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东15公里的九间房镇,这里北依秦岭,南临灞河,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大约110万年前,蓝田猿人生活在这一带。他们是目前已知陕西最古老的人类,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全世界古人类的代表。
看到这样的地形,不得不感叹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选择住址的时候,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大家现在能看到背后的是秦岭山脉,当年应该是原始森林。山脚下是灞河,便于取水。
蓝田猿人化石发现于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村两地。1963年,在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1964年又在公王岭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公王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属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比北京人更早。
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这个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直立起来,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遗迹,出土了多种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和42种动物化石。
动物化石大多属于华北地区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也有少数华南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对于研究古代的气候变迁和生物进化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2年,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依托遗址发掘现场建设了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是集遗址保护管理、文物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1988年对外开放,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组成部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工作站。
展览厅现有展出文物百余件,包括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陈家窝人下颌骨化石、旧石器,以及比旧石器时代更为古老的地层石等各类化石、石器百余件,另有蓝田剑齿虎、三门马、野牛、纳犸象、猪豹等30多种动物化石,被誉为“中华民族之根、人类之魂”。
不过,可惜的是,这里纪念馆的蓝田人头盖骨化石,并不是真品,而是复制品。真品去了哪里呢?不说大家也都猜得到。像这么价值高的文物,当然是在首都北京了。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得到。
除了纪念馆,还可以参观的就是蓝田人头骨出土处,目前这里修有一个亭子。
蓝田猿人遗址因为区位条件比较偏远,对于一些游客来说,交通不是很便利,因此多年来游客量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很显然的,在自驾车时代,它的游客量会大幅度增加,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毕竟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第一页就有蓝田猿人的知识。相信很多人对它感兴趣。
为什么说陕西蓝田上陈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古人类生活遗址?
陕西半胡杂什么文化!蓝田人是猿人,基本算猴的!跟我们现代人类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早在2-30万年的时代所有猿人全部灭绝,看好了死灭绝,跟恐龙一样的灭绝,一个留下来的也没有!!!就基因而言,蓝田人甚至比黑猩猩离我们现代人还要远!
你们这些陕西半胡杂,都是些认猴为祖的傻X!
当地人为什么称秦岭为父亲山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一条巨龙般的山脉,峦起峰拥,隔天离日,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全长1600公里,西起甘肃白石山,东至河南伏牛山,南北宽数十至二、三百公里。地域辽阔,藏龙卧虎,纳珍捧宝,美不胜收。秦岭以其险峻威壮、悠长辽远、腾跃东西,而成为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长江黄河的分水岭。秦岭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成为中国的“父亲山”、龙兴圣脉。秦岭的重要性在哪?为什么它对人类如此重要?
古往今来,山脉作为国家的精神标志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众所周知,中国名山众多,各有千秋。位于华夏腹地、界分南北的秦岭,又有着极其特殊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意义。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之于我们民族、国家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显著地位。
何为“祖脉”?简言之,它犹如万流之源,绵延不竭,祖先诞生于此,民族形成于此,历史开端于此。莽莽秦岭,人文悠悠。距今115万年前,蓝田人已在山谷间繁衍生息,此后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古人类在此聚合交融。恰如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指出的,从宝鸡一直延伸到伊洛之间的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起源最主要的区域,多元却又统一的中华文化基本就是沿着秦岭北麓展开。
经年累月,传说流播。华胥氏在此建国立邦,繁衍子孙;伏羲氏在此发明八卦,结绳记事;女娲氏在此捏泥造人,炼石补天;神农氏在此尝尽百草,教民农耕;轩辕氏在此征伐蚩尤,天下安定;周公旦在此制礼作乐,天下归心;老聃在此出函谷关,留《道德经》……《尚书》有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民
秦陵兵马俑遗址发掘过程中出土的秦俑。兵马俑刚出土时,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每个兵马俑破碎程度不同,最终需要经过文物工作者们修复才能还原一个完整的秦俑
巍峨的秦岭见证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兴衰荣枯,西安也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迹最丰富的古代政治中心。这里承载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厚坚实、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维系着我们民族对共同起源的认知和根基情感的认同。
山不厌高,有容乃大。秦麓南北,泾渭两岸,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文化辐辏融汇,构成了一个庞杂多元的文化系统。游牧文明曾长期在这里存在,秦国崛起后便开启了长达2000多年的农耕文明时代。关中文化是其底色,巴蜀、荆楚、中原、西域等文化类型为这里增添了缤纷多彩的色调,共同描绘了华夏文明的瑰丽画卷,彰显出一种成熟文明的博大、包容与高明。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源头与骨架,秦岭的地位不可撼动。
山之大者,精神长存。名山哺育人类,人类赋予其精神内涵,古今概莫能外。秦岭涵养万物,中国人受其启示,提炼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天人合一式价值追求;儒学在这里跻身庙堂,道教在这里发源兴起,佛教在这里祖庭遍布,这正是“和而不同”精神的最生动展现;一代代中国人在秦岭生老病死、兴家建业,薪火相传、奋进不辍,“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千百年来,秦岭如同一位智慧长者启迪与护佑着中华民族。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慎终追远,不忘祖脉,应满怀温情与敬意地悉心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上那座不朽的“秦岭”。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