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刷视频时,意外发现考古现场在挖掘的古墓,是自家的祖坟。
他连忙带上族谱赶赴现场,这才得知原来该古墓是某村民盖房时,从自家院子挖出来的,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墓中出土了一口鲜红棺材,专家半夜悄悄开棺,发现大量国宝文物,还有一块墓志铭。
上面记载的内容,跟该男子家族谱上写得一模一样。
那么,这座古墓真的会是该男子家的祖坟吗?
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在800多年前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和故事呢?
院子里的古墓红棺这座古墓的发现地位于浙江省台州黄岩区的一个小村庄。
村中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勤劳致富,原本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渐渐好转。
户主老杨就盖了一座红砖的新房,带着一家人住在里面,转眼30年过去了,时间到了2016年,新房变成了旧房,老杨的两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各自为家,都想接老父亲到自家去住,但老杨不肯搬走。
两个儿子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都不缺钱,见父亲不肯搬,就决定干脆把老房子拆了重建。
问题就出在这次重建上,两个儿子找来了施工队,但由于都要上班比较忙,所以平时都是老杨在施工现场看着。
在施工开始后的一天,老杨还没走到工地上,施工队的电话就打过来,说是院子地底下挖出奇怪的东西了。
老杨赶过去一看,发现在挖掘机的铲斗里还有一些红色的石头,而泥土中有一块被挖开的地方,露出了一口看起来非常渗人的棺材。
棺材是朱漆的,不知道在土里埋了多久,上面的颜色还十分鲜亮。工人们已经吓坏了,不敢再乱动,连忙把户主叫来问问该怎么办。
老杨也吓懵了,他见这口棺材这么鲜亮,很担心是施工队把别人家新埋的棺材挖出来了。但是他家在这里住了30多年,就算是新埋的棺材,那起码也得是30多年前新埋的了。
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人在这口红棺上睡了30多年吗?老杨一阵头皮发麻,赶紧把这事告诉了两个儿子。
儿子们都是文化人,听完父亲的讲述顿时意识到这是挖到古墓,连忙叫父亲看好现场不要乱动,同时给市里的文管所打电话。
原本宁静祥和的小村庄变得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跑来围观。此时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村民们人手一块手机,不光跑来看热闹,还将现场的情况拍下来,上传到了网上。
后来考古专家们赶到了,他们发现什么,村民们就拍什么,就算现场有民警维持秩序都不管用。村民们干脆就坐在周围人家屋顶上继续围观。
与考古现场相关的照片与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一男子在家刷手机时,看到了考古专家们抬出棺材,还找出一块墓志铭的视频。
当时这名男子还只是出于好奇关注了一下,而等他看到墓志铭上记载的名字时,顿时就坐不住了。
因为他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字跟他家族谱上记载的祖先名字一模一样,这群考古专家在挖的是他家的祖坟!
“赵匡胤七世孙”?男子刷视频,意外发现考古现场在挖掘的古墓是自己的祖坟后,立刻就带着族谱往考古现场跑。
而此时考古现场的专家们却并不清楚这一点。
他们收到消息,赶到老杨家院子里,立刻着手考古发掘工作,结果没多久就发现,地下不只一口棺材。
除了那口诡异的红棺,旁边还有一口材质差不多的古棺,遗憾的是,这口古棺已经遭到了破坏,棺材盖都被人掀起来了,里面已经空空如也。
一听到这话,施工队立刻坐不住了,连忙解释说不是他们干的,让专家们哭笑不得。
这当然不可能是施工队干的,因为这口古棺在很久很久之前就被破坏了,估计是以前的盗墓贼干的,墓主人的遗骸都因此腐朽得不成样子了,只剩下了一些零碎的遗骨。
不过,专家们凭过往的经验判断,这座古墓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口密封严实的鲜红棺材上,想从红棺入手,查清墓主人的身份。
但是专家们却没有立刻将红棺打开,而是先将它放在那里,继续对棺材周围的墓室进行发掘清理。
以前的盗墓贼在盗掘该墓时,已经将古墓的穹顶破坏了,而不久前施工队的挖掘机又进一步加大了这个破坏。好在墓室内的破坏并不大,专家就在墓室中找到了一块刻满了文字的墓志铭石板。
经过简单的清理,可以看出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名字叫做“赵伯澐(yún)”,逝世于南宋庆元元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专家们都对“赵伯澐”这个名字感到了一丝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
不过墓志铭也让考古专家们确定了一点,那就是这座古墓的确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分别安葬着赵伯澐与他早逝的妻子,只是大家暂时还不清楚那口红棺究竟属于他们中的谁。
正当考古专家们打算暂时先不研究墓志铭,而是转过头来处理那口红棺时,发掘现场突然跑来了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书一样的东西。
这个男人一到现场就大声制止考古专家们的发掘工作,还说着:“不要再挖了!这是我家的祖坟!”
