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楼兰考古之谜有了新进展!3月21日,由著名西域史专家侯灿先生创作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在北京发布。
这本关于楼兰古国的档案曾因各种阴差阳错,“失踪”了35年,在侯灿学生的奔波下,最终在苏州被发现。这是新中国迄今唯一一次楼兰古国考古调查的详细报告,也是最新的楼兰考古报告。
“失踪”35年的档案在苏州被发现
“我太高兴了,老先生的心血终于没有被辜负,如果他还在,一定老怀安慰。”侯灿先生的夫人吴美琳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这还得多感谢老先生的几位学生,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懈怠,帮助我找到了这本手稿,并力促它的问世。”
原来,2016年侯灿先生去世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提及,侯灿还有一本重要的楼兰考古报告没能出版。他联系了吴美琳,希望找到书稿,吴美琳却在电话里很肯定地告诉他:家里没有这样一部书稿。
三年后,孟宪实在一篇纪念侯灿的文章中又提及此事,表示遗憾。吴美琳看到文章后,“脑子被叫醒了”,第二天就坐车到苏州,把封装了十几年的纸箱全部打开,终于找到了那个牛皮纸袋。
她解开缠绕的线圈,掏出近五厘米厚泛黄的稿纸,只见封面上手写着“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落款是1987年3月。她高兴地给西安的张莉和北京的孟宪实两位教授打电话:“找到了!”
当年,两人退休后,这袋手稿随着他们从乌鲁木齐搬到成都,又来到苏州,手稿等学术资料都存放在苏州儿子家中的三四个大纸箱里。
“这份报告上的每个字,都是我当年亲手誊写的。”吴美琳告诉记者,“已经有将近20年没人提起这本报告,我自己也忘了”。
彼时,侯灿曾将书稿寄给过文物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社回复信件,称赞报告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误,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资料和论证,“我们已经列入明年的发稿计划”。可是来年3月,侯灿却又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信中解释,退稿原因之一是当年即将发表的三篇文章已涵盖报告的主要内容,原因之二是“我社目前纸张紧缺”。
沧海遗珠再现人间楼兰考古之幸
据了解,报告记录的是40多年前的一次考古行动。1980年,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电视系列片。中央电视台邀请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考古工作队,进入楼兰遗址开展考古。经过前一年的两次勘查,考古队兵分两路,考古所的侯灿是西路负责人。
而在那次考古之前,楼兰考古研究几乎已被国外“垄断”了80年。
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扩张,使得西方掀起了以寻宝为目的的“探险热”,遗存满地的中亚和新疆成为竞赛场。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首次抵达楼兰,收集了大量文物,包括珍贵的简牍文书,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接踵而至。1931年,中国和瑞典共同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围绕楼兰遗址进行了考察,但遗憾错过了楼兰。
“侯先生的考古发现,可能不是说有非常多的重大发现,但很多的细节做得非常细,弥补了我们以前很多所谓的楼兰之谜。”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张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考古对楼兰的发现在当时有三篇报告已经公开发表过,但只是很简单的报告说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和整个考古发掘前后的过程,都无法得知。”
不管是考古界,还是历史界,都期待得到更详尽的考古过程,包括考古到底怎么进行,文物在哪里发现。“这份报告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空白,为我们的学术研究积累了更多的有用素材。”张莉说。
“先生的报告,经过对楼兰古城及其附近遗迹的调查和对古城城郊墓葬的发掘,取得了一大批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楼兰诸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根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记载的缺失。”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江苏凤凰出版社张永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庆幸,我们能尽己所能为楼兰考古发出中国声音。”
张永堃举例说,报告中通过大量的实物挖掘,认为楼兰遗址应当是石器时代孔雀河下游三角洲中人类活动的重要聚点,这个认识对于研究楼兰王国的史前文化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考古重新测定了楼兰古城的位置和规模,其位置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其规模按城垣复原线计算东面长333.5米,南面长329米,西、北两面各长327米,总面积为108240平方米,基本上呈正方形。从而订正了斯文赫定在1901年,斯坦因在1906年和1914年测定的关于古城位置和规模的差误;
本次考察出土的文物和丝毛织品,都是研究当时织造工艺的难得标本,同时也显示了楼兰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转自:看苏州
来源: 名城苏州网
“失踪”35年的楼兰考古报告来了,被尘封30多年,现如今为何出现了?
