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拾遗 ,水下探秘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专业研究机构
具体承担哪些工作?
迁入新址后有什么新面貌?
……
今天,一探究竟!
名片信息
? 名称: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 成立时间:2015年
? 机构性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所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 主要工作:承担全省水下文物的调查、发掘、研究等工作;承担水下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等工作。
? 资质条件:2016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团体资质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乙级资质,6人获得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从业资格。
人才队伍
? 中心编制50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正高级岗位7个、副高级岗位11个、中级岗位22个、初级岗位5个。
? 内设水下考古研究室、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室、学术交流与信息管理部、文物保护与利用部、办公室、综合部等部室。
特色发展
做实做强水下考古研究工作
“十三五”期间完成项目
威海甲午沉舰遗址调查工作平台
? 东平湖及其淹没区水下考古调查、庙岛群岛南五岛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威海湾1号甲午沉舰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山东省古港口遗址调查(渤海沿岸海港调查)等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
? 梁山吴庄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威海近现代沉船水下考古陆地调查、荣成海港调查等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
? 庙岛群岛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威海湾清甲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威海湾1号清甲午沉舰第一期水下考古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本级经费课题项目。
? 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港水下考古调查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斋堂岛水下考古调查2项配合基本建设水下考古项目。
? 2021年以来,以转型促提升,先后完成6项国家和省级专项经费项目。
主责担当
做好做优主动性田野考古研究工作
“十三五”期间完成项目
? 昌邑市廒里沉船考古发掘、东营市垦利区海北遗址考古发掘、利津铁门关遗址考古发掘等3项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
2019~2020年利津铁门关遗址发掘区总图
? 山东海丝申遗点调查研究、东营垦利区刘家盐业遗址勘探、梁山县前码头遗址考古勘探、德州苏禄王墓考古勘探等4项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
“十四五”开局以来完成项目
? 2021年先后完成巨野昌邑故国诸侯王墓、淄川区西坡地窑址、阳信豆腐店遗址、荣成市宁津所遗址等10项主动性考古勘探项目,勘探面积400余万平方米,调查面积2000万平方米。
东营市垦利区海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 2022年上半年完成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5项。其中考古勘探项目3项:淄博经开区南家遗址考古勘探、淄川区西坡地窑址调查勘探、滨州阳信县西北村战国墓考古调查勘探;考古发掘项目2项:利津县铁门关遗址、垦利海北遗址。
创新发展
围绕主责主业创新开展工作
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
开展山东省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实施山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划定工程。开展济水、古泗水和黄河故道相关调查研究。开展山东地域特色运河考古研究(元代打通渤海莱州湾和黄海胶州湾的“胶莱运河”)。深化沿海盐业遗存保护研究阐发。持续开展海洋文明与丝绸之路研究弘扬,加大沉舰沉船水下考古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山东明清海防遗址调查研究,致力于东北亚文明比较互鉴研究等。搭建平台,助力创新发展
加大工作站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建成了日照、威海工作站。去年以来,山东水下考古潍坊(昌邑)、泰安(东平)、烟台(福山)工作站相继揭牌。山东省水下考古泰安工作站揭牌仪式
成立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2021年10月16日,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成立
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壮大考古队伍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考古工作的新途径,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考古工作。
科研引领
秉持科研项目与课题引领的理念
“十三五”期间,编制《铁门关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完成《2018年滨州市滨城区马坊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等4项发掘报告初稿。《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获得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21年申报《济南章丘区合庄南唐代墓地资料整理与研究》《泰山封禅文化考古学研究》两项山东省艺术科学课题。2022年进一步加大课题申报力度。秉持学术活动与研究为魂的理念
近现代沉舰沉船研究保护与利用研讨会
“十三五”期间,组织举办“一带一路”与山东、考古学视野下港口与码头等学术研讨会。2021年举办首届淄博窑古陶瓷研究、近现代沉舰沉船研究保护与利用等4个学术研讨会。积极参加中国考古学大会、水下考古与中华海洋文明史研究暨海洋考古学科建设专家座谈会等。2022年继续开展“水下考古讲坛”活动。秉持科研成果至上的理念
“十三五”期间,出版《海岱遗珍》《海岱丝语》2部专著,发表研究论文26篇。2021年出版《考古学视野下港口码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考古学视野下古代泰山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部专著,发表各类文章11篇。2022年计划出版《山东沿海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等4部专著。高质量发展
提升能力加快高质量发展
与青岛电影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与泰山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淄博师专、青岛电影学院等职业院校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依托项目实施,举办由驻地文物干部、合作单位职工参与的考古技能培训班。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和项目。规范管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省田野考古勘探培训班
承担省文化和旅游厅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方案、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写指南的制定工作。承办“2021年山东省考古调查勘探培训班”,提升文博单位考古勘探技能。制定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基本建设考古管理办法。担当基本建设考古,服务高质量发展
宁阳朝柴路墓地“明堂”遗迹
