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老家在淮阴、死在长安的韩信会葬在山西呢?这就要从韩信的悲剧命运说起了。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此副对联说出了韩信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知己便是“月下追韩信”、并大力举荐他的汉丞相萧何,而存亡两妇人则是指当年韩信落迫时、供他吃食的漂母和最后送他归西的吕雉。
打败了项羽以后,身为齐王的韩信被刘邦拿回了兵权,并被改封为楚王,美其名曰让韩信“衣锦还乡”,还乡后韩信还亲自去感谢了他的恩人漂母。不过很快,便因为有人告韩信谋反,被刘邦伪游云梦贬为淮阴侯,尽管刘邦也无法证明韩信谋反,只能无奈地说“人告公反”,其罪与“莫须有”无异,韩信除了仰天长叹“飞鸟飞、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外,也只能接受贬为淮阴侯的结局。
韩信之死公元前197年,汉朝成立五年后,代相陈豨谋反。韩信曾与陈豨有过交往,甚至《史记》有言韩信曾打算如若陈豨谋反、可做他的内应。
陈豨谋反后,韩信便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囚徒,打算进宫袭击吕后和太子,却不曾想走露了风声,被人举报,告吕后得知。吕后与萧何合谋,以刘邦平叛已成,陈豨已死为由,召一众在京列侯赴宴祝贺。身为淮阴侯的韩信不知有诈,刚一进宫,便被萧何命武士擒获,并被带到长乐宫的钟室中杀掉了。
虽然韩信谋反记录于《史记》之中,不过却未必为真,如果韩信有假传诏书的举动,那无异于京城震动,他又岂会进宫自投罗网?不过,真假与否也无法改变其死于萧何与吕雉之后的命运,死前韩信亦感叹“为儿女子所诈”。
他的一生最大的知已便是萧何,而他的死却也恰恰是萧何的计谋;他的“生”多赖漂母,而他的死却皆由吕雉,所以才有“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韩信墓吕雉与萧何合谋杀死韩信后,便派人带着韩信的首级送往前线,正在代地打仗的汉高祖刘邦。刚刚走到灵石城南高壁岭,便碰上了凯旋而归的刘邦,于是,刘邦命人将韩信的首级葬于高岭之上,后世又有建碑立庙,才形成如今的规模。
历代文人墨客也多有题咏,感叹韩信一生之命运。而“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一生命运的缩影。
韩信为什么会死于妇人之手,因为韩信他肯定是要死的,至于是谁杀了他,只是刘邦似乎不是那么的好出手。
那么吕雉为什么会对韩信出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江山是他丈夫的江山,未来更是他儿子的江山。所以和刘邦一样,她也是十分的忌惮着那些潜在的威胁。尤其像韩信这样的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
韩信他实力过于强大,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刘邦确实一直都在想办法去削弱他的实力,将他调离了自己的地盘。但是他韩信的威望也绝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除的。这一点刘邦很清楚,她吕雉也是同样很清楚。
所以,吕雉就选择了对韩信下手。总结一下原因,也就是功高震主,即使他韩信似乎是已经选择了功成身退,但是没有什么比他走了更加让人放心。
所以,吕雉就把他杀了。就算吕雉不杀他,后面刘邦估计也是不会选择放过他的。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