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城#?#古墙#?
成都东华门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青羊区东华门街,成都体育中心南侧的一处成都市历史上的综合性城市遗址群。包括汉魏六朝文物、隋唐摩诃池遗址、唐代庭院遗址、宋代拼花散水小径、明代蜀王府内河道等历史遗迹的综合性城市建筑遗址。
东华门遗址所在的天府广场这一片区域自秦代筑大城以来就是成都城市的中心。成都大城修由张仪在前311年所建。据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江章华说成都的战国时期的遗迹大体上位于老城区东北方向,而唐宋及以后的遗迹则分别在城区内,如2007年10月在江南馆街北侧发掘出的唐宋街坊遗址,同样也发掘出了唐宋成都市的一些主次街道、房屋和排水渠。历史上,这一中心区域也曾是多次成都遭受外来入侵或变革的首当其冲之地,如明末大西政权建立时蜀王府曾被夷为平地。
成都东华门街源自清代,清朝时在原蜀王府址效仿京城建造了贡院,其中一门名叫东华门,这便是东华门街的来历。2003年成都街道扩建把东华北街和东华南街以及靠近的一些街道合并,形成如今的东华门街,是今成都市体育中心的外围街道。
遗址在2013年10月进行考古发掘,初期称作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遗址,10个月后被命名为东华门遗址。在遗址保护论证会上提出了建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在2015年成都市规划局完成了对遗址公园的概念规划,将其命名为“蜀都遗址公园”,面积约0.5平方公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蒋成表示待遗址西面发掘完成后,会出台完整的遗迹保护方案。2019年,东华门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内容
隋代摩诃池
摩诃池始建于隋代,为古成都城的著名风景名胜。根据《成都城坊古迹考》摩诃池为隋蜀王所建子城南、明蜀王府所在地,位于今天的成都人民南路之四川科技馆及其四周一带。2014年8月1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将摩诃池的范围初步界定:“南在今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博物馆新址、西御街一线;北达今羊市街、西玉龙街一线。西界约在今东城根街一线,而东南界的范围不超过在建的四川大剧院工地。”
公元586年,隋蜀王杨秀在修筑成都子城时取土时形成。唐《成都记》载曾有一僧人路过见此人工湖,认为其中有青龙,便用梵语称此为“摩诃宫毗罗”,此人工湖因此而得名“摩诃池”。摩诃池形成初期湖面积为500亩,成为当时蜀王的游宴取乐的场所。唐代时引入郫江(府河前身)、解玉溪(锦江区内,已断流)二水注入,水量变得充沛;在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永平五年(公元915年),王建立国于成都,摩诃池成为皇家的园林,并易名为龙跃池,后蜀时也几经扩建,摩诃池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北界达到今正府街。在此之前孟昶环城广重芙蓉,成都别称蓉城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名。摩诃也经经历过多次回填,五代到两宋湖泊面积不断减小,在宋元战争期间成都的水利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明代初期的1385年蜀王朱椿曾填平半个摩诃池来修建宫殿,明代晚期以后逐渐消失,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明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至此湖泊仅剩西北一隅。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湖泊彻底消失,成为演武场。
2013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工地展开正式的发掘工作,三个月的发掘期间摩诃池东南角显露出来,并发现了摩诃池东南角发现唐代的湖边小径,由鹅卵石简单铺成,宽约1米;位于同一处的还有宋代小径,由鹅卵石拼成花朵造型,相比唐代小径更为华丽,以及发掘出明代蜀王府通往湖边的两米宽的青砖路)踏道)。
唐代庭院
唐代庭院遗址发掘位置位于东华门街18号,为唐代的庭院以及许多个朝代的瓷器等物品,发掘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
遗址范围内发掘出唐代建筑基址、排水沟等附属物多处,并且出土有唐代到五代时期的陶器、瓷器。发掘出的唐代院落主体呈近似的正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7米,总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估计为官府或衙署建筑;建筑为砖砌,拼叠而成花草、菱形纹等图案。遗址中清理出两口唐宋时期水井。从用砖考究推测其地位较高,如官府或衙署建筑等。该处建筑经历过多次增补扩建,至北宋初年前后废弃。
明蜀王府与河道
明蜀王府,即明代成都的“皇城”,位于现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一带。公元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之后在前后蜀王宫的废墟上修建了蜀王府,建筑坐北朝南。今四川科技馆前毛泽东塑像塑像所立处为明蜀王城南端的承运门,东、北、西由御河环绕,砖城周围五里,高三丈九尺。城下蓄水为濠。外设萧墙,周围九里,高一丈五尺。
2014年5月,成都东华门遗址处发掘出红砂石砌成的壕沟,后确认为人工河道。河道东西向长70米,南北向长45米,大约3米宽,两侧由红砂石整砌护堤,高1米。河道护堤旁筑有工整的平台,推测为观景平台之用;同时还有通往摩诃池旁边的踏道,为约两米宽的青砖路。 发掘中还清理出大量明蜀王府的陶瓷器件,主要为瓦当、生活器皿等。这些瓷器中包括五爪龙纹、白釉黑彩的瓷碗,以及带有凤纹和缠枝莲花纹的由官窑景德镇的青花瓷碗碟瓷器,甚至还包括一件由中东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制成的青花瓷。
