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毛主席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句名言。在《水浒》里,贪官是梁山好汉的对立面,是英雄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典型环境。所谓贪官,是一种整体的说法。他们不只有经济上的贪,而且有政治上的恶、法制上的腐,所以,我称他们为孬官。
《水浒》里最著名的孬官就是高俅。水浒在一开始,就先写了他,此后,让他贯穿始终。这是很有讲究的。金圣叹先生说得好,“未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是乱自上生;未写高俅,先写一百八人,是乱自下作”。其实,整个水浒,都体现一种观点,就是“乱自上作”。“不肖在上,大贤在下”。所以才有这样的反抗,才有了梁山队伍反抗的合理性。
那么,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水浒传》里写得分明,高俅本是东京宣武军一个浮浪子弟,整天给有钱人家帮闲使钱,也就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因为帮生铁王员外家的儿子使钱,出了问题,被官府脊杖二十,驱逐出境。王员外,看来是个打铁起家的大户。高俅不得已,去了淮西,在临淮州一个开赌坊的柳世权家一住就是三年。后来遇天下大赦,柳世权介绍高俅到东京投靠董将仕。“将仕”,即“将仕郎”,是宋代最低一级散官的名称。看来这董将仕,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有些功名,联系广泛,是当地要头要脸的人。董将仕虽然知道高俅是个不怎么样的人,但为了不驳柳世权的面子,就让高俅在这里住了十来天,然后把他转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有人说是苏辙。但,有资料说苏轼有个小史叫高俅,能写善画。看来,这小苏学士应当是苏东坡了。小苏学士也把高俅看成是烫手的山芋,只留住一天,就把他转给附马王晋卿。王晋卿就是个大人物了,他的岳父就是哲宗天子。王晋卿很欣赏高俅,这就使高俅有了发迹的跳板,并由此认识了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徽宗。
那天,王晋卿过生日,把小舅子端王请来,席间,端王看到王晋卿家的镇尺不错,十分喜爱,王晋卿就答应把这把镇尺,再加一个笔架,一并送给端王。后来,这送东西的任务,就交给了高俅。高俅来到端王府,端王正和一班子人蹴鞠,也就是踢中国古式的足球。足球踢飞,落在高俅附近,高俅顺腿踢了回去,端王看到这家伙踢得很有水平,于是,邀他一起踢球,从此二人就打得火热。后来,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成为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徽宗让高俅在宫里挂名积累资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他提拔成殿帅府的太尉,也就是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高俅的发迹史,就是一个浮浪子弟摇身一变成为贪官的历史。高俅当了高官,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他刚上任,就挟嫌报复。上班点名的时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病请假,高俅感觉是对他的老大不敬,硬是让人把王进找来,打得皮开肉绽。原来,高俅未发迹时,在比武的时候,曾被王进的父亲老王教头打翻在地。高俅对此耿耿于怀,现在当了大官,那气焰还了得,完全是一幅小人得志的样子。王进畏惧于高俅的淫威,只得带了老娘,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这才引出史进来。王进走到华阴,住在史家庄,看到史进习武,就收史进为徒,对他加以点拨,使史进的武艺提高很快。王进离开史家庄后,《水浒传》里就没了踪影。作者安排史进去找师傅,大概是农村青年史进没出过门,本想去正北延安府找师傅的,一下子找到了远在西北的渭州,在那里遇到了在小种经略府供职的提辖鲁达。鲁达原在老种经略府,后来转到小种经略这里来。这里说明一下,“种”,作为姓氏的时候,读“虫”,不读“肿”。初读水浒,看到“老种”,“小种”的字样,以为是骂人,常常发笑,后来才知道这本是一个姓氏。老种经略,指延鄜路经略使种谔。小种经略,是住镇渭州的经略使种师道。有人说他们是父子关系,有人说种谔是种师道的叔父。不管怎么着,他们是北宋威名显赫的种家军的代表人物。种家军是北宋抵御西夏的重要力量,种师道在金兵围困东京时,率兵勤王,出过大力。那个时代,在东京失意的人,别的地方逃也逃不了,到边塞投奔种家将,却足以藏身。《水浒传》把种家将抬出来,应当有呼唤忠臣良将的用意。
