿尸留下四大谜团
连云港市双龙汉墓古尸属马王堆类型的湿尸,这是继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湖北荆州汉墓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尸,此类型的古尸极罕见,其科研价值、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极为突出。但是却有四个谜团一直无人能够解开。
围观的人群
身份之谜:自“凌惠平”出土以来,关于其确切身份的猜测一直扑朔迷离。在同一个墓葬里同时出土的男主人棺里也有一枚正方形龟钮青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
挖掘古墓是围观的人群
而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东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员都派官吏前来参加葬礼,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300-2000石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青铜印。因此,“凌”家地位至少在太守以上。但“凌惠平”为什么也会用龟钮青铜印?考古专家介绍说,在中国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那“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
女子复原头像
驻颜之谜:“凌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与马王堆女尸相比,马王堆女尸墓葬的规模宏大,棺内积液不多,在棺外的六面,还包围着1万多斤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都比连云港墓地好得多。
而连云港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什么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唯独“凌惠平”能有“驻颜有术”?
棺液之谜:“凌惠平”不腐是否与棺中的棺液有关?但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
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
葬制之谜:从出土的文物档次看,凌惠平和“东公”的地位不低,但墓室却非常简陋,出土的文物件数也相对较少,与辛追的3000余件陪葬品相比,双龙汉墓里的文物简直是寥寥无几。
采访中考古专家项剑云告诉记者,种种迹象表明,墓葬应该是在匆忙中进行的,给人的感觉是当时还有许多事没来得及做。那么,究竟发生什么事,让凌惠平夫妇被匆忙下葬?
博物馆刘政馆长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陈列展能引起更多的人士关注,去破解这些千古之谜。
湿地干尸复活之谜 1999年,在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葬,盗墓贼将随葬品洗劫一空之后,只留下了考究的墓室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究竟经历过什么?她两腿间那块黑色的粘连物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个驻守边关的三品夫人能够在沼泽深处历经三百年而不腐至今?她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正在或者永远无法揭开?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她就是大屏幕里这位少妇,虽然我们看到的她已经是一具没有血肉的干尸,但是大家仔细看她的样子,狰狞的面部表情、大张着嘴,似乎想向人述说些什么?她的左脚和左手已经残缺不全,两腿蜷曲起来,在她的两腿之间还有一块荷叶状的黑色粘连物,种种表现让看到她的人不禁产生疑问,她是谁?为什么死相会如此恐怖?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发生过什么?她的身上是不是还隐藏着更多未知的秘密?
深夜的齐齐哈尔市扎龙村外看不到一丝灯光,被黑暗笼罩的野地此刻显得异常诡秘。两个身影的突然到来打破了沉静,他们悄悄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了下来,在杂草丛生的土岗子前东张西望。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又为何而来?这恐怕还得从村边一个坟堆说起。
齐齐哈尔市扎龙村村民:一看坟头上有个女人就在坟头哭,看见一个女子哭。
老先生指的这块坟地,在村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辈人都说这坟岗子上的怪事特别多,还经常听见哭,因为害怕附近的许多村民都搬走了。不知道经过多少年的风吹日晒之后,凸起的坟头再也看不到了。但这里却成了无人敢入的禁地,即使是在白天,人们也会绕道而行。可是1999年的一天,几个胆大的扎龙村村民为了修路取土,跨入了这片传说当中的禁地,就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齐齐哈尔市扎龙村村民:那是取土的地方。挖就挖出一块青砖,小孩他害怕了,我说这块可能有券坟。
强烈的好奇心暂时占据了村民对这个禁地的恐惧,大家顺着青砖继续往下挖,没多久就挖出一堵青砖垒砌的墙壁。一个村民抢先凿开一个洞口,一股冷风扑面而来,黑暗中两口装饰考究的木棺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古老的传说仿佛又再重现,顿时人群溃散了,很快发现神秘墓穴的事就传遍了整个扎龙村,有二个胆大的年轻人暗自决定铤而走险乘机捞上一笔,深夜他们又一次来到这个神秘墓穴,悄悄撬开棺盖,烛光下一张狰狞的面孔正怒视着贸然入侵的来者。第二天,这个三百年来无人敢入的土岗子上聚集了几百名围观村民。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人山人海,从墓地的顶端封土上,到地下,足有好几百人。