发掘过程
2013年,成都体育中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原有体育中心东南侧的地面篮球体育公园和地下停车场进行整体改造。2013年10月,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该改造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队在此处考古发掘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唐代建筑基址,疑似为官衙和庭院遗址;2014年5月前后发现了隋代摩诃池遗迹并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2014年7月前后发掘出明蜀王府内河道。
价值
成都东华门遗址的发现,特别是隋唐摩诃池遗迹、宋代的小路、明蜀王府内河水道的发现,为研究缺失文献记载的古代成都的城市历史格局、区域规划、建筑变迁、文化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明代蜀王府是中国王府建筑的代表之一,该遗址的发现也对明代王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
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曾表示:“对于古代的成都,宋代是我们了解最少、最薄弱的时期之一。”同时在成都市内数次发掘出的古代城市遗址也表明古代成都中心与今市中心位置重合,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东华门遗址的发掘“是为成都做了一个剖面,让成都2300年来的城市发展史都能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川头条#?#旅游#?
杭州十大古城门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都经历了什么?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先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1983年“杭州、开封”正式列入六大古都,1988年“安阳”成为七大古都之一,2004年认定“郑州”为八大古都之一,2010年又认定“大同”为九大古都之一,最后将成都列入古都,组合成十大古都。
但对于古都的个数一直争论不断,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太多的城市曾经担任过都城的角色。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四大古都还是十大古都,保存有完整古城墙的只有西安、南京、开封三个城市。
这些古都中,杭州的存在感比较弱,这跟杭州较少参与这些古都之争有关。提起杭州,大家都能想到南宋,想到岳飞,其实杭州对于南宋来说只是一个行在,名义上不是首都,实质上已经是首都了。而对于杭州的老城墙,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大概就是那些掩映在树木花丛中的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杭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于生活居住是个好地方,于修建城池进行防御却非常地不方便。杭州山多水多,无法像北方城市一样可以修一个非常方正的城墙。杭州的古城墙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杭州的城门建设分为三个时期,隋唐筑城、南宋巅峰、明清稳固。
杭州的历史非常悠久,筑城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朝时期,当年隋朝大臣杨素连续平定江南的叛乱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当时杭州只有四座城门:西北面的钱唐门,南面的凤凰门,北面的盐桥门,东面的炭桥新门。
杭州的城门数量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一方面是定都杭州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宋高宗赵构是一路难逃到杭州,还曾经在海上漂泊,因此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赵构刚来到杭州,顾不上什么风水,加上又比较穷,就把皇宫定在凤凰山上,一来这是当时杭州的制高点,方便他控制全城,二来这里靠近钱塘江,对于已经是惊弓之鸟的赵构来说,如果金人一旦攻打杭州,他可以随时从钱塘江逃往海上。于是赵构临时使用早些朝代的皇宫遗址修筑,整个皇宫内城只有三个城门:和宁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杭州作为南宋实质上的首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商贸发达,很快人口倍增,于是南宋朝廷只好把城区往外扩张。经过不断的修建和扩张,杭州外城的城墙形成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的规模。旱城门的东城楼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南面的城楼有嘉会门;北面的城楼有余杭门;西面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此外的水门五座,分别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
水门可以说杭州城墙的独特所在,南宋之所以要修建水门,主要原因还是杭州的水系发达,既要满足关防的需要,也要为城内生活用水、水利灌溉和舟船交通提供便利。杭州古时的河道就是通过水门穿越出城的。
宋人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对临安城有的城门有详细的记载:
