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历史趣闻2023-7-5阅读:451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至今已有70年历史。考古文博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是北京大学很早就开始的考古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继续,一方面是我国急需培养考古文博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考古楼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红五楼

勇开风气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现代考古学传入我国。

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这是北大考古专业的前身。

1923年,在考古学研究室又成立古迹古物调查会。次年,古迹古物调查会更名考古学会。从此便开始了一系列考古工作。1925年,陈万里受考古学会委派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敦煌考古队,马衡赴朝鲜参观乐浪墓发掘;1926年,与日本东亚考古学会联合组成东方考古学协会,在东北地区发掘貔子窝(1927)、牧羊城遗址(1928);1927年,与瑞典斯文赫定联合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任中方团长,黄文弼作为团员在新疆罗布淖尔、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为期3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1929年,马衡、傅振伦调查河北燕下都遗址;1930年,与北平研究院等合组以马衡为团长的燕下都考古团,发掘燕下都老姆台遗址;接着又调查了洛阳的汉魏故城;1934-1937年,整理所藏金石拓本、文物和西北科学考察团存北大的居延汉简。这些工作为以后北京大学的考古教学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1934年,马衡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兼任考古学研究室主任。

1946年,北京大学因日本侵华而南迁八年后返京,成立以向达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

1947年,以胡适为首的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次年,正式开始筹备博物馆,由韩寿萱出任馆长。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1924 年9 月,北京大学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

前景广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北京大学博物馆以及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合并成为考古教研室文物陈列室。同年,北京大学与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之后三年间共举办了四期,先后参加培训学员达346名,后大多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到60年代中期,考古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学术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基本上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考古专业毕业生;师资方面,专业成立之初形成的以外请教员为主的局面也基本得到改变;其间还独立组织了河北邯郸、陕西华县、河南洛阳王湾、北京昌平雪山、山西大同云冈等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和古代建筑与佛教石窟调查实习。

在成立之初,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就把培养学生的田野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其中1957年的河北邯郸实习,是考古学专业开始自主组织的田野考古实习,制定了“调查——发掘——整理——编写报告”的完整训练模式,被中国考古学界称为“北大模式”。

1958年,还开始了有计划的中国考古学教材的编纂工作。70年代中后期,经过文革十年浩劫、教研活动数载停滞之后,考古专业开始步入兴旺发达的时期。1975年,《中国考古学》各段讲义及其辅助教材已初步编纂出来。

1977年,随着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开始实行学分制和学位制度。1981年,考古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点。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1952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

发展新阶段

1983年,北京大学的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成立。7月11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为第一任系主任。

1988年,考古系更名考古学系,严文明任系主任,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

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考古学系与历史学系共同建立的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工作。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993年,国内高校第一所考古专业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建成开幕,为考古学系的教学科研以及北京大学的对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新的良好条件。

1998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扩办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又名“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这是北大考古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她既为考古学研究在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方面创建了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同时又为向校外延揽人才,吸引其他考古教学科研单位的优秀研究人员共同从事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这无疑为北大考古教学和研究获得更大和更全面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和动能,是北大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000年,高崇文任主任。2002年5月4日,“考古文博院”正式更名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长。之后,在赵辉(2006)、杭侃(2014)、孙庆伟(2018)、雷兴山(2019)历任院长的统筹规划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有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学系(2007年设立),前者有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外国考古、科技考古等5个教研室;后者有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等3个教研室。另有考古科学实验室和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实践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009)、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016),以及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宗教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图书馆(包括苏秉琦图书室和张政烺文库、张光直文库等)、教学标本室(包括通史、旧石器、陶器、瓷器、动植物、体质人类学、古建筑标本)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并建有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呼和浩特大窑、湖北天门石河镇、山西曲沃曲村、北京房山琉璃河、四川忠县干井沟和河南南阳八里岗、陕西扶风周原、河南淮阳平粮台、福建安溪下草埔、江西景德镇等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或考古工作站。

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成立,下设史前考古、原史考古和历史考古三个研究室。

2003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联合成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2019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为国际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搭建“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平台,共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这将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打开新局面,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年11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一行来北大调研,指导北大考古学科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与北大邱水平书记、郝平校长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进行交流,对北大建设世界一流考古学科表示支持。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0年11月26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座谈会暨国家文物局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始终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随着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北大考古在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先后增设文物保护专业(1993)、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8)和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方向)(2017),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融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于专业教学,明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已形成以中国考古学为“体”、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为“用”,外国考古学为补充的学科体系,凝练出以中国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实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田野教学是北京大学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自1957年在河北邯郸开始田野考古实习起,北大《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建立的“北大模式”影响深远,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如今实习课程实现不同专业学生全覆盖,包括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方向)等专业及方向,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新增“保护、利用”、以及实验考古等环节和信息化内容,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探讨考古教研与当地经济、文化振兴相结合,从而形成更为完整的全新的训练模式。《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重要遗址作为实习基地,将学生学习内容与重大科研相结合。

