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土面积小,农业在韩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有相当多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往往在城郊就能看到成片的大棚,这些大棚大部分都是以花卉为主,自然少不了多肉植物。这些都是个人经营的,其他的自有农场很少。真正农场大规模的多肉植物基地主要分布在高阳地区。高阳市的农业十分发达,成片的蔬菜花卉大棚里,多肉植物也占很大一部分。在仁川附近的乡村里也有很多农场式的多肉植物大棚,不过相对比较分散。在首尔附近有很多大的花卉市场,也建设了很多大棚,专营多肉植物的也有一定比例。
在韩国从事多肉产业整体还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一些农户的生产大棚,真的就和种菜一样,实际赚到的前并不多。一些爱好者的多肉植物大棚和我们国内正发展的差不多,都有自己的特色,加入了陶艺、漂亮的花期组合搭配等,赚到的钱也并不是很多,但是收获了无数快乐,让爱好和事业共同成长成为可能。这些大棚的建设结构、基础都很不错,韩国政府对农业方面补助丰厚,但在国内几乎没有扶持,所以之间大棚整体条件要差很多。
专营生产供给大型公司的大棚一般不对外开放,因为进去看了也没有意义,所有的多肉植物都是按照订购公司的要求。提前半年或者一年预定。培养除了的肉肉真的就是商品植物,规格品相都很标准。
有些多肉的颜色非常鲜艳,的确有一些这样的大棚会根据订货商要求喷上一些上色剂。在国内,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妥,但这些是已经商品化的植物,很多多肉是作为消耗品使用的,节日期间使用完毕就扔,并不都像我们拿回家一直养着。也许是观念不同吧,可能再过几年我们也能接受这样的多肉植物。
爱好者的多肉大棚是最适合普通人逛的,大家会用各种元素去布置自己的大棚,都很有各自特色。由于大棚内空间较大,就有了发挥的空间。这些多肉大棚是花园与花店的结合体,既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又可以经营下去,让大家欣赏美好的同时,也可以把这份美好带回家。
二、韩国如何养护多肉植物
韩国多肉为什么这么鲜艳?
去过韩国或者没去过只是在网络上浏览图片的花友都知道,韩国的多肉植物颜色美的简直逆天,其实这是一些列综合因素造成的,首先从气候环境来讲,韩国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夏季多雨,预计不长,主要是空气质量比我国强不少,空气能见度高,日照时间更长。
通风好、温差大、强光照,三个条件都是多肉植物的最爱,从环境气候上占据了天时地利。
除去自然环境,再来看看人工因素。韩国人养多肉基本都是用沙子或者纯颗粒养,这样的确很容易出状态,但同时也很容易让植物缺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植物慢慢适应新环境,进行缓慢的驯化过程。在韩国大棚里,很少使用日本进口的赤玉土、鹿沼土、轻石等,大部分都在使用一种本地开采的风化岩资源,看起来是颗粒状,手用力捏会碎,但不会完全粉化。
在多肉植物的养护上,我请教了不少韩国人,每次问到如何让颜色变得这么漂亮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总是:“少浇水,多晒。”具体少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韩国大棚一个月只浇水1~2次(指常规小苗和成株,非播种)春秋季生长季节也是如此。每次浇水并不是一次浇透,而是浇到三分之一处。这样的情况下,多肉植物的生长速度会非常缓慢,却有了极端艳丽的色彩。但是在国内,并不一定合适。
多肉植物最发达是哪个国家
多肉植物原产地以非洲和美洲为主,相对其他欧洲地区品种比较丰富,数量也多一些,墨西哥最为发达。近年来,韩国一些商户把多肉植物做为产业来发展,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人惊叹,国内很多杂交的品种都是出自韩国。什么样的多肉适合你,韩货、欧货还是中国制造?
韩国多肉
说到韩国都肉,按一定都是粉红色,肥嘟嘟的,颜色总是那么小清新。但是买回家之后发现,怎么状态越来越差,或者怎么也养不出状态。
通常买多肉的时候,会告诉你,找点颗粒土,换个漂亮的小盆,尽量少浇水,尽量少直晒。结果,在人为的干预下,呈现出叶子变薄,株型包裹,叶外侧有些许深色的状态。但这些都是理想状态下的,买回来之后控水可不是闹着玩的,养不出美肉,就变丑。
欧洲多肉
其实韩国多肉和欧洲多肉颜色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韩货状态更好,欧货株型更大。
但欧洲多肉买回,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越养越小呢?
中国制造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中国大棚自己繁殖出来的东西,或者是部分肉友繁殖的。
对比其他两种,品相没那么好,桩子每那么老,株型没那么大,品种每那么新。但中国制造绝对是简单、便宜、易获得。
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多肉
首先,新手尽量选择周边大棚繁殖的品种,或者同城肉友繁殖的品种。这样一来,肉肉可以迅速适应环境,二来,各种养殖方法和经验更适合你。另外这种肉肉在你的城市可以养出什么状态一目了然。(韩货虽然好,但是漂洋过海运输过来,绿了吧唧,半死不活的,即使养护得很好,状态也不会好到哪去!)
其次,北方的朋友,更加适合韩货和欧货,当然不是绝对。因为韩货度夏相对较难,在夏季相对温度低的北方,度夏容易些。
最后就是时间问题,北方,冬季较长,所以在秋末适当收手,不要再买肉肉;南方,夏季较长,春末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买点夏型种。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