高俅做的第二件恶事,就是迫害林冲。他的义子高衙内,看上林冲娘子,调戏不成,就想方设法得到,于是,在陆谦、富安的帮助下,设计骗林冲误入白虎节堂,以此治林冲的罪,欲置林冲于死地。所幸开封府尹看出其中的蹊跷,只将林冲发配到沧州。高俅父子不死心,安排董超、薛霸在野猪林杀害林冲,只是由于鲁智深挺身相救,才保全了性命。到了沧州,高氏父子又派人火烧了林冲看管的草料场,林冲因躲在山神庙里才幸免于难。这样的恶行,真是令人发指。
高俅的第三件恶事,就是对杨志的打压。杨志本是殿帅府的制使,因为押送花石在黄河里翻了船,被追究刑责,遇到大赦后,满心想着回到原岗位,高俅却硬是不准,致使杨志有力无处用。
记在高俅头上的第四件恶事,就是他的本家兄弟,高唐知州高濂,纵容其小舅子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父柴皇城的花园。
高俅的恶事多了,比如带兵攻打梁山,比如用药酒毒死宋江等人。
以上是小说中的高俅。历史上确有高俅其人,也确是殿帅府的长官。这一点,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写得非常清楚。禁军夜晚守卫皇帝,各队问答口令,问‘是不是?’众人答‘是’。又问‘是谁啊?’众人答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东京梦华录》提到“太平桥”在高殿帅宅前。《东京梦华录》写的就是宋宣和年间的东京,这样写高俅,自然是十分可信的。
蔡京是《水浒传》描写的又一个奸臣。这个人,小说中的形象与历史人物比较接近。《水浒传》中,写蔡京的地方有一些,散见于一些故事中,不象高俅的故事那样集中,但读者可以处处感到他的存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老奸巨滑、坏心眼很多的孬官。还有,就是他的一些亲戚,比如他的女婿大名府的梁中书,他的儿子江州的蔡九知府。蔡九在江州加害宋江,梁中书在大名府聚敛生辰纲,都是贪腐阵营的行为。不过,相对于对高俅的描写,《水浒传》对蔡氏亲朋的描写,并未在普遍道德上丑化他们,甚至还写了梁中书独具识才之眼,看中了杨志,他不因杨志是罪犯而小看他,而是唯才是用,杨志在校场比武,破格对待杨志,并委以重任。
历史上真实的蔡京,确实久居高位,他是福建仙游人,与其弟蔡卞同年考中进士,都是朝廷的重臣。蔡京不仅是个政客,而且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北宋独树一帜,很有名气。有人说,宋代的书法大家苏、黄、米、蔡四大家,蔡本指蔡京,因为他是个奸臣,人们才把他换成蔡襄。蔡襄与蔡京同乡同姓,出道比蔡京早,书法很有特点。
蔡京与苏轼,在书法界虽是同行,但政见上却是政敌。苏轼是元佑党人,蔡京却钻进了另一个对立的阵营,二人为了政见的分歧,经常争执得形同水火,总想置对方于死地。
蔡京虽然才学出众,但心地险恶。在新党得势时,便不择手段,伺机报复。不仅将苏轼逐出京师,而且将苏轼的书法也贬得一文不值。不仅如此,还通令全国,将苏轼在各地所题碑碣一一捣毁,片石不存。
蔡氏一家,在北宋声名显赫。蔡京,蔡京的弟弟蔡卞,蔡京的儿子蔡攸、蔡绦,都做到北宋宰相一级的官。
蔡京等人的问题,除了把持朝政、迫害贤良外,更多的是贪腐。他们蒙蔽徽宗,不虑国家大事,整天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他们在东南运花石纲到东京,建万寿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致使人民怨声在道。方腊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他们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极尽挥霍,视金钱如粪土,全然不惜乎人民的疾苦。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括公田,建立了西城扩田所。为了把民人的土地强行收到官府手里,让民户拿出田契,张三从李四手中买的地,不只张三的要拿出购地合同,李四也要拿出从王五手里买地的文书,王五再拿出赵六卖地的文书。如此类推,一直推到有一个环节拿不出文书来,就说这块地是非法的,由此收归政府所有,然后,再返租给民户,让他们交租子。还有,对池塘、河滩、堤坝等土地,确定为官府所有,租给民户,无论有什么天灾都不免租,由此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蔡京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传。历史,已经把他钉在耻辱柱上。据传,蔡京被流放岭南,沿途老百姓憎恨这个巨贪大恶,不卖给他“食饮之物”,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难买到一口饭、一盘菜、一杯茶。到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饥寒交迫,饿极而死。
