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1900~1990) 安徽庐江县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普渡大学、维吉尼亚军校,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两次入缅作战。其指挥的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1955年,孙立人因“郭廷亮7军官涉嫌叛变”案被捕,遭软禁33年,后被平反。
孙天平(58岁)著名抗日将领孙立人次子,如今在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工作。
“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伤心的地方。”著名抗日将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如此说,是因为父亲的一生中,有33年都被蒋介石软禁。
孙天平回忆,即便如此,父亲也秉持着“不言长官之过”的心态,从来不说蒋介石坏话,不谈论自己的不满与委屈,只是在家种花养猪,供子女读书。直到恢复自由以后,父亲才有意识地对孩子们口述过去的历史,而其中,仍是入缅作战居多。
孙立人生于安徽庐江县的一个望族。其父孙熙泽曾任青岛警-察学堂总监,年幼的孙立人跟着父亲在青岛读书。
14岁时,孙立人作为山东全省第一名被清华大学预科班录取。
除了清华大学外,影响孙立人一生的还有美国维吉尼亚军校。至今,在这所培养出巴顿、史迪威、马歇尔的军校中,也有孙立人的纪念馆。
在孙立人后来的照片上,总能看到他的左手戴有一枚宝石戒指。
儿子孙天平说,父亲这枚戒指是他在维吉尼亚军校的毕业戒指。孙天平说,父亲在70多岁时,不小心将戒面上的紫水晶磕破一角。当时孙天平正在美国读书,孙立人特意让他去维吉尼亚军校修补。但因时间久远,工匠们也不敢擅自修,怕将戒托弄坏,最终这枚残缺的戒指就交给孙天平保管。
碗筷没拿好会吃“栗子”
1955年,孙立人因“郭廷亮7军官涉嫌叛变”案被捕,随后被软禁在台中市的寓所长达33年。
孙立人要求孩子们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第一,但学业也很重要。在孙天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背诵《古文观止》。
孙天平说,父亲对他们的家教很严,小时候筷子没拿好,碗没拿好,就会吃“栗子”,拿筷子的姿势要像“凤点头”,拿碗姿势也要大拇指扣住碗边,其他四指并拢,扶住碗底一圈,要像“龙吐珠”。
随着四个孩子长大,又各自读大学,孙立人在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种水果销售,供子女读书。
孙立人种植的玫瑰是从美国亲戚那里寄来的种子,又大又漂亮,在台中市场上被冠以“将军玫瑰”出售。
孙天平记得,父亲刚被软禁后没有工资,家里的细软很快变卖完了。父亲除了在院子里种花外,后来又买了一片果园,种植水果补贴家用。但每次出去种地,后面都有专门的车跟着。
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出去乱说,孙立人也从来不和孩子们讲自己的遭遇,直到他恢复自由以后,才有意识对孩子口述过去的历史,其中对入缅印作战的经历,则是讲得最多的。
孙天平说,父亲的房间全是当年的笔记、战报、练兵操典等。数次搬家父亲都非常珍视他的这些“文物”,如今,父亲当年的小院已成了“孙立人纪念馆”,这些物品也悉数保存。
欲迁父遗骨“落叶归根”
1990年秋天,孙立人生病住院。他对当时新一军的部下表示,自己死后不愿意进国家忠烈祠,愿意跟新一军的阵亡官兵葬在一起。
而新一军阵亡将士在广州的墓地早已面目全非。那座由孙立人亲自指挥设计的“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四根大柱做成的纪念碑曾一度被改建成公共厕所,刻在大理石上的英烈名录被毁坏殆尽。上面用炮弹壳铸成的千斤雄鹰也在大炼钢铁时投入熔炉。
与新一军英烈葬在一起的愿望,已难以成行。
孙立人一直记挂着安徽庐江县祖墓。有一年,他看到大陆有人写孙家祖坟景色,父亲怀疑而又唏嘘,言称:“为人子不能亲拜祖墓,算不得是人!”
1988年,孙的旧属潘德辉回乡探亲,孙立人委托他到安徽庐江代为祭祖。潘代孙立人举行了隆重的扫墓仪式,并拍照带回。孙立人看到照片,激动地要向潘行跪拜大礼。
1990年,潘再度受孙委托,回乡洽商墓地事宜。返台后,孙立人已处昏迷状态,看到潘返台,抓住他的手说:“为什么到今天才回来,我等你好久啊!”随即又陷入昏迷。
孙立人去世后,灵柩暂厝在自家果园内,准备以后外迁。按照孙天平的想法,他打算将父亲的遗骨迁往安徽庐江老家安葬,而他自己,也准备将家安在大陆。
为拯救第5军,孙立人找到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
这位高贵的爵爷因为“仁安羌大赢救”(孙立人仁安羌一战,赢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英军)接见了孙立人。蒙巴顿瞪着一双蓝眼睛,惊讶地问:“孙将军,据我所知,你违抗了杜长官的命令退到印度,如果他也撤退出来,会不会报复你呢?”
