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提示:笔者本人不是考古专家,只是想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介绍给大家,文中如有和历史不符的问题,请勿喷!
山东,简称鲁,号称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山东还是龙山文化、东夷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古老而文明的齐鲁大地历史底蕴深厚的是没得说。
这不山东又出名了,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山东滕州岗上遗址以第四名的身份入选,也是山东省第20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滕州岗上遗址再次刷新了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记录,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
说起大汶口文化,或许不关注历史文化的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大汶口文化说白了就是距今约6500—4500年间,延续了2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历史,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地区和苏北地区,考古认为也就是人文始祖之一少昊的部落少昊氏涉猎的区域。
大汶口文化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镇的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那么问题来了,山东作为最重要的大汶口发祥地,有哪些大汶口文化遗址呢?说起来已经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的就有50多处,今天仅仅给大家介绍十处影响较大的十处。
1,滕州岗上遗址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陈岗村东、北留路北侧漷河两岸,因分布在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而得名。
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随着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区域中心地位尤为凸显。遗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极为丰富,也有部分东周、汉代遗存。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早期社会的分化过程,对于海岱地区文明和早期国家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岗上遗址已经在规划建设考古博物馆。
岗上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因位于大汶口镇而得名。
大汶口遗址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3,济宁兖州王因遗址王因遗址位于兖州市王因镇王因村南,位于古老的泗河之滨。因地处王因村而得名。
王因遗址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七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除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外,还出土了不少的动物遗骸等。遗址分为五层,二至四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第五层为北辛文化晚期地层,是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
王因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4,曲阜西夏侯遗址西夏侯遗址位于曲阜市息陬乡西夏侯村西,沂河南岸。
西夏侯遗址发掘面积仅有414平方米,但发现了灰坑、陶窑、墓葬及建筑遗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器物,包括鼎、鬹、盉、壶、罐、缶、豆、钵、杯等陶器800余件;此外还有少量龙山文化器物罐、盆、盘、杯等陶器和斧、纺轮、针等石器骨器。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遗存。
西夏侯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5,胶县三里河遗址三里河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广州南路,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综合文化遗址。
三里河遗址总占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上层为龙山文化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存,表面还有商代陶片。遗址中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址5处,灰坑31个,墓葬66座;龙山文化灰坑27个,墓葬98座。它解决了学术界多年来关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先后关系的争议。
三里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6,诸城呈子遗址呈子遗址位于诸城市皇华镇呈子村西河边的高地上。
呈子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下层为大汶口文化,中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岳石文化和商周遗存。考古发掘发现原始社会晚期墓葬126座,房基7处,灰坑60个,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和角、牙、蚌等文物,是继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同时期铜器之后的第二次重大发现,为确定龙山文化时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诸城市境内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呈子遗址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7,莒县大朱村遗址大朱村遗址位于莒县店子乡大朱家村西近岭的高台地上。
大朱村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多。考古发掘大汶口文化墓葬45座,大中型墓都随葬有陶大口尊,其中发现类似甲骨文的符号,它和附近的陵阳河遗址所出的同类“文字”一起,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大朱村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日照东海峪遗址东海峪遗址位于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东海峪村。
东海峪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发现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三叠层”。该遗址房屋台基出现了夯筑技术,也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夯筑台基式土木建筑的先河。
东海峪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9,长岛北庄遗址北庄遗址位于大黑山岛北庄村的东北部,是海岛上的遗址。
北庄遗址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距今6500年的母系社会遗址,享有中国的“东半坡”美誉。遗址经发掘,已出土100余座古房屋基址和60余座墓葬。它印证了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在古代已经有了文化交流。
北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了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10,栖霞杨家圈杨家圈遗址位于栖霞市南杨家圈村东,东临杨础河,西北屏方山。
杨家圈遗址仅发掘800多平方米,第一次在胶东发现了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直接地层关系,为研究两种文化的早晚关系增加了新的地层证据。
杨家圈遗址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1年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还有很多,它是龙山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也离不开大汶口文化的传承,只是当我们看到一座座文物保护碑时,却看不到曾经大汶口文化的文物,如果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上建起博物馆,是不是让游客可以对齐鲁大地的历史平添更直观的感谢呢?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都有哪些遗址上榜?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土地下埋藏着无数遗迹等着我们去发现。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古代文明的秘密一步步被揭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入选的10处遗址有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我们依次来看看这10处遗址的概况。
