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后,抗联统一战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年春,宽甸地区被收编的各路抗日武装已过2400人。1936 年 9 月,杨靖宇在宽甸驮道岭(今硼海镇小汤石村2组)召开由被收编的各路抗日武装近千人参加的大会。会上,针对敌人要进行冬季大“讨伐”的实际情况,杨靖宇要求各部队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保存实力,作长期斗争准备。日前,当年抗联召开统战大会的旧址及会议期间抗联战士住宿地旧址被我市考古部门发现。
图为考古部门绘制的《宽甸抗联统战大会会议地旧址文物分布图》
发现三处抗联活动旧址
1936年9月,杨靖宇在宽甸驮道岭组织召开的由被收编的各路抗日武装近千人参加的大会,《宽甸县志》《宽甸抗日游击根据地》《丹东抗日游击区》等地方史志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有史志专家认为,这次会议的内容是宽甸地区抗联部队今后一段时期武装斗争的军事思想指南。今年9月,抗美援朝纪念馆考古科根据当地政府和村民提供的信息,对这次会议的旧址和相关遗迹进行了调查,填补了以往史料没有提到其开会具体地址的空白。本次调查共发现三处与抗联统战大会有关的遗址。
图为刘玉田老宅遗留的碾盘和碾砣
一是抗联队伍住宿旧址,位于宽甸硼海镇小汤石村1组村民刘玉田住宅西北侧100米。原为刘玉田家老宅,现仅存基址,长11米、宽5米、高0.5米,为块石垒砌。据刘玉田父亲回忆,在驮道岭开会的前一天,一支抗联队伍来到他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开拔前往驮道岭。
图为宫满堂老宅旧址
二是宫满堂老宅旧址,位于小汤石村2组,仅存基址,长10米、宽5米、高0.5米,为块石垒砌。宫满堂曾参加过抗联队伍,后因母亲有病而退出。驮道岭会议前一天,杨靖宇曾专程到他家探望。宫满堂去世前曾回忆,由于当时家里实在太穷,拿不出干粮,在杨靖宇临行前只送了他一小袋核桃。杨靖宇离开宫家后,便前往驮道岭开会去了。
图为考古人员在驮道岭抗联统战大会旧址调查
第三处便是驮道岭会议旧址,位于小汤石村2组驮道沟的岭顶。驮道沟为一条从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沟谷。在这次大会上,杨靖宇分析了东北沦陷后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并针对敌人要进行冬季大“讨伐”的实际情况,要求各部队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搞好密营建设,保存实力,坚持作长期斗争。据宫满堂回忆,当时开会时,机枪手在驮道沟两侧山头制高点警戒,参会人员就在一侧山坡上约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席地而坐。
抗联统战大会意义深远
在宽甸驮道岭召开的这次大会,被史学研究者称为抗联“宽甸统战大会”,杨靖宇在会上提出的主张,也成为此后抗联在宽甸地区活动的行动指南,其历史意义深远。那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呢?
早在 1933 年 1 月 26 日,中共中央就发出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 — —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使东北抗日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1933年6月,南满游击队政委杨靖宇从省委回到磐石,传达了中央“一·二六”指示精神和省委有关指示后,提出创建人民革命军、扩大游击区的中心任务。1933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独立师成立后,南满群众抗日热情更加高涨,部队士气更加振奋。屡建奇功的独立师在南满各路抗日队伍中产生极大影响。
日本侵略者对此惊恐不安,于1933年冬调集重兵对磐石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讨伐”。为保存实力,1934年初,独立师以桓仁与宽甸边界的老秃顶山区为中心,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新游击区的开辟,使独立师有了更多接触宽甸地区各抗日武装的机会。
原宽甸史志办地方史志研究专家张瑞发,在其所撰的《抗联一军的统战工作》一文中,对抗联一军在宽甸地区开展的统战工作进行了详细记述。
1934 年 4 月,独立师、“老常青”、 “四海”等17支抗日武装联合成立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以16票(满票)当选为总指挥。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已成为南满抗日的核心力量。