旱门仅十有三,水门者五。城南门者一曰嘉会,城楼绚彩,为诸门冠,盖此门为御道,遇南郊,五辂从此幸郊台路。城东南门者七:曰北水门,曰南水门,盖禁中水从此流出,注铁沙河及横河桥下,其门有铁窗栅锁闭,不曾辄开;曰便门,曰候潮门,曰保安水门,河通跨浦桥,与江相隔耳;曰保安门,俗呼小堰门是也;曰新开门。城东门者三:曰崇新门,俗呼荐桥门;曰东青门,俗呼“菜市”;曰艮山门。城北门者三:曰天宗水门,曰余杭水门,曰余杭门,旧名“北关”是也。盖北门浙西、苏、湖、常、秀,直到江、淮诸道,水陆俱通。城西门者曰:曰钱塘门,曰丰豫门,即涌金;曰清波,即俗呼“衺门”也;曰钱湖门。其诸门内便门东青、艮山,皆瓮城。水门皆平屋。其余旱门,皆造楼阁。诸城壁各高三丈余,横阔丈余。禁约严切,人不敢登,犯者准条治罪。城内元三门俱废之,独朝天门止存两城壁,杭人犹以门称之。
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再也没有成为首都,而元朝明文规定禁止修建城墙,再加上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对于前朝的首都,元朝总会有意无意的对杭州城墙多加“照顾”。杭州的21座城墙在元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毁坏了很多,到了元代末年,起义军的一支张士诚占领了杭州,出于军事考虑,张士诚更换、废除了一些城门,杭州的城门变成了13座: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余杭门、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北新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永昌门、候潮门。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定都南京,对于临近南京而又风景秀丽的杭州,明朝进行了修缮,杭州城门名称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原13座城门中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这七个城门的名称沿用到了今天;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合并修建了凤山门;余杭门改称武林门,因关外有“北关夜市”,也被称为北关门;永昌门因以永昌为李自成的年号之故,又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来处,清康熙五年改名为“望江门”,在附近有草桥,也被称为草桥门。
从此这十座城门一直延续到清朝民国,成为我们现在熟知的杭州十大城门,沿着杭州的内环线依次分布,这十座城门除了修复过的凤山水门和庆春门外后造的仿古城墙用以介绍杭州古城墙,其他的城门现在都已经只剩石碑,成为这些地方的地标。
杭州的城门拆除非常的早,由于杭州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内多水系,因此早在光绪年间,修建沪杭铁路的时候,要从东城墙穿城而过,清泰门城墙被拆毁,接着武林门、凤山门也因筑路而拆除。民国初年,城墙在军事上的意义非常小,而且当时没有保护城墙的意识,为了将西湖与城市纳为一体,钱塘、涌金、清波等门拆毁,修筑湖滨路、延龄路马路。1959年,因建环城东路,最后一段城墙被拆。
虽然杭州古城门已经不存在,但是江湖上却一直流传着这十座城门的民谣,通过民谣我们可以清晰的知晓当时各个城门的特色以及典故: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一、武林门外鱼担儿
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谐称百官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现在的武林门所在的地址,宋时称北关门,又称余杭门,到了明朝改名为武林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杭州旧城虎林,明朝时候这附近有虎出没,因此被称为虎林,由于吴音的发音问题,误传为武林,因此武林门原本是虎林门。
武林门除了有一座汉门之外,还“天宗”“余杭”两座水门,如果存在“有碍观瞻”的现象,那么是不允许从武林门经过的,只能从天宗水门出入,元朝时改成了陆门,但是河流依然存在,就是如今万象公园边上的那条小河。
由于武林门地靠京杭大运河,因此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加上游人至此,形成了熙熙攘攘的夜市,也称为北关夜市,在没有铁路和公路的古代,如果要和苏南以及浙北联系,通过京杭大运河是最经济的方法,而进入京杭大运河则必须出武林门,因此武林门历来都是重要的军事关口,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武林门到湖墅一代,成为杭嘉湖淡水鱼的聚集地,武林门外鱼担儿的说法也由此而来,而著名的卖鱼桥也因此而得名。
而在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杭州主城区的面积逐步扩大,西湖也在杭州的主城区范围内,武林门也就不再是城市的北门,而是成为城市的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二、艮山门外丝篮儿
艮山门是杭州的东北门,吴越时期已经修建好了,当时叫保德门,但是由于资料的缺失,保德门所在地已经不可考,到了南宋时期,移门址于菜市河以西,改名艮山门。之所以叫艮山门这么奇怪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在《周易》八卦中,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北宋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思念故国之意。
元朝时期,攻占杭州城的时候艮山门被毁,由于元朝禁止修建城墙,所以艮山门一直没有修复,一直到张士诚占领杭州,又在保德门的故址上重建了艮山门,也就是现在的环城东路上帖沙河畔的艮山门。
