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个不算太新鲜的词汇持续在我们视野中输入——病毒。先是新型冠状病毒各种变异,然后又听闻猴痘,现在又来一个琅琊病毒,这些病毒是要把人类毁灭吗?其实答案否定的,病毒一直存在,之所以这两年病毒能引起我们的重视,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发达了,看见了它们,而古代和近代对病毒的了解知之甚少,是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所以现在为什么病毒越来越多,只是因为我们更容易、更方便的看到了它们。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至少有32万种可以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如果加上可以感染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苔藓、蘑菇和褐藻一类,病毒的种类会上升至一亿。这个数量还不包括细菌、古生菌和其他单细胞生物的病毒。看到这个数字,你大概已经恍然大悟,病毒比我们的生物种类总和还要多,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比我们早的多,它们有可能也是最早的“生命形式”,跟他们的存在相比,我们的出现已经是很晚很晚了,所以病毒是消灭不完的,这句话也是正确的,因为它早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病毒不会消失,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或者换了一个寄主,或者和你融为一体。我们身体中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在我们人类中已经含有380万亿个病毒,大概20-30种,这些病毒很可能是在我们进化中一路寄生保存至今。有一些病毒在冰层中和南北极的永冻层当中被封冻着,所以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很有可能会重现世界。还有一些很隐匿,一直和我们人类没有什么接触,寄生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身体中,当这些病毒和我们接触时,很有可能感染我们,也很有可能被科学家发现,但是他们确实一直存在着,或者各种变异存在着。
这两年各种媒体大肆渲染病毒的危害,给大众释放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华大基因CEO尹烨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人类至今的几百万年也没有哪种病毒可以灭绝过人类,病毒灭绝人类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这病毒会构成怎样的影响?
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这病毒会构成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是:
1,人畜感染,带来免疫虚弱
首先,新亨德拉尼帕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又名狼牙亨尼帕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琅琊病毒,它是一种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的,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根据专家的解释, 被这种病毒感染后,人的脏器功能会受损,除发烧、呕吐、乏力等临床病症外。
“琅琊”病毒还会在病毒被杀灭后,给患者带来一定时间的虚弱期。并且还有可能出现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而这就有可能给了新冠病毒升级,创造新的机会,要知道奥密可绒这种病毒,不就因为艾滋病毒带来的人体免疫虚弱,进而让新冠病毒在免疫虚弱的人体中,得到了升级吗?所以,这样的”琅琊“病毒我们要重视啊!
2,琅琊不凶,确实讨厌
其次“琅琊”病毒虽然致死率目前不高,但研究者经过发现,如果和其他病毒同时感染,那么它会起到增强其他病毒的作用。换言之它将会和包括奥密可绒病毒在内的其他它病毒一起,在人体内狼狈为奸。此次“琅琊”病毒感染的病人种,科研人员就发现,曾患过新冠的病例体内的“琅琊”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不但如此,如果和同种人畜共患病毒一起感染,还会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是死亡的可能性,因此此次我国出现的“琅琊”病毒绝非小事。我们对它的防疫,如果不到位,一不留神,没准真的会改变人类的过往防疫努力,让新冠病毒在人群的传播更加”如虎添翼“
中国发现“新”病毒,已知35例感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
我们把这种新病毒命名为琅琊病毒。这是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毒,因为感染样本较少,所以尚且未知会不会出现人际传播。但对于这种新病毒不要过度担心,因为琅琊病毒的传染率并不高。此病毒的传染源头很可能是人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猪或者猪被感染的部分组织而患病。此病毒的治愈率还是非常好的。
1.这是一种新型尼帕病毒,命名为琅琊
这种病毒在我国山东跟河南两个地方发现,是一种亨尼帕病毒。这种病毒的死亡率在40%到75%之间,别看死亡率这么高,是因为这个数据是多年前的,这个病毒放到如今的医疗水平之下,不跟严重,而且秩序也很良好。虽然目前并没有特效药,但经过疗程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2.琅琊病毒会不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还未可知,应该引起警惕
但真的不值得恐慌,这种病毒患者跟密切接触者之前并没有发生传播。由于样本太少的关系,所以还不能确定是否会人传人。但确定的是动物会传播给人。人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的唾液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也通过直接接触被传染。只要我们远离野生动物,也不要去跟动物进行亲密接触,就不会有感染的风险。这种病毒也能够通过间接传播,先由蝙蝠把病毒传给中间动物,再传染给人。
3.琅琊病毒也能够得到很好预防
想要预防这种病毒,就需要我们在吃水果之前要把水果彻底清洗,并且去皮,就能很好地预防感染。如果水果有被啃咬的痕迹,建议直接扔掉。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勤洗手,不要接触生病的动物。不要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跟体液。如果出现了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建议去医院里隔离观察。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