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郑板桥以他卓绝的才华征服了后世之人。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朝的举人、乾隆朝的进士,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形成了所谓真气、真意、真趣的“三真”特色。
其诗去陈旧套语,用白话代替古典。众所周知的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二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两首诗都通过写竹的气势和坚贞来双写作者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还有郑板桥的对联亦是意境高雅,文采奇新。大家熟知的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更有家喻户晓的名句“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
其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隶、篆别的的字体,他总结前人,在笔法和结体上有所创新,使自己的书法既有隶书的婉转,又有其他书体的风味,两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画花,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他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重视深入生活,观察写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
其次,郑板桥以他独树一帜的高洁品质所养成的人格魅力陶醉并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他乐善好施,无畏强权。郑板桥在当县令的时候,为了改变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现状,解决饥荒,于是背着朝廷私自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后来因为此事他还被罢免了官职。
他性格刚直不阿,心怀天下,忧国忧民。郑板桥在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谎报民间情况来创新业绩,他不惧高官的强权及时反映真实情况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却也因此使得他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就算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只能够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并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
他谦虚好学。郑板桥虽然有着极好的才华,但是他却从不卖弄,反而是谦虚谨慎的向别人学习。
最后,郑板桥以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人文情怀同化感怀着后世的追慕者。
一句“难得糊涂”道尽了板桥先生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愤激之心。
他少时家贫,50岁之前都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直到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做了县令,生活才有所改善,可妻子病弱,亲人相继去世,生活的艰辛苦难早已把他磨得沉默无语了。
他空负一身才华和满腔政治抱负却因见不得官场黑暗不能随波逐流而屡遭打击,只做了几年县令,最后竟被罢官。
几十年家庭生活的磨难,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官场失意,板桥先生作诗画画,他没有沉沦,反而把不服输、不媚俗的劲头融进作品中。他一生多画竹石兰,竹的高洁,兰的清幽,石的坚贞,不都是先生身上高贵品质的折射吗?
综上所述,郑板桥正是以他卓绝的才华,高贵的品质以及独特的人文情怀,在两百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始终在人们心中经久不衰,影响并激励着那些痴迷于他的人们!
郑板桥七品县令政治上的地位。画竹高手,杨州八怪之一。独创板桥体,乱石铺街。最主要是他体察民情,为老百姓为实事,不贪污腐败。(常言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都喜郑板桥。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