当地派出所迅速封锁了墓室现场并通知了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助理馆员霍晓东: 什么分局的、派出所的,他们当时都去了,维持秩序。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馆员李兆平: 后来我们在警察同志维持现场的秩序,我们才接近了墓地,当时进去以后闻到了,那股味,刺鼻一股味,呛鼻子,还有烟。
考古人员发现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从木棺的外观和随葬服饰上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非富即贵,遗憾的是墓室已经被盗,两个棺盖也已撬开,就在考古人员感到失望的时候,右侧木棺内的一具神秘尸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我当时一进墓一看,把我吓得够呛,我说张个大嘴,身上的衣服撕得特别破乱,而且一层一层的,抬出来以后一股特殊的味,直呛鼻子。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葬身于此?考古人员找遍了墓室,除了26枚铜钱之外,再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在墓里面出土了26枚铜钱,最早的铜钱是康熙的,最晚的铜钱是乾隆的。这个就说明,这个墓葬最下限是在乾隆时期,也就是说,它的年代最晚最晚,不能晚于200年。
这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居然是位200多年前的古人,这个发现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不解。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主任刘一弘:非常蹊跷,一般正常的咱们尸体,我们搞人体解剖学的,在两年之内埋在土里面,基本上就变成了白骨。这么些年,皮肤、肌肉、关节都没有受到损害,这我们就很难判断它是怎么回事。
笔者: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奇怪呢?生老病死本来是自然规律,自然界的生物死亡以后,在细菌和自身酶的作用下,身体会渐渐腐烂分解,直到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在适合细菌繁殖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尸体的腐烂速度还会加快,所以能够将古人的尸体保存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也是在特定环境下或者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比如埃及的木乃伊,把死者内脏掏空以后,躯干经过特殊的脱水处理,最后做成木乃伊永远保存下来,在我国新疆干旱、炎热的一些地方,人们还发现了自然风干的千年干尸,像楼兰女尸;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人们也发现过冰冻的古尸,保存下来的原因是低温、冰冻。而这具古干尸,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她的墓室既不在干燥的沙漠地区也不是在寒冷的雪域高原,她的出现令考古人员既惊喜又惊奇,是什么力量让自然腐烂的过程在这个人身上戛然而止呢?接下来的发现考古人员更加困惑了。
考古人员继续清理着墓室,急切的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然而盗墓贼除了两口棺材和几件残旧的衣服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疑惑都集中在了这具神秘而怪异的古干尸身上。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我们在一起,说这个女的死的怎么这么痛苦?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两目圆睁,双肢往上弯曲,成挣扎状,两手臂张开。
根据干尸的面容和骨骼情况,考古人员推断这是一位二十五岁左右的少妇,在她的耳朵上分别有三个明显的孔洞。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这三个孔洞是带耳环所致,普通百姓可以带一个耳环或者两个耳环,如格格可以带三个。
随着随葬物品的逐一清理,一件看上去十分残旧的外衣慢慢显露出原来的威严,这件外衣前襟中央有一块约40厘米的方形补子,四周环绕着祥云丘陵、树木花草,一个威风凛凛的金钱豹坐卧在补子中心。究竟是什么人能够穿戴这样的衣服呢?它能够揭开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吗?随后考古队又在墓室内发现一个木制灵牌。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而且是这个墓志是在这个女棺的前面,是雕刻着一个寿字,寿字当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下边和上边带花朵纹的这种装饰,当间有这么一个小绢条,满文书写的。
然而现场却没有人能辨认出这些文字的真正内容。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助理馆员霍晓冬:咱们不认识,大家就说,回去研究吧。
笔者:经过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的黄锡会先生辨认,灵牌上的满文翻译成汉语是“诰封墨尔根觉罗妇之列棺”的意思。很明显这个灵牌就是女墓主的墓志了。原本以为这个墓志能够帮助人们揭开这具神秘干尸的身份之谜。但是没有想到考古人员查遍了所有史料,在600多个满族姓氏中“墨尔根觉罗”并不在其中。既然铭文上写的是“诰封墨尔根觉罗妇之列棺”,但是为什么史料上没有关于这个姓氏的记载呢?于是考古人员决定从墓室中发现的那件绣着金钱豹的衣服入手。据资料记载绣有这种图案的衣服正是清朝三品武官的官服。但遗憾的是这件衣服除了能够说明墓室中的男主人生前可能担任过清朝的“副都统”之外,考古人员仍然没有找到和“墨尔根觉罗妇”相关的资料。最后专家推测“墨尔根觉罗”很可能是赐姓或者是女真部族的某一支。调查死者身份的线索只能等待以后更多的考古发现才能继续下去了,专家们暂时将这位“诰封墨尔根觉罗妇”简称为“墨氏”。难道200多年前发生在这位“墨氏”身上的故事真的永远被历史掩埋,不为人所知了吗?