孙立人严肃道:“向印度撤退,是罗长官的命令,我与杜长官之间,真要有,也只是个人恩怨,与第五军将士的生命无关。”
蒙巴顿端起了一杯咖啡,悠然道“据我所知,杜长官是委员长的大红人,黄埔将领的代表人物,你和他结怨,会严重影响你今后的进步。”
孙立人站起来,严正地回答:“勋爵阁下,你非常了解我们的部队,却不知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良心!”
这番话令蒙巴顿震惊了,他放下杯子站起来:“孙将军,我欣赏您的骑士风度!”
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上空,英机多次低空飞行却没发现第5军的任何踪迹,因断绝通讯已久,蒋介石也要求美国空军寻找,并在前往印度的方向投放给养,可第5军了无踪影,消失在丛林中。
然而,上天并没有放弃这支勇敢的军队!
一天,新38师在力多的电台收到第5军的信号:“杜长官和廖师长安好,并向孙师长致意。”孙立人得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两个月前,他在缅北丛林仅仅走了十余天,仍心有余悸,杜聿明却带着部队走了2个多月。
孙立人当即派出第112团第1营第3连连长周友良带队到丛林中迎接杜聿明。
周友良在丛林中搜索好几天,终于找到了形容枯稿的第五军残部,官兵们身上的军装已被撕扯得如拖布,个个瘦得只剩皮包骨。
杜聿明到达印度力多时,孙立人集结全师列队欢迎,迎接的还有罗卓英、史迪威、央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部长俞飞鹏。
杜聿明搀扶着走下担架,他要让罗卓英、史迪威看到:虽然经历了野人山之绝境,他也没有倒下!
看到了杜聿明,孙立人亲自喊了“立——正!”口令,跑步迎到杜聿明跟前,行军礼:“报告钧座,新38师集合完毕,特来欢迎第五军脱险!”杜聿明紧紧地握住了孙立人的手,眼中满含感激。
罗卓英、史迪威、俞飞鹏等人也迎了上来。
杜聿明愤怒地盯着丢下部队逃跑的罗长官,真恨不得把他丢进丛林里,让蚂蝗吸他血、让蚂蚁吃他的肉!
俞飞鹏看到两人不对劲的目光,打圆场道:“所谓‘兵家胜败乃是常事’。委座曾对我说过:远征军战败,责任不在光亭(杜聿明字光亭)。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光亭兄好好保重身体,早日报效党国!”
得知委员长没有责怪自己,杜聿明感动得涕泪交零:“请俞部长向委座报告:杜聿明率部已走出野人山,只要稍事整训,誓雪前耻,夺回滇缅公路!”
看到落迫到成这样的杜聿明还这么牛,罗长官不乐意了:“如果当初听我的命令,来到印度的是完整的第五军,而不是你身后那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史迪威早对杜聿明不满,也插了一杠:“杜军长,你的人还能称作部队?我看,连叫花子都不如!看看孙将军的英武之师吧,孙将军可是我们美国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一旁的新38师的官兵们,身穿电光卡叽布军装,大皮靴,全副的美式装备,非常威武!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杜聿明被气炸了,对孙立人的感激之情倾刻一扫而光:“我一定要让你孙立人看看,在中国是英美派的天下,还是黄埔派的天下?!”他以身体不适离开了这令人尴尬的场面。
杜聿明真的说到做到!
杜聿明在缅甸损兵折将(孙立人率部达到印度,用时15天,杜聿明的第五军却在丛林中行走了114天。新38师出国时9000人,到达印度后,还有7000多人,其中,2000人在对作战中阵亡,400多病伤员在撤退中死亡。杜聿明的第五军入缅时42000人,在战场上战死7300人,15000人葬身野人山,加上打散撤回国的部队,生还仅19000人。),孙立人不仅大部队还在,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仁安羌大捷”。他一踏进国门就以不服从命令,向委员长告了孙立人—状。第二次缅战,孙立人又大败日寇,收复北缅,业绩辉煌,中国远征军的光环全照到孙立人一个人身上。
这羡慕忌妒的恨有多深,只有杜长官心里明白!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杜聿明只等了两年。抗战胜利后,杜聿明在东北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辽热边司令,蒋介石派出能征善战的孙立人任杜聿明的副职,杜长官屡次向委员长发电报批评孙立人:“骄横跋扈,为了争名夺利,竞不听命令……”最后,老蒋只能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永远离开了战场。
是非恩怨转头空,古今往事烟雨梦!
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被关押10年。 1955年8月20日,孙立人在台湾因“兵变”事件,被幽禁33年。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