1980年,中国楼兰考古西路队正式进入了楼兰。中国著名西域史专家侯灿参与了这次行动,并写下了一份楼兰考古报告,然而,这份报告并没有出版,而是失踪了35年,直到2022年,侯灿的妻子吴美琳在苏州的家中翻开了尘封已久的牛皮纸袋,才终于找到了这份将近五厘米厚的楼兰考古报告。
一、这份楼兰考古报告于1987年三月写成,是中国西域使专家侯灿,根据自己在楼兰的历程以及考古发现而总结出的一份考古报告。这份考古报告在当时的世界上十分新颖,里面的内容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见过的,侯灿希望通过写考古报告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声音。这份楼兰考古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楼兰这个神秘的西域古国在千年的风沙后如今是何面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这份报告本来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版发行,却因为当时考古界的社会黑暗而不得不被侯灿收藏于家中。侯灿当时已经将报告寄给了文物出版社,想要尽快出版,出版社也很快就回复了信件,并告知侯灿这份报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们会尽快发行。然而,出版社在之后的日子里却告诉侯灿,出版社的纸张紧缺,不能够将他的报告出版,在奔波了几个出版社之后,侯灿才知道真实的原因,一些考古界的小人看不得侯灿能够写出这份报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就给他使了绊子,让他没有办法出版这本书。这不仅是中国考古界的遗憾,也是世界考古界的重大损失。
三、这份楼兰考古报告的重新发现,归功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孟宪实。孟宪实与侯灿之间关系匪浅,在侯灿去世之后,孟宪实很是怀念,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了侯灿,并对侯灿的书稿没有出版表示遗憾,这提醒了侯灿的妻子,吴美玲立刻就返回了苏州的家中到处寻找,终于将尘封已久的楼兰考古报告找出,让这份报告得以重见天日。
914号航班事件是真是假?消失35年的飞机又出现了?
想必不少人曾经在“未解之谜”的一类书籍中看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一架失踪了35年的飞机又重新出现,并且最终在机场降落。
根据描述,在1955年,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914号航班从纽约起飞,目的地是佛罗里达州。但在飞行期间,该航班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通过调查,人们认为这架飞机坠落到海洋中,所以一直找不到相关踪迹。
到了1990年,一架型号古老的飞机降落到委内瑞拉的一个机场。人们发现,这架飞机正是35年前失踪的泛美航空914号航班。令人们感到惊讶不已的是,飞机上的人员认为现在还是1955年,他们都没有变老。于是,有人猜测,914号航班穿过了一个时空隧道,去往了未来。
虽然这个事件说起来头头是道,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其实是假的,这是典型的地摊文。
首先一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泛美航空公司无权运营国内航线,他们飞得都是国际航线,所以也就没有从美国纽约飞到佛罗里达州之说。直到1979年,泛美航空才有权飞行国内航线。
其次,根据资料记载,1955年确实发生过三起空难事件,但都与泛美航空无关。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一架泛美航空的飞机在1955年失踪。如果泛美航空的飞机当年失踪过,这必然会被记录下来,但实际并没有。另外,如果1990年发生过时间穿越的轰动事件,这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大报纸和新闻的头版头条,当年飞机上的人肯定会接受各种采访。但翻阅资料,从未见过相关的报道。并且,泛美航空在1990年也没有多出一架型号古老的飞机。
总之,泛美航空914号航班失踪35年又再次出现的事件是假的,完全是被编造出来的。
至于时空隧道,目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参照系的不同时间流逝速率,来实现穿越到未来的时间旅行。虽然这种时间穿越在理论上可行,但距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