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历史记载的“古”,到人类文明迈进太空的“今”,对于南方人,一直以来都会有一种说法,就是“蛮”。
蛮,《说文解字》直接和南蛮挂钩,直接意思是虫多的地方。现在有野蛮、蛮横、荒蛮等多个意思。
楚国在西周被封为“子”爵,国家只有方圆50里大小,属于末流封国,开会啥的只有站着旁听的份儿。
以周天子为首领的倡导礼制安邦的各封国,都打心眼里瞧不上楚国。
楚国,从一开始就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游离在中原文化圈之外,一直想加入中原,一直进不了中原的大门,即使他灭了50多个诸侯国,势力范围达到黄河边,依然摆脱不了“蛮”。
楚国真的蛮吗?历史记载就是如此。但,考古又给了你一个不一样的楚国。
楚国游离在中原之外,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楚文化。反映在考古学上就是:器物精美绝伦,图案更有艺术价值。
上面是楚国王子午鼎,下面是大家熟知的后母戊鼎
一是楚国青铜器令同期中原青铜器相形见绌、黯然失色。中原基本上都是厚重、大气、方正,代表作就是后母戊这一类型。楚国的青铜器是一种独特风格的存在,与中原迥然不同,线条更柔,纹饰更细,雕刻更精美。即使非常重的楚鼎,比如春秋五霸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墓中出土的王子午鼎(河南博物院藏),高62厘米,浮雕、立雕、分铸等工艺精湛,有额冠之美,戏称“束腰鼎”。
虎座凤鸟悬鼓
二是楚国独有的漆器旷古绝伦。楚国漆器主要是红色和黑色相辅相成,惊艳贵气。雕刻手法更是精美绝伦。1978年楚墓出土的虎座凤鸟悬鼓(荆州博物馆藏),高150厘米,雕刻的卧虎和凤鸟非常惊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上面是王子午鼎铭文,下面是秦国秦诏版
三是你永远想象不到的惊艳文字。出国的文字秀美空灵,飘荡奇绝,如同鸟一样,被认为是鸟虫篆的鼻祖。
摆放着瑰丽的鼎,使用着精美的漆器,书写着飘逸的文字,我们才知道,原来楚国人的生活如此绚丽多彩;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屈原可以那么浪漫,写下史诗级诗歌《离骚》!
如果当年统一全国的不是秦国,而是楚国,那么我们的文化将会更“艺术”,更“柔美”!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蛮夷之地吗?
春秋时期的蛮夷和现在的蛮夷并非一个意思,现在的蛮夷多指荒凉、未开化之地,而春秋时期的蛮夷指的是不接受周朝的礼乐制度,并非文化高低。而楚国并非中原之国,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接受周礼,他有着自己的文化体系。
不遵周礼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有着灿烂的文学史诗,中原有诗经,而楚国亦有楚辞。诗经享有“诗三百”之称,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留有真实姓名,而屈原的名字到现在都广为人知。可见,楚国亦有着灿烂的文化。然而,楚国与中原在文化上的差异太大,双方都能不能互相认同。当时周王室及各国大多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可以避免内耗。然而楚国历史上父子争位,兄弟反目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与当时周王室奉行的分封制有着极大的冲突,因此十分不受待见。楚国不遵周礼,自然被视为化外之地、蛮夷之邦。
源流不同在先秦时期,那时候的姓和氏是很重要的东西。周王室称为姬周,他分封的诸国大部分上都是源于姬周,或者是周朝的开国功臣。而楚国与姬周的关系则十分远,楚君是芈姓熊氏 ,二者并没有亲缘关系,而且楚国也并非周朝的开国功臣,只是被封了一个子爵的职位。楚国也因为有着自己的文化,并不亲近中原各国,一直在南方默默的发展自己。
挑衅王室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楚国一直想要挺进中原,楚君就派遣使者到周王室请求给他加封号,周天子拒绝了,楚君大怒,于是自立为王。楚庄王时,他甚至带领军队问鼎于周王室,欲知鼎重几何,有取代周王室之意。这遭到了中原各国的反对,被诸侯们集体排斥,因此楚国愈发被视为蛮夷未开化之地。
春秋时期的楚国确实是蛮夷之国,但并非我们所理解的蛮夷,只是因为地区的不同,楚国与中原文化差异太大,不能互相认同,所以被视为蛮夷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算不算蛮夷 感觉特野蛮
楚国属蛮夷不假,准确的说是南“蛮”(夷是指东夷,山东境内),但说他们野蛮就不准确了,人家可是诞生了屈原这样的伟大人物,一部《楚辞》足以为楚国正名。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