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
来到上海昊美术馆办个展,
展览现场设定为一个3019年的“考古现场”。
10年来,丹尼尔用火山灰、天然水晶等地质材料,
复制了将近3000件21世纪流行的物品,
把它们做成残破、衰败的样子,
“伪造”成未来的出土文物。
这些物品中,有相机、手机,
也有乔丹球鞋、斯伯丁篮球、米老鼠,
种类十分庞杂,几乎涵盖各个生活领域。
他想让观众变成未来的考古学家,
挖掘“文物”、重新思考当下的人类文明。
自述 丹尼尔·阿尔轩 撰文 王微辣
丹尼尔·阿尔轩接受一条专访
38岁的丹尼尔·阿尔轩,人称“鬼才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绝大多数是白色、灰色,擅长在作品中玩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6月下旬,我们在上海展览现场见到丹尼尔时,他身穿一套类似考古队制服的白色连体衣。向我们娓娓道来,在3019年的未来,人们将如何理解21世纪的文明。
《邦尼兔》
走入一楼的展厅入口处,迎面看到的就是这只巨大的兔子雕塑。这只高度近5.5米、青铜材质的《邦尼兔》,是丹尼尔迄今为止最大的雕塑作品。
兔子,在人们印象中往往是小而可爱、毛茸茸的形象,而如此巨大的兔子,用坚硬的材质做成,给人一种压迫感。
丹尼尔解释:“我把这只兔子扩大了很多倍,通过它与观众的高度差,营造出一种陌生的距离感。另外选择了青铜材料,打造出铜锈的质感,充满古老的年代感。”
《邦尼兔》站在展览门口,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爱丽丝跌进兔子洞的开头一样,开始一场奇幻旅程。
《开凿之墙》
再往里走,是一排排破碎的墙体。纯白的空间中,却满是衰败感,让人好奇——这里发生了什么?
墙上的破洞,最初是不规则形状,一眼望去,像个正在缓缓融化的冰川;走到墙的尽头,才发现,最后的墙上有一个人形。
“我把这些墙做成交叉错落的形态,观众必须在其中徘徊前进。从外面看,围墙中的人们按相反的方向穿梭,不知道尽头在哪。”
《蝴蝶结》
走出《开凿之墙》,就被这件超现实的雕塑吸引。它来自丹尼尔的《建筑异变》系列,专门创造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空间。
“我和墙壁玩耍,将它融化,像纺织物一样,然后我用柔软的墙面系了一个完美的蝴蝶结。”
丹尼尔的《蝴蝶结》手稿
这个把空间“打结”的想法,丹尼尔经过10年的反复尝试、失败,才实现。
《挖掘现场 212》
走进展览最深处,才发现,美术馆的地板竟然被大片挖空。就像一个考古勘测现场,经过时间风化,一片废墟。
几个白色连体服的“考古队员”,正在坑洞里忙碌地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研究挖掘出来的物品,带进分析实验室。
这是丹尼尔家虚构的“挖掘现场”,他把时间设定在未来的3019年,再把各种破碎的旧物,散落其中。这些“文物”,是我们这个时代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用品:手机、电话、收音机、吉他、篮球、球鞋……
配合工作人员的表演,让观众产生时间错乱的体验。
丹尼尔出生在美国迈阿密。从小就被确诊为色盲,一般人的眼睛能分辨百万种颜色,但他只能分辨约100种。花和草的红、绿色,天空和太阳的橙、蓝色,在他眼中都模糊不清。
但他从小把自己的色盲症看作是一种潜在天赋,“让我专注于黑与白的世界。”
童年的丹尼尔
丹尼尔在自己的作品前
12岁时,丹尼尔几乎丧生于1992年席卷迈阿密的一场飓风。窗户破碎,墙壁坍塌,天花板被掀翻,开了个大洞。他和家人只能蜷缩在壁橱里,眼看一切被无情摧毁。
丹尼尔说,“那种感受像是建筑被肢解,快速,且充满暴力。”
丹尼尔从那场灾难中幸存下来,但“大自然摧毁人造物的力量和场景”,在他心里留下烙印。
丹尼尔早期的绘画作品
变异的未来建筑
2003年,丹尼尔考入纽约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学的是绘画,但画的一直都是大自然中的超现实建筑。
绘画也是他在学生时代,实现自己想象力最简单、触手可及的方法:“我把很多建筑元素单抓出来,比如柱子和楼梯,让它们成为漂浮在时空里的废墟,过去的人类文明留下的痕迹。”
《变异的通风口》2006
《藏起来的人》2011
从墙里伸出的手
《坠落的时钟》2011
藏起来的米老鼠
后来,丹尼尔才开始做雕塑,“把想象实体化。”
坚固的墙壁,突然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灾难般的毁坏,或像布料一样有了柔软的褶皱……
《破碎的脸》2017
《垂死的高卢人》2017
他也探索人与建筑的互动关系,创作了一系列破碎的人体雕塑。
有一次,为了给这些人物形象建模,他把自己包裹在石膏中待了4、5个小时,直到感受到仿佛置身于洞穴深处的窒息感。
丹尼尔是天生的色盲2015年后,他佩戴色彩校正眼镜后创造了不少有颜色的作品
从2007年至今,丹尼尔与建筑师Alex Mustonen合作创立工作室“Snarkitecture”,把建筑变成好玩、有生命、没有固定形态的东西,创作了许多挑战人们认知的作品。
Snarkitecture取名自Lewis Carroll的诗歌《猎蛇鲨记》,丹尼尔借用“蛇鲨”来比喻作品中奇妙、未知的建筑,“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迷惑体验,是我最想探索的部分。”
丹尼尔在复活节岛创作的绘画
21世纪的人类遗物
而“未来遗物”系列,始于丹尼尔十年前的一次旅行。
2010年,丹尼尔去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旅行,那里因巨石像和考古闻名。
他画了很多描绘石像、游客、原住民的画,还偶遇了一群考古学家,与他们探讨石像的起源。
丹尼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根据地下挖掘出来的文物来推测历史真相,会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旅行回来后,我开始逆向思考:是不是能把今天这个时代的东西,做得看起来像历史遗物?”
丹尼尔因此创造了“虚拟考古”的理念,从未来的角度,审视当下的日常物品。
他尝试用复活节岛上收集来的火山灰,混合石膏粉,做出第一件“未来遗物”——相机,那是小时候祖父送给他的第一台宾得K1000。
