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也开始慢慢盛行,每到这一天,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圣诞的气氛,缤纷多彩的节日装饰、各式各样的小礼品遍布各大商场。
在圣诞节这天,西方国家还有吃火鸡的习惯,泛着油光、散发着肉香的火鸡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那么西方人民是如何发现这种美食的,又是为什么会把它搬到感恩节和圣诞节的餐桌上呢?
火鸡是什么鸡?首先, 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火鸡。
火鸡又叫吐绶鸡,体型要比普通家鸡大4~5倍,全身羽毛呈金属褐色或绿色,散布黑色横斑,两翅有白斑,尾巴上羽毛是褐色或灰色。脚和趾十分强大。全身羽毛从乳白色至棕灰色至黑色、褐黑色,闪耀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
火鸡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雄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还有一束毛球。
火鸡性格比较温和,喜欢群居生活且行动迟缓。主要吃一些植物的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偶尔也会吃些肉,比如昆虫、蛙和蜥蜴。
火鸡总是很容易被吓到,受惊时它们会迅速跑到隐蔽地方。也许是因为常受惊吓,使得它们的飞翔力很强,能飞500~2000米远。不过它们大多数时候还在地面上生活,晚上会结群睡在树上。
火鸡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中。野生火鸡喜欢栖息在水边林地。
火鸡求偶时,跟我们熟知的孔雀有点类似,雄鸟会展开尾羽,翅膀下垂,抖动羽翈作声,缩头阔步行走,并发出急促的“咯咯”叫声,好像在告诉异性,这里有一只雄性求带走~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火鸡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在缺乏雄性的情况下,雌性生产的未受精卵亦可孵化,不过,其所孵出的后代通常虚弱,且几乎都是雄性。
火鸡以其体形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而受人瞩目,可与肉用鸡媲美,被誉为“造肉机器”。火鸡肉不仅肉质细嫩、清淡,而且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
一高是蛋白质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胆固醇低、脂肪少。火鸡肉在国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火鸡肉代替牛肉、猪肉、羊肉和鸭肉。
圣诞节吃火鸡的由来火鸡这么好吃,那圣诞节吃火鸡的传统习俗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还要从感恩节说起。
1620年,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此举激起了英国当政者的仇恨。
这些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乘船远渡重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后,于11月终于到达了美国东海岸,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斯敦港登陆。
当时,此处还是一片荒凉未开垦的处女地,火鸡和其它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送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
这些英国人在安顿好新家以后,为感谢在危难之时帮助、支援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在当年的11月第四个星期四,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此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都要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直到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从此,这一节日在西方国家流行开了。
由于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诞节。
圣诞节吃火鸡的风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在火鸡被发现之前,圣诞节是吃大鹅的,后来人们发现,火鸡不仅味道、口感比大鹅好,营养价值也高,就慢慢地“淘汰”大鹅,爱上了火鸡。
圣诞节习俗不止吃火鸡那么除了火鸡大餐,其他国家在圣诞节这天,还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呢?
在芬兰,圣诞节有个特殊的习俗,他们会在圣诞盛典活动之后,全家一起先去墓地然后去蒸桑拿,从而纪念已经去世的亲人,寓意去世的人也可以参与这个节日。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吃传统的圣诞火腿和甜米粥,并且会在粥里放唯一的一个杏仁,据说找到这个杏仁的人在来年会交好运。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在饺子里包硬币一样。
在圣诞节,意大利人有一种很好的风俗,那就是儿童们作文或撰写诗歌,表示感谢他们的父母一年来给他们的教养。
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全家吃完大餐之后,孩子们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西班牙人会在圣诞节期间尤其钟爱一种玩偶,名为排便者Caganer。顾名思义,这种圣诞装饰品就是一个脱了裤子正在拉粑粑的玩偶。在西班牙人看来,Caganer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地“施肥”,寓意着五谷丰登。
除此以外,为了烘托圣诞气氛,西班牙人会在12月22日举行彩票抽奖,幸运数字的抽取会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如果能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再中张彩票,那绝对是锦鲤本鲤了~
看了这么多西方国家庆祝圣诞的方式,那么你的圣诞节准备怎么过呢?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