宋元时期,杭州的丝织行业非常的发达,也是“杭纺”主要产地,这里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布,机纾之声,比户相闻,因此就有艮山门外丝篮儿的说法。这个特色一直保留至今,在距艮山门不远的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坐落着中国丝绸城,是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已经成为杭州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窗口。
如今的艮山门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早已经不再是杭州的东大门,但丝蓝儿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
三、凤山门外跑马儿
凤山门在南宋时期叫嘉会门,宋高宗赵构进入杭州,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并命名为嘉会门,南宋灭亡,嘉会门连同南宋皇宫都被焚毁。元末张士诚占领杭州,将南城门缩入数里重建,并命名为凤山门,相比现在,凤山门的地位要高得多,凤山门位于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为南宋时的政治中心。
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凤山水城门建于1359年,历经600年风雨,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
凤山门也是明清两朝杭州的正南门,由于是唯一的南门,因此也被称为正阳门。而凤山门外跑马儿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南宋时期,由于凤凰山附近风景优美,因此很多人都从凤山门外出踏青,当然很多人是骑马前往,跑马儿由此开始。到了清朝时期,在此地建“大马厂”;为战马的蓄养地和训练场;到了民国时期,兵营尤在,只是此时的马匹已非驰骋沙场的的战马,是对外出租的,很多人会跟南宋时期的人一样,租上一匹马去游山玩水,成为了杭州人跑马儿的记忆。
四、清泰门外盐担儿
清泰门是杭城古代的东门,南宋初,在其南面另辟一门叫崇新门,门近荐桥,因此亦名荐桥门。南宋末元初时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往东延伸三里筑门,名清泰门。
清泰门俗称螺蛳门。因清泰门外水网交错,河中多产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而清泰门外盐担儿儿的说法,我们可以从明朝《三刻拍案惊奇》中可以窥得一二,书中曾说到清泰门“煎沙成盐”,虽然煎盐不如晒盐好,但是清朝以前,盐业生产,基本以煎制为主,清泰门外煎好盐,盐担儿凭“盐引”批发,每次一百斤。并规定去往余杭的盐不能通过清泰门进入,再从武林门出,只能在城门外沿着城墙走到武林门,在运往余杭,所以,才有了“清泰门外盐担儿”一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而入,于是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这是杭城最早拆的城门。
五、望江门外菜担儿
望江门是最容易理解的城门的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城门上可以看到钱塘江,而望江门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三个名字,一个别名,望江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因为它的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又名草桥门,元兵攻入杭州以后,望江门毁于战火,直到元末军事上的需求,望江门重建,并往东拓展了三里,改名叫永昌门,正式改名为望江门还要追溯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为永昌曾是李自成的年号,清朝可能比较忌讳,所以改名叫望江门。
现在的望江门附近是繁华的市区,但是在古代,这里是郊区,又靠近钱塘江,因此这里的乡民以种菜为业,并通过望江门挑到市区去卖,因此就有了“草桥门外菜担儿”之民谣。
六、候潮门外酒坛儿
杭州十大古城门中,侯潮门不是历史最悠久的,却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候潮门是吴越钱镠修建的,据说修建候潮门跟钱王射潮有关。
钱塘江的潮水很大,总是冲毁钱塘江两岸的堤坝,据说四有潮神在作怪,钱镠知道很生气,率领士兵射潮,万箭齐发,射退了潮水,这时军民运来巨石,盛在竹笼(也称“竹车”)中,沉落江底。再打木桩捍卫,城墙的基础就这么巩固了下来,城门建起,称“竹车门”。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
南宋时,候潮门以北有保安门、保安水门,它的南面是便门和南北水门,西面是六部桥,出门便是钱塘江,比望江门更加靠近钱塘江。南宋以来,杭州城内的绍兴老酒都由候潮门入城,因此,杭谚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称。
七、清波门外柴担儿
清波门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城门,不过在吴越时期,清波门是水门,称之为暗门,因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到了南宋时期,增筑城门,成为西城门之一,门楼濒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为历代沿用。
清波门外有很多名胜古迹,很多人知道清波门都是通过电视剧来知道的,话说许仙搭船回家,小青施法术,天降大雨,许仙便让船家靠岸,搭上小青和白素贞,还问道白素贞去哪,白素贞回答就是清波门。
清波门门通南山,古时候市民需用柴炭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墙数丈,进占杭州。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南山路和湖滨路,目前已经成为风景优美的景区。
