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郛堤城瓮棺墓群
主持人:
在2021年度,以任丘哑叭庄遗址为首的沧州7项考古发现,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结合这次评选,对认识沧州的历史和考古这门科学有哪些启示?郑志利: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北省文物局的相关部署,在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组织开展了此次遴选推介活动。活动面向河北有关古代人类、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实物资料的重要考古发现,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并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的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方面的发现。入选的100项河北重要考古发现,反映了河北考古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还原历史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中的重要贡献。
认识沧州的历史离不开本地的考古。考古学,是根据发掘出来的或古代留传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当代沧州是古沧州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沧州特色的文化,需要系统研究沧州历史和文化,需要深刻把握沧州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近年来,沧州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可以说意义非凡。
主持人:
沧州入选的7项考古发现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入选理由?
郑志利:
这次评选,各界共推选出150个入围项目。最终,专家经过遴选论证,严格按照地域特色、重大科学价值、重大社会影响以及在河北考古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等标准,评选出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我市7项考古发现入选,分别是:任丘哑叭庄遗址、肃宁后白寺遗址、黄骅郛堤城瓮棺墓群、献县汉墓群、黄骅大左庄盐业遗址、沧州旧城遗址、黄骅海丰镇遗址。
沧州此次入选项目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涵盖时代全、时间跨度大,展现了沧州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其次,分布地域广;第三,考古遗存类型丰富,聚落、城址、墓葬、盐业遗址等种类繁多,体现了多样的文化遗产构成;第四,先秦时期遗址占比较大,彰显了沧州考古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等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第五,许多项目是在中国考古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重大发现,成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的典型代表;第六,不少文化遗存内在关联性强、具有系统性内涵。
主持人:
任丘哑叭庄遗址的发现和考古经过有哪些?挖掘出哪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郑志利:
三各庄遗址曾经是最早的沧州遗址,现在划归雄安新区。目前沧州境内经科学发掘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是任丘哑叭庄遗址。时间跨度在距今5000年左右。而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玉器、陶器、蚌刀、陶轮、陶网坠等礼器用物和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反映了那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就此推断,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达到这个程度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说,就任丘哑叭庄遗址考古挖掘来看,沧州的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并不只局限于5000年,而是更早。
张子敬:
哑叭庄位于任丘市西两公里、村西北1.5公里处,有一岗地,当地俗称“疙瘩顶”,即遗址所在地。分布范围约6万余平方米,南为华北石油技校,西10公里是南北流向的小白河,北15公里是白洋淀。
这处遗址是1986年哑叭庄村砖场取土时发现的,随后原沧州地区文管所和任丘市文化局等文物部门曾多次进行调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89年春季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原沧州地区文管所联合组队,在遗址北部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同时举办了沧州地区部分市县文物干部田野考古培训班。1990年夏秋两季再次发掘,两次发掘共开5×5米探方50个,加之扩方,共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130个、水井7眼、墓葬2座。出土陶、石、骨、角、蚌、玉器等1300余件。
任丘哑叭庄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后冈二期文化的一个遗址。因此,了解后岗二期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利于拓展观察哑叭庄龙山文化的视野。沧州范围内,龙山文化的遗址目前有任丘哑叭庄遗址和沧县陈圩遗址,其中哑叭庄遗址是国保单位。就遗物发现数量而言,哑叭庄遗址是环渤海龙山文化的一颗明珠。
后冈二期文化属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新发现表明,这一文化的分布区域可达冀中平原的子牙河和滹沱河流域,比过去认为的要大。其影响范围在豫北和冀南兼及鲁西和皖西北部分地区。这一范围除西部边缘是太行山外,全位于平坦肥沃的华北平原之上,任丘哑叭庄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处。
主持人:
任丘哑叭庄遗址考古在沧州考古史或华北考古史上占什么地位?有哪些意义?
