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赵高乱秦
历史同秦始皇开了一个大玩笑,你不是期望万世一系吗?偏偏让你二世而亡;你不是幻想长生不老吗?最后只拨给你四十九年寿命,连半个世纪都不到;焚书坑儒,防备读书人造反,而铁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毁于一阉人赵高之手……
秦始皇暴死后,赵高威逼利诱李斯合谋篡改诏书,扶昏庸的胡亥作皇帝,赐太子扶苏死!扶苏死后,赢氏子孙不但尽数被诛,胡亥当了皇帝不但毫无建树,只知道享乐,朝廷大臣随意被杀,李斯也没能幸免,而且还实行更严酷的暴政,最后导致农民大起义。幕后主使赵高还嫌不够,最后还逼死了秦二世胡亥。也就三年时间,秦始皇苦心建立的强大的秦朝就这样被赵高搞的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如果公子扶苏不死,大秦帝国,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No.2曹操的赤壁之败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后再也没能卷土重来,从此势力仅限制于北方,此消彼长,刘备和孙权则因此胜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试想一下如果曹操是赤壁之战的赢家,曹操父子尊重文化重视人才,绝不是司马昭父子可比的,赤壁若胜,则中国历史,又该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吧。
No.3晋传痴君
晋武帝司马炎神武一生,对内却是个“妻管严”。司马炎长子早死,二儿子司马衷却是个痴呆的人。司马炎觉得司马衷没能力胜任一国之君,一直不想立司马衷为太子,而杨皇后却执意要“立长不立幼”。司马炎居然最终决定立司马衷为太子,司马衷也就是以后的晋惠帝。痴皇帝司马衷登基后,基本上是一废物,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司马衷背后宫廷实权派开始内斗,紧接着就是八王之乱。不但把一个统一的晋朝给毁了大半,而且后来闹出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No.4 宋武帝北伐的虎头蛇尾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弃疾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美的就是这次北伐。然而,和历次北伐一样,义熙北伐最终也草草收场,功败垂成。
刘裕的缺点是野心太大。为了独掌大权,他铲除了与他一起起兵的刘毅和诸葛长民。另外,在北伐的过程中,刚刚收复长安就急于回国篡位,长安重地竟只派小儿子刘义真驻守。最终导致关中之地得而复失,尽入夏帝郝连勃勃之手,从此之后南朝再无攻入长安之举。这也令华夏族失去了一次大一统的机会。
No.5 杨广篡位
杨广是隋文帝的二儿子。隋文帝杨坚可是文治武功,不但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对立,北逐突厥,而且,把个大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史称“开皇盛世”!“开皇盛世”的繁荣程度直逼后来唐朝的“开元盛世”。
可惜盛世没多久,杨广为了获得太子位,处心积虑,在杨素等人的协助下,杀了隋文帝,然后假传圣旨,赐太子杨勇死。杨广在弑父杀兄后,当了皇帝,现是征大批民工修建东都洛阳,然后为了游乐开凿大运河,而且三次发兵征讨高句丽。此人是活活把一个“开皇盛世”搞成了尸首遍地、穷人蜂拥的乱世。
No.6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大家肯定都知道,可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先是大大的打击了李唐朝廷的权威和力量,从此唐朝逐渐进入了“小朝廷,大藩镇”的时期,各地军阀势力开始抬头,致使民不聊生,发生民变;其次,在中原内乱时,吐蕃趁机攻占了安西度护府,唐朝的西域和河西的领土彻底丧失;西南的南诏趁机作大,形成独立王朝,要不是元朝攻占云南,我看云南会和越南一样独立于中央王朝。此时唐朝的领土只和秦朝时差不多了,“肥唐”从此变成了“瘦唐”。
No.7 柴荣猝死
周世宗柴荣乃五代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是后周的第二个皇帝,他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老上级。柴荣可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在北汉和辽国的联军南侵的压力之下,力排众议,毅然挥军对杀,大破之。柴荣善于治军,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已失传),制订了消除割据、实现统一计划。攻取西歧一带,三征南唐。
而后为把辽人驱逐出幽云十六州,开始挥军北上,进攻辽国,连克数城,辽人已经闻风丧胆,准备弃守幽云十六州了。可惜快打到幽州时,柴荣不幸病重,班师回朝,到东京后不久就归西了,而后才有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建立了个福而不强、受尽凌辱的“瘪宋”。
No.8 靖康之耻
宋朝的江山大部分毁在宋徽宗手里,一个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一百多万的人口,还有中国文化达到顶峰的繁荣就这样消逝了,成为一片废墟。
那些传世的珍宝们,也因此被毁,举个例子,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的传世作品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只有民国时徐悲鸿先生收藏的一副《八十一神仙卷》被认为是吴道子的真迹,但还没有最后的定论。徐悲鸿先生在此画上题上“悲鸿生命”四字,可见此画在徐悲鸿心中的无上地位。而《宣和画谱》著录的北宋宫廷中收藏的吴道子的画竟有九十三幅之多。
这些无价之宝在遭遇“靖康之耻”被金兵掠到北国后就再也没能回来。中华文明就此损失了一大批无以伦比的珍贵宝藏。
No.9 崇祯中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崇祯登基后,开始进行各方面的治理,他力图挽回明朝衰败的局面,促使明朝中兴。先是铲除了魏忠贤阉党,为树立皇权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了。
凭心而论,崇祯是一个比明朝任何皇帝都要对国事认真负责的统治者,自登基以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但勤治天下的责任心并不能弥补他的缺乏经验、多疑和刚愎自用这些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与1644年到来有着直接的联系,崇祯若真的多一些睿智和宽厚的话,明朝真有可能会中兴,而且最起码不至于亡国。在当时,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明王朝守住了国土,那么自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是否会改写?
