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雯萱
安徽蚌埠的玉器、河北的古画、河南的唐三彩村、景德镇的瓷器、
山东潍坊的青铜器……这些著名的高仿“文物”批量涌向北京隐匿着的五六十家文玩收藏批发市场,继而进入享誉中外的潘家园以及更高端的古玩城。
产、销、买、藏和鉴定,都是古玩利益链条中的一环,背后,则是人的手艺、眼力、财力以及品行百态。
在兰州一位爱好收藏的地方官员家里,文物鉴赏专家朱民英见到了三个“圆明园兔首”,分别是瓷的、玉的和青铜的。
兔首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由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 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散海外。
2009年,中国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在佳士得拍卖行拍下兔首和鼠首,但由于拒绝付款而流拍。
当时,兔首的去向是文物界和新闻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名声大噪。这位兰州官员将鉴定专家请进自己的三层藏宝小楼,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新到手的三个兔头。
朱民英一下没反应过来:“国家还没收到手呢,您这怎么有三个?
专家的惊讶让官员感到很有面子。他得意洋洋地说:“兔头其实就是皇上家的水龙头,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坏了拿什么替?总得有个配件不是。我这,就是配件。”
2013年6月,几经周折,兔首和鼠首由法国收藏家皮诺无偿赠送给中国政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但民间收藏家们仍然相信自己手中的,是货真价实的“放在故宫里的配件”。
另一次,三位富商请朱民英去鉴定家中收藏。三人用了满满一间屋子陈列历代珍宝,参观完毕,满怀期待地问他:“哪件宝贝最老?”
朱民英实话实说:“整个屋里,就数你们仨最老。”
在几十年的鉴定生涯中,朱民英见过无数瑰宝,也见过更多假货。托各种关系请他鉴定的“元青花”瓷器不下一百件,没有一件是真品。然而,越来越精湛的仿制工艺已经让他不得不连看三天,才敢下结论。
安徽蚌埠的玉器、河北的古画、河南的唐三彩村、景德镇的瓷器、山东潍坊的青铜器……这些著名的高仿“文物”批量涌向北京隐匿着的五六十家文玩收藏批发市场,继而进入享誉中外的潘家园以及更高端的古玩城。
这一行,讲究的不是卖家的诚信,而是买家的眼力。无论潘家园地摊还是苏富比拍卖,收藏市场上从没有保真一说,买到“打眼货”是买家自己的事。
在朱民英看来,与其说买主被卖家骗,不如说被自己骗总以为自己运气好可以花小钱“捡漏”。他说文玩收藏“天黑路滑,水深鱼肥”,也说如今造假太厉害,自己跟不上形势,打算过几年退出江湖。
程田旅馆里的门道
从地铁十里河站下车,周围是高架桥和一片布局凌乱的家具建材市场,几栋光鲜的古玩城夹杂其间。这是北京南三环规模最大的文玩交易集散地,宾客稀少的古玩城背后,大量经营文玩杂项的店铺生意兴隆,玉石、红木、字画、佛像不一而足。
初入此地的外行通常摸不着门道。这里的旅馆并不真正做旅客生意,而是作为100元4小时的时租房供来自全国各地的供货商和进货方进行买卖。如果继续深入背街小巷,会发现不少瓷器、玉石加工作坊散布其间,与加工铝合金门窗、窗帘布料的小店,廉价小吃店,公共厕所,垃圾站为邻。夏日的高温中,齿轮切割玉石和铝合金的噪音、小餐馆和公厕的气味共同弥漫这一区域,从邻家厨房飘来的油烟可以让古画做旧的过程省下一些时间。
不过,这些都不是行内人的目的地。这里最为鼎鼎大名的市场叫“程田旅馆”,隐身在建材城背后巷子中一处古旧的历史门楼之后,不问路,难找到。
“程田”三面两层小楼环抱一个院子,不大的地方停了好几辆卸货的卡车。过去这里只是廉价旅馆,上世纪90年代文玩市场开放以后,全国各地的文物商人来京交易,常在此处落脚。后来形成惯例,一到周五上午,便把床板一掀门一开,做成流动摊位,再往后,干脆就成了固定摊位,“旅馆”之称只徒有其名。
“程田”几乎拥有文玩市场上所有热销和冷门的品类。玉石、佛像、字画、珊瑚、天珠、青金石、南红、菩提籽、蜜蜡、琥珀、青铜器、瓷器、砚台、沉香、紫檀、核桃、玛瑙、砗磲……“王羲之”成捆,“和田玉”成箱,像蔬菜一样被批量贩卖。每个做文玩生意的店主都必须经常光顾这里,无论开的是网络上的小店,还是高级古玩城,都不能忽视批发市场的脉动。
批发市场的学问很多。一串99子的念珠,如果先问材质,摊主会说这是上好的沉香;如果直接问价格,他会报出15元的低价。
一块雕工尚可的玉牌,店主对顾客开价400块:“不是好玉,不骗你。但工艺还不错,也算值这点钱”。
看到某位相熟的文玩行家走过来,店主立刻起身打招呼:“X老师您来啦,玉牌批发价15块,给您10块,您随便看!”