张子敬:
哑叭庄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使考古界特别是龙山文化的研究者心情振奋。这是在沧州乃至冀中地区首次发现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它弥补了沧州乃至冀中地区龙山文化发现和发掘的空白。它也是河北省环渤海湾地区最大的龙山文化考古遗址。
遗址出土的部分玉礼器、陶器、蚌刀、鱼钩等
哑叭庄文化遗址有龙山文化、夏商时期文化、西周东周文化遗存,为梳理本地三代以前的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可能。在它北部的三各庄仰韶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为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哑叭庄龙山文化来源提供了线索。按照仰韶与龙山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推断,二者的文化传承不是没有可能。而哑叭庄龙山文化层与其上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层,可以确定有着源流关系,建立了总的发展脉络。随着时间推移和新遗址的出现,建立起较为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是完全有可能的。
哑叭庄遗址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人们的文化交流就已经开始了,就像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一样,早已纵横千里,达于八荒。哑叭庄龙山文化受到豫北、冀南、山东、豫东龙山文化的影响,为了解龙山文化的传播路线、交流脉络增添了一个支撑点。它是进一步寻找周围地区龙山文化的瞭望哨、桥头堡,尤其是将深度助力未来探讨龙山文化向北部延伸、与西部龙山文化对接的可能,进一步丰富河北乃至华北地区龙山文化发展的网络和内涵,勾勒出河北乃至华北地区这个时期的整体文化风貌。
哑叭庄遗址的绝对年代虽然没有测定,但应在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五帝时代,在冀中一带,关于五帝时期的传说并不少见。哑叭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层没有出现水井,但在其他地区的龙山文化考古中发现了城址和水井,这是人类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文明时期的一个特征。城市遗址中的水井,有的在井壁上还有对称的脚窝,出现了木结构。后代演变为世俗生活符号的水井,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这是播撒在文化田野里的种子,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之后,面对金井玉台,人们发出了“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种动人的吟唱。这个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是以原始粟作为农业基础的,还饲养猪、狗、牛、山羊、马、鸡、猫等动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梦想在那个时代就开始构思和起步了。哑叭庄遗址出现了四不像、斑鹿、獐子等野生动物骨骼。想当年,这里的野生动物一定是奔跑出了欢乐的场景,那些石镞也帮助人们射中了一个肉食丰富的时代。
主持人:
入选的7项考古发现中涉及到古人类活动、奴隶社会及沧州盐业发展、南北融合、海上交通、手工制作、民俗民情等诸多问题,能否通过考古发掘,勾勒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郑志利:
肃宁后白寺遗址可分为三期,其中后白寺一期遗存与哑叭庄二期遗存基本一致。后白寺一期的发现极大丰富了哑叭庄二期遗存的内涵,为充分认识其文化性质提供了重要材料。后白寺二期遗存为早商时期,该时期遗存目前在河北中东部地区仅有少量发现,其发现对研究河北地区早商时期的文化面貌和早商文化北进的时间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大左庄唐代制盐遗址是我市目前科学挖掘的唯一一处唐代制盐遗址,这处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河北省盐业考古的空白,印证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淋煎法”传统制盐工艺,为研究我国古代制盐工艺及盐业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了解当时经济社会状况有重要意义。
沧州旧城历史悠久,城池格局保存完整、清晰可辨,是华北平原现存的最大唐宋时期古城遗址之一。沧州旧城形制独特,具有独创性的卧牛形布局,与同时期北方城池以方形布局为主的营造手法有明显区别,在中国古代城池营造史上具有独特性,为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与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海丰镇遗址在金代是集水陆交通为一体、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和重要的运输口岸,应为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始点,在国外特别是东亚国家出土的相当一部分宋金时期的瓷器应该是从海丰镇运出。海丰镇与中国宁波、扬州等地遗址一起搭建了中国古代瓷器贸易的地缘架构,对研究东亚地区古代瓷器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献县汉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37座汉墓.汉墓群规模大、级别高、层次全。除王侯陵墓外,也有当时的名臣如毛苌、贯公等人的墓葬。1993年11月至1994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汉墓群之一的陵上寺汉墓进行发掘,出土遗物有陶壶、鎏金铜马(残件)、玉器、金饼等。
黄骅郛堤城外战汉时期的瓮棺葬群,是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瓮棺葬群之一。瓮棺葬墓地和郛堤城同为战汉时期遗存。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也发现了同时期同类型的瓮棺葬,这说明瓮棺葬习俗对整个东北亚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旁证。
