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之前写过分析魏延的文章,刚好借着这个题目再聊聊魏延和当时的蜀汉。
先说我本人的结论,魏延因为性格原因,就算是击杀杨仪统领蜀汉军队,甚至击败司马懿于一时,但也绝不会在战略上长期占据优势。
而魏延的掌权,和魏延糟糕透顶的人际关系势必造成蜀汉内部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小则魏延被杀,恢复历史原本轨迹,大则导致蜀汉内战,成为曹魏和东吴渔翁得利并且一起瓜分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先跟以史为鉴来看看魏延在蜀汉内部的地位。
一、魏延魏延投奔刘备后其实在蜀汉地位相当之高,而且并没有诸葛亮所谓的脑后有反骨。
刘备打败了曹操占据汉中的时候,准备留守一员虎将镇守汉中,自己打道回成都。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要地,这次必定留下张飞镇守汉中要地了,甚至张飞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刘备出人意料的任命了魏延为汉中太守,大家的反应是一军尽惊!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发出了:若是曹操亲来,我为大王据之,如若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统兵十万而来,我就替大王吞并之!这样的豪言壮语。
等刘备死后,魏延更是收到诸葛亮重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丞相长史和丞相司马两个职位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丞相长史负责后勤等文事,丞相司马负责战事。这两人看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也没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丞相司马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都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而且这两人非常不合,一度闹到在诸葛亮开会的时候,魏延拔刀指着杨仪要杀,杨仪则是痛哭流涕,幸亏有费祎在旁边和稀泥,俩人才没有闹大。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大到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着蜀汉的外交官说:杨仪和魏延两个人也就是诸葛亮还能压制,要是诸葛亮不在了,这俩人肯定会引发内乱!
杨仪是文官,对待别人还算面子上过得去,但是魏延这个人简直目中无人,后来因为战胜了曹魏的郭淮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可以说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蜀汉军中第二人,仅在诸葛亮之下。
如此位高权重,魏延自然眼睛长到了头顶上,看见谁都不屑一顾。别的文官武将官职也不敢说啥,但是魏延在蜀汉可以说一个好朋友都没有,这也导致魏延和杨仪互相攻伐时没有一个人替魏延说话。
二、杨仪诸葛亮死前,已经安排了撤退方案,就是杨仪先走、姜维居中,魏延断后。
诸葛亮死后,杨仪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率领蜀汉大军准备撤退,让费祎统治魏延断后。但是魏延也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公开谴责杨仪胆怯,声称:“诸葛亮去世,我还在啊!只需要几个大臣回去就好,北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因为主将亡故就放弃呢?何况我是什么人,怎么能替杨仪断后?”
魏延拉着当时是丞相司马的费祎准备联名,打算废掉杨仪。费祎一看觉得不妙,马上说:杨仪是个文人,压根不懂军事,我之前就老劝解你们俩个人的矛盾,我这次接着去劝杨仪,在军事上他肯定听你的。
魏延竟然相信了,等费祎跑掉后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文官支持,而且杨仪姜维等人全都按照预订计划撤退了……
魏延大怒,竟然派兵抄小路跑到杨仪前面把路断了。这下撕破脸皮,杨仪和魏延都上表给刘禅说对方造反。
刘禅收到消息大惊失色,不知道咋办,刘禅问留在大后方的董允和蒋琬咋办。这两人直接说,杨仪说的是真的。魏延大概率是造反了。
魏延跑到前面打算攻击杨仪,但是被人骂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起内讧,谁给你的权力?
魏延的士兵知道自己理屈,都心无战意,魏延眼看输了,就带着几个亲信跑路,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杀掉。并且踩着魏延的头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夷魏延三族。
所以说从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已经安排了杨仪、费祎、姜维、王平等许多将领,魏延只能带领少量的本部人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而且魏延要想成功取代杨仪,除了挟持费祎,还需要姜维等人的支持,但是性格高傲的魏延压根没有几位实权大臣和将领的支持,除了本部人马根本做不到掌控全军。
我们就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假设:魏延先挟持了费祎,然后假装以负荆请罪的名义向杨仪投降,杨仪假设被冲昏了头脑,觉得连魏延都服软了自己就是诸葛亮第二。没想到魏延直接在中军帐斩杀杨仪,威胁姜维、王平,统揽了蜀军大权,准备再次北伐。
大家都知道一直被诸葛亮打压的司马懿在知道诸葛亮死讯后,打算追击,结果被姜维杨仪吓退,史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觉得诸葛亮一死,蜀军已经退走,天下再没有对手的时候,没想到魏延代理大军重新杀出。
司马懿和魏延率军厮杀几场之后,还是不占优势,干脆接着坚守不出。而同期曹睿亲征战胜了孙权,本来以为蜀汉东吴双方一起进攻曹魏的战略已经破产,没想到突然杀出个魏延,于是再次亲征蜀汉,坐镇长安。司马懿得到强援,魏延军力不济,而且粮草也成了很大的问题,战场局势逐渐向曹魏倾斜。
因为曹睿的坐镇长安,魏延打算出奇兵兵出子午谷,威胁长安的计策也泡汤了,除了长安附近曹魏军力云集,没有出奇兵的空隙,而且因为蜀汉将领除了魏延,能单独领一军走子午谷的也仅有姜维、王平等几人,这几人要是单独领军,肯定脱离了魏延的控制,魏延无奈之下只能撤军。
如果魏延聪明,撤军后自己带着大军镇守汉中,上表陈情,要继承诸葛丞相遗志,努力北伐,要求刘禅提供粮草,随后蜀汉陷入和曹魏大规模的消耗战之中,这时候没有了诸葛亮和杨仪这样的内政型人才,蜀汉以一州的实力对抗曹魏,没几年肯定弄的民怨沸腾,蜀汉提前陷入衰落,被曹魏灭亡的结局。
如果是较差的情况假设魏延率军击败了杨仪,甚至斩杀了杨仪,但是部分蜀军在姜维、王平等人的带领下逃回成都,坐实了魏延造反的情报。
这直接导致蜀汉的内讧,姜维、王平、蒋琬等大臣纷纷谴责魏延造反,并且重新组织军力准备平叛,而魏延以汉中为大本营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姜维、蒋琬等。
经过几次战争,魏延不得民心终于战败,魏延一气之下带着汉中投降了曹魏,蜀汉虽然战胜了魏延,但是汉中屏障已失,经过这词内讧,导致民生调敝,国库空虚。
魏延投降曹魏后,司马懿和曹睿大喜,直接以汉中为基地,调派大军开始灭蜀之战,没多久蜀国就在大军压境之下灭亡了……
大家看看,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况,魏延的性格就决定他要是统领蜀国大军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败,也只会加速蜀汉的灭亡。
甚至一些以三国为背景的穿越小说,也把翻盘的对象放在魏延儿子上,而不是魏延。因为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以魏延的性格,就算穿越了也不可能翻盘的……悲哀啊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要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如果是魏延接替的话,蜀汉至少在魏延死后20年不用担心曹魏的威胁。如: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4]
?而事实也是如此魏延死后他的接班人王平继续使用魏延的方法守汉中。而且魏延也文武双全,曾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议出兵子午谷,直袭长安。后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高迎祥也学习魏延(只不过被明军孙传庭打了埋伏)。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尤其得罪了荆州党的杨仪,导致被荆州党冤杀(蒋琬、费祎都是荆州党的),埋下恶名。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