倒把文物专家吓得一跳脚:怎么这么便宜?看不出哪儿不好啊。店主大方地解释,这不是真玉料,是玉粉压的。就跟做月饼一样,面粉和好,拿模子一压就成。
三家相邻的琥珀店,记者自称消费者走进第一家,报价160元一克;自称淘宝店店主走进第二家,报价80元一克;自称“来抓货的”走进第三家,价格又有了不同。
“这些10块一串,这些50块一串。50块的能浮。”店主开门见山。“能浮”,指的是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这本是鉴定真假琥珀的方法。
书画做旧可以当场完成,也可以在村里做好再统一运来。前者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古画”年代。
“你要做多旧?汉代?不行,这是郑板桥,刷到汉代去就不对啦!”江西口音的店主说。
双氧水来回兑几次,往画上刷,紫色的效果一风干,果然有了“古画”神韵。只不过画面内容是两只嬉戏的猴,郑板桥以竹著称,似乎不曾画猴。
河北商人采取的是另一种批量做旧法。在村里盖一间密不通风的小黑屋,将新画挂进去,再将稻草油毡点燃扔进屋内。密封两天后,熏得黑黄纸脆的“古画”就出锅了。
更简单一些的方法是用酱油染色。不过,这样加工过的古画,总有一种比较咸的气味。
这些劣质低级的作假,最多流入潘家园之类的上一级市场,进不了古玩城。通常只能用来唬住爱好收藏的退休老头、完全彻底的外行、闻风而来的老外,但有时久经战场的老收藏家也会不慎翻船。
“我这十对新鲜核桃,亲眼看着他蹲在水盆边上剥开的,那人双手都黑了,水也黑了。谁能想到!”逛了20年文玩市场的王老把核桃买回家仔细看,怎么都觉得手感不对,拿打火机一点,着了。塑料的。
新鲜核桃外面包着绿皮,剥开的时候会发黑,人手也会被染黑。因此,看到现场剥、手发黑,便以为差不到哪去。
“这哪是作假啊,这是影帝!”老王说。
一旁的藏友老张也拿着一块虫珀诉苦:“真琥珀里面有个虫子,多罕见,至少得卖上万。看我侄子花五百买的这块,里边十多个蚊子!这是蚊子开会!”