丹尼尔的第一个“未来遗物”系列
这之后一直到现在,丹尼尔用火山灰、水晶、石英、炭灰、黑曜石等地质材料,已经生产了近3000件21世纪“未来遗物”。
他先做了一批科技产品:相机、黑莓手机、磁带、闹钟、电影放映机。
然后是有文化辨识度的物品,音乐类的耳机、麦克风、键盘、架子鼓、音箱;体育类的篮球、乔丹球鞋、芝加哥公牛队夹克衫、纽约洋基队棒球帽……
“选择物件时,我会找一些标志性的、在全球被广泛认知的东西。它们不是来自300年前,也不是来自300年后,只代表我们这个特定的时代。”
两个小儿子出生后,丹尼尔以孩子们的毛绒玩具、卡通形象创作,把把原来可爱柔软的东西,做成“遗物”。既让人看到童年的回忆,又有风化侵蚀的感觉。
丹尼尔最近发售的《粉色破碎熊》,在他的个人网站上,仅30秒就全部售罄
不论是把当下的流行物品做成“虚拟文物”,还是把坚固的建筑变成扭曲、不可思议的空间,丹尼尔的作品总给人残破不堪感。“很多人认为:你是在悲观地在描绘世界末日吗?这根本不是我的意图。”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在未来某一天会作古,但人类的创造力在进步。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讨论,能激起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对当下的人类文明的思考。”
丹尼尔和艺术家JR、村上隆、KAWS
詹姆斯·法兰科主演丹尼尔执导微电影《未来遗物 02》
炙手可热的跨界明星
艺术创作之外,丹尼尔也是当下国际最炙手可热的跨界明星:设计过球鞋、潮牌店、大牌秀场视觉;一众好友里,包括艺术家KAWS、村上隆、音乐人Pharrell……
丹尼尔与肯宁汉合作的舞台设计
丹尼尔从大三,就开始和舞台设计师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合作。肯宁汉是美国舞台设计的老牌代表人物,和20世纪的众多名人合作密切,安迪·沃霍尔、劳森伯格、贾斯帕·约翰斯、杜尚……
“我从肯宁汉身上学到最大的一点,就是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作品。”
以知名音乐人Pharrell为原型的雕塑,2013
通过舞台设计,丹尼尔逐渐熟悉音乐圈、时尚圈。2005年,丹尼尔开始与美国音乐人菲董(Pharrell William)合作。
“我负责视觉,他负责做音乐。他创造现场体验的能力太厉害了,我原来根本没法想象,合作多了后耳濡目染。”
而这种创造体验的能力,也被丹尼尔运用回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丹尼尔与adidas合作设计的球鞋
丹尼尔成长于90年代的美国,嘻哈文化、滑板文化、球鞋,都是构成他世界观的重要因素。
他特别在意受众,“并不是每个人,在成长环境中都觉得艺术是重要的。随着作品的发展,我想着如何去吸引不同的受众。”
丹尼尔与Dior男装合作的秀场视觉设计
通过和不同品牌合作跨界设计,比如adidas、Dior,他接触到更大规模的大众。
“关于艺术和大众文化的交融,这个概念看似很新,但当我们回到60年代、80年代,像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凯斯·哈林(Keith Haring)这些艺术家,已经在做同样的事情。”
在丹尼尔纽约的工作室,有不少潮流收藏品
现在,丹尼尔还是一位Instagram网红,粉丝50万。他喜欢在Instagram上发帖,分享新展览、新作品,社交媒体已成为他和观众沟通的一种方式。
部分展览现场照片由昊美术馆提供
部分作品来自艺术家官网、Instagram
鸣谢:昊美术馆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正在展出
地点:上海昊美术馆(祖冲之路2277弄1号)
展期:2019.6.29-2019.10.24(每周一闭馆)
那位朋友能给我说说“雅玛人”的资料 谢谢
那位朋友能给我说说“雅玛人”的资料 谢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1,400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玛雅人占领着墨西哥Yucatan(尤卡坦)半岛、现代洪都拉斯、及现代危地马拉。其历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间。尽管他们生活在农业发达时期,他们还是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埃及灿烂古迹的一些纪念碑和仪式中心。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当纯朴简单。而其建筑的发展水平尽管不是很高,但与其同时代的其它民族相比,还是领先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现仅保留有三本玛雅人写的书,其它的都被视其为异端的欧洲人给毁灭殆尽。 玛雅文明范围(绿色部分) 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与预知各星球运动的本领是根据历法计算出来的,常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表现。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讨论,这个小村子现已不再存在。贵族武士和牧师统治着这个社会。 公元999年,玛雅民族猛然开始衰落,或许是由于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许多重要的仪式场所自那以后就被抛弃了,大范围的战争开始,从墨西哥中心来的武士们入侵玛雅城,他们在雨林中分为许多小组进攻。公元17世纪,西班牙人夺取了最后一个玛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较之以前要少了近两百万人口。 古地区名。编辑本段玛雅文明(发展)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后被阿兹特克人采用为他们的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中国人早800余年,比欧洲人早10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并且在节日时通常有活人供奉。