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综合
20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致敬中国考古,探寻中华文明。目前节目正在制作中,总台也剧透了不少内容,各种高科技方式轮番出场。
《中国考古大会》集齐12个满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考古遗址,用各种高科技把它们搬来了节目现场。
良渚、三星堆、海昏侯墓、周口店、唐长安城……第一季精选十二大考古遗址,就像十二颗星辰。《中国考古大会》创新运用时空探秘、专家解读、实景纪录等形式,讲述遗址背后的故事。以十二个遗址为主线索,分别邀请十二位“考古推广人”,体验考古任务,感受“发现发掘、整理阐释、保护传承”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十二位跨界推广人轮番上阵,带你“入坑”考古,探秘古老文明宇宙中的“十二星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剧透一点点,浙江的考古学家王明达、刘斌、王宁远都去了录制现场,会为我们讲述良渚故事。
《中国考古大会》立足考古学实证研究的特点,首开舞台化呈现考古空间探秘的先河,连柱子都是有内涵的。
主舞台上的方柱,一看就是以良渚玉琮和考古工作中的“关键柱”为灵感搭建的舞台装置。
关键柱是考古发掘过程中特意保留用以对照地层的柱状土堆。从关键柱上,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就像地层构成的书页。
主舞台座椅也用到了探方元素。考古工作中,通常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发掘叫做“探方”。节目组结合“探方”的概念,设计座席的分布形态,为解读嘉宾和“考古观察团”成员设计了包厢式座席。采用机械升降技术,全场座席配合节目推进节奏升降起落。
再看副舞台区域,一半虚拟地面,一半实体地面,高度还原大地质感和田野考古场景。
在《中国考古大会》里,用到好几种高科技,带你最前排考古。
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节目组充分挖掘AI 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特长。
这个技术,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就首次使用AI VR裸眼3D拍摄技术,通过北京与香港云上联动录制的方式,实现了远隔两地的演员在春晚现场同框演出。
此次《中国考古大会》同样使用这项技术。节目组通过扩展现实制作系统、物体跟随空间定位技术和AI动作捕捉技术等核心技术,打造出“视 听 触”多维融合的立体舞台,营造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浑然一体的空间,实现了主舞台和XR空间副舞台等虚拟元素的沉浸式互动。
节目组透露,针对12个考古遗址的不同特点,他们设计了不同的AI VR内容,为每个遗址量身打造了不同的“探秘剧本”,用“场景塑造 任务闯关”推进考古探秘过程,让考古推广人瞬间置身视觉奇观之中,也带领观众瞬间来到千里之外的考古发掘现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