这个人的到来让考古专家们大吃一惊,不明白为什么此人这么确定这座800多年前的古墓会是他家的祖坟。
该男子一看到挖开的古墓,顿时心痛不已,面对专家们的质疑,他主动递上了随身携带的那本厚书。原来那就是他家的族谱,在该男子打开的那一页上,明明确确地写着“赵伯澐”三个字,一字不差。
而让考古专家们更加震惊的是,在这个名字下面还写着此人的生平,果然跟墓志铭上的差不多,此外,还有一句介绍说的是“赵匡胤七世孙”。
“南宋衣柜”村民盖房时无意挖出南宋红棺,墓主人竟然是宋太祖的后代,还有人跑来认祖坟?
这些信息量太大,就算是考古专家都没能立刻反应过来。
这时,终于有考古专家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赵伯澐”这个名字耳熟了。在黄岩区的《黄岩县志》上曾有记载,这位赵伯澐的父亲曾经做过黄岩县丞,黄岩五洞桥还是赵伯澐主修的。
墓志铭,族谱,还有县志三方互证,同时说明了彼此的可靠性。
只是按照国家早些年便出台的政策,这座800多年前的古墓,如今已经属于国家了,就算是拥有族谱的后人也无法介入。
该男子也没想到,自己拿着族谱来阻止祖坟被挖,不仅没成功,连自家族谱都搭进去了。
在安抚住了那位男子后,专家终于要将红棺打开了。本来大家想按照传统方式,先将棺材运到实验室再开棺,但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们立刻制止了这种行为。
他们认为,此地雨水丰沛,棺材就算密封完好,里面也肯定攒了不少积水,随意搬动的话只会破坏棺中的文物。
于是,专家们就先在红棺下方钻了一个小洞,里面果然有浑浊的积水流了出来。
之后,他们又临时搭起一个棚子,准备在其中开棺。围观的村民早就迫不及待了,纷纷掏出手机,准备远程记录。
谁知,在开棺之前,专家们却将让所有人都立刻撤离,还专门等到了午夜时分再开棺。
这让村民们感到很是疑惑,心想难道考古专家也会迷信吗?
事实上,专家并非迷信,而是出于保险的考虑。
红棺密封在地下800多年,里面很有可能已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墓主人的遗骸也可能是用水银处理过,要知道水银可是有毒的。
此外,因为没有在实验室开棺,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不可调控,但是午夜时分的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此时开棺最有利于保护文物。
而这口红棺也没有人专家们失望,棺中的积水妥善地保护了里面的陪葬品,专家们找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其中就包括一块水晶璧,澄澈透明,出土时就连上面穿着的丝质编织绳都完好如初,无论是水晶璧还是编织绳,都如同现代制品,让人不由惊叹古人的工艺之高。
此外,专家们还找到了大量的丝织品,涵盖了衣裤鞋袜等诸多方面,材质方面也十分齐全,从绢到纱再到绸,全都应有尽有,种类异常丰富,堪称宋服之冠。
丝织品方面的专家赶来后,着重感谢了那位要求先给棺材放水的考古专家。在看到出土的丝织品后,这些专家激动不已,直呼:“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南宋男士的衣柜!”
