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在强大起来之后都逐渐走向了衰落,但秦国却是从弱小走向强大,最后称霸称王取代周朝。而秦国在强大过程当中,必然会与其他诸侯国产生很多的摩擦,有很多关系,但是,面对楚怀王的时候,秦国就敢出手把他扣住,但是后来面对赵惠文王的时候,为什么秦国却没有,或者说就不敢这样做了呢?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在渑池会扣留赵王,而在二十年前在武关会面时却扣留楚怀王,还要从综合国力以及合纵连横策略说起。
1.渑池之会
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2.楚国背弃山东五国,独自当秦,楚王被扣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取代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此次攻秦虽然失败,但是秦国也看到以自己一国对抗六国还是有难度的,于是秦国开始改变策略,拉拢楚国破坏六国合纵。
首先,秦昭襄王与楚怀王结盟,同时秦国把上庸给了楚国,楚国贪便宜背弃合纵条约与齐国断交。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韩魏两国不少城池。然后秦国把侵地归还给韩魏两国,这样抗秦合纵的盟约彻底瓦解。
接下来齐、魏、韩因为楚国背叛了合纵的约定再次攻打楚国,秦国也趁机攻打楚国,楚国失地过多想再次与秦国会盟,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在武关会面结盟,途中突然劫持楚怀王到咸阳。
楚国此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部没有力量反击,外部没有盟国支援,只能忍气吞声。
3.赵国实力强盛,准备充分,盟国支持
就在齐、秦争斗时,赵国得到发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灭中山国,成为齐、秦争夺土地的对手。为了对付赵国,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与齐闵王决定同时称东、西帝,并准备联合五国攻赵,三分赵国,约定了出兵日期。但这一计划被苏秦破坏,苏秦劝齐主动去帝号,用以孤立秦,拉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纳了这一建议,联名燕、韩、赵、魏等国西攻秦,迫使秦昭王废帝请服,退还所攻占的赵、魏部分土地。
此后,秦国致力于弱楚的策略,多次攻打楚国。渑池会也是再次背景下发生的,秦国攻打楚国,害怕其他五国相助,于是秦赵渑池会,此时的赵国已经是仅次于秦国的强国了,秦有求于赵怎么会扣留赵王,况且因为秦国有扣留楚怀王的前科,赵国早有准备,一旦扣留赵王,秦国必然再次收到山东六国的攻打。
在秦赵渑池会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楚被迫迁都,秦国势力发展到湖南一带,楚国也就削弱了。接下来秦国的战略目标就指向了赵国。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