自1990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加或主持的获评项目高达34项。2021年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参加或主持的项目有15项。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1957年9月至1958年1月,1953级本科生于河北邯郸进行生产实习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2019级本科生于宁夏盐池张家场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

在田野中寻求真知,守正创新,务实致远。目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正在重点建设山东临淄、陕西周原、宁夏盐池三个标准化的实习基地,同时积极筹措海外考古基地。根据新时期考古学科发展的情况,正大力推动考古实习基地的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即“基地 ”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同时进一步完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的教学体系,依托考古实习基地建设虚拟教室,改革田野实习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推动高校田野教学实践中5G和VR技术的新应用,把实习基地及田野实习建设成传播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以及中国文化的新名片。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1年10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揭牌仪式

话语体系建设

在专业开创初期,北大考古便积极进行考古学话语体系化建设,继1975年初步编纂《中国考古学》各段讲义及其辅助教材之后,1985年以邹衡为主任,进一步成立“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编委会,旨在出版考古系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2020年6月,决定将建设“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材书系”工程作为学科发展战略,加强学术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建设和完善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争取在我国高校中率先建成初具规模的外国考古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快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学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遗产保护大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获得20项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成果奖项。其中邹衡执笔《商周考古》获首次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奖;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获国家级优秀教材特等奖,《古陶文汇编》获国家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田野考古实习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感悟考古》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获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先后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荣获北京市高教局高校教学一等奖;文物保护专业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遗产踏查与测绘实习》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课件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自由设计类二等奖,等等。

如今北大考古拥有国内高校最完整的考古学科体系,学院凝聚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方向均衡、规模效应明显的顶尖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新体制副教授)17人,助理教授9人。同时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老教授的作用和借助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力量。

总之,师资配置日趋合理,师资力量为全国高校考古教学科研单位中最雄厚者。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享有“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的赞誉。

科研团队建设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极为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尤其是促动孵化高水平人文交叉、文理交叉、文工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加强优势学科方向,如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陶瓷考古、佛教考古以及科技考古(特别是碳十四测年、古DNA)等方向的团队建设;等等,以推动教学科研的纵深发展,积极谋求对世界考古的贡献。

人类演化研究中心

目前,正积极筹建人类演化研究中心。早期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自从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以来,一直是国际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在裴文中、贾兰坡、吕遵谔、王幼平先后指导与主持下,曾参加过广西大新县牛睡山黑洞巨猿牙齿化石的发掘和北京周口店、湖北长阳、五峰、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四川资阳鲤鱼桥、辽宁营口金牛山、山东沂源、河南南召小空山、河北涞水北边桥、湖北江陵鸡公山、南京汤山、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广东磨刀山与黄门岩遗址、新疆通天洞遗址、四川皮洛等旧石器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其中金牛山人化石和南京汤山人化石、新疆通天洞遗址、四川皮洛等重大发现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鸡公山人类活动遗迹对我国早期人类居住遗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地区多个遗址的研究工作确立了中原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揭示出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新疆通天洞遗址、广东磨刀山与黄门岩遗址、四川皮洛遗址对于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等课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外,近年来以旧石器时代石器和骨器的制作与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考古也有重要进展。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研究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考古研究一直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工作的重点。几十年来,在苏秉琦、邹衡、俞伟超、李仰松、高明、严文明、李伯谦、刘绪、赵辉、孙华、徐天进、张弛等指导、带领和主持下,北大师生参加调查和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已达数百处,其分布范围几乎已涵盖了中国大陆的所有省区,诸如陕西西安半坡、华县柳枝镇元君庙、泉护村南台地、河南洛阳王湾、河北邯郸涧沟、龟台寺、山东长岛北庄、诸城前寨、昌乐邹家庄、湖北黄陂盘龙城、甘肃兰州青岗岔、青海乐都柳湾、贵南尕马台、广东南海鱿鱼岗、北京昌平雪山、河南邓州八里岗、郑州二里冈、安阳大司空村、偃师二里头、江西清江筑卫城、吴城、山东临淄、湖北纪南城、陕西周原、山西曲沃县曲村、北京房山琉璃河等。