谁也没想到,一口小小的红棺竟然能出土这么多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就连被妨碍了建房的老杨一家也为此感到高兴。
他们家的新房是盖不下去了,老杨也不敢再住在这里了。好在当地政府帮忙寻找到了更加合适的地点,也帮老杨家建好了房子。
如今,该墓中出土的诸多文物已经面向全国开始展出,南宋贵族们生活的一角也就此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安徽来安县出土国宝“南宋镶金边玛瑙碗”,专家揭示墓主身份呢?
南宋是我国古代最富裕的时期,据相关文献记载,南宋百姓物质生活富裕,国家的国库也非常有钱。
除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还有贸易业发展,宋朝还与相邻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南宋时期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更容易看到当时的盛世景象。
1972年,位于安徽省的来安县,当地有一位村民在修建自家猪圈时,结果在猪圈旁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碗。
专家得知后,判断出此地应该有古墓,经过挖掘发现了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古墓。
墓中有一具楠木棺材,墓主的骸骨已经不知去向,可见,这座古墓已经被盗墓贼捷足先登。除了村民发现的这个碗,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了一支金钗。这支金钗由黄金打造,可能是盗墓贼遗漏了这件宝贝,从而幸运的保留到至今。
但其实墓中最珍贵的并不是黄金所制的金钗,而是村民发现的那个碗。经过专家鉴定,这个碗是一个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从墓室的规格判断,这座古墓是南宋时期的墓葬,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后来,这个碗本命名为“南宋镶金边玛瑙碗”,在碗的口沿部位还有一圈精美的黄金条饰,表现出墓主人的典雅华贵。
专家将这座古墓命名为“胡母圩古墓”,墓主是一位女性,出自于南宋富裕的家庭。作为盛世王朝,经济发展、文化昌荣,使得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些贵人更加讲究生活质量,往往在瓷器的边上镶嵌金边,这种装饰方式,更加增添了几分华贵。
玛瑙本身脆弱,韧性差,想要在玛瑙所制的碗上镶嵌金边,可谓是难上加难,可见南宋工匠的高超技艺。
1994年,这个碗正式被文物局评为国宝文物,如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馆中。
浙江出土南宋大墓,1500斤的金丝楠木巨棺,值多少钱?
在中国古代有着完整的墓葬文化,每个朝代的达官贵族其墓葬规格,也是极具奢华。在2012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五联村,出土了一座南宋丞相墓,其棺材由金丝楠木为材料,重达1500斤。经过估计,仅这具棺材的材料,在现在价值就高达2亿元。
传言村子有丞相墓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有一个村子叫史门村,里面住的村户大多姓史。相传他们的祖辈与南宋丞相史嵩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传言,史嵩之的墓就在村子不远处。
史家村的村民很坚信这个传闻是真实的,因为在村子不远处就有一座 “南宋石刻雕像”,上面有着文臣武将和马匹羊的浮雕,一般只有在古代将王的墓地附近,才会有如此的布置。而且在史家人的族谱中也可以发现,他们的祖先曾被指派到为史嵩之的守墓人,经过一代代地驻守,最后在当地形成了村落,这就是史家村的来历。
而史嵩之作为南宋丞相,为官期间就对自己死后的墓地开始筹划。在历史上他为南宋做过不少功绩,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在官场和社会都有着不少的仇家。所以史嵩之害怕自己死后会遭人报复,于是在浙江余姚、鄞州等多地都造有墓穴,只有一处才是他真正的安葬之所,其余的都是掩人耳目。所以人们很难判断,史家村究竟是不是真正埋葬史嵩之的地方。
车厩中发现史嵩之墓
不过随后就有人在当地,发现了史嵩之夫人之墓。2011年的12月,当地村民在挖地时发现一枚金币,他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考古研究所,很快史嵩之夫人的墓就被发现了,随之出土的还有一块墓志铭。
这块墓志铭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楷,经过专家解读是史嵩之儿子写给母亲赵氏的,上面还有赵氏的生平。赵氏是赵匡胤的后代,自幼便在宫中生活,后来被许配嫁给了南宋丞相史嵩之,曾被封为魏国夫人。