斗智斗勇潘家园
批发市场的低劣作假令人捧腹,潘家园的买卖则称得上斗智斗勇的传奇。过去30年里,潘家园从雏形时的旧货市场变成了如今的规范摊点,从上世纪80年代的秘密“鬼市”,到90年代的“淘宝”疯狂,再到近十年的逐渐沦落,沉醉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
潘家园的崛起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建国后文玩交易一度被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才又逐渐出现。
最初的地下文玩交易市场在菜市口附近,挂一块“工艺品市场”的牌子掩人耳目。被发现取缔后又搬到什刹海一带。那是北京周六最热闹的旧货市场,人人无照经营,工商、文物部门一来,大家抱起宋元明清的瓶瓶罐罐一阵猛跑,大门堵上了就翻栅栏。
等游击战从什刹海打到潘家园,国家已对文物交易逐渐放开试点,允许北京和天津设市。潘家园以旧货市场的名义扎根下来,表面上卖旧衣服、手表、解放鞋、蜂窝煤,但到了周末的早晨,许多久不见天日的珍奇古玩便在此现身。
“那是鬼市,天都没亮,三四点钟就得打着灯笼去买。一来那些落魄的八旗子弟不好意思大白天摆摊卖传家宝贝,二来骗子小偷们也好活动。不过,韩国人和日本人比中国人还去得早,有时候你五点跑去,人家已经扫了一遍了。”朱民英说。
80年代的潘家园虽然缺少规范,但摆出来卖的都是人们珍藏多年的宝物。因为全国其他地方不开放古玩交易,因此各地怀璧者全部慕名来潘家园卖货。朱民英当时在中国文物学会做研究,一到周末便带领学生去潘家园“捡漏”,有时一次能买几万元的货,还算是占了大便宜。
进入90年代,真货、好货少了,假货、高仿横行。一来各地都开放了文玩市场,二来真货、老货就那么多,市场上卖了一轮,便不剩什么。人们逐渐知道文玩市场有大利可图,各种心思也就活泛起来,坑蒙拐骗层出不穷。
朱民英还像过去那样四点钟天不亮就打着手电去买货,天亮了一看,买到手的是修复过的残次品。
过去古玩行不承诺保真,发现不真可以退货,一人拿货其他人不出价的规矩迅速失去。摊主声称自己的是“老东西”,碰到有人想买,周围全是哄抬价格的“托儿”,买到手发现不对再找回去,对方早就不见。
这里还盛行“牵驴”和“宰猪”。遇到主顾在瓷器摊前转悠,便会有人神秘地凑过来:“这都是新的,我那儿有老瓷器(指文物),你要吗?”看买主动心,便领他去附近某处旅馆、地下室。这就叫“牵驴”。
“驴”牵到了,就继续做局,十有八九能让来客花大价钱买下一个“官窑瓷器”。等鉴定完发现是假的,再想找回去,对方自然早已退房走人。这是“宰猪”。
还有的摊主见顾客有心要买,反而劝住对方:“我看你诚心,就跟你说实话,这都是大路货,不值钱,好东西我放在保险柜里。不信来看看。”
有人买到一个保险柜里的宋代镂空梅瓶,请专家鉴定。专家问他,梅瓶是用来盛酒的,镂空的不怕漏吗?
还有人买了明代佛像,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旁人一瞅:“呀,这莫不是巩俐?”
朱民英还鉴定过一尊清代乾隆像,乾隆腰里别着小匕首:“我说,这国家主席还用带个盒子炮吗?那不是乾隆爷,那是李向阳!”
书法大师启功也曾逛过潘家园。他看到小贩卖自己的“亲笔真迹”,5元一张,一气之下要买20张。小贩将20张一卷,发现手头没有卷画的报纸,便又拿起一张“亲笔真迹”当报纸做卷。
尽管如此,扛着一捆捆“明清古字画”满意离去的老外们依然屡见不鲜。
骗局明显,上当者众。“不用你花多少心思骗他,因为他自己心里就存着花小钱发大财的心思,眼力又不行。你只要稍微引导一下,他自己就想象出以后发达了身价万贯的样子了。”朱民英说。
也有人针对卖家做局。一位老实做玉器生意的小贩,每到周末摆摊总会丢一两块玉佩,他心下懊恼,便将玉佩全都拴在一块木牌上。
周末市场人山人海,忽然东首有人打碎了一个大花瓶。一愣神间,整个木牌都不见了。小贩转眼弄丢了一家人半年的营生,气得大病一场。
