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间万物,皆具不同含义,若以不同角度看待,便将收获不同结局。
纵观古代社会千年发展历史可知,在众多朝代之中,唐朝可谓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朝代。在唐朝社会中,有着万国来朝的繁华景象,很多人在提到唐朝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唐朝的开放与包容。
相比其他朝代而言,唐朝时期,我国境内出现了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使者、商人,受此情况影响,唐朝时也有许多外国人定居中原。曾经,我国陕西地区挖出一座波斯王子墓,在相关专家对此墓的碑文进行解读后则表示:幸亏唐朝人不懂波斯语。这一波斯王子墓究竟是何来历?这一碑文又记录了何种内容呢?
公元1955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地区,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当时,在对这一古墓中的墓志铭进行解读后发现,这一墓葬的主人便是唐朝时期的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夫妻。经过一番辨认解读后,专家们确定,碑文中所记载的大致内容便是苏谅之妻马氏,在公元874年离世,年仅26岁。
可在专家们对这一墓志铭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过程中却发现,此墓碑有汉碑碑文及波斯文碑文两种内容。当时,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专家们便对这一波斯文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解读,而在解读过后,专家们发现,古波斯文的碑文和汉文碑文的内容有着天壤之别,在波斯文碑文中写到:苏谅的女儿马氏,年仅26岁便离开人世。
从这样的差别上可以看出,马氏的身份有着很大的疑点,在汉文碑文之中,将马氏的身份认定为妻子,可在古波斯文碑文中,却将马氏的身份认定为女儿。为了探寻马氏与苏谅之间的真实关系,专家们便开始寻找与苏谅和古波斯国有关的史实资料。
通过一些西方学者的帮助,我国专家得知,苏谅的名字,来自于波斯王族的音译,而结合波斯方面的史料可以判定,苏谅便是一位波斯王子。
唐太宗在位阶段,波斯地区因遭受阿拉伯人的袭击,便寄希望于获得唐朝大军的支援,可在这段时间内,唐太宗却不愿为波斯拨出援兵,自此之后,波斯王子便几次三番来到唐朝地区,希望能够获得唐朝大军的帮助。
在唐高宗在位阶段,他并未直接派出大军帮助波斯,反而将苏谅封为新的波斯王,并将波斯划分为唐朝的管辖区域。
可这样的解决办法,并未实际化解矛盾,在此后的日子里,波斯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纷争仍未停止。当时,因波斯地区已经被阿拉伯人占领,苏谅便只能留在长安地区生活。
通过了解定居在长安地区的波斯人群体可以发现,为延续波斯文化,这些定居中原的波斯人民便兴起了拜火教,在这一宗教观念中认为,世界分为光明元素和黑暗元素,出于对光明元素的崇拜,他们将火作为推崇之物。
在唐朝包容开放的环境之中,拜火教得以蓬勃发展,虽在唐武宗在位期间,拜火教曾因与佛教运动产生牵连遭到打击,但生活在长安地区的波斯后人,仍然保留着对火的崇拜之情。
此外,在此次考古活动中,专家们仅在波斯王子墓内发现了一位马氏,这便代表着汉文碑文中所写到的妻子,和波斯文碑文中所写到的女儿为同一人,之所以这一碑文会如此特殊,也是因为在波斯文化中认为,贵族血统应保持纯正,苏谅身为波斯王子,便应娶自己的亲妹妹或女儿为妻。可见,此墓中的马氏,既是苏谅女儿,同时也是苏谅的妻子。
通过了解当时的唐朝社会便会发现,我国人民对道德要求相对较高,父亲与女儿通婚,是极为严重的罪孽,凡犯下这一罪孽之人,皆会落得十恶不赦的结局。
对于苏谅而言,他显然知晓这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便通过写下两种墓志铭的方式,掩盖自己的行为。至此,专家们也纷纷感叹:幸亏唐朝人不懂波斯语。
结语
从这段历史经历中可以感受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观念与认知各不相同,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历史人物所处的背景,及所信仰的宗教类型,以此方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真相,避免遭受蒙骗。
参考资料:《唐代的波斯在华皇族后人今何在?》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