其实早在史嵩之妻子之墓被发现之前,当地的考古研究所就已经知道,五联村史门山附近有南宋古墓。在2011年前后,浙江省警方破获了多起贩卖文物的案件,经过对犯罪人员的审问,警方了解到这些贩卖的文物,多数出自五联村的南宋古墓。
随后警方将这一信息上报给了宁波市文物保护部门, 于是在同年的12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便接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余姚市河姆渡镇附近,被盗的南宋古墓实施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随着史嵩之夫人墓的发掘,考古队已经能初步判断史嵩之墓的具体位置,在距离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里,也就是五联村的史门山上,果真不久就挖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将自己的墓穴选在车厩之中,也是有着他的用意。
车厩历史悠久,相传是越王勾践在这里置厩,用于停车秣马,现如今遗迹还在,当地也称呼此处为“车厩”。车厩的风水极好,史嵩之的墓选在这里可以背部靠山,且墓前还有溪流流过,正面朝向案山、朝山等处,形成一座宛如“太师椅”的地势。
重1500斤的金丝楠木巨棺
随着史嵩之墓的挖掘,附近不少居民都很好奇的围观。在当时的山坡上,除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警察外,还足足挤了两三千人。警方也迅速的隔离人群保护了现场,不过也有不少人看见了史嵩之墓的全貌。史嵩之中间的墓室为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0.8米,墓室比较的简陋,石壁上没有花纹,一些挖掘出来的砖块还带有石灰,很显然是用土窑炼制的。
墓道的上方是一片竹林,而竹林深处地面有着四五个大洞,一直通往墓道之中,这是盗墓的痕迹。在考古队开始挖掘之前,盗墓贼已经光顾了一遍了,当初史嵩之夫人的墓穴被发现时整个墓穴只有一支金钗,就连史嵩之的棺材也都被破坏过,上面有一个豁口。
史嵩之的棺材是一具重达1500斤,朱红色的金丝楠木巨棺,比正常人的棺材要大很多,棺材大约有2米长,1米宽。而且史嵩之虽然离现在已经将近800年,但是棺材上没有被时间腐蚀过的痕迹,看上去油光发亮。
在当时考古队抬史嵩之的棺材时,由于太重又叫了不少村民去帮忙,一共有20多人才将棺材抬了上来。史嵩之重见天日之时,当地不少的史姓村民还举行了祭拜仪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崇拜与尊敬。
棺材材料价值上亿
考古学家对这具金丝楠木棺材进行了研究,并估计现在这具棺材,仅材料的价值就过亿。因为金丝楠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珍贵木材,主要产地在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等地,而且金丝楠是我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十分的稀有和珍贵。
金丝楠的木材具有香气,纹理顺直且结构十分细密,不容易变形开裂,所以在古代高官贵族都是拿来做建筑和家具,来体现自己高雅的审美特点,因此金丝楠木也被称为木材中的黄金。史嵩之的棺材用了整整1500斤的金丝楠木,按照如今市场价值来算,保守估计也是高达2亿元。
金丝楠木
不仅如此,史嵩之的墓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除了被盗走的一些文物外,还保留了一些较为完整的器材和丝织品等文物。虽然丝织品经过时间的流逝变得十分脆弱,采集上有着不小的难度,不过这对于考古学家对南宋历史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弥补关于南宋服装的这一空白。
此外史嵩之和他夫人的墓穴也是宁波地区所发现的,最高等级规格的墓葬,而且有着十分确切的年份,所以也为研究南宋时期墓葬以及史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如今史嵩之墓也在考古挖掘后,被史氏后裔在原来墓址上实现了重建。
从史嵩之的墓穴可以看出,古人墓葬时的物品虽然极具奢华,但是也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历史。而考古与盗墓不同的是,考古更多是以保护为主,研究出更多的历史,来补充我们对于某个朝代认知的空白。所以对于盗墓我们应该多多的抵制,尊重那些辛苦研究文物的学者专家,是他们为我们揭开了,中华历史文化最神秘的面纱。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