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三星堆等考古发现的兴盛,
很多人都对考古、文物等产生了兴趣。
尤其最近高考刚结束,快到填志愿的时候了,
也有很多学生对考古专业心向往之。
但考古究竟学什么,考古人日常工作什么样?
今天熊猫君就带来这本写给大众的考古入门书,
社科院考古学教授、二里头考古原队长许宏
与许知远、看理想、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北大考古新生侃侃而谈,谈笑间秒懂考古学!
《聊聊考古那些事儿》
许宏老师表示,这是他最轻松的一本书。
虽然是轻松的对谈形式,但依然干货满满!
从考古人的日常工作讲到二里头、三星堆,
从上古中国讲到当下的考古热潮,
用最平实的语言将我们最好奇的问题悉数回答!
首先,考古有啥用?
许宏老师表示,考古学是研究人的学问,
如果把人类历史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
那到半夜11点57分后,才进入有文字的历史。
而要想搞清此前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回答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
在这本书中,许知远和许宏两位老师也谈及此。
许知远:
对你这样一个考古学家来讲,当代人了解古代的世界,了解他们怎么生活、怎么统治、怎么战争、怎么祭祀,这一切为什么那么重要?
许宏:
我觉得不必用“高大上”的词汇褒扬考古,它首先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其次是安顿身心。
人性的好多东西是没有变的。我们一直说鉴古知今,实际上人类的忘性是很大的,我们其实在不断重复过失和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把那些大灾大难、大风大浪都了解了,就会看淡个人的小波折。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安顿身心。
绿松石龙首特写
其次,考古人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许宏表示: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和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
所以某种意义上,考古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
搞调查勘探时经常有老乡觉得我们形迹可疑。
时间一长,队员们干脆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清理绿松石龙形器
书中,在和北大考古新生钟芳蓉的对谈中:
钟芳蓉:您在田野考古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趣事?
许宏:一个考古队队长,必须是能摸爬滚打,我们开玩笑,说还必须得有点匪气。
你觉得自己是博士毕业,跟别人端着架子可不行。从包地、赔产,到跟村干部谈水电、煤气、住房租用,方方面面都得会。
除了考古本职工作之外,还交了一大帮朋友,从官员到村民,现在一回去,就没人把你当外人。
最后,三星堆为何突然消失?
关于我们最熟知的三星堆文化,书中也有谈及。
猛犸新闻:三星堆文化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许宏:三星堆消失,是人与神关系的退场。
三星堆虽然有了国家形态,也进入青铜时代,
但它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祭祀山川、巫术气息比较浓厚的原始状态。
三星堆青铜纵目青铜面具
与此同时,中原地区注重世俗的祖先崇拜,后来有了关乎政治的宗法制度。
宗法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
因此,注重人神关系的三星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原文化则崛起成为文明的主流。
读完这本书,熊猫君觉得大开眼界!
原来考古完全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而是透过那些冷冰冰的文物和遗址,
发掘它们背后的古人的行为甚至社会的变化。
这本书是社科院考古学教授、二里头考古原队长许宏的访谈录,
由于是对谈,所以语言和内容超级通俗好读!
完全没有我们看不懂的术语堆砌,
只有许宏作为一个东北考古人的质朴和幽默。
这本书中,许宏从三个身份聊了他关于考古的那些事儿:考古人、考古队长、公众考古践行者。
二里头宫殿区发掘现场
作为考古人,
他参与主持过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宫殿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洛阳盆地区域等田野工作,
在二里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中国最早的宫城。
作为考古队长,
他在书中记录了20多年的工作中的点滴趣事。
而作为公众考古践行者,
他热衷于和年轻的朋友们唠嗑,为大家答疑解惑,给大众开启一扇了解考古学的窗。
通过这本书,许宏将几十年考古生涯悉数道出,
熊猫君感觉从没这么事无巨细地了解过考古!
如果你也对考古感兴趣,
好奇考古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子,
那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有趣好读又干货满满的考古入门书《聊聊考古那些事儿》!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