八、涌金门外划船儿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 杭城十大城门,九座城门都有瓮城,只有涌金门没有,这跟涌金门靠近西湖,可攻可守有关。五代时期钱镠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筑涌金池,筑涌金门,门濒西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
涌金门的水门有两个传奇的故事,一个就是涌金池的传说,这里之所以叫涌金门就跟这个传说有关系,传说汉朝的时候,西湖湖底有个金牛,如果西湖水干了,金牛就会出现,张口吐水,将西湖填满。
当地官员听说了,就像抓住金牛献给皇帝,加官进爵,于是强制百姓将西湖水抽干,果然出现了金牛。金牛大怒,张口吐水淹死了官员,然后进入湖底,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涌金池也就是水门这里就是金牛出水的地方,2002年10月,涌金池内放置了“金牛出水”雕塑。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就义的故事,在宋江征讨方腊毫无进展之时,将领张顺想趁夜黑潜入西湖先行进城, 与外面驻扎的军队来个“里应外合”。张顺潜入涌金水门,等到四更,便开始往上爬,爬了一半,被城上守军发觉。城上守军将踏弩硬弓、苦竹枪、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将张顺打死在涌金门外的水池之中。
涌金门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因此老杭州人对涌金门的记忆是最多的,或许也是因为它的名字有很好的寓意吧。
涌金门早在古代就有游船码头,西湖游船多在此聚散,因而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九、钱塘门外香篮儿
钱塘门是杭州最古老的城门之一,钱塘门在隋朝筑城的时候就有钱塘门之称,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杭州有钱塘之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
出昭庆寺(今青少年宫)、看经楼(望湖楼)直通灵隐、天竺。古时往灵隐天竺进香之人,必由钱塘门出入,当然如果只是进香的人从钱塘门出入,那么钱塘门外香篮儿是名不符实的,正因为进香的人从钱塘门进,所以这里有这杭州城最大的香市,钱塘门外的香市,闻名江南。
一个观世音的圣诞,就有三期香会:第一期二月十九,第二期六月十九,第三期九月十九。其中,三月三是玄天上帝的诞辰,七月初一到十六是东狱大帝的朝圣,七月十五又是中元节。香会不断。因此才有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民谣。
香市有多热闹呢?据明代学者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述:"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要达到如此数量的集市,在古代可怖多见,当然人多之后香市就有了集市的作用,来这里进香的人也会采购生活用品,让这里更加的繁华。
在杭州庆春路和湖滨路交叉处,立有一块“古钱塘门”的石碑,这就是古时杭州十城门之一的“钱塘门”旧址,钱塘门遗址于200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目前钱塘门也是游览西湖风景区的最佳地点之一。
十、庆春门外粪担儿
庆春门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雏形,到了宋高宗来到杭州,大修城门,庆春门成形。不过这时候的庆春门叫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庆春门在元兵攻占杭州的时候曾被毁,到了元朝末年重建,并且往东拓了三里,因为临近太平桥,因此也叫太平门。而庆春门这个名字是在明朝的时候才有的,曾有说法是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由此门入城,故而改名庆春门,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明史》载:(常遇春)“攻杭州失利,召还应天”。说明常遇春并没有攻进杭州,而且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如果真的因为常遇春攻进杭州而叫庆春门,那么常遇春也就活不长了。
庆春门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庆祝春天的到来,据《杭俗遗风》记载,杭州每年有四十个应景的喜庆日子,“迎春”位列第一。这就是立春的前一天,杭州知府,以及属下,仁和、钱塘的知县,执全副仪仗,前往庆春门外迎请“勾芒之神”,也就是丰收之神。
各种祭祀活动及民俗结束以后,一年的农事就开始了,也就是在立春这天杭州全城都在参加这个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庆春门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庆春门内的庆春街,历来为杭城繁华街道之一。门外为郊区农民的菜地,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出入,跟望江门不同,这里的主要功能是担粪出城,故民谣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说。
庆春门的粪担儿多到什么程度呢?清朝时清朝的大将都不愿意守卫这个城门,当时杭州的十大城门九个有清朝八旗把守,汉人不能染指,但唯独只有庆春门有汉人把守,就是因为旗兵认为这里总担粪出城,是污秽之门。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就位于杭城十大古城门之一的古庆春门遗址上,是杭州在城市改造“五纵六路”建设过程的一个产物,于2006年年底开工兴建,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陈列馆全长不过66米,宽12米, 高6.6米,共分为两层,内有南宋城墙考古遗址、古城门故事木雕壁画、文物展示台等展示和陈列,蕴藏着超过1400年的老杭州历史。
紫禁城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