通过大量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年代分期、聚落演变、社会结构、农业起源等课题的研究上;在青铜时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夏文化探讨、先商与先周文化、东夷文化、郑州商城与安阳殷墟考古分期、周代晋侯墓地、商周青铜文化结构体系和甲骨、金文与简帛文字等课题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特别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深入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强了多种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获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获二等奖;孙庆伟《追迹三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刘绪《晋文化》获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等。此外,李仰松主持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调查,民族考古研究亦有不少收获。其中一些调查成果,如《滇西南与海南岛——民族考古调查报告集》正在整理,即将付梓。

目前,新石器商周考古教研室正以欧亚乃至全球视野,重点对聚落演变、文明探源、农业起源等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科学阐释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区域发展互动与变迁、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问题。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1年7月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三星堆遗址K8祭祀坑发掘团队部分队员

汉和汉以后各代的考古学研究

关于汉和汉以后各代的考古研究,除了各类遗存的年代分期,城址、墓葬制度和谱系的构建等,重点集中在佛教石窟和瓷窑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在阎文儒、宿白、马世长的指导主持下,对全国大部分佛教石窟进行调查,并重点对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甘肃敦煌、麦积山、新疆克孜尔、宁夏须弥山、山西天龙山等石窟做了实测记录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阎文儒撰写了《中国石窟艺术总论》《龙门石窟》等一系列论著;宿白将考古学方法运用于石窟寺研究,开创了石窟寺研究的新阶段。他主编的《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一-三)获考古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石窟·龙门石窑》、《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等被译为日文出版发行,其专著《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获1996年美国史密森学院和东亚艺术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第二届岛田著作奖。孙华等主编《中国佛教石经?四川省第一卷》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颁发的2015年度“沼田智秀图书奖”。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在宿白、杨根、权奎山、秦大树主持下,结合学生实习,重点发掘了河北磁县观台窑、江西丰城洪州窑、四川江油青莲窑、越窑、定窑、景德镇御窑厂等20多处著名的古代窑址,调查了各地窑址数百处,并在海外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伊朗、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柬埔寨、法国、匈牙利等国家开展出土中国瓷器的调研,将陶瓷考古研究推进到新高度。观台等窑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获得1994年日本著名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第十五回纪念奖。洪州窑的发掘与鸡公山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存及晋侯墓地的发掘与研究一起获北京大学首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奖。

在进行瓷窑调查发掘的同时,陶瓷考古团队还注意对古代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等展开分析研究,举办了多次实验考古教学。

目前,历史时期考古教研室聚焦陵墓制度、石窟寺考古、陶瓷考古、民族考古、丧葬习俗、文明互鉴等重大课题,尝试用考古资料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系统论证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多元性与同一性,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与文明交流互鉴。在研究思路上,积极探索运用考古资料进行历史建构,连接起考古学与社会史、思想史之间的纽带。

文物建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提出“以建筑见证文明”的学科目标,独具特色。每次踏查实习的文化遗产点在100~150处之间,自建立以来,已调查、测绘了1500多座建筑。在建筑精细断代与形制时空框架建构、宋金元明木构建筑的新发现、建筑考古遗址复原、金属建筑、石窟寺营造以及数字化等方面,成绩斐然。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1年3至7月,2018级文物建筑专业本科生于浙江、河南、湖北等地进行文物建筑和文化遗产踏查实习,于山西太原崇善寺、大同关帝庙、云冈39窟、应县木塔进行测绘实习

科技赋能

北大考古始终重视科技赋能,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化考古学研究。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考古科学实验室。

在考古年代学方面,拥有碳十四常规测年、碳十四加速器质谱测年、不平衡铀系法测年、热释光测年、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年等多种年代测定手段。陈铁梅、原思训参加研制的“碳十四测定年代用中国糖碳标准”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运用上述手段,取得一系列新的测年数据,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佛教石窟寺考古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居于世界前列,成为我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心。

在材料分析、文物保护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前者如,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成份分析探讨古代制品的产源、流通和工艺技术等课题,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的数据库;后者如利用同位素方法探讨古代陶器文化之异同、各区域青铜文化源流,对古人类食性与环境及大遗址保护、丝织品保护、简牍保护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且不乏发明专利。

