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被视作传教士的顶峰人物,曾被顺治皇帝亲切地称为尊敬的德爷爷,在中国社会见证明清变革又历经多个皇帝掌朝,均受到敬重,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威地位,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极深,崇祯当朝时期还曾为其配置大炮。
汤若望在崇祯年间督造了多少门火炮
汤若望率领工匠为崇祯造出了20尊大炮和500门轻型、易于携带且有足够威力的小炮,并完成一部关于火攻知识的权威著作——《火攻挈要》(又名《则克录》)。
明朝在内忧外患的重压下,崇祯帝启用汤若望造炮,汤被逼上马。凭着对火炮的知识、聪明才智、钻研精神和想象力,他居然成功地造出了20尊大炮,崇祯帝嘉其坚利,诏再铸五百位。然而坚兵利器并未能挽救明王朝的覆亡。通过这次造炮,他还完成了《火攻挈要》(1643年)一书,《火攻挈要》是由汤若望口述,焦勖笔录整理。该书一再印制,1936年还被收入《丛书集成》。该书又名《则克录》。这是一部关于欧洲火炮的制造方法与火攻策略的汇集。全书约4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并附有插图40幅。上卷叙述制造火器的方法,包括造铳、造炮、造弹、造铳车、狼机、鸟枪、火箭、喷筒、火药、地雷。并连带介绍量尺的规格和比例,起重、运重、引重之机器,配料、选料、化铜的方法。中卷为制造、贮藏火药须知,试放新铳,装置各铳,运铳上台,上山下山及火攻的基本原理。下卷则为西铳之攻法,铸铳应防止的问题,守城、海战以及炮战有关事项。这部著作刊刻于1643年,它传播了欧洲16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一本最权威的著作,一直到清朝中叶都很有影响。火炮制造涉及化学、数学、采矿、冶金等各方面,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结晶。
汤若望被顺治称为玛法
明灭后,汤若望因通晓天象得以继续于朝廷留任,且深受皇帝钦佩。他便充分利用钦天监监正的职务之便广交朝廷权贵,利用旧时封建社会敬畏自然的心理运用天文等观象博得大家的尊重,树立权威。
他利用医理学识判定当时掌权的多尔衮将不久便离世,果然命中后便协助顺治帝亲自掌朝巩固政权,博得皇上与太后的信任。顺治帝渐渐长大,十分尊重学识渊、德高望重的汤若望,汤若望还医治了宫中多为皇帝亲信的病,顺治认他为义父,还尊称其为玛法,即满文中的老爷爷。此后顺治多次加封他官职,1658年将其任命一品光禄大夫。汤若望与顺治之间彼此往来探望极其寻常,甚至免除君臣叩拜之礼。
汤若望还频繁进言参政,顺治十分乐于听取他的意见,包括劝诫皇上与喇嘛保持距离、拒绝荷兰人留居中国传教等等,倘若为人处世圆滑得体,即便出于为自身的传教考虑,单页能提出皆大欢喜的解决措施。
此后,郑成功北伐时皇上大乱阵脚着意御驾亲征群臣叩阻皆不听,唯有汤若望冒死进谏方才改变主意。顺治早年得天花去世,临死前,还听取了汤若望立已得过天花的玄烨为太子的意见,即康熙帝。
汤若望历任多个朝代,能赢得这么多位皇帝的敬重,与其渊博的学识,刚毅的品德,全面的才智是分不开的。
汤若望一开始来到中国,就开始穿儒服,学习儒家文学,连名字也取了一个汉化的名字。虽然他的外貌还是外国人的外貌,但是至少他能在内在与当时的士族阶层进行对话。也只有进行对话了,他才能够进一步的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第二,汤若望虽然也重视在平民百姓中宣传教义,但是他更看重的是统治阶层的支持。在他传播基督教教义的时候,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而他本人也得到了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这一步走的极为妙,明清两朝还是封建社会,君权至上。在这样一个时代,若是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他就算在民间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只需上层统治者一句话,一张诏书的功夫,就可以将他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就连他本人都极有可能丧命。
而我们再看他得到统治者支持后取得的成就。首先他成功编著了《进呈书像》、《主教缘起》、《主制群徵》、《真福训诠》、《崇一堂日记随笔》、《哀矜行诠》、《灵魂道体说》以及《圣母堂记》。这些都对他传播教义,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因为汤若望在中国上层统治者的恩宠和信赖,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极为顺利。随着传教士人数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在不断发展。在汤若望时代,教堂在中国已有30多处,据德礼贤先生统计1650年信徒人数就已达到150000人。而且就汤若望本人而言,得到统治者支持的他,将当初利玛窦建立的教堂扩大好多,成为中国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统治者的支持,他才能阻碍与他所传教义不符的传教士的传教过程。
荷兰大公派遣使节团来华进贡,顺治大喜,命以汤若望为主接待荷兰使节团。荷兰使节团直率地提出了与中国订立通商条约、在澳门获得居留权、允许荷兰加尔文派耶酥会来中国传教等要求,汤若望考虑到加尔文耶酥会与他所属一派有矛盾,就劝说顺治拒绝荷兰人在中国传教。而顺治帝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允许荷兰短暂停留,但不允许他们传教。
不仅仅是在宗教方面,在其他方面汤若望也有所建树,其中一个就是在农历方面。在今天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的是现行中国所使用的农历,实际上汤若望创造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国家,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无论是科学技术也好,还是阶层分级也好,历来都对农业极为看重。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历书完全是为了农业服务的。而且中国的农历,是经过几千年演化发展而来,虽然在清朝的时候,得到了汤若望的改善,但是却不能称之为汤若望所创造。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