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许晨阳从北大辞职,归国六年后,他再次踏上了赴美之路。一时间,与之相关的争议铺天盖地。忘恩负义、出尔反尔、崇洋媚外的家伙,外国的月亮就那么圆吗?明明是中国人,为什么却要为他国做嫁衣裳?
那么,许晨阳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又再度赴美?他的这一举动又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呢?
本期考生记,就将为您讲述数学天才许晨阳的故事。
许晨阳,1981年出生于山城重庆,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曾获得“科尔代数学奖”、“拉马努金奖”、“数学系新视野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多个专业奖项,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进入庞加莱讲座教席的中国青年数学家。
许晨阳为什么如此优秀呢?原来,他从小就痴迷于数学。别人看来极其复杂的几何图形、代数理论等,对于许晨阳来说,那不过都是小菜一碟。所以,许晨阳的数学成绩在班上总是数一数二,他也因此成了所有人眼中的“数学天才”。但许晨阳从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只是说自己喜欢数学,所以就多花了一些时间在那上面。
1993年,许晨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四川省重点中学—成都树德中学。中学时期的许晨阳很是叛逆,他上课时常迟到、经常与同学打架,也总是与父母起争执。可即便如此,他也依然还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尤其在数学方面,许晨阳的表现更加突出。1998年,他成功入选了四川省数学代表队,并且在奥林匹克冬令营中赢得了金牌。次年,许晨阳又顺利进入了国家数学集训队。
在国家队中,许晨阳依旧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之后,他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无数人膜拜的,且人称“疯人院”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
对于许晨阳来说,在进入北大之前,数学就是不断刷题获得的成就感。尽管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偶尔也免不了会产生厌烦感。而进入北大之后,他才真正发现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学科,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领悟到这些以后,许晨阳便决定将数学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所以在大学期间,他更加勤勉。不到三年时间,许晨阳就拿到了学士学位。两年后,硕士学位也被他轻松摘得。
那一年,许晨阳仅仅23岁。然而,求学无止境,对知识有着极大热忱的许晨阳并不满足于当下。硕士毕业以后,他又进入美国普林顿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要知道,普林斯顿大学可是享有“全宇宙数学中心”的美誉,是很多数学天才的聚集地。
这意味着,许晨阳在这里将会接触到更高深的数学领域,同时也会做出更多的研究来。当然,他还得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在四年的博士生涯里,许晨阳把每一天都过成了25个小时。这样的努力加上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博士学位。而后,他又去了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很优秀。许晨阳在这里也同样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可对于许晨阳而言,命运的抉择也即将到来。这个时候往往是艰难的,是回国还是接受美国的橄榄枝,这是一个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后,许晨阳最终决定投向祖国的怀抱。于是2012年,他回国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这样的学历和成绩,这让许晨阳成了许多国内名牌大学互相争抢的香饽饽。最后,许晨阳答应了昔日导师田刚的邀请,加入了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教书育人方面,他也是颇有天分。许晨阳的教学方式很独特,而且他总是能用简单的话语阐述清楚那些复杂的数学知识,所以经常受到学生们的称赞。同时,他也专心致志地在自己擅长的高维代数领域深入研究。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带领团队在几何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无数奖项和荣誉,也获得了国内很多数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他的面前似乎是一片光明大道。
但离开,是悄然无声的。正当人们为中国涌现出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数学家欢呼的时候,在北大工作了六年的许晨阳却突然选择离开。他再次前往美国,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全职教授。
到麻省理工学院两年后,许晨阳就在奇点理论方面做出了成就。因此,他获得了2021年科尔代数奖,成为了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当许晨阳站在联合数学会议领奖台上时,他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对于当初的出走,许晨阳也终于做出了回应。他说了三句话:一是国内学术界造假行为屡见不鲜,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的人太多;二是国内学术界的气氛过于急功近利,不利于潜心搞学术研究;三是国内的学术界过于讲究论资排辈,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不够。
这三句话揭开了他离开中国的原因,也揭露了中国学术界当前存在的弊病。
确实如此,国内学术造假泛滥的存在已经不是一日之事。相信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一事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早已烂熟于心。一个自称为高学历的博士,却连写论文必备的网站都不知道,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学位也能随随便便地拿到。论文造假,内容滥竽充数,这些不该出现在学术界的现象对那些本本分分、认认真真研究学术的学者们来说很不公平。
再说急功近利。现实中,总有一些单位或者学校,为了完成指标,做一些毫无价值的科研。尤其在评职称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职称的背后是用论文数量和利润堆积而成的。这种只追求量而不追求质的做法,显然是严重背离了科研的宗旨和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论资排辈的问题。在中国,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很多年轻人就因此吃过亏。许晨阳提到,一些拥有较高学术地位的老教授,对青年学者十分的抵触和排斥。明明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可愣是因为资历不够被排挤,遭受不公正待遇。
而对于这三句话的外在体现,我想大家也略知一二。比如著名生物学家颜宁,在从普利斯顿大学学成归国后,曾任职清华大学教授10年。由于三次竞选院士落败,十年后她也是选择去了美国,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职务。
再有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举报。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高校名单,其中共有18所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建期间的清华大学入围,而承担了90%以上防疫任务的首都医科大却落选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看来,许晨阳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他也有一颗爱国之心,更有一腔学术热情,只不过国内的现实打败了他。他的离开,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遗憾,是无声的反抗,更是一种警示。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多关注许晨阳本身,因为无论如何,那都是一种个人选择,他人无权干涉。如何重塑学术之风、肃清学界毒瘤并鼓舞年轻学者进行科研,这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毕竟在许晨阳看来,美国是没有这样的问题存在的,所以他才甘愿舍弃高薪待遇,义无反顾地投奔美国。
本期视频就到这里,看完数学天才再度奔赴美国的故事,您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看到你的足迹。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