2021年11月,开始建设生物考古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以考古学问题为导向,与学院既有学科方向相互补充,结合语言、历史、地球科学等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人类起源、人群迁徙和混合、动植物驯化以及古微生物进化机制等重大学术问题。

2022年3月10日,“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动植物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北大考古又走向一个新的里程。北大考古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多元合作,加强交叉研究,积极申报考古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考古学科转型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2022年3月10日,王博、孙庆伟、闫亚林、罗静为“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揭牌

人才培养

北大考古强调文理交叉、与时俱进,努力培养人文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实践并重、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领军人才。目前,以每年50名本科生、24名硕士生和18名博士生的规模,向国内外输送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此外,每年还接收国内外一定数量的进修生和进修教师,不定期举办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高级研讨班、硕士课程研究生班以及田野考古培训班等。

考古专业教育70年来,北大考古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投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考古文博行业,扎根田野一线,为考古学贡献北大力量。截至目前为止,已培养出本硕博毕业生3136人(含大专班52人),其他毕业生3578人,接纳了苏联、越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匈牙利、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墨西哥、斯里兰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190名,将中国考古学推向世界。

同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曾先后邀请美、英、日、韩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前来讲学,教师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或合作研究;并同美、日、土耳其、匈牙利、蒙古、波兰等国学者合作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举办了多场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和系列讲座(线上、线下)。通过这些交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教研水平和国际视野,促进了学科建设。

出版著作

考古专业教育70年来,北大考古艰苦创业,不断进取,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迄今已发表的学术著作达400余部,学术论文和报告4700余篇。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已出版稽古系列丛书5部、《考古学研究》13卷、《古代文明》16卷。截止2022年4月,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已出版《古代文明研究通讯》92期,震旦系列丛书41部,博雅书系5部,论文集2部和图录1部。此外,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中国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也已分别出版《陶瓷考古通讯》8期、《玉器考古通讯》14期。

“七五”以来,我院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37项。我院历年获得各项奖励60项,其中国际和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奖55项。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学院出版物

考古专业教育70年来,北大考古积极承担国家文物事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流失文物追索、人才培养和遗产活化展示利用等重大任务,为国家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基础研究、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做出前沿成果,提升学术话语权,为中国特色考古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方法体系支撑,推动国家考古文博事业发展。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欣慰,展现未来,任重而道远。时代在前进,我们取得的成绩与考古事业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水平都还有距离。我们在考古学理论建设、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国际合作交流、继续教育、公众考古、外国考古等方面还应加紧努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扩大优势,建设体系;特色布局,面向国际”,守正出新,笃行致远,建设具有国际视野、世界格局的一流考古学科,在新时代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北大力量。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1952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考古学专业的是哪个学校?

1952年11月,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考古学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系,已有50年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


考古专业的相关资料

1952年,北京大学率先设立了考古学专业, 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是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在历史系内成立考古专业,北大考古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