(1)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算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曾在网上引起了很长时间的轰动。这处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市西郊,面积大约12平方公里,出土了海量的文物,目前编号文物就达到了1.2万多件,还有完整的象牙450余根。(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总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这里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古代文字材料,比如战国晚期木觚,有约700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3)皮洛遗址是一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遗址总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了典型石制品3000多件。(4)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这处遗址立发现了海量的稻谷糠壳和大片的稻田,是5000年前后长江中游稻作农业社会所能达到的最高文明层级。(5)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蒲山镇黄山村。(6)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遗址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
(7)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已经确认为汉文帝霸陵,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提供了样本。(8)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是朱元璋在兴建的都城,面积达到了50平方公里。(9)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以唐代墓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地的文化因素。(10)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其中发现的883件文书最为重要,这是首次发现的唐代汉文木简实物。
大汶口遗址的相关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区是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地区。是本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后,于1974、1977、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类型问题,当前考古界看法不一。有人提出可划分为“青莲岗”、“刘林”和“花厅”3个类型。也有人认为可以划分为“大汶口”、“大墩子”和“三里河”3个类型。现将后一种划分的3个类型,简介于下:
大汶口类型
包括山东中南部的泰安、济宁等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经过发掘的有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等遗址。该类型的特点,表如今陶器器形上,以釜形鼎、大镂孔编织纹高柄豆、背壶、筒形杯、盉、尊形器、圈足瓶、袋足鬶、带耳杯等较有代表性。墓葬以头向东单身仰身直肢葬为主,并有少量仰身屈肢葬和俯身葬。死者手中多握有獐牙器。王因早期墓葬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同性合葬墓。
大墩子类型
因最初发现于江苏北部的邳县大墩子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北的苏北地区。经过发掘的遗址有邳县刘林、新沂花厅、连云港二涧村等遗址。陶器以鼎、鬶、豆、背壶、带把三足罐、簋形器、钵、觚形杯、高圈足杯、罐等较有代表性。葬式也以头向东或东北的单身仰身直肢葬为主,死者手中也多握有獐牙器。有的墓中的死者两眼处还放有石环。
三里河类型
因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具有代表性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潍坊地区和日照等县。经过发掘的遗址有日照东海峪、安丘景芝镇、诸城呈子等遗址。陶器以釜、罐形鼎、鬶、单耳长颈壶、双耳长颈壶、细长瓶、大口折肩尊、单耳杯、高柄杯、折腹钵等具有代表性,背壶、豆、筒形杯较少。葬式以头向西和西北的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在呈子遗址中还有较多的合葬墓,并有重叠葬,死者手中也多握有獐牙器或蚌器。有的死者手臂处放有石钺、蚌器、黑陶杯和海螺等。有的死者口中还含有玉琀。用猪下颌骨随葬比较普遍。 农业生产
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已发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村落遗址。村落遗址所选择的地点,有在靠近河岸的台地上,也有在平原地带的高地上。农业以种植粟为主。在三里河遗址的一个窖穴中,曾发现1立方米的碳化粟。还发掘出大量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
房屋建筑
房屋多数属于地面建筑,但也有少数半地穴式房屋。在呈子遗址中曾发掘出一座大汶口文化近方形的房屋,房基东西长4.65米,南北长4.55米,房门朝南。筑法是先在地坪上挖0.5米的基槽,槽内填土夯实。墙基内有密集的柱洞,室内有四个柱洞。在大墩子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还出土有陶房模型。一件立面呈长方形,短檐,攒尖顶,前面开门,三面设窗,门口及周围墙上刻有狗的形象。一件立面呈三角形,前面开门,左右及后墙也开窗。另一件横断面呈圆形,上有一周短檐,攒尖顶,有五道肾,无窗。这些陶房模型,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形象的大汶口文化房屋形状。
灰坑
大汶口文化的灰坑有圆形竖穴和椭圆形竖穴,原先的用途可能是储藏东西的窖穴。也有口大于底的不规则形灰坑。
生产工具
大汶口文化的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兼有一些骨器、角器和蚌器。石器有铲、锛、斧、凿、刀、匕首、矛等,有的石铲和石斧钻有圆孔。还有一些带柄石铲和有石锛。骨器有镰、鱼镖、镞、匕首和矛。角器有锄、鱼镖、镞、匕首。蚌器有镰和镞。另有少量的陶网坠和陶纺轮。石器、骨器和角器都有一些变化,根据它们的出土层位可分早、中、晚3期。
制陶技术
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彩陶上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主要器形有釜形鼎、钵形鼎、小口带柄壶形鼎、敛口平底钵,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高柄豆、高柄觚、双耳壶等。中期又出现了附加堆纹、篮纹、压印纹和镂刻纹,以及施黑赭色和红色的彩陶。彩陶纹样有直线、斜线,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钵形鼎、盂形鼎、小口深腹罐、平底盉、三实足鬹、敛口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长颈带鼻壶、圈足尊、高柄杯、盆、簋、勺与漏器等。晚期陶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篮纹、镂刻纹等,彩陶则以涡汶为主。器类有罐形鼎、瘦腹背壶(其中有白陶)、宽肩壶、高柄豆、袋足鬶(有白陶)、三实足盉、高柄豆、带把杯、长颈壶等。
雕塑工艺品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多数是墓内的随葬品。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饰、嵌绿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铲、玉珠,以及陶塑动物等。这些雕塑品,制作都相当精细,造型优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墓葬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多埋于集中的墓地。每一墓地的墓葬排列有序,死者头向一致。墓室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有的仅有棺,但也有棺椁皆备的。葬式一般为单身仰身直肢葬,也有二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多人合葬,少则三人,多则达二十三人。二人合葬墓有同性合葬,也有异性合葬。且有一次葬或二次葬的合葬墓。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无头葬、无尸葬和“迁出葬”(即将墓内部分骨骼迁移它处,而在原葬墓内仍保留死者的部分骨骼)。葬式有屈肢葬、俯身葬和重叠葬等。墓内多数无任何随葬品。凡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多少十分悬殊。少者1、2件,多者百件以上。如大汶口M10是1老年女性墓葬。墓坑东西长4.2米,南北宽3.2米,墓底有二层台和涂漆棺椁。随葬品有装饰于头和颈部的3串77件石质饰品,玉臂环、玉指环各1件,腹部置玉铲1件,还有象牙雕筒2件、骨雕筒1件、象牙梳1件。陶器达90多件(其中白陶、磨光黑陶、彩陶共38件),还有猪头、兽骨、鳄鱼鳞板等。随葬品的悬殊,反映了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日趋严重。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