官服和灵牌的发现印证了人们对于古干尸高贵身份的猜测。然而身为三品武官的夫人,墨氏为什么如此年轻就匆匆离开人世?看上去死的还那么痛苦?在她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想知道她是在怎么个情况下死的,当时是张着大嘴这么痛苦,把腿还支起来,也在寻思这些。
就在大家对面前这位贵妇人异常怪异的样子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辛健却在墨氏嘴里惊奇地发现了一颗牙齿。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牙齿里边只有这一颗牙齿,为什么她能剩了一颗牙齿呢?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女性来说,仅剩一颗牙齿显然不同寻常。那么这颗牙齿是墨氏生前留下的,还是死后意外遗漏在嘴里的呢?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主任刘一弘:有可能这个死者生前可能身体不太好,我看她非常消瘦,那时候可能就是中草药,大量地要吃中草药。
在对干尸进行检查以后,专家推测墨氏生前可能由于体弱多病,长期服用中草药引起慢性药物中毒,因而导致部分牙齿脱落。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主任刘一弘:吃完中草药之后也没有缓解她的生命,有可能就死亡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墨氏的确死于药物中毒或者某种疾病,她的家人为什么没有抚平她痛苦的面部表情和蜷曲的四肢呢?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一般人死亡,首先得给他清洗,四肢得给她缕顺,我发现这具干尸,四肢往上,推的姿态,为什么有这种姿态呢?
如此怪异的姿势不得不令人怀疑墨氏的死一定另有隐情。带着疑问,考古人员再一次提出干尸,看着这位200多年前的贵妇,大家越来越困惑,这时候一块荷叶状的黑色物质引起了李兆平的注意。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她腿支起来,在她的臀下有一摊东西,当时我也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荷叶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紧紧的粘连在干尸的臀部?它会不会和墓主人的死有关系呢?有着20多年考古经验的辛健又一次陷入困惑,这块神秘的粘连物会不会是解开墨氏真正死因的线索呢?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刘一弘:胎盘外露,胎盘还是很完整,特别完整。
这个发现令考古人员大为惊讶,如果这个粘连物确实是胎盘的话,墨氏的家人为什么要把胎盘放入棺内呢?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她先把孩子生出来了,孩子生出来以后,胎盘还存留在腹腔之内,最后产生假死,她家人以为她是真死,开始给她定做官貌,开始穿衣服,完了开始送葬,包括下葬。
墨氏昏厥的假死被误认为是真正死亡,匆忙准备了后事,谁知道并没有死去的墨氏在入殓以后慢慢苏醒了,并发现自己躺在了黑洞洞的棺材里。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她想坐她坐不起来,她想推她推不开,这个时候她乱蹬呼吼,把左侧的这个脚趾和手指蹬破了。在挣扎当中,胎盘从腹腔当中流出。
尽管墨氏在棺内拼命的挣扎呼救,但是厚重而严密的棺木外面并没有人听见,葬礼继续进行,所有人都悲痛不已。可怜的墨氏在挣扎中左腿从捆绑的丝带里抽了出来,脚趾和手指在蹬踢棺板时受伤,最后精疲力竭痛苦地死去。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她挣扎的痕迹非常明显,棺木里边挂的都是一圈布,而且她手和脚这方面布全都被撕烂,脱落了。
虽然找到了干尸墨氏死亡的真正原因,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尸体没有腐烂而是完好地保存至今呢?难道这里面还隐藏着更为惊人的秘密吗?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研究室主任刘一弘:在这个棺木里面它没有什么条件繁殖,条件特别低,它是没有繁殖条件,封闭特别好,外边空气基本上都进不去,细菌没有繁殖能力,如果有繁殖能力的话,我看这个尸体不可能达到这种。
刘一弘推测因为棺材封闭性非常好,棺内氧气又被复活的墨氏耗尽,破坏了细菌生长的环境,所以形成干尸。然而这个没有证据的推测并不能完全解开人们心中的疑惑,是不是遗漏了某个重要线索呢?辛健又一次提出干尸仔细查看,这时人们意外的发现在尸体耳根,腋下以及右臂内侧都附着一层细微的白色粉末。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在清理的时候,发现这具女尸身上有一种白色的物体,当时我问辛健,我说这是什么东西。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我们当时分析,这种白状物,有可能是防腐剂。