在北大学考古,齐天大圣墓被考古专家发现

北大的考古系怎么样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科体系和优势
  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博物馆学专业是1988年组建的,1998年设立博物馆学方向硕士点,依托考古专业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其课程已经比较完善(图06)。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及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教师和国家文物局系统有关专家担任。国家文物局直属院所及北京大学有关院系,将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必要条件,现发展趋势看好。该专业还拥有一个文物保护实验室(图07-08)。
  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国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在山西、浙江等省筹建专业实习基地(图09)。
  考古教学除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外,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发掘。这是考古教学中富有魅力的环节。北大考古专业成立伊始,便兼顾教学与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是将教学、研究和考古发掘紧密结合的主要途径(图10-17)。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与田野考古实习紧密结合的方针,田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考古技术水平均属一流。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现有7个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即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湖北天门市石河镇、山西曲沃县曲村、河南邓州八里岗、四川忠县干井沟和陕西扶风歧山周原。这些田野实习基地都是各个时段的重要遗址,对重大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选择它们作为长久的实习基地,一方面是为了能更持久地、更为全面地发掘遗址,以深入地认识遗址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实习条件。
  除了优秀的师资、合理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方法外,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学还赖以优秀的外部条件保障。
  首先,学院拥有亚洲高校最大的博物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图18-20)。该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阿瑟赛克勒博士合作建立,1993年5月落成。它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北的鸣鹤园中,现有万余件馆藏文物,馆藏陈列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时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固定展览内容不仅得到不断充实、更新与完善,而且不时有定期、不定期的特展,不仅充实了博物馆的陈列,也丰富了北大的校园生活。总之,学院正在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备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参观场所,专业学生实习的良好基地。
  其次,学院拥有高精度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图21-32)。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这是学院的一项工作重心。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1973年开始建立科技考古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又获世行贷款资助,逐渐发展和完善了各种测年手段及相关的科技考古研究手段,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定量考古学”、“第四纪年代学”等课程。其师资力量与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科技考古实验室中的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实验室测量精度位居世界前十位,它先后承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项目的测年工作,对夏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致力于田野考古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构筑了一个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研究平台。同时,注意考古研究领域的多样化,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已开展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盐业考古、环境考古和冶金考古等领域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学院又迅速地重新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接轨,继续保持在中国考古学等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稳步开拓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西方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前沿领域。如,学院完善了田野考古数字化、科技考古、动物考古实验室。这些举措使得学院的科研手段大为提高,而且也能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再次,学院的多个研究中心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平台。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落户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这是对学院教学科研综合水平肯定的结果。2003年12月,考古文博学院与伦敦大学合作成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图33),迈出了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此外,学院还有古代文明中心、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陶瓷考古研究所、宗教考古研究所、玉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分别进行各种专门研究。这些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使得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强劲势头。它们也带动了学生尽早参与考古前沿课题。
  学术刊物是研究实力的体现。考古文博学院现拥有两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此外,尚有《古代文明研究通讯》和《青年考古学家》两个内部刊物。《青年考古学家》是学院学生团体文物爱好者协会的内部刊物,该协会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大优秀学生社团。以上四种刊物在国内外考古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不同层次的展示学院师生研究风采的重要平台。
  而学院资料室和标本室则是教学、科研的保障(图34)。今资料室藏书10多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各90多种,中文期刊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专业杂志。除了学院多年购置的图书之外,资料室还得到3位著名学者的捐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所有藏书2056册捐给资料室,是为苏秉琦图书室。国学大家张政烺先生捐献了13861册图书,其中有不少是善本的线装书,是为张政烺文库。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将所藏外文书700册捐给学院,是为张光直文库。目前资料室正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进行分管建设工作。现有藏书都已经实现了网络检索。此外,资料室还与波士顿大学合作,共同建立亚洲地区图书资料数据库。同时,资料室跟国内外多家相关考古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都有交流,互相交换图书,成为学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标本室也初步建设和完善了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及陶瓷考古等教学标本。这都极大地方便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为什么孕期喜欢吃香蕉,功能分析法是什么

    为什么孕期喜欢吃香蕉,功能分析法是什么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孕期喜欢吃香蕉,功能分析法是什么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孕期喜欢吃香蕉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为什么孕期喜欢
    鲁荒王墓遗骨,朱朝藩王墓

    鲁荒王墓遗骨,朱朝藩王墓

    在被网友戏谑为“山东情妇馆”的山东博物馆中有一件明代的九旒冕,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九旒冕是目前我国唯一存世的冕冠实物,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件九旒冕出土的地点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
    惊悚的奇闻,惊悚奇闻异事

    惊悚的奇闻,惊悚奇闻异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惊悚的奇闻,惊悚奇闻异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惊吓奇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惊吓奇闻惊吓奇闻姜家山十岁时,爹娘因海难葬身,
    民间奇闻怪事地府,床神婆婆的传说

    民间奇闻怪事地府,床神婆婆的传说

    网上有很多关于民间奇闻怪事地府,床神婆婆的传说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民间奇闻怪事地府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民间奇闻怪事地府民间奇闻
    超级月亮神秘事实:可能摧毁地球?

    超级月亮神秘事实:可能摧毁地球?

      1. 超级月亮并不会摧毁地球,只是运行到近地点时恰逢满月  2.超级月亮并不影响人类的行为,至少不会把你变成疯子,此前有人认为超级月球可导致更多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或者其他犯罪的出
    盘点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夫妻风俗

    盘点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夫妻风俗

      今天,在印度语词汇库内,一直就没有“通奸”这个词汇,原因是:在古印度,男女任何一方婚后寻花问柳都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  去西伯利亚旅行时要小心,西伯利亚女人都会用身体招待旅客,玩
    1400年前就有人自封宇宙大将军?这个名号到底怎么来的?

    1400年前就有人自封宇宙大将军?这个名号到底怎么来的?

    很难想象,1400年前就有人自称宇宙大将军了,“宇宙”这个词不是个现代词么,难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有宇宙的存在了?实际上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宇宙的定义,《淮南子》中曾记载:“往古来今谓之宙,四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