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於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著,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玛雅人认为52年则为一个周期编辑本段玛雅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顺着哥仑布的足迹,踏上中美土地,来到了玛雅部落。玛雅人委派通译者佳觉,向西班牙第一任主教兰多介绍了自己的文明。兰多被玛雅典籍中记载的事情吓坏了,认为这是“魔鬼干的活儿”,于是下令全部焚毁。经过这番浩劫之后,玛雅主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踪了,他们灿烂的文化也随之成了哑谜。 300年后,年轻的美国外交官斯蒂文写了一本《旅行纪实──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了人们研究玛雅文化的热潮,于是不少人致力于研究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的那场浩劫后,仅留下的三部玛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画等,然而,玛雅的文字是那样古怪,那样难懂。数百年来,这三部象天书一样的玛雅典籍,吸引着无数想要“打开” 这“硬壳果”的人,但到头来,他们都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研究玛雅文化,美国和苏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使用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即使如此,到目前为止,据说也仅仅认出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据已认出的这些玛雅文字,试译了奎瑞瓜山顶上的一块玛雅石碑,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它竟是一部编年史。据透露,编年史中记有发生于九千万年前,甚至四万万年前的事情。可是四万万年前,地球还处在中生代,根本没有人类的痕迹,难怪那些欧洲的宗教狂人要认为通译者佳觉所介绍的玛雅文明是“ 魔鬼干的活儿”了。 玛雅的文字连现代电子计算机都“敲”不开,而且他们的历史要上溯到四万万年以前。可见,他们决不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2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5天,而如今最先进的测算仪器算出的地球年为365.2423天,也就是说他们的测算结果比我们更精确。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佐尔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认为,“佐尔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400万年以后。 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种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著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疑问: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销声匿迹? 1952年6月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认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认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玛雅人祭,又称“人牲”,古代以人作为牺牲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动。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从天堂到地狱,包括尘世间的一草一木、一时一事,无不属于神的监管范围。他们认为自己惟一应该做的就是把世间最好的东西献出来讨好诸神,换取神对他们的宽容与关照。 在尤卡坦的奇琴伊察附近,有一口神秘的圣井,直径约60米,深达20多米,井水泛黄,水草丛生。据说玛雅人经常把活人扔进井里,讨好深居其中的神灵。兰达曾带着厌恶之情写道:“玛雅人曾有往这口井中扔活人的习俗。他们相信这些人并没有死,尽管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把自己的孩子也扔进去作了祭品。他们还往井里扔宝石及其他他们认为珍贵的东西。印第安人对此表现得极为虔诚,如果这个国家盛产黄金,那么大部分的黄金都被扔到了这座井中。”20世纪初,美国业余考古学家爱德华·汤普森打捞出黄金、玉石之类的珍宝,石刀、长矛这样的武器,还有数十具遗骸。说明兰达所记述的“人祭”确实存在过。 玛雅文明的特点:玛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总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以下列举几点玛雅文明的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编辑本段重要的玛雅遗址 蒂卡尔玛雅遗址(Tical) 蒂卡尔玛雅遗址位于危地马拉北部佩腾省东北部丛林中,东北距弗洛雷斯约35公里。约在1696年发现,1848年发掘,1955年起对外开放。古代玛雅最大城市之一,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市在公元800-900年间被遗弃。1963年起进行大规模发掘。