张子敬:
任丘哑叭庄龙山文化出土遗物表明,这里的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规模,居于主导地位,畜牧业、制陶业都比较发达,渔猎依然占有相当比重。遗址发掘的占卜遗物有牛羊肩胛骨,可以确定神灵崇拜在那时已深入人心。人们在神灵的笼罩下,依靠占卜安排活动,在兽骨裂痕的警示中,小心翼翼地走过日出日落,化解一次次劫难风波。这些勾勒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为沧州区域考古研究第一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它再一次证明,中华文明不是源于一点,而是多元多方发展,是满天星斗、四面开花的形态。
制陶业和烧制石灰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哑叭庄遗址没有发现白灰的使用痕迹,这或许是没有资源也或许是没有发现建筑所致。而1950年在河北望都东汉晚期的壁画墓中,发现了使用白灰写字的痕迹,说明到了东汉晚期白灰已经被河北的人们所使用。在明清时期,随着砖瓦的普遍使用,白灰就成为北方人们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这在发现的遗迹中屡次得到证明。
结合其他考古资料来看哑叭庄遗址,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基础显然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级的城址聚落已经出现;普通聚落中圆形单间房屋的流行,反映出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人殉等野蛮风俗还存在着。但其文明化的程度,已经走到了文明时代的门槛面前,文明的曙光,已经照亮了哑叭庄人的聚落,他们期待着拥抱更多的文明,甩掉不堪回首的风雨沧桑。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思考着描述着5000多年前先民们生活的状态,追寻那个时代的风霜雨雪、花开花落,是与古人的一次撼动心灵的对话,是穿越时空的惬意和浪漫,是把沉默变成热度的非凡之举。
主持人:
这7个项目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对沧洲的历史研究有哪些重大意义?能否借此梳理出沧州上下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大致脉络?郑志利:
燕南滨海的华北平原,是沧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这片土地上的考古发现,是构建完整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就考古发掘来看,目前科学发掘出来的沧州约5000年历史,只言片语难以概全。简而言之,沧州所处的地理环境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华北平原,5000年来有较大的变化,先民们先是逐水而居,在白洋淀和主要河流旁的高地上聚居。
西周时期,沧州基本是商族人的活动区域。西周时期,沧州出土的器物,和周原地区的周族有很多不同,和漳河流域的邯郸地区出土的文物极其接近。战汉以降,沧州河道纵横、水系发达,漳河、卫河、滹沱河、滏阳河等主要河流促进了农业发展,农耕文明逐渐发达起来,沧州开始有了较大的城市。隋唐及宋金时期,大运河及海运贸易对沧州的发展意义凸显。从五代开始,沧州旧城对于边防就已起到很大的作用。明代中期,全国普遍开始筑砖城。沧州境内也出现不少明清砖窑,为官方烧造砖瓦。
另外,黄河对沧州的影响巨大,改道、冲积等多种元素,也影响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文化特征等。沧州早期是黄河文明,经济发达。唐宋以后,各种因素造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沧州也进入大运河文明的时代。
张子敬:
沧州这几项重要考古,都有标杆性的意义。比如任丘哑叭庄遗址,为研究沧州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佐证。几个考古点为沧州整个文明时期的历史研究起到了支撑作用,使还原沧州文明史的研究又进了一步。
新石器文化在沧州不是空白点。古沧州人沿着水系就地居住、生产。另外,陶寺遗址有砖出土,这可能是最早的发现。这说明,在龙山时期就有砖了。
在哑叭庄遗址中,发现了较多鱼骨、螺壳、蚌壳、龟甲、鳖甲等,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当年这里不缺水。在战国中期以前,黄河下游频繁改道、自然漫流。在几千年时间里,黄河流经河北平原(包括冀中),在渤海西岸入海,后世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民谚,就有这个时期黄河漫流的踪影。有没有可能,这个遗址就在黄河水流边上呢?或者,这个遗址和当时的白洋淀水系有关。哑叭庄龙山文化遗迹中没有发现水井,或许就暗示了这样的问题。
黄河文明之后,以“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转折,历史大变样。南方的农业随着北方人口南迁尤其是技术人员和农业生产人员的南移,也发达起来了。原来南方经济不如北方,“安史之乱”后,带去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兴盛,再加上南方农业技术的提高,比如江东犁的改进,大大推动了那里的农业生产,南方文化也向全国辐射。我们现在的犁杖,还有南方唐代犁杖的味道。
◆总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郑志利 任丘市政协副主席、考古专家
张子敬 任丘市党史工作者、地方文化研究专家
◆主 持:祁凌霄
◆执 行:刘 伟 高海涛
来源:沧州日报
中国人习惯说中国的历史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历史的起始源头在哪里? ——飞鸟
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考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二里头文化是最早的“中国”吗
何谓“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如何起源的?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将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诞生史作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