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西方所谓的历史表示怀疑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也曾经相信过西方所谓辉煌的历史。毕竟谁不知道埃及的木乃伊?谁不知道希腊神话?
问题是,你越吹越离谱,再让我相信,这就不好了吧?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那些离谱的所谓考古发现
一座小雕像,你告诉我它有两万年历史
一个岩画,你告诉我它有一万多年历史(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有三万年历史。自从某平台明目张胆地把某些公知的职业认证为“学者”,我就真的没办法直视这两个字了)。
然后你言之凿凿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你觉得我会信吗?
我们再来看西方拍卖价最高的文物
上次写文章时我提了一句,就这感人的光泽度和做旧程度,跟我老家街边宣称从自家深山老林(有时也说是工地施工)挖出来的那些要价十万还价五百块钱成交的玩意儿有区别吗?
其实稍微有点古董常识的都知道,这种光泽度行内称为“贼光”,啥意思懂的都懂。
我们来看一下图特卡蒙的墓穴被挖开时的照片
无序群众围观,甚至器具都不知道平整放置,哪怕是中国古代的盗墓贼都不会这样玩好吧?
对比一下中国考古现场照片
看到了没?每个部分的挖掘,都必须平直地进行,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保护出土物的完整性。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是时代问题,毕竟图特卡蒙墓穴挖开是一百年前的事。但事实上,直到九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参加欧洲考古,回来后都不住吐槽欧洲人所谓考古的野蛮和外行。说他们是考古,更像是盗墓的,捞一把就走,丝毫不考虑遗迹的完整性。
中国人为什么对考古抱着追求完整性保护每一件文物的心态?因为下面埋的有可能是自己的祖宗!欧洲人为什么不在乎?因为下面埋的是谁祖宗都不知道,谁在乎?
而图特卡蒙墓穴挖开后几个月内,所有参与发掘的所有人都死了……得,直接来了个死无对证,让你质疑都找不到人了。
我们再来看图特卡蒙墓穴当时的照片
墓穴内,所有物品就跟堆放杂物似的堆在那里。稍微了解一下埃及历史就会知道,埃及人搞出木乃伊,就是认为人能复活,难不成埃及的不肖子孙想让老祖宗醒过来看到乱糟糟的房子?
能发展成“文明”的国家,礼仪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必然包含丧葬礼仪。难不成埃及的丧葬礼仪就是把陪葬品乱糟糟地堆进去?
再来看所谓的死海卷轴,就更让人不忍直视了
两千多年的死海卷轴,字迹清晰,很容易辨读,嗯,很不错……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都快从坟墓里跳起来揍你了好吧!人家才签字两百年的文件现在都快没墨了,你两千多年的卷轴还清晰可读,这是公然打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脸吧!
这倒让我又想起了街边那些卖自家祖传文物的套路,怎么看都觉得一模一样。编一个美丽而曲折的故事,找几个托,忽悠来一个大怨种,狠狠地宰他一笔……问题是这种套路在中国都已经被玩烂了好吧?
我真的不是说西方所有考古发现都不可信,但是,这些“特色”文物被推崇,真的让人没办法再相信西方所谓考古学家的水平了。
顺带提一句:碳14也不是完全可信的,毕竟能骗过碳14检测的例子也已经不少了。
最近在写一篇类似于回忆录的小说《小人物的南江风云录》,放在番茄了。可能是受心情影响,写得不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为什么很多人都很讨厌考古呢
我讨厌考古学家不是因为不稳定要四处跑,不是地方比较偏僻,更不是记的东西很多,而是觉得现在的考古学家越来越不尊重祖先了。就算是想开阔思想,保留历史文化,拿走属于他们的东西,但是最起码的也请尊重祖先们的遗体呀,随便开棺.. 很多时候连尸首都不放过.. 随便拍照,发媒体.. 我很是反感。为什么有些人反对考古?
“再多的金子,不过便宜了考古的。其实,真还不如便宜盗墓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史学教授的口中。这一句话一出,开始议论分分。有说考古学家借着考古的虚伪表面,背地里拿走文物私藏,有说考古学家完全不同于盗墓贼,是一个正正经经的职业。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的状况是怎样的?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最近不很流行盗墓题材的小说或是电影吗。大家对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内容,多多少少都有点儿了解吧。里面的盗墓者严守自家规律,对于古墓不会进行肆意破坏,他们仅仅是拿走值钱的宝物。对于其他一概不值钱的物品,是不会触碰的。那现实中是怎么一状况呢?盗墓贼进入古墓之后,把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都一扫而光,对于瓶瓶罐罐不值钱的物品,他们并不是坐视不理,而是采取毁灭的方式处理。而这种轰炸式的盗墓,破坏了原有的古墓结构,也销毁了文物,这完全就是一种破坏!考古学家在挖掘古墓的时候,讲究入土为安,不以主动挖掘为主,保留古墓原来的样子。考古学家考古都是在国家的允许下进行范围性的开采研究,而盗墓者则是在违令状况下进行肆意破坏,盗窃。
这两种行为可以用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来比拟。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区别。考古学家研究矿产地质,保护古墓的完整性,盗墓就是偷挖乱采。如果没有考古学者的专研,如今我们不可能看到如此壮观的历史古迹。更不可能在各大报刊,媒体上得知新的古墓出现。对于考古学家,我是充满敬佩之心的。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