童贯也是《水浒传》中的奸贼之一。他是个小说人物,也是个历史人物。童贯虽然是个宦官,但身材魁伟,相貌俊美,能说会道,深得皇上欢心。所以,他能够以宦官而出任军事长官,长期把持军事大权。童贯是中国历史上获得官衔最高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
从时间上推算,徽宗入继大宝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意味深长。
据说,童贯出手大方,他大方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后宫嫔妃、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时不时可以从他那儿得到好处。因此,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有着阳刚外形的人,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欢心。
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夏、辽、金周旋十多年。电视剧《水浒传》说宋江征方腊,童贯去争功,史实不是这样。那一场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正是童贯指挥的,他的手上,沾满农民起义军的鲜血。至于宋江,我感觉,他即使投降朝廷,参加了打方腊,他也不会是征方腊的主将。《水浒传》上写了宋江等梁山好汉征辽。宋江征辽,不见记载。《宋史》记载的征辽,也是童贯率军打的。童贯征辽并不顺利,充分暴露了宋军的低能。还是新兴的大金,把幽州等地夺得,童贯依宋金盟约,把以前献给辽的钱财转送金国,以此为代价从金人手中要回幽州。对朝廷却蒙骗过关,吹嘘自己打了胜仗,得以加官进爵。辽国灭亡后,金兵大举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大学士上书弹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为众矢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员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被一连三贬, 被朝廷追而斩之。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水浒传中,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太师蔡京,三人的官职哪个更大?
《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水泊梁山的英雄人物之外,朝廷的奸臣们也是深入人心。其中,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人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高俅帮助高衙内迫害林冲,蔡京纵容女婿贪赃枉法,童贯多次在军事上与梁山好汉作对,他们三人都做了许多坏事。
为什么他们三个能够做这么多错事又无人制约呢?在小说里,高俅人称高太尉,蔡京官居太师,童贯身担枢密使之职,都是朝廷的高官。那么,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个人,究竟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个人在《水浒传》中的官职具体情形。在《水浒传》中,高俅的官职是太尉,太尉之职本为秦朝最高军事长官的官职,只是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担心军权掌握在一个官员手里会惹出祸患,所以太尉一般并没有全部的实际职事。
尤其是在宋朝,太尉作为三公之一,虽然位居武官之首,但是,一般来说只是皇帝封赏给臣子的加官,并没有实际执掌的事务。不过,也不能说高俅的太尉之职是没用的。在小说里,高俅的完整官衔为殿帅府太尉,殿帅府并不是宋朝的官署,它的真名是殿前司,这一官署源于后周,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卫队。高俅官居殿帅府太尉,主要掌握的也正是禁军。
除此之外,林冲面见高俅的时候是在白虎节堂,这一场所一般为节度使所用,可见小说里的高俅应该还兼任节度使。虽然节度使是节制调度军事的长官,但是北宋的皇帝已经对节度使的财政权和军事等权力进行了分化,所以高俅的这份兼职只能害个把人,并不算真的特别位高权重。(下图为影视剧中的高俅)