1935年6月,杨靖宇率领抗联一军军部到达青山沟绿豆营子村,邀集宽甸地区的左子元、 “胜武”、“圣军”、 “长海”等20多支抗日武装首领参加会议,向他们宣传抗日形势,讲解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相互支撑,共同御敌。在这次会议上,杨靖宇将参会各路武装改编为东北革命军第一军各直属游击队。
1936年2月,杨靖宇、王德泰、周保中等人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和反日联合军四、五、六军及游击队一律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及抗日联军××游击队。并在宣言中提出,“欢迎目前东北各反日武装军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并由公意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
《宣言》发表后,抗联统一战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路抗日武装收改编工作也加快了进程,到1936 年春,宽甸地区被收改编的各路抗日武装达2400人。驮道岭统战大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
考古部门在调查驮道岭会议旧址时,曾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年为什么会选在此处开会?在以往的史料和当事人回忆中,均没有提及。但通过对同时期抗联改编宽甸地区抗日武装于万利部的史料分析,杨靖宇或正是借改编于万利部的机会,组织召开了此次大会,而选择的开会地点,也可能与于万利部有很大关系。
图为于万利部驻地旧址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丹东市考古部门曾对于万利部驻地旧址进行过详细调查,其正是位于与驮道岭一岭之隔的大青沟(今太平哨镇保安村),而改编于万利部的时间,也是在驮道岭开会的前夕。据此分析,选择在驮道岭开会的意见应是于万利提出的,他的部队熟悉此地的环境,如果遇敌,支援和撤退都很便利。
图为位于宽甸青山沟风景区内的抗联英雄塑像
抗联一军改编于万利部
关于此次改编,还得从于万利的抗日经历说起。
1904年,于万利出生在宽甸牛毛坞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身材矮壮,面色黝黑,人送绰号“于黑子”。1927年从军,1930年回乡加入牛毛坞保甲队,先后任小队长、中队长。九一八事变后,于万利毅然带领保甲队加入辽宁民众自卫军,并担任大队长。
1932年3月,他指挥部队在宽甸狗鱼汀阻击日军,配合主力部队痛歼敌人。10月,自卫军主力部队在宽甸作战失利,于万利率部在太平哨、牛毛坞一带打游击。
伪军头目徐文海多次派人拉拢于万利“归降”,于万利趁机诈降,利用徐文海拨给的大量武器弹药装备了自己的队伍。
此后,于万利部又多次偷袭日伪军抢夺物资弹药,但日伪军苦于没有直接证据,只好等待时机。1932年5月12日,日军借故强占于万利部驻地。于万利当机立断,开枪打死冲在前面的几名日本军官,公开抗日。
于万利的行动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其中有一首民间鼓词《十二月》中唱到:“四月里来四月十八,于万利带兵往外拉,拉进山里打日本……”
自此,于万利部多次伏击日伪军取得胜利,敌人也设下种种圈套并悬赏重金抓捕他,但均未得逞。后来敌人逮捕了他的父母、妻子和妹妹,作为人质相要挟。在于万利严词拒绝后,敌人将他的亲人全部杀害。国恨家仇让于万利发誓,“定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杨靖宇率抗联一军进入宽甸后,第一时间与于万利取得联系,并邀请他参加宽甸地区抗日武装主要领导人军事会议,协商联合对日军作战,研讨作战方略。
在这次会议上,于万利第一次见到了杨靖宇,并被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所打动,决心接受抗联的改编。
1936年9月,驮道岭会议召开前夕,于万利在自己的驻地再次见到了杨靖宇。
他对杨靖宇说:“我于黑子带的这二百来人的队伍,不想占山头,也不想升官发财,更不愿当汉奸。”杨靖宇握着他的手说:“好样的,有中国人的骨气。当天,于万利率部加入抗联一军,并担任独立旅旅长。
接受改编后,于万利率独立旅在宽甸北部山区同日伪军连续作战,不断夺取胜利,并配合杨靖宇率领的一军主力部队取得错草岭、小佛爷沟等伏击战的胜利。
1937年冬,大雪封山,于万利带领独立旅在深山中艰苦转战。
因部队断绝粮炊,加上与敌人频繁遭遇,弹药补充不足,部队伤亡很大,战斗力受到影响。
1938年1月,于万利把战士们安排在深山中隐蔽,自己带10多名战士下山到农户家筹集粮食,结果被人告密。
图为于万利牺牲地
1月27日,于万利部驻地被日伪军包围,他带领战士与敌人浴血厮杀,从早晨打到中午,40名战士有34名牺牲,他自己身负重伤。在掩护剩下的几名战士突围后,于万利朝着北方大声呼喊:“杨军长,我于黑子抗战到底啦!”说完饮弹自尽,时年34岁。
附:
来源:丹东日报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