笔者:当时受条件所限,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并没有对尸体上的这层附着物进行检测,没有科学的检测依据,防腐剂的说法就只能是一种猜测,有人就提出质疑,说既然当时的古人掌握了防腐技术,能够将尸体保存的那么好,那么为什么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墓室里仅仅只发现这一具干尸?她的丈夫为什么只剩下了一堆白骨?如果当时真的有这种防腐技术,这位贵族格格应该是做的非常成功的,历经200多年还这么纤毫必现,这是历代帝王将相所梦寐以求的东西,难道在这小小的边陲之地早在200年前就已经研制了出来?既然那个时候的人已经掌握了非常成功的防腐技术,为什么墓室里的男主人下葬时却没有进行处理?而且干尸的左脚和左手非常明显的因为腐烂而残缺的痕迹又怎么解释呢?对于这些质疑,辛健一时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答案。而如果这位死于200多年前的贵妇人不是在死后经过防腐处理,那么她又是如何成为不腐之身的呢?她的身上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没有被揭开?
考古人员又一次来到墓地,新的发现接踵而至。这是一个长方形券顶单室墓,整个墓室由青砖砌成。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一块砖盖一块砖,上边是带一个夹角,那个夹角里面使这个陶片给它塞上的,完了做的这个胶泥,做的白灰和胶泥。你看这种白色的,现在都特别坚硬。你没看这砖缝,非常非常细,贴得特别特别紧。
整个墓室内没有一点淤土,牢固而干燥,棺木也没有浸水受潮的痕迹。在扎龙地区发现密封如此完好的墓室十分罕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主任:齐齐哈尔,尤其是扎龙这一块,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块湿地。因为它是长年积水,都是始终在水里泡着,所以它的湿度相当大。
墨氏的墓地就在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乌裕尔河的高漫滩,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洼地,湖泊星罗棋布,更是丹顶鹤的重要栖息地。按常理,湿地内空气潮湿,泥土含水量大,非常不利于尸体的保存。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200多年前的墓室如何能够在一片沼泽中保持干燥呢?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上边的风土堆非常高大,下点雨就淌下去了。
正是墓室顶端厚厚的夯土层,阻隔了雨水向下渗透,但是位于湿地深处的墓室又怎么抵挡地下水的侵蚀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主任:虽然扎龙湿地这一块,它是属于湿地的范畴,但是它的位置是处在半干旱地区。底下有一个永冻层,形个泡子,水渗不下去,底下有一个黏土层,就相当于一个隔离带,这个隔离层就阻止了水的下渗。
在长满芦苇的湿地下面,一个粘土和砂石构成的隔离层,和一个长年封冻的永冻层就像密封箱一样恰到好处的阻隔了泥水对墓室的侵蚀。
笔者:狰狞的面部表情、蜷曲的四肢、神秘的荷叶状粘连物,还有历经200多年不腐至今的秘密,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能够看到一位相隔数百年前的古人,并且发现发生在她身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高兴的事。
但对于墨氏来说,她的死却是一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当她因为分娩而昏死过去的时候,不仅没有人能够挽救她的生命,甚至都没有现代的医学仪器能够监测到她微弱的生命迹象,比如心跳或者脑电波,而是以假当真,活活的将她入殓下葬了。
当墨氏发现自己躺在棺木里的时候,拼命的呼救和挣扎显得那么无力,最终无奈而痛苦的活活闷死在墓室内。
她或许不会想到,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和呼救会在200多年后的今天才被人发现。
她和她那个早已经衰落消失的家族,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依然隐藏在某个历史的角落没有被人发现呢?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