八仙桌也能丢。朱民英亲眼见到,红木家具店门口,一边是买主交钱,一边是伙计往车上搬桌子,一面吆喝着让拴紧点儿。买家以为是店里的伙计,卖家以为是买主带来的帮手,等车开走,大家才反应过来。
在朱民英看来,90年代的潘家园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人人都梦想“捡漏”发大财,在地摊上遇上国宝。尽管混乱,但足够精彩。
真的古玩,不是百姓能玩的
朱民英曾多次和各路文物鉴定专家一起,驱车数千公里,跑遍全国文玩市场,然所获寥寥。
“90%是假的,另外10%是后翻修的。如今做高仿的不再是农村手艺人,而是知道用实验室的大学生;如今做局也不是牵驴宰猪,而是一场好戏。”他说。
他带着学生去过河南“唐三彩村”。自从上世纪80年代出土唐三彩瓷器后,当地手艺人费尽心思琢磨钻研,竟然成功复制出失传多年的唐三彩。
工匠们为了提高手艺仿制出的唐三彩,很快落入文物贩子手中。几经转手,后来竟然在故宫的抢救性收购中被国家文物部门以80万高价当做真品收藏。
在制陶方面,景德镇的手艺人首屈一指。在没有温度计的年代,他们甚至可以目测炉温。曾有一位景德镇人带几个仿制官窑瓷器出境,被海关以走私文物罪名扣留,专家鉴定为真品。
那位民间艺人央求海关人员上他家看看:“真不是明代的,我们家一床呢!”
如今,业内传言景德镇最好的烧窑、拉坯、成型、上釉工匠都被高仿经营者包养,每年只做十个瓶子,再从十个中选出一两个最佳者,其余一律毁去。这两件极品高仿,可能远赴全球任意一个拍卖行拍卖,没人能看出真伪。
然而,拍卖行里的天价并不和工匠的世界发生关联。中国传统里,潜心学艺、安守本分,是历代手艺人的准则。在外人看来,做高仿就意味着以假乱真、招摇撞骗,实际上,历代工匠都是在模仿前朝技艺的基础上实现提高与传承。类似故事,古已有之。
民国十年前后,美、日古董商热衷中国北魏石雕。琉璃厂大古董商岳彬得到七件真品,觅到一位年轻石匠进行仿刻。
仿刻北魏石雕并不容易。年轻石匠花了近半年时间,废了几回刻作,才精雕细刻出一件可与原作媲美的佛像。
这件作品,被岳彬以数千元高价卖给外国收藏家,而年轻石匠的酬劳不过100元。
但故事并不只有一面。青年石匠从此潜心仿刻前人佳作,磨炼手艺,成为一代石雕艺术家,代表作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
工匠不问世事,江湖自多险恶。许多人被高仿品骗得倾家荡产。上世纪90年代末,一位蔡姓台湾商人带着400万现金到大陆文玩市场“捡漏”,有人承诺可以将故宫里的瓷器带出来卖给他。
这位故宫“内部工作人员”表示,下班时他会将瓷器装在包袱里,放在故宫门口的传达室中,天黑后自取。
几年后,台湾商人带回的“故宫宝贝”被高人识破,人们听说他家财用尽,改行在菜市场卖萝卜。
总之,局中人往往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一个常识,古玩自古一直就是王公贵族的专利,今天仍在社会上层流动,从不曾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玩市场上,20%的买主是业余爱好者,70%是二道贩子,只有10%是收藏家。好东西要么在故宫、博物馆,要么在大收藏家手里,要么就被企业购买。”朱民英说。
但正如文中绝大部分被采访对象一样,坐拥明代和田玉镯、青铜佛像、汉代龟雕等多件“大开门”(意为毫无争议的绝对真品)文玩的古玩店店主对“真东西从哪儿来”的问题笑而不语。
更多不愿透露个人信息的业内人士暗示,如今能找到的新鲜货,不少都是“蹲坑”(指盗墓和相关工种)得来的新鲜货。那又是另一个更刺激的世界了。
-----
本文由《壹读》杂志提供,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文章,请关注壹读微信(yiduiread) 和 壹读微博(@壹读)
关注微信,还能免费参与拍卖,每天都有神秘礼物(比如周杰伦演唱会门票、五星酒店房间、特斯拉电动汽车什么的),诚信为本,绝不忽悠。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