考古、游览胜地。可乘飞机抵达,并有公路通危地马拉城。 蒂卡尔是玛雅古典时期最大的城邦,此时玛雅的文明中心已从南部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开创王朝,建功立业。这位强而有力的玛雅王天们六七十年,为蒂卡尔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之后,“蜷鼻王”、“暴风雨天王”将蒂卡尔推上了昌盛的巅峰,迎来了第一次盛世。但在公元6世纪中时,由于受到来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蒂卡尔发生了大的政治动荡,王朝风雨飘摇,城市建设一度停歇。100多年后,蒂卡尔才又生机重现;从小到大世纪末到整个8世纪,蒂卡尔再次冠绝当世,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发掘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之时。第二次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5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在其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它们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好几条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连接着各个宗教中心。 科潘玛雅遗址(Copan) 科潘玛雅遗址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科藩省,距特古西加尔巴西北约225千米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科潘玛雅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面积0.15平方千米,海拔600米。科潘玛雅遗址是公元前7~前1世纪洪都拉斯玛雅古城的遗址。是古代玛雅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之一,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遗址中有金字塔、广场、庙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阶等建筑。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区。 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科潘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到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内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公元前200多年,科潘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亚在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途中,发现了这处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筑,主要有金字塔祭坛、广场、6座庙宇、石阶、36块石碑和雕刻等;外围是16组居民住房的遗址。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玛雅祭司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领、贵族及商人的住房,最远处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这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宗教特点和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 在广场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坛金字塔,高30米,共有63级台阶,它是由2500块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块垒成,由一个宽约10米、长约60米的石梯直通塔顶。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每级石阶都刻着玛雅人的象形文字。石碑都是用整块山岩雕凿而成,上面刻满了象形文字。这些图案和文字记载了玛雅人的重大事件。所以又名为“象形文字石阶”。这个石阶是祭司和部族首领在玛雅人祭祀的活动中登上塔顶进行祭祀的通道。 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雕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是两个狮头人身像,雕像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在山坡和庙宇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迥异的人头石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另一个长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有象形文字,手中各拿着一本书。在这个祭坛的雕刻群中,还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 在广场的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墙壁和门框中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块石碑,这些石碑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女性。地球上曾经存在的六大史前文明 玛雅人是外星人吗
