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侵华日军在炮击中国一座寺庙时,向寺庙里连续发射了13颗炮弹都没有爆炸,结果日军进入寺庙一看,直接吓得跪拜。不知大家看完这样一个故事,有何反应?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时,可能跟笔者一样,以为是在看一部抗战神剧的剧本。
不可思议的是,这不是抗战神剧里的剧情,这是真实的历史。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这个故事中的“寺庙”指的是河南省鹿邑县的神殿老君台,日军发射炮弹轰炸也确有其事。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拜仙台,相传老子当年在这里飞升,故得名。
老君台是为了纪念老子飞升而修建,周围曾经有很多配套建筑,在《鹿邑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台前有明道宫、太清坛,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澄清亭、文昌阁、迎禧殿等鳞次栉比,先后毁于兵燹。”
据专家考证,老君台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存在。老君台高有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砖堆砌,周围立垛口女儿墙,正殿修建在最高处。从山门拾阶而上,共有32级石阶,加上正殿门口一级,正好33级,这与老子飞升33层青天之说相吻合。
如果大家去参观过老君台,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怎么就13颗炮弹打到里面不爆炸呢?很遗憾,至今无人能解答。1938年6月1日,一股日军从鹿邑城东营子寨向西行进。行进途中,这股日军注意到老君台特别醒目,加上台上树木参天,误以为里面有防御工事。
日军就在县城东城墙上架上迫击炮,对老君台炮击。值得庆幸的是,一颗炮弹都没有爆炸。当日军登上老君台后,发现两颗炮弹穿过大殿山墙,一颗卡在梁架上,一颗落在了老君像的神龛上,还有一颗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结果吓得跪拜,以为是神灵显灵了,“全体日军便不约而同,齐刷刷地跪倒,匍匐在大殿门前,磕头作揖。”
笔者还注意到,上世纪80年代有个日本老人参观老君台,他要求立一块“和平碑”,并向导游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原来这个日本老人就是当年日军迫击炮手,名叫梅川太郎,他说自己确实一共发射了13颗炮弹,树碑是表达内心的忏悔之情。
如今在老君台下面,确实树立着一根白色的方柱(即“和平碑”),方柱四面分别用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那么问题来了,这13颗迫击炮炮弹为何一颗也不爆炸呢?至今无人能解答。
参考资料:《老君台与13颗炮弹之谜》、《鹿邑县志》
抗战时期,日军朝老君台连发13枚炮弹,都没引爆,啥情况?
提到抗日战争,相信很多中国人都无法释怀。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很多国土,并欺压我国老百姓,他们犯下的种种毫无人性的罪行,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事实。不过,在这场庞大的战役中,也发生过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这其中的一件。
当年,日军仗着自己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炮轰了中国很多地区。但是在老君台,日军动用了十三枚大炮,依旧没有起到效果。我们都知道,老君台是当年老子成仙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带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这件事情传开后,去这里祭拜的人便越来越多了,人们也对它更多了一份敬畏。
1938年,日军攻到鹿邑县,因老君台位置偏高,日军便决定将其轰炸掉。但奇怪的是,日军连续向老君台发射了13枚炮弹,却没有一枚能引爆。这让日军产生了好奇之心,他们去了老君台进行调查,才发现这里有一座老君庙。众所周知,老子的道家文化思想早已传到日本,并深深地影响着很多日本人。而得知了这里是老子的庙后,日军有些慌乱,急忙进行了祭拜,并率军队撤出了老君台。
这件事过去两年后,当地老百姓才发现,其实当时日军发射炮火的位置并没有偏离,瞄的也很准。专家在对遗留下的一枚炮弹进行研究后,发现这枚炮弹并没有问题。但为何最后却成了哑炮还没有引爆呢?对此,没有人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当年日军里的一个军官,却因此事变成了一名反对战争的人士,还经常去老君台祭拜,忏悔自己以前的行为。
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对这个奇特的事件给予正确的解释。当然,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残忍的侵略战争中,所有的侵略者都不是无辜的,他们终究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你如何认为呢?
日军开13发炮弹轰炸中国老子道馆,一个都没
1938年6月1号,侵华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毫州方向进犯鹿邑小小城,当年鹿邑小城都是低矮的平方。这座高高耸起的老君台鹤立鸡群。
日军认为这是一处军事要点,想把这个据点拔掉,就用迫 击 炮向它一连发射12颗炮 弹,大有把老君台炸 平之势。接下来另日军一脸懵逼的是,只听到炮 弹的出膛声,却没听到炮 弹的爆 炸声。
进军以来,梅川太郎从来没遇到这种事情,身边的日军个个一脸懵逼。指挥官气急败坏对着高台又发射第十三颗炮 弹。结果,又没动静。就再也不敢打了。十三发炮 弹没一个响的。
后面日军进城,第一件事情找个翻译官打探高台是什么工事,为什么这么特殊。得知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整个队伍哗然,梅川太郎更是张大了嘴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全体进城的日军,来到老君台下,匍匐在地,磕头认罪。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