接下来,看一下童贯和蔡京的官职。小说中,童贯官居枢密使,这一职务源于唐朝后期,一开始只负责传达皇帝命令。到了两宋时期时,由于连年与西夏等政权发生冲突,枢密使开始逐渐主管军事。一开始,宋朝皇帝设置枢密使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但是日子久了,皇帝开始担心枢密使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于是又将枢密使的统兵权力分给了三衙。不过,即便如此,枢密使所在的枢密院依然具有掌管士兵名册和虎符的权力,能够起到发兵的作用。
和童贯的官职相比,蔡京的太师的实际职能就没那么高了。太师之职源于西周时期,位居六卿之首。但是,到了后来的朝代里逐渐被划入三公之一,宋代时更成了皇帝奖励文官首脑的加衔。不过,虽然是加衔,但是宋代的太师一般由中书门下省的长官兼任,蔡京就是宰相加衔太师的典型案例。
按照品阶来算,在北宋时期,太师是正一品,枢密使是从一品,太尉是正一品,按道理讲蔡京和高俅都应该是官职最高的。但是,实际上来说,蔡京是中书门下省的长官,童贯掌握发兵大权,两人分庭抗礼。三人中唯有高俅实际职权相对较低。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高俅、童贯和蔡京三人的官职真的是这个排位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蔡京。和小说中一样,真实历史上的蔡京也最后官至太师。不过,他实际上的职位是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是虚衔,门下侍郎才是真正的职务。在蔡京的三个头衔中,太师和右仆射分别为正一品和从一品。门下侍郎为正二品,是门下省的副职长官。不过,由于蔡京头上并没有门下尚书压制他,所以在门下省这个负责审议的部门里,蔡京才是老大。
除此之外,蔡京还享有魏国公的爵位,比一般的副相地位要高。历史上的蔡京是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百姓确实痛恨他和童贯帮助宋徽宗欺压百姓,另一方面蔡京也确实用手上的副相大权做过兴办福利以及地方学校等有利民生教育的大事。(下图为影视剧中蔡京形象)
然后,我们看一下童贯的官职。童贯在真实历史上的官职与小说中有些差距,他的枢密使之职只是领职。不过,童贯的其它头衔非常多,真实历史上的童贯当过太傅和检校太尉,太傅属于正一品加衔。检校太尉是散官,属于从一品,但是地位比太尉高。
另外,童贯还曾经做过多地的节度使,后期还享有广阳郡王的爵位。在历史上,童贯受蔡京推荐,最终做到了西北监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作为一个宦官,童贯有自己的幕府,还享有军事上的多方面权力,与小说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下图为影视剧中童贯形象)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高俅的官职。在历史上,高俅官居正一品太尉,主要负责禁军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高俅也做过监军,临死之前的职务是可以自己掌握幕府的开府仪同三司。根据历史记载,高俅总揽军政,经常做些以权谋私的事情。
在真实的历史上,蔡京、童贯和高俅的官职和爵位上都有重合的地方,蔡京和童贯、高俅都曾位居正一品,童贯和高俅都担当过开府仪同三司和太尉。由于北宋重文轻武,三人中蔡京必然更受官员推崇,但是童贯的爵位比蔡京高,在权势上也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蔡京和高俅都掌握一定的人事调动的权力,蔡京曾经扶持自己的妹夫做官,高俅也曾经让自己的儿子做节度使。经过更加准确的对比,如果单纯按照官职来说,蔡京和童贯分别是文官和武官的首领,高俅虽然也主管军政,但是职权上还是略低于蔡京和童贯。
有趣的是,虽然在真实历史上和小说中高俅的官职都略低,但是在三人中,陷害林冲的高俅,历史结局却是最好的。后来,蔡京被宋钦宗贬官流放,死在了潭州,童贯直接被宋钦宗处死。三人中只有高俅最后逃过了朝廷的处置和靖康乱世的厄运,病逝于靖康元年。甚至在高俅死后,朝廷还像模像样的给他举办了高规格的丧礼。
细细想来,不觉让人百味杂陈。北宋的官职非常冗杂,效率低下,极容易产生内斗、犯罪和管理混乱,对北宋来说,冗官带来的恶劣影响比三个奸臣来的更可怕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水浒传的三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都是什么官 谁更大一些?
蔡京是太师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