我们不能笃定一定存在或者一定不存在,只能说我们目前为止没有确定的史料证明其存在而已。
一、Lemuria文明雷姆利亚大陆(Lemuria),又译利莫里亚大陆,在印度次大陆南部的传说中又名库马拉纳德邦(Kumara Nadu)或古默里坎达(Kumari Kandam) ,是一个传说中存在的陆地,位于印度洋海域,介乎马达加斯加岛、泰米尔纳德邦之间。雷姆利亚大陆的传说很多时候都在神秘学的著作中出现。认为雷姆利亚大陆与地球上的古文明相关,曾经有过高度文明,但现时已因为一次一万年前的灾难而沉入海底。雷姆利亚大陆的传说在板块活动学说盛行后不再被重视,因为大陆所在地并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雷姆利亚大陆亦曾被意译为“狐猴洲”,因为早年根据陆桥假说,若在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之间无陆桥(狐猴洲),狐猴就不能具有至今的分布状态。
二、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玛雅文明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三个时期,其中公元3至9世纪为其鼎盛时期。
玛雅文明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人类取得的惊人成就。它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相比而言,西半球这块大地上诞生的另外两大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神秘色彩。公元8世纪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大举迁移。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都终止新的建筑,城市被完全放弃,繁华的大城市变得荒芜。玛雅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遗址。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在中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又发现了许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玛雅人在没有金属工具、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仅凭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文明。
三、地心魔国有人说,地心是中空的,内部还有一个太阳,里面也有几个国家,但是他们不想公开自己,这些人被称作 魔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地下的魔鬼。他们同样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的,在南北极有着巨大的出入口。
四、火星文明传说啊,火星上的高等文明毁灭之前,是地球的十倍!
五、巨人族巨人族高重的体格、硬爽的动作给战友以信任,让敌人恐怖。历史传说和一些史料中都有对巨人族的记载。但是目前对是否存在巨人族还存有争议。很多专家都在试图解释。
到底是否存在巨人族?对于这一科学上的疑问,很多人类学家的答复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巨人种族包括直立猿人和大型猿人,但是这两种生物都已经绝迹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角落,巨人族仍继续生存着。
当然,持巨人种族已经灭绝这种观点的学者仍占绝大多数。在爪哇、非洲东部和南部、蒙古、中国南部和印度等地发现了直立猿人和大型猿人的遗骨。进行这项考察的人类学家不承认它们是人类,而只认为是类人猿的一种,并非是人类的直系祖先。苏联的人类学家雅基莫夫博士根据这些骨骼的大小,推算出它们的体重在五百公斤以上。大概是由于头盖骨和大脑的生长跟不上躯体的发达程度,所以它们的进化停止了。
有专家认为,有两种原因可能造就巨人,一种是因为基因的关系,他们很正常,但基因使他们长得很高;另一种是机能失常,最常见的是肢端巨大症,这种疾病由于生长荷尔蒙过多引起,它不仅使人长得过高,也可能导致骨骼、内脏出现问题。那么他们是否源自远古的巨人呢?科学家马文安提曼博士认为,如果我们的基因都来源于第一个人类,我们之中会有巨人也不足为奇,因为第一个人类身上可能会有造成巨人的隐性基因。例如现代瓦图西部的人都非常巨大,他们的男性平均身高将近2米,高得惊人。然而,也有些学者持怀疑态度,认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巨人族。
六、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Atlantis),又称大西洲、大西国,在梵蒂冈城国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冈城国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过类似的叙述:“地球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代人类。第一代人类是一代巨人,他们并非这里的居民,而是来自天上。他们毁灭于饥饿。第二代人类毁灭于巨大的火灾。第三代人类就是猿人,他们毁灭于自相残杀。后来又出现了第四代人类,即处于‘太阳与水’阶段的人类,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毁灭于巨浪滔天的大洪灾。”
