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放线菌、螺旋体一样,归属于微生物的范畴。
单个的微生物用肉眼很难观察。
霉菌
病毒比细菌更小,大多会使得其他生物体致病。比如艾滋病病毒,新冠肺炎,非典病毒,能够感染人类,让人闻之色变。
其实病毒的种类很多,有些只能感染动物细胞,有些只能感染植物细胞,也有一些只能感染细菌。
电镜下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病毒是世界上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这里面有两个“最”,最小和最简单。
因为简单,所以体积很小。
病毒结构简单,可以只含一种核酸(RNA)或者脱氧核酸(DNA)和蛋白质,甚至只有核酸,甚至有蛋白质(比如疯牛病病毒)。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生存。
DNA 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命形态,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所谓生命活动,指的就是利用原材料进行自我复制。
感染,也就是病毒致病是由病毒侵入宿主感染细胞开始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人整体和细胞两个方面,传播途径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伤口、血液、母婴传播等。
病毒属于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三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的重要性
病毒的流行病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深奥的,需要很长时间地探索。病毒的生存过程,复制过程,其实也是探索最原始的生命奥秘的一个过程。
病毒虽然可怕,但现代医疗在通过病毒的研究和利用,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术,包括CAR T免疫细胞在制备过程当中要利用病毒来制备。
此外,在生物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病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载体。
为什么病毒需要入侵细胞才能够进行复制?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科学问题,个人觉得这个跟生命的起源是同一层次难度的问题,如果能够将病毒研究透彻,那毫无疑问,人类的生物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超的的水平。
病毒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计算机病毒之所以称之为病毒是因为其具有传染性的本质。传统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他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病毒程序通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文件内容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达到病毒的传染和扩散。被嵌入的程序叫做宿主程序; (3)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潜伏性的第一种表现是指,病毒程序不用专用检测程序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4)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5)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 (6)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