“十三五”期间,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42项,其中调查勘探项目33项,考古发掘项目9项,调查勘探面积230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7795平方米。2021年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勘探83项,完成广饶县实验一小墓地等11个配合性考古发掘项目。完成勘探面积760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7500余平方米,发掘墓葬进900余座,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今年以来,实施基建考古项目81项,其中考古发掘项目6项,调查勘探项目75项。目前完成勘探面积500余万平方米。加快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东水下考古展
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大媒体宣传,在中国文物报、大众日报、《走向世界》《人文天下》等报刊杂志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山东水下考古工作及其成果。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和公益讲座。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山东考古百年成就展。在新办公区设置“展示室”,举办“涉水钩沉 赓续华章——山东水下考古展”。荣誉
? 2016年度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 2017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
? 2018-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
? 2020和2021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奖。
? “威海湾定远舰沉舰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新址新面貌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现址位于济南市唐冶中路3277号,建筑面积2674平方米,设置学术报告厅、水下考古展示室、信息数据中心、图书资料室、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装备与仪器管理室等功能空间。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唐冶中路3277号
从甲午海战定远舰的打捞说说水下考古
1894年9月17日,清朝与日本的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较量,在这次战役中,日本舰队大获全胜,占据了黄海制海权,而清朝的北洋水师被重创,共损失了5艘战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民族英雄邓世昌也牺牲于此。
近些年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甲午战争博物院等单位集结了30名考古学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威海一带展开了水下考古,成功在黄海海战126年纪念日这天将一块属于定远舰(当时被击沉的五舰之一)的铁甲起吊出水,从而有幸让世人一睹真容。
在这个具有重大 历史 意义的发现背后,其实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
说起考古,大众最为熟悉的当属对于陆地上古代墓葬的发掘,俗称挖坟。
其实,这个理解简直是对考古最大的误会之一。除了墓葬,田野考古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古代道路、桥梁、运河、城市、矿场等众多遗址。
另外,考古未必都在陆地上进行。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向水域的延伸,研究的是古代造船术、航海术以及沉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比如城市、港口、船只等 。
在技术层面,水下考古也跟大家所想象的那种考古有很大不同。除了利用传统的考古手段,水下考古也需要海洋勘探、潜水工程、遥感物理等多学科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考古学相比,水下考古起源要晚很多。原因很简单,在不能长时间于水下呼吸的年代,想要发展水下考古学科无异于天方夜谭。
19世纪30年代,潜水面罩面世,人类向水底世界迈近了一大步。
1848年8月24日,伯尔尼人莫尔洛潜入莫尔各斯的冉弗希湖底,寻找瑞士湖上居民的遗址并获得成功,他也被誉为水下考古之父。
1943年法国海军发明了水中呼吸器——水肺,考古学者终于可以在10米以下的水域呼吸。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在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对7世纪拜占庭时期的沉船进行调查和挖掘,首次将陆地考古学的方法应用于水下,其后他出版了《水下考古学》一书,这也成为了水下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世纪60年代中期,都铎王朝时期最著名的英国战舰“玛丽·露丝”号在海底呆了400多年后,被考古学家亚历山大·麦祺带队打捞出来……就这样,水下考古学科渐渐发展起来,给人们一次次带来意外惊喜。
我国 历史 悠久,海岸线漫长,在中国沿海海域,有着数量庞大的沉船遗址和无数的海底宝藏,但我们的水下考古学科建立却是非常滞后的,落后注定免不了挨打。
有一个英国人米歇尔·哈恰,出生于1940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成长的孤苦岁月中,他阅读了很多寻宝类的书籍,立志成为一个手持藏宝图、四处巡防然后一夜暴富的探险家。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去做的。
在米歇尔的团队中,有考古专业的专家、有熟悉东方海域的向导、有水性极好的潜水员,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声波定位仪和磁感仪,单日的探测成本就高达1万美金。
一次,他们确定了一艘因触礁而沉没的中国清代商船,随即顺利打捞上来超过100万件保存完好的瓷器。但这伙强盗不但把没有商业价值的古人尸骸四处乱扔,还严重损毁了文物。 为了提高文物的售价,深知“物以稀为贵”的米歇尔甚至不惜立刻打碎其中65万件。 剩下的35万余件被送去拍卖,仅苏富比拍出的一件中国元青花就获得了2.3亿人民币。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各类打捞队、“探险队”频繁出现在中国南海,进行盗宝。他们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当年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劫掠。
1985年,米歇尔和他的船队在印度尼西亚宾坦岛外约12海里的斯特林威夫司令礁发现一艘被称为“中国帆船”的古代沉船,并且打捞出几万件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和金锭等珍宝。1986年,这些宝藏现身于阿姆斯特丹的拍卖会,让米歇尔赚得盆满钵满,同时震惊了世界收藏界。
由于长时期的对外无交流,在这些文化强盗劫掠中国海底宝藏时,中国的考古学界几乎一无所知。后来,随着信息的畅通,后知后觉的中国考古界才发现有人偷偷盗走了国宝,侵犯了国家主权,于是在同年9月,国家决定发展水下考古事业, 在中国 历史 博物馆设立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 。
1987-1990年,通过与外国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合作以及派人出国学习的方式,我国终于培训了一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而且开始逐步配备各种高 科技 仪器。其中包括水下定位仪系统,如声纳设备、高灵敏度测量仪,声学测距仪和照明设备等;另外还有水下摄影器材、潜水通讯设备、打捞设备等等。
水下遗物往往被泥沙所掩埋,可是又没法像在陆地上那样用铲子挖开,因此需要不同功率的清淤机器,比如淤泥泵除机,能很快地清除沉船堆积的泥沙。
水下的文物如何上岸也是个问题,我国引进了大功率的提升机,能使壶类遗物利用浮力自动浮出水面;
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潜水员的生命保障设备 。做水下考古的人有句玩笑话,说我们很难把潜水员快速培养成考古学家,那就只能把考古学家培养成潜水员。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许多在幽暗的海底进行发掘的,正是被训练过的考古工作者。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高水平水下考古班子,有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憾保护中心,我们自己的专业队伍在中国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先后进行了多项调查、发掘工作。
从1991年的宋元海战水下考古,到1993年的辽宁绥中水下考古,到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项目,再到最近的打捞定远舰,中国的水下考古能力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数不胜数的水下宝藏重现人间,从另一个维度再现了令人自豪的中国 历史 和文化。
“定远舰”沉舰遗址在威海发现
图为考古队员入海进行潜水作业。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