现代科学发现,在大洪灾之前,地球上或许存在一片大陆,这片大陆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大陆沉没在大西洋中。引发巨大灾难的是大规模的地震及其后产生的海啸。火山灰导致整个地中海地区数周之内都处于黑暗之中,远在英国的植物也受到影响。地震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4000倍。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遗迹,似乎在印证此假说。人们把这片大陆称为“大西洲”,把孕育史前文明的国度称为“大西国”。科学界沿用柏拉图提出的名字——亚特兰蒂斯。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神话,柏拉图只不过借它比喻雅典社会的价值观,但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希望找到,还它一个真相。
塞浦路斯说
一名自称神话学及古代研究专家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萨马斯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书《发现亚特兰蒂斯》中则认为有其事,并以柏拉图的描述作为其研究的主要依据。
他说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蒂斯的“具体线索”,当中45个线索显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称海洋影像图显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与柏拉图描述相符合。萨氏更说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图曾提及过的地点,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原,中间就是亚特兰蒂斯城。
他的理论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时曾发生“洪水大灾难”,令到地中海于现时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连接大西洋。这个说法同柏拉图说有个大洪水“吞没”亚特兰蒂斯岛,以及曾经大洪水的说法相符合。
克里特说
另一个说法,认为亚特兰蒂斯在克里特岛。
因为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了位于克里特岛上的大规模遗迹,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个圆环状小岛“锡拉岛”(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发现了描绘现在已成为内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经是一个小岛的证据,因此有人怀疑锡拉岛正是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由来,因为据研究,约公元前15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年代的900年前),锡拉岛上的圣多里尼火山发生了一次大爆发,爆发导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毁灭,也引发了海啸,这次火山喷发使得原本仰赖贸易的迈诺安文明受到了重大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说的人认为,柏拉图(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亚斯或最初听到这故事的希腊人索隆)把数字弄错了,因此整个数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变成了9000年,4万平方哩变成了40万平方哩,所以才变成了这样的传说。
南极说
支持此说的人以考古学家兼作家葛瑞姆·汉卡克以及兰斯·弗列里亚斯为代表。
此说是认为亚特兰蒂斯应该是在南极半岛,并以“地壳滑动说”来解释亚特兰蒂斯的毁灭,认为亚特兰蒂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灾难,紧接而来的是严寒,从而导致亚特兰蒂斯人放弃了自己的故乡,南极半岛随后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直布罗陀说
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地理学教授科林那·吉亚德(Collina-Girard)认为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于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一带。
科林那研究了人类于19000年以前从欧洲向北非移民的历史,认为在亚特兰蒂斯大陆存在的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有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存在,而亚特兰蒂斯大陆就在今日的安达鲁西亚与摩洛哥之间。
爱尔兰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书中认为,爱尔兰岛即为亚特兰蒂斯大陆。主要论点来自于柏拉图所描述的岛国大小及地貌与爱尔兰岛极为相似,并且两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亚特兰蒂斯沉没的传说可能来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时期结束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岸岛屿。长时间的以讹传讹将小岛的沉没夸大为毁灭性的灾难。
加的斯说
有研究者认为亚特兰蒂斯位于西班牙的加的斯附近。2011年,由哈特福大学(Hartford University)教授弗罗恩德(Richard Freund)在位于西班牙加的斯(Cadiz)北部的多纳那国家公园(Donaa National Park)沼泽地的考古发现,认为此地即是因海啸而毁灭的亚特兰蒂斯。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