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关于我国第一次严打期间的故事,例如严打的经过、严打的作用等等。今天,我们聊聊严打期间,我国警察队伍的数量。认真的说,在我国第一次严打期间,我国警察队伍的数量不到70万,只有60多万。人口总数与警察总数的比例非常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世界各国的警察密度。按照美国学者沃克的《美国警察》理论,沃克研究了美国实际情况和治安情况以后,认为在美国每1万人中,必须有25名警察,才能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如果低于这个数字,社会治安就会出现问题。对于沃克提出的警察密度理论,西方各国都非常认同。各国警察队伍的建设,基本上都是按照沃克理论布置的。在西方绝大部分国家,每1万人中,警察数量都在25人以上。在部分国家,每1万人中,甚至有30名、35名警察以上。
警察密度最高的国家是保加利亚,每1万人中,平均拥有43名警察。但是请注意,西方各国的警察密度模式,到了亚洲各国不一定适用。在我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警察密度都远远达不到沃克理论的标准。在建国之后,鉴于旧时代警察臭名昭著,各方面的问题很多。我国废除了旧时代的警察,建立了新时代的人民警察队伍。截止50年代中期,我国警察队伍的大概轮廓基本成型,当时,我国警察队伍的总数有70余万人。
在50年代中期,我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6亿人。按照当时的人口和警察比例,当时,每1万人中最多有10余名警察,远远达不到西方警察的密度标准。但是,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治安非常好。根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基本上没有听说过什么大案,最多就是打架斗殴或者盗窃类的案件。一位退休老警察,曾经写过一套回忆录,讲述了自己几十年的公安生涯。
按照这位老前辈的描述,自己所在的公安局,曾经1年时间内,都没有接到刑事案件的报案。由此可见,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治安,虽然不如上古时代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整体治安确实非常好。在五六十年代,一位治安员能够管理几万人口的乡镇,下辖几十个村庄。在警察密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治安状况为何能这么好呢?第一,受长期文化的影响,普通人遇到一般的麻烦,都喜欢协商解决。只有遇到大案件,才会选择报警。第二,在五六十年代,西方书籍和影视剧,还没有大量进入我国,民风比较淳朴。
第三,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如果谁家发生了伤风败俗,或者出现了罪犯,一家人都会抬不起头的。因此,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治安非常好。但是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社会治安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待业青年数量超过了2000万。大部分待业青年都安心等待分配工作,或者直接前往东南沿海地区经商。但是,也有一部分青年,闲来无事惹是非,组成了各种类型的流氓团伙。与此同时,大量的西方书籍和影视剧开始进入我国,其中含有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
一些青年开始照猫画虎,进行各种犯罪活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量逐年增加,1979年,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总数为50多万件。1980年,增长到了70万件以上。1981年,立案总数达到了89万多件。到了1982年,立案总数虽然下降到了75万多件,但是大案的数量仍在增加。进入1983年的前半年,我国好几个省份陆续发生了重大案件,对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由于老一代警察开始逐步退休,新老衔接不足等问题。当时,我国警察队伍的总数只有68万多人,比50年代中期还少一点。请注意,当时,我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0亿人。如果按照西方警察密度的标准,每1万人中,只有六七位警察,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警察密度的标准。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为了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发展。1983年秋天,我国颁布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被简称为严打。
公安机关按照当时的计划“以三年为期,组织一次、两次、三次战役,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与此同时,鉴于当时的社会治安情况,警察队伍的数量非常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警察队伍开始扩大警力数量。此外,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组成义务联防队,加强治安保卫。请注意,当时是义务性质的。到了80年代的末期,我国警察队伍的总数,已经增加到了82万多人。
认真的说,由于各国的治安情况不同,因此各国不一定需要按照西方的警察密度进行布置。例如截至目前,日本警察的密度,也达不到每1万人中20人,但是整体治安很好。我国的情况很类似,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警察队伍的数量。当然,如果警力过分偏少,也会出现问题。从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我国警察队伍的数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情况。关于我国第一次严打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1983年的“严打”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1983年全国“严打”,是依据《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实施的。“严打”,就是指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从整个大背景来看,“严打”势在必行。首先国内早期的治安情况一直非常良好,所以地方警察数量并不多,随着建国几十年的社会稳定,人口数量激增,但是全国的警察数量,也不到70万人。要知道,香港仅仅700多万人口,却有30000名警察,而当时国内有10亿人口,很显然治安形势极为严峻。
其次,七十年代末,国内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投入短期之内,很难见到成果,尤其是成套引进设备造成了国内解决温饱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也造成了“难就业”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启了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而这些“新经济”的盛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使得全国整体治安形势走低。
再次,七十年代初期开始,中美关系缓和,七十年代中期之后,中美关系急速升温,国门也开始向西方打开,这使得西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开始泛滥,各种色情暴力也随之升温,公安机关针对这类案件出现了几何级增长,1979年各类刑事案件,全国为50多万件,到了1981年,已经升至90万件,在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中国治安就跟美国一样了。
最终,高层对严峻的治安形势作出了全面分析,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文件,全国进入“严打”阶段。事实上,“严打”不仅仅是1983年进行过,此后的1985年,1997年,2001年都以不同的形式组织过“严打”战役,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严打”的争论虽然很多,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是各方共识,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实践印证的真理!
83年严打是怎么回事?
1、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提出从1983年起,在3年内组织3个战役。从1983年8月上旬开始到1984年7月,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第一战役。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
“据公安部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万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万多起,其中大案64000起。1983年头几个月案件继续猛烈上升,虽然后4个月开展了“严打”战役,发案大幅度下降,但全年立案总数仍达61万多起,其中大案65000多起。社会治安情况开始明显好转。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