No.10 慈嬉受宠
道光皇帝在英国的洋枪洋炮下,无奈的开了个不平等条约的头。道光1850年死后,奕宁继位,即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而后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真是内忧外患呀,咸丰皇帝有重整天下之心,却无回天之力,在1861年含恨而死。他割地赔款也就罢了,把位子留给自己的后继之君,也许后继之君会有更大的作为,可是他却留下个祸根,就是他宠幸的叶赫那拉·玉兰,此人就是以后慈禧。慈禧在咸丰死后在幕后操控朝政毫无建树,而且慈禧是安逸享乐之辈,知道用钱盖戏园子、搞寿辰,但是不知道变法革新,增加军备,致使满清甲午战争战败,而后被八国联军入侵,不但再次割地赔款,而且国格丧尽。
人死如灯灭,即便是大清王朝最后的掌权者——慈禧也不例外。虽然她给自己建造了豪华的地宫,并且陪葬了无数的珍宝,可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1928年7月初,孙殿英匪兵盗掘了慈禧陵,将地宫中的宝物席卷一空,甚至有人见其美貌不改,意图奸尸,最后甚至被曝尸月余才得以安宁!可怜可叹。
徐广源,紫禁城学会理事、清宫史研究会理事。参加过多个帝后陵墓的开启和清理,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在淤泥中找到了香妃的头颅骨。
现将他撰文披露的三十年前重殓慈禧的经过分享给大家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死,1天后大殓,被殓入棺内。1928年7月初,孙殿英匪兵盗掘了慈禧陵。时隔一个多月,溥仪派载泽等人到东陵进行重殓。
上世纪80年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为清理文物,决定开启慈禧内棺,日期定在1983年12月6日下午下班后。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目的是不影响白天游人参观。为清理慈禧内棺,组成了一个清理小组,共13人。慈禧内棺通体朱漆,顶部四面收起,呈坡状。棺长225厘米,前高98厘米、后高91厘米,前宽128.5厘米、后宽123厘米。四壁内外均阴刻藏文佛经,填以金漆。
棺盖上有9尊团佛像和凤戏牡丹图案。整个内棺基本完好。在棺与椁之间的夹缝间,发现了一堆堆被老鼠咬碎的糖果皮、水果皮和纸屑等,这些杂物整整装满了一铁簸箕。
工作人员周大明、王江小心翼翼地开启棺盖。棺的两帮与棺盖之间用4个木榫连接。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棺内。
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被上盖着一件黄缎袍,袍上又盖一件坎肩……显而易见,这是1928年溥仪派人重殓后的原状!所长宁玉福当即果断地决定:不准接触棺内之物,立即盖上棺盖,恢复原状。大家迅速撤出地宫。几位领导连夜开会,作出两项决定:(一)将开启慈禧内棺一事迅速上报省和国家文物局;(二)暂时关闭慈禧陵地宫,保留现场。
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5人,有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的专家,有录像师。1984年1月5日早饭后,清理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进入慈禧陵地宫。一切行动都在摄像机的镜头下进行。
开启棺盖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依次揭取了蓝缎坎肩和黄缎袍。每次揭取前,都要拍照片,量尺寸。揭开黄缎袍后,在黄缎被的上面发现一个黄绸子小包。
我左手托着小包,伸到摄像机的镜头下,用右手慢慢打开,里面是一颗牙齿、二节指甲。指甲一长一短。这个小包是1928年溥仪派大臣在重殓慈禧时所包。这些慈禧生前掉的牙齿、剪下的指甲,在她入葬时盛放在什么器物里,放在什么地方,清宫档案和其他史料均无记载。而且慈禧生前可能不会只掉一颗牙,更不会只剪下二节指甲。
其它的牙和指甲哪里去了呢?盗陵匪徒肯定不会拿走,只能是当成废物随手扔掉了。取走黄缎袍后,下面是一条黄缎团龙大被,将棺内盖得北方向的条形凸起。这个部位下面是慈禧的遗体。
我在王江的协助下,用一个长纸筒将黄缎被慢慢卷起。慈禧遗体保存得比较完整。她头朝北,脚朝南,仰身直卧。脸和遗体的上身被黄绸子包裹着。下身穿着裤子,已严重褪色,一时难以辨别原来的颜色。
裤子上绣满楷体“寿”字,每个寿字长7厘米、宽6厘米。这条裤子与已从地宫里清出来的“福”字上衣,正好上“福”下“寿”,合为一身。两只脚上也裹着黄绸。揭开黄绸,只见两脚被一条紫红色绸带捆着,其中右脚穿着白绫袜子,左脚赤裸,袜子放在左裤腿上。揭开脸及上身的黄绸子,遗体的真面目才完全展现出来。她的头微向左偏,两眼深陷成洞。
有些花白的头发一部分披散于胸前,一部分顺垂于右侧。右手搭放在腹部,左手自然垂于左胯外侧,腰间扎着一条丝带。胸部袒露,皮肤贴在了骨头上。
虽然肌肉无存,遗体上还有许多裂口,但全身仍然皮骨相连。我用钢卷尺量遗体,全长153厘米。以此推断,慈禧生前身高当不低于160厘米。
遗体下面铺着一件黄绸里蟒缎褥。褥子下面是一块长条木板——如意板。这是当年抬遗体用的,没有撤出。我们就是用这块如意板又将慈禧遗体抬出棺外。如意板下面铺着一层厚约10厘米的锯末状物,到底是什么,至今也不清楚。
国家文物局的一名专家往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药液,然后又将慈禧的遗体抬进了棺内,按原状安放。文物局的专家再次往棺内喷洒药液,然后盖上棺盖。
这时木工已将残破的外椁维修好